藏书我朝稽古右文,尊贤礼士,车书一统,文轨大同,海内藏书之家指不胜屈。然子孙未必能读,戚友无由借观,或鼠啮蠹蚀,厄于水火,则私而不公也。乾隆时特开四库,建文宗、文汇、文澜三阁,准海内稽古之士就近观览,淹通博洽,蔚为有用之才,作人养士之心,至为优厚。而所在官吏奉行不善,宫墙美富,深秘藏庋,寒士末由窥见,及寇乱洊经付之一炬①。中兴将帅,每克复一省一郡,汲汲然设书局,复书院,建书楼。官价无多,尽人可购,故海内之士多有枕经葄史②,博览群书,堪为世用者。通商日久,西学流传,南、北洋亦复广译西书以资考证。惟是穷乡僻邑闻见无多,疆吏亦漠不关心,置之度外,则傲僻孤陋,故我依然,然后知藏书之为益多,而广置藏书以资诵读者之为功大也。
泰西各国均有藏书院、博物院,而英国之书籍尤多,自汉、唐以来,无书不备,本国书肆新刊一书,例以二分送院收贮。〔十四卷本增:如有益于国计民生者,必膺朝廷重赏,并给予独刊之权若干年。〕咸丰四年间,于院中筑一大厦,名曰读书堂,可容三百人,中设几案笔墨。有志读书者,先向本地绅士领有凭单,开列姓名住址,持送院中,董事换给执照,准其入院观书,限六个月更换一次。如欲看某书、某册,则以片纸注明书目,交值堂者检出付阅。(就长案上静看,不许朗诵。阅毕签名书后,何日、何处、何人阅过,缴还经手。该值堂年终查核,知何书最行。另有赁书楼,有股分者每年出书银四元,可常往看,各处新报俱全,只准借书两本,限两礼拜归还。如无股分者赁阅,每日计银两先付。)阅毕缴还,不许携带出门及损坏涂抹。倘有损失,责令赔偿。特设总管一员司理其事,执事数百人,每年经费三十万金。通国书楼共二百所,藏书凡二百八十七万二千册。此外,如法兰西书楼共五百所,藏书凡四百五十九万八千册。俄罗斯书楼共一百四十五所,藏书凡九十五万三千册。德意志书楼共三百九十八所,藏书凡二百二十四万册。意大里书楼共四百九十三所,藏书凡四百三十五万册。奥大利书楼共五百七十七所,藏书凡五百四十七万六千册。法京巴黎另有一书楼异常宏敞,独藏书二百七万九千册。德京伯灵之书楼亦藏七十万册。罗马大书院除刻本外,更有钞本三万五千册,细若蝇头,珍如鸿宝,洵数典之钜观,博学之津梁也。
我中国自都中四库外,镇、扬、杭三阁早付劫灰。其家藏最富者,如昆山徐氏之传是楼、鄞县范氏之天一阁、杭州汪氏之振绮堂、钱塘吴氏之瓶花斋、吴门黄氏之滂熹园、石塚严氏之芳茉堂、郭镇鲍氏之知不足斋、昭文张氏之爱日精庐、南浔刘氏之瞑琴山馆③,所藏古籍宏富异常,兵燹以来半归散佚④。近日〔十四卷本增:则〕吴兴陆氏之皕宋楼⑤,首屈一指,另建守先阁,请于大府,奏于朝廷,供一郡人士观览。其大公无我之心,方之古人亦何多让。独是中国幅员广大,人民众多,而藏书仅此数处,何以通惠士林。宜饬各直省督、抚,于各厅、州、县分设书院,购中外有用之书藏贮其中(凡外国未译之书,宜令精通西文者译出收贮),派员专管。无论寒儒博士,领凭人院,即可遍读群书。至于经费,或由官办,或出绅捐〔十四卷本增:(比利时国届开国五十年之期,臣民咸醵金上寿⑥,王受而署诸外府,日:"此众人之资,将为众人求益。"饬议院议之。下院拟以此款开设格致院一区,广购图书器皿,用供国人探讨格致之学。英君主寿诞,臣民亦醵金筑一大博物馆,无物不备,为其君主寿,留名千古,与民同受其福,何乐如之。宜各国皆当仿行也),或由各省外销款项科场经费。将无益无名之用度稍为撙节⑦,即可移购书籍而有余。仍常年储备专款,分派员役管理,稽查所有新书,随时添购。果能认真经理,数十年后,贤哲挺生,兼文武之资,备将相之略,或钩元摘秘,著古今未有之奇书;或达化穷神,造中外所无之利器。于以范围天地,笼罩华夷,开一统之宏规,复三王之旧制,极巍焕信景铄⑧,皆于读书稽古二事基之矣。
今天下竞言洋学矣,其实彼之天算、地舆、数学、化学、重学、光学、汽学、电学、机器、兵法诸学,无一非暗袭中法而成,第中国渐失其传,而西域转存其旧,穷原竟委,未足深奇。若合天下之才智聪明,以穷中外古今之变故,标新领异,日就月将⑨,我中国四万万之华民,必有夐出于九州万国之上者。苟强分畛域,墨守规为因陋昏蒙,甘受人制,则印度、琉球、越南、缅甸之续耳。前车已覆,来轸方道⑩(10,有识之君子将何择焉!
[注释]
①洊经——洊(jian),一次又一次,洊次。洊经,屡经。
②枕经葄史——葄(zuò),藉,枕。枕经葄史,指读书人睡觉时也枕着经史典籍,喻学习的用功。
③徐氏,徐乾学。范氏,范钦。汪氏,汪宪。吴氏,吴焯。黄氏,黄丕烈。但黄丕烈的藏书室名"百来一廛"、陶陶室、士礼居,
而滂熹乃潘祖荫的书楼名,而且滂熹斋的藏书只有部分来自于黄丕烈的藏书,故此处可能有误记。严氏,严元照。鲍氏,鲍廷博。张氏,张金吾。刘氏,刘桐。
④兵燹——燹(xiǎn),火。兵燹,战火。
⑤皕宋楼——皕(bì),二百。皕宋楼,意谓藏有二百种宋刻本的书楼,是自诩藏书的精良。
⑥醵(jù)金——筹资、集资、凑钱。
⑦撙节——抑制。
⑧巍焕——亦作"巍奂",高大辉煌、盛大光明。景铄,盛美,盛明。句意为达到最为辉煌的境地。
⑨日就月将——语出《诗经.周颂.敬之》,意谓日积月累。
⑩(10来轸方遒——轸,代车。遒,遒劲,强劲有力。
议院上①〔八卷本增:盖闻立国之本在乎得众;得众之要在乎见情。故夫子谓:人情者圣人之田,言理道所由生也。此其说谁能行之,其惟泰西之议院。〕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无议院,则君民之间势多隔阂,志必乖违。力以权分,权分而力弱,虽立乎万国公法之中,必至有公不公、法不法,环起交攻之势。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泰西各国咸设议院,每有举错,询谋佥同②,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以为不可者不得强,朝野上下,同德同心,此所以交际邻封,有我薄人,无人薄我。人第见其士马之强壮、船炮之坚利、器用之新奇,用以雄视宇内,不知其折冲御侮,合众志以成城,制治固有本也。考议政院各国微有不同,大约不离乎分上下院者。近是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部大臣任之,取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取其近于民也。选举之法惟从公众。遇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达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君,以决从违。如意见参差,则两院重议,务臻妥协而后从之。凡军国大政,君秉其权;转饷度支,民肩其任。无论筹费若干,议院定之,庶民从之,纵征赋过重,民无怨咨,以为当共仔肩襄办军务③。设无议院,民志能如是乎?
然博采旁参,美国议院则民权过重,因其本民主也。法国议院不免叫嚣之风,其人习气使然。斟酌损益适中经久者,则莫如英、德两国议院之制。英之上议院,人无定额,多寡之数因时损益,盖官不必备,惟其贤也。其员皆以王公侯伯子男及大教师与苏格兰世爵为之,每七年逐渐更易,世爵则任之终身。下议院议员则皆由民间公举,举员之数,视地之大小、民之多寡。举而不公,亦可废其例,停其举,以示薄罚。下议院为政令之所出,其事最繁,员亦较多,大约以四五百人为率。惟礼拜日得告休沐④,余日悉开院议事。大暑前后则散院避暑于乡间,立冬或立春则再开院。议员无论早暮,皆得见君主:上议院人员独见,下议院人员旅见。议院坐次,宰相大臣等同心者居院长之右,不同心者居左,中立者则居前横坐。各国公使人听者皆坐楼上。德之规制大概亦同。盖有议院揽庶政之纲领,而后君相、臣民之气通,上下堂廉之隔去,举国之心志如一,百端皆有条不紊,为其君者恭己南面而已。故自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
中国历代帝王继统,分有常尊,然而明良喜起吁咈赓歌⑤,往往略分言情,各抒所见,所以《洪范》稽疑谋及庶人,盘庚迁都咨于有众。盖上下交则为泰,不交则为否⑥。天生民而立之君,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伊古以来,盛衰治乱之机总此矣。况今日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绝,则不得不律以公法。欲公法之足恃,必先立议院,达民情,而后能张国威,御外侮。孙子曰:"道者,使民与上同欲","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即英国而论,蕞尔三岛⑦,地不足当中国数省之大,民不足当中国数省之繁,而土宇日辟,威行四海,卓然为欧西首国者,岂有他哉?议院兴而民志合、民气强耳。
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何至坐视彼族越九万里而群逞披猖,肆其非分之请,要以无礼之求,事无大小,一有龃龉动辄称戈,显违公法哉?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者也。
夫国之盛衰系乎人才,人才之贤否视乎选举。议院为国人所设,议员即为国人所举。举自一人,贤否或有阿私;举自众人,贤否难逃公论。且选举虽曰从众,而举主非入本籍至十年以后,及年届三十,并有财产身家,善读书负名望者,亦不得出名保举议员,其杜弊之严又如此。考泰西定例,议员之论刊布无隐,朝议一事,夕登日报,俾众咸知,论是则交誉之,论非则群毁之。本斯民直道之公,为一国取贤之准。人才辈出,国之兴也勃焉。诚能本中国乡举里选之制,参泰西投匦公举之法⑧,以遴议员之才望,复于各省多设报馆,以昭
议院之是非,则天下英奇之士、才智之民,皆得竭其忠诚,伸其抱负。君不至独任其劳,民不至偏居于逸,君民相洽,情谊交孚。天下有公是非,亦即有公赏罚,而四海之大,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陵侮哉?
或曰:"汉之议郎,唐、宋以来之台谏御史,非即今西国之议员乎?"不知爵禄锡诸君上,则不能不顾私恩;品第出于高门,则不能悉通民隐。而籍贯不可分,素行不可考,智愚贤否不能一律,则营私植党,沽名罔利之弊生焉。何若议院官绅均匀,普遍举自民间,则草茅之疾苦周知,彼此之偏私悉泯;其情通而不郁,其意公而无私,诸利皆兴,而诸弊皆去乎?故欲行公法,莫要于张国势;欲张国势,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中国而终自安卑弱,不欲富国强兵为天下之望国也则亦已耳,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永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
或谓:"议政院宜西不宜中,宜古不宜今。"此不识大局,不深知中外利病者之言耳。余尝阅万国史鉴,考究各国得失盛衰,而深思其故。盖五大洲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凡事虽有上下院议定,仍奏其君裁夺:君谓然,即签名准行;君谓否,则发下再议。其立法之善,思虑之密,无逾于此。此制既立,实合亿万人为一心矣。试观英国弹丸之地,女主当国,用人行政皆恃上、下院议员经理,比年得人土地已二十倍其本国。议院之明效大验有如此者。所以君民共主之国,普天之下十居其六,君主之国十居一二,民主之国十居二三耳。今日本行之亦勃然兴起,步趋西国,陵侮中朝。而犹谓议院不可行哉?而犹谓中国尚可不亟行哉?噫!傎矣!⑨今之公卿大夫,墨守陈编,知古而不知今;游士后生,浪读西书,知今而不知古,二者偏执,交相弊也。夫中国生齿四百兆,其中岂无一二通才洞悉古今利弊,统筹中外局势,思欲斟酌损益,为国家立富强之基?顾其人类多斧柯莫假⑩(10,见用无由。即幸而事权在握,自谓可一展其才,然和衷少而掣肘多。往往创办一事,聚议盈廷,是非莫决;甚且谓其更张成法,蜚语中伤,谗书满箧。于是不得不出之因循粉饰,以求苟安,卒之豪杰灰心,而国势亦日趋于不振矣。西人谓我中国人材通病,京官日畏葸,日琐屑,外官日敷衍,曰颟顸⑾⑩。畏葸者,同官互相推诿,不肯任怨,遇事动辄请旨,不肯任咎是也。琐屑者,利折锱铁,察及毫末,自负精明,不顾大局是也。敷衍者,蒙头盖面,但计目前剜肉补疮,只贪小利是也。颟顸者,徒具外貌,实无把握,空言塞责,不切事情是也。夫畏葸也、琐屑也、敷衍也、颟顸也,皆弊之大甚而不可不去者也。去之之道奈何?请一言以蔽之曰:"是非设议院不为功!"
[注释]
①五卷本原题为《议院》,因十四卷本增写《议院下》,并将《议院》改题为《议院上》,故本篇从改动后篇名。
②询谋佥同——询,询问,求教。佥(qiān),都。语出《尚书.大禹谟》,意为询问众人事谋时,都一致赞同。
③仔(zǐ)肩——担负任务,语出《诗经.周颂.敬之》。襄(xiāng》,协助。
④休沐——字面意为休息沐浴,特指古代官吏的例假。
⑤吁咈——象声词,表示不满或不同意,语出《尚书.尧典》。赓(gēng》,继续、连续。赓歌,语出《尚书.益稷》。明良,指贤明君王。
⑥否——音pǐ(匹)。泰,否,为八卦中意义相对的二卦。
⑦蕞(zuì)尔——狭小。
⑧投匦——匦(guǐ),匣子,小箱子。即今言投票。
⑨从"或谓:’议院宜西不宜中’"到"噫!傎矣",系五卷本《议院》的附言。十四卷本将此附言删去,作为(议院下)的前段内容,但文字有所改动。
(10⑩斧柯莫假——斧柯,斧柄,引申为权柄。假,借。斧柯莫假,权柄不可给别人。
⑾⑩畏葸(xǐ)——害怕、畏惧、不负责任。颟顸(mānhān),糊涂、昏庸。
议院下甲午后续①或谓:"议政院宜西不宜中,宜古不宜今。"此不识大局,未深知中外利病者之言耳。余尝阅万国史鉴,考究各国得失盛衰,而深思其故。盖五大洲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凡事虽由上下院议定,仍奏其君裁夺:君谓然,即签名准行;君谓否,则发下再议。其立法之善,思虑之密,要皆由于上下相权,轻重得平,乃克臻此。此制既立,实合亿万人为一心矣。试观英国弹丸之地,女主当国,用人行政皆恃上、下院议员经理,比年得人土地已二十倍其本国,议院之明效大验有如此者。日本行之亦勃然兴起,步趋西国,陵侮中华,而犹谓议院不可行哉?惟必须行于广开学校人材辈
出之后,而非可即日图功也。何则?泰西各国近代学校盛行,无人不学。且中外利弊登诸日报,妇孺皆知。凡有病于民者,如公禀政府改革,无不俯顺舆情②,非昔日只顾在上者之权势,而不顾其民之疾苦也。
英国马恳西史记论欧洲各国上代亦以权势治民,其民迫求在上者改章易法,不许,则必有私自结党以立会而抗国者矣。普鲁士本专以君权治国者也,乃为君权最重之拿破仑制其死命。普相赐德鹰伯爵忧之,以计笼络通国之人,使抗拿破仑,嘉庆十二年(即一千八百七年)特设一会,名曰良民会,未几,通国绅士皆人其会。会中所订章程,其最善者为允许其民日后可自立报馆,任意议论政事,国家议员亦由民间公举。因而良民会之权亦因之以重,至其权力之从何而起,则终不轻泄于外也。普国既立良民会,嘉庆十八年(西历一千八百十三年)日耳曼列邦同具是心,猝然合而为一,以逐拿破仑。日耳曼、奥斯马加、俄罗斯、波澜、希腊、法兰西、西班牙诸国人,皆苦人君治国,专恃权势,若不改舊章,不得不潜自立会,藉以整顿国家,乃允以立君民共主之国,会党即自然解散,匿迹销声。查欧洲各国民间既有举官以治国之权,即永无设会以害国之事。今各处大会党不在欧西,而在欧东,如俄罗斯一国,仍以权势治民,故有尼希利会党。十余年来,不但愚人入其会,贤者亦复乐列名于会中。其意谓民间受苦过深,故不但俄皇之大权在所必去,即凡兵士教会产业家室素所有者,全欲去其旧而谋其新,俟其铲除净尽,然后民间重联相爱相助之欢,国势振兴必远胜于曩日云云,此会中忿激过甚之言也。其余则大半无异心,故能去其积习,不专恃权势,而学欧西之体贴民情,上下自胥安矣。
考之欧洲各国上、下议院,近年新订公举章程。法兰西上议院员,由上议院自举者四分之一,由通国二十一岁以上人公举之议员转举者四分之三;下议院员为通国中二十一岁以上所公举。比利时上议院员,由每年纳赋合华银六两以上之众民公举;下议院员同上议院。奥斯马加上议院员,有君所命者,有世袭者;下议院员凡民间年二十四岁以上薄有田产者,皆可公举。恒加利上议院员,大半世袭;下议院员年二十岁以上之民,每年纳赋合华银三两二钱者,皆可公举。普鲁士上议院员,大半世袭,亦有君所命者;下议院员年二十五岁以上之民,按纳粮之额数以分举官之员数。日耳曼联邦上议院员,各小邦政府所举;下议院员比户可举。丹墨上议院员有为王所命者,其大半则由民间公请下议院员所举;下议院员年三十岁以上之民所举。英吉利上议院员,有君命者,有世袭者;下议院员,凡民已纳赋赈贫者,比户可举。意大利上议院员君命之;下议院员,凡民年二十岁以上,每年纳赋合华银四两者皆得举。希腊仅有一议院,其议员皆成丁以上之民所举。葡萄牙上议院员,有君命者,有民间公请下议院员公举者;下议院员,凡民一年中入款在华银八十八两以上者,皆可举。荷兰上议院员各省会所举;下议院员,凡二十三岁以上纳赋华银六两以上之民,皆得举。俄罗斯无议院,大权皆操之于君。日斯巴尼亚上议院员,君与各大会馆所举;下议院员举官会所举。瑞士上议院员各省会所举;下议院员,凡男子年二十一岁以上者所举。瑙威仅有一议院,其议员分作两班,凡民二十五岁以上有田产值华银一百三十二两者,皆可举。瑞典上议院员各大会馆所举;下议院员,凡民年二十一岁以上有田产值华银二百二十四两者,皆可举。塞尔维亚上议院员王命之;下议院员,凡年二十一岁以上之纳赋人所举。罗美尼亚上议院员,有田产若干者即可举;下议院员,凡民成丁能识字者即可举。
议院之设,原以示大公无我,上下一体也。西国以公议堂为政事之根本,既有议院,君不得虐民,而民自忠于奉上。猗欤休哉③,此三代以上之遗风也。
[注释]
①此篇系十四卷本所增。"甲午后续"系八卷本所加。
②舆情——舆,众人的。舆情,民情、众情。
③猗欤休哉——猗(yī),叹美之词。休,善、美。犹今言"好啊好啊"。
公举甲午后续①公举之法,即乡举里选之遗意也,汉代行之,得人称盛。盖使士崇秋实,不尚春华,人务经纶,不争词采,而化行俗美,端赖乎此。中国取士以科第,专尚时文,较所举贤良方正,孝弟力田,先器识而后文艺者,相去远矣。近代设官之意,惟重杜弊,如以此省之人往彼省而筮仕,彼省之人来此省而为官,似欲阴胁其人,使不能赡宗植党,以厚施要结民心,又欲明制其人,使不能泄怨报恩,借公事愉快己意。控驭之法似为得宜,不知朘剥百姓②,贻误地方,呼吁无门,最为下策。何则?凡人性情,作客者不如桑梓之真挚,况言语殊异,不若同声相应之投机。人地既已生疏,情意不相联属,休戚无关,肥瘠莫问,充其量也,官见民而生憎,民见官而生畏。名为民之父母,实则民之寇仇。故今之官剥民
则无微不至,不计其至再、至三也;保民则始终膜视,不闻其兴利除弊也。夫设官所以安百姓,而非所以危百姓;所以利地方,而非所以害地方。今乃特设一法,必使易地服官,而利害安危仍不免于参半,且变本加厉,则安在其为善法也。法之善者必使有安无危,有利无害,众心共惬,人地相宜,可大可久而不可废者,其惟公举之一法乎!
查泰西公举之法,已详于议院论内,有一乡公举之人,有一县公举之人,有一府公举之人,有一省公举之人。凡身家清白有产业若干者,方可举人。今则无产业有俸糈③,而确系土人、身家清白者,亦可举人。其预选举者,须年在二十五岁左右,有产地于国中,品学兼优,操守廉洁者,方得被选。亦有但问其才力能否胜任,不必问其身家殷实者。考各国选举议员之例,为民主、君民共主等国最重之典章,议员即民间之委员,由县而府,由府而国。而事之利弊,民之好恶,胥藉委员以达之。为委员者,将出其所学以济民之困,而养民之和。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决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权实操诸庶民。是君民相维,上下一德,皆此例为之。顾其例偏重于举之之人,则尤为有理。盖必使举人者不限于资格,然后能各供所知;而于所举者必严其限制,然后能杜绝虚声也。至于陪审公正人员,亦向择于众百姓中,凡仕宦、教读、乡勇,及不谙文字本有职守者,皆不预其列。
虽然,公举议员陪审之法固甚善,亦由泰西学校多、教育人材之盛所致,矧其无处不设日报馆④,无人不观日报,中外之事老少咸知。我国学校尚未振兴,日报仅有数处,公举议员之法,殆未可施诸今日也。盖议院为集众是以求一当之地,非聚群嚣以成一哄之场。必民皆智慧,而后所举之员乃贤;议员贤,而后议论措置乃得有真是非。否则,徒滋乱萌,所谓欲知其利,当知其弊也。现我国无公举之法,有保举人才一途。惟保举人才之大员,必先度自己之器识如何,才猷如何,而后能知他人之器识是否宏通,才猷是否卓越。如其但有保举之权,而于时务一无所知,学识一无所长,则何能知属员之贤否而保荐之?况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⑤。可知仅以言貌取才者,不失之伪,则失之诬。世之有才者未必有德,有德者未必有才。才德兼优之士,必不肯轻易近人,不愿干谒当道⑥,终身伏处草茅。富贵人罕识其面,则又何从而知之?即或知之,亦得诸耳闻而非目睹。若夫奇才异能,专精于天文、地理、算学、格致、制造诸学者,皆属艺事,可以考试而定其优劣,此诚显而易见者矣,然亦非督、抚所能定。盖督、抚未必于以上诸学皆能窥其门径,则又何从辨人之学问浅深哉?况各部堂官,各省督、抚皆由科甲出身,其所识皆门生故吏,世好姻亲,无非名、利两途庸俗之人。平日又未暇吐餔握发⑦、延揽人材,故昔日所举亦无非奉行故事,苟且塞责而已。从未闻荐一山林隐逸、市井遗贤,岂今无傅说、孔明、侯生、景略其人者乎⑧?(今国家既下诏求贤,凡位列宰辅及部院名公、封疆大帅,既遇此难得之遭,自必踊跃欢欣,各举所知,以仰答求贤若渴之意。然荐贤者,平日既未于海内奇杰留意物色,则此时举以应诏,自难必果系千人之英,万人之杰,踌躇四顾,中选者颇难其人,不得已而始以亲旧中之稍有节操,或以著书立说自炫者取以塞责。其于体国经野之谟、拨乱反正之略,茫乎未有得也,曾何裨于实用乎?尤甚者,则以奔竞为能,以干求为事,或奔走王公之门,或夤缘津要之路⑨,且有丐显者作尺一书为之先容者。辟幸进之门,广苞苴之路,而人才自此不可问矣!)亦求才者未能虚心,则人才不免裹足,徒为躁进钻营者之资耳。故曰:欲祛官吏弄权躁进钻营夤缘之习,当必自广开学校,教育人材,复行乡举里选之法始。
[注释]
①此篇系十四卷本所增。"甲午后续"是八卷本所加。
②骏(juān)剥——剥削、盘剥。
③俸糈——俸(fèng),俸禄、薪水。糈(xǔ),粮饷。俸精,俸禄、薪水。
④矧(shěn)——也,也是。
⑤子羽——孔子弟子澹台灭明,其貌极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语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⑥干谒——有所干求而请见。
⑦吐餔握发——又作"吐哺握发",相传周公为培养人材而"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真可谓是寝食不安。
⑧傅说,殷高宗武丁的重要辅佐大臣。孔明,诸葛亮,三国时蜀主刘备的主要辅佐大臣。侯生,战国时人侯赢,魏国隐士,信陵君闻其名而亲自用车去迎接。著名的"窃符救赵"(用计谋偷取魏王的兵符,然后调动军队击溃围困赵国的秦军)事件,即是侯生一手策划。景略,前秦名臣王猛的字。王猛隐居华山,桓温见之,后任符坚的丞相,使前秦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国家。临终时曾告诫符坚不要轻举攻东晋,坚不听,遂有淝水之战的大败。
⑨夤(yìn)缘——通过攀附而求升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