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唯独这辣椒迟迟没有动静,闻初还怀疑过是不是洛溪村的水土不适合。

  直到今日才发现,气候水土都很好。她弯腰看了一番,叹了口气,“怎么这么慢呀。”

  但也是令人激动的一天。

  天知道她馋辣椒多久了?想到再等几月后便可以吃到各种带辣的菜,闻初倒有些等不及了。

  想到此,她把目光落到了另一处,那里有个土坯小房子。

  闻初便走了进去。

  扑面而来的热làng,让她顿时闷热不已。适应了一会儿后,闻初的目光盯着里面。

  这间小房子是封闭的,里头全都摆着高架,而那架子上放着一块又一块木片,上面全都绿油油的。

  这是为培育秧苗专门修建的。

  往右边看去,那一排排小秧苗长得格外喜人,像是一片片麦làng那般整齐,又像是chūn日新叶般嫩绿。

  闻初伸手抚上了小秧苗,顿时,一阵苏痒传入手心。

  她还蛮喜欢摸秧苗的,就这么齐齐地摸过去,特别舒服。

  “可以种了。”闻初自语道。

  此时正是栽秧时节,农田早已被分成一块又一块,也灌上了水,正等待村民插秧呢。

  山上这些地啊,不适合水田,故而种了一大片的玉米、土豆诸如,先试试水。之后再说别的种子,否则一次太多种类,大家也无法接受。

  这高产水稻,自然是得种在水田。那芝麻官曾走家串巷,和村民们沟通过这事。

  说要不要由他来提供种子?不要钱的。

  但家中尚有种子的村民,却拒绝了。理由也让人啼笑皆非——

  不要钱的种子,谁知道好不好?看这样子也和他们家的优良品种不同,说不定到时候颗粒无收,要饿肚子呢。

  所以答应采用这批秧苗的,基本都是些家中非常贫困之人,甚至连种子也没有的。

  很快,谢有与这些人家签订了契约,等到秋收时节,分成方面也是很有利于村民的。

  正当闻初把这些秧苗大致数了数,分好每家每户多少后,外头便传来了细碎的脚步声。

  “初儿!”熟悉的声音响起。

  她望向门外——

  便瞧见了不远处那男人,正迈着步子往这边走来,这人穿着粗布衫,一脸老实模样,正是她的老爹闻明诚。

  一直听说姑娘在研究新水稻,闻明诚还很好奇。

  此刻终于要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好好看看那劳什子水稻究竟和以前的有何不同时。巧了,就是今日。

  见自家姑娘在那小房子里,闻明诚便也走了进去,刚一进去顿时倍感热气腾腾,他擦了擦额头。

  “好热!”连忙惊道。

  见老爹这副不习惯的样子,闻初笑着取出了一盘秧苗,示意让他看,“爹,你看。今天便可以种了。”

  “咦?”看着那绿油油的小秧苗,闻明诚满眼都是惊喜,“还可以这样吗?这小房子还有这等妙处?”

  以往,他从没想过这种育苗方法,当然同村人也没有。大家都是将水田弄好后,在露出来的土上直接撒上种子。

  就这样,每年能长出来的,都没多少。压根哪里还能想到,在小房子里培育秧苗,长势如此喜人呢?

  仿佛是发现了天大的好事一般,闻明诚拍了拍闻初肩膀,夸赞道:“初儿真聪明,爹就没想到这种办法。”

  说罢,只见闻初将那盘秧苗递给了他,闻明诚连忙接住,“这是我们家的?”

  “嗯,等等,还有一些。”闻初又埋头,在左右架子上找着。

  “这靠谱吗?据说是新种子?”看着这一片绿的秧苗,闻明诚自然喜欢,但就怕这不长粮食啊。

  种粮和别的不同,chūn天种下,秋天收获,这中途要付出多少心血,挥洒多少汗水,承担多少风险……才能等到收获那天?

  若是遇上个天灾人祸……那可不敢想象。总之这很重要,是吃饭问题,生怕填不饱肚子啊。

  这时候,闻初已找好自家的,她自信道:“爹,你尽管相信,不用担心别的。今年秋天,我们家的粮肯定最多呢!”

  “这都是我们家的了,你一会儿拿走,我们这几日便可以下田插秧了。”

  说完,闻初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可能村民也要来了……”

  之前约定好是今日来取秧苗。

  她猜的真不错。

  没多久,就见一个又一个人影出现在了山头,他们衣衫破旧,看着面huáng肌瘦,一瞧就是村中最为贫困的人家。

  也是与谢有签订契约的这些,愿意种植这些秧苗的人。在闻初心中,这就是聪明人,幸运儿。

  这些高产水稻有没有用大家不相信,到秋收时节,不自然揭晓了吗?

  正此时,这小房子门口便堵了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