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那我们什么时候去救助那些百姓?”阿骨打听明白了,声音缓和地问。

  军师不答,而是先看向楼望舒。

  楼望舒挑眉,“你想说便说,我又不是独断专行的人。”

  军师讪讪一笑,“是属下小性儿了。”

  说罢他重整神色,说起正事,“正所谓‘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碳难’,如今的百姓还未到山穷水尽之时,即便救助与人也只是得一句口头上的道谢,他们并不会记在心上。”

  “只有等到他们对朝廷失望不满愤恨的时候,咱们再带着救命稻草出现,咱们花大力气收来的粮食和药材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非是属下功利性重,而是人心难猜,人性复杂。”

  楼望舒颔首,“你说的对,我虽意在南方,但也不想救白眼láng。”

  知道主子这是赞同自己的观点,军师松口气,笑道:“这场水患对主子是利大于弊,只要能通过粮食和药材打通南方,不仅百姓民心所向,世家大族也会愿意为将军俯首称臣的,到时候咱们文士的空缺就补上了。”

  打仗和政务不是一回事儿,有的人打得了仗却理不清政务,而有些人则拿不起武器却拿得起笔杆。

  将军性情彪悍,影响的底下人也重勇猛,尽管楼父为一代大儒,可他连接的文人名士,顾一个潼阳关还行,可顾戎狄和越城就显得人手不够了。

  如今南方水患就是一个时机,若南方的世家愿意为主子所用,那称帝之路就迈进了一大步!

  现在他就希望朝廷那边皇帝能再昏庸一些,官员能再无视百姓生死一些,这样他日民愤四起,主子借机兵变,才好出师有名。

  六月底,朝廷果真没有所谓的赈灾银,百姓流离失所想北上却被关在城外,不得已只能靠树皮树根为食,饥饿唤醒了人心底的恶意,卖儿卖女,易子而食屡见不鲜,而城内的百姓也不好过,粮食是一天一个价,老人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腰带是紧了又紧。

  军民关系紧张,阶级矛盾越来越激化,只待出现一个□□将其点爆。

  直到有一天,负责搬难民尸体的人发现尸体身上长有红点脓疮,多人出现痢疾发烧呕吐的情况。

  “□□”出现,紧绷在难民脑袋上的弦断了。

  疫.情一出,左右都是个死,要死就当个饱死鬼!抱着这样的心态,无数难民冲向紧闭的城门,无视she来的箭矢,以肩为梯,以肉.身为盾,一步步爬上城楼。

  城破了,南方大乱,无数难民揭竿而起,世家大族惊骇欲逃,官员也早就在城破之时逃往北方。

  起义军第一个冲向官府粮仓,发现了满室的粮食,抓起一把白米又哭又笑,他们知道朝廷抛弃了他们,而他们只能靠自己争取命运。

  潼阳关内,楼望舒整装待发,数十万将士黑甲披身,每位将士身上都捂了面罩和药丸,以防被难民传染,价值八百万两的粮食药材也一同随行。

  军师还在苦口婆心,劝主子不要以身涉险,疫病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楼望舒视线转向马车里的人,楼父坐在车里,身为读书人,他见不得书籍丢失散落,此番跟着南下,哪怕被水泡了,他也要把书本给抢救回来,同时也为了支持女儿的宏图大业,他好歹是个大儒,盘踞南方的读书人会给他个面子的。

  就像楼望舒劝不住楼父一样,军师也劝不住她。

  大军开拔,昼夜赶路,终于在七月初三到了南方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硝烟,血迹,杂乱的街道,横亘在路上的牌坊,此时的南方繁华小城早已不见旧日模样,留有的只是满地死尸和打斗的断壁残垣。

  楼家军的残月旗帜迎风招展,隐藏在各处的难民对军队没好感,又没听说过有什么军队是挂着残月旗的,只以为是抢了正规军装备的起义军,纷纷不冒头,暗中观察。

  楼望舒命人处理城内尸体,楼家军士兵全副武装,缝有草木灰的口罩遮挡半脸,先把尸体搬到一处统一焚烧,而后调配石灰水洒在街道上消毒,紧接着后厨人员架出几口大锅,倒水煮上白白的米粥。

  露天白日的煮粥,这要不是有军队,谁敢光天化日之下这么做?

  不多时浓郁的粥香飘散如烟,饿了许久的流民们吸吸鼻子,肚子倒是没甚感觉,早就饿过头了,可jīng神上却早已饥渴难耐,恨不得把头埋进大锅里。

  但大家都不敢上前,因为多日的流làng早就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米粥。

  煮粥摆明了要接济难民,可粥摊前空无一人,楼望舒也不急,要了一个碗自己先舀了两勺稀米粥,就坐在粥摊旁边喝着。

  一碗米粥下肚,楼望舒放下碗,余光瞥见街角有个小脑袋,她冲对方招手,半晌,小脑袋露出一双圆溜溜的眼睛,里面藏着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