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这是圣天尊的鞭
……………………………………
其实无论是霍骠骑还是窦大将军,都犯过一个不算错误的“错误”,那就是他们在“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之后,都选择了班师回朝,并没有占据北方草原。之所以说这是一个不算错误的“错误”,那是因为大家当时生产条件与运输条件都比较落后,大汉也没有能力控制那么大的地域。尤其是北方草原中间还横亘着大漠,大汉要是强行扶贫的话,非把自己也饿坏不可。
但是,匈奴的确是被大汉打跑的,这无可争议吧?
作为匈奴从前的奴仆,鲜卑只是趁着老大被打跑了,而大汉又没占据草原,使得他们才有机会窃据北方,发展壮大起来,这也是事实吧?
如果因此便说北方草原是鲜卑的,是不是不符合道理?
再说了,大汉出兵,鲜卑得利,使他们能够“奴仆翻身把羊放”,可是他们因此而感谢大汉了吗?
似乎……并没有。
要不是檀石槐人强命不强,早早的就翘了辫子,还不知道会怎么着祸祸大汉呢!
所以说,作为大汉皇帝,刘汉少现在想要收复北方草原,并不能算是抢了鲜卑之地,对吧?
饶了这么多弯子,啰嗦了这么一大堆,其实都是为了给那些喜欢卑以自牧的谦谦君子们看的,免得他们叽叽歪歪,将来又会说刘汉少劳民伤财、兵连祸结,好大喜功、黩武嗜杀……可惜,这些谦谦君子们也许不知道,当自身羸弱之时,所谓道理,一纸协议,在强大的坚船利炮面前,连个屁都不算!
不过有一点,刘汉少还是挺欣赏骞曼的,至少他可以为了让族人过上吃饱肚子的生活,甘愿请削单于,并且,他也因此会将族人们引上一条能够真正强盛起来的未来之路。而得到这一切,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仅仅是“没有鲜卑”。
这句话如果对于族群意识强烈的人来说,是一件很严重的事,甚至是残酷的事,但是对于没有这种意识的人来说,也就算不得什么大事了。
没有文字,没有教化,缺乏传承,也缺乏未来的希望,这样的族群最终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之中,是再寻常不过之事。
应该怎么说呢?
打个比方,以天为盖,地为“炉”,天地之间炖了这么一锅肉汤。虽然炖肉汤的时候,也加进了盐,加进了姜,还有花椒大料,才使得这一锅肉汤炖熟之后鲜美无比,但是不能因此便要说它是“盐汤”、“姜汤”、或者“花椒大料汤”,因为……它始终就是肉汤啊!
檀石槐的确算得上“鲜卑雄主”,能够拓地上万里,还能给大汉添那么多糟心的麻烦事,可是他一死,他所想的那个“大鲜卑”其实也就不复存在了。
为啥?
因为他的那锅汤里,没有肉……
而大汉的这一锅肉汤,在刘汉少穿来他们汉朝以前,就已炖了好几千年!
所以再看骞曼的作为,也许他没有檀石槐那样的勃勃野心,而是甘愿做了肉汤之中的一粒花椒,一瓣大料,或者是一点点盐巴,然而他却让他和他的族人们,永远的拥有了这一锅肉汤,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这一锅肉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再所以,也许骞曼其实真的比檀石槐更加杰出。
…………
“不管大汉还是鲜卑,咱们都是一样一样的。在哥心里,早就认下你这个兄弟了!”
安抚过骞曼之后,转过身来,刘汉少又一头扎进“最高统帅部”,前线的仗具体应该怎么打,有戏志才、王闹闹,赵云、荀攸,阎行、成公英这些人在,刘汉少不会随便的指手画脚,胡乱下令,但是要说一点心都不操,那也是不可能,最起码也得做好后援大保健吧?不对……是“后援大保障”!
还得协调各部,及时地增补兵力吧?
关于这事儿,首先要说的就是交州,这不是过来年了嘛,新一年的征兵又要开始了,尤其是王闹闹又已经追着刘备攻入了汉南半岛,那边缺人,相当缺人。
按照兵武部韩遂的意见,直接征发交、广二州的兵员,就近补充到汉南半岛,如此也能大大减轻需备部的后勤压力。
但是刘汉少却明确表示反对这个意见!
更令人有些难以理解的是,皇帝陛下居然还在坚持着“掺沙子”的策略,打算来个“南北大对调,东西大迁徙”,要把辽州、幽州征来的新兵送到交、广,甚至是陕、司、豫、兖、青,以及益、荆、扬、徐的新兵,也都通过大河大江,运送到入海口,而后转乘海船,沿着海线,一路往南“散播”。
同样的道理,交州、广州、抚州,以及扬州南部的会稽郡和大明珠岛上征来的新兵,也如此这般,一路向北“散播”。
无量天尊,哦咧个去!
咱就是不打仗,单单是这种征兵之法,播来播去的,就得需要多么强悍的运力保障啊?
然而刘汉少说,没事。咱就是送的慢点,路上走的时候长点,只要送到了地方,那就是送去一个是一个。可是反之,如果咱们现在为解一时之急,图个省事,让他们就近“组团入伍”,将来一旦发生问题,可能就会是很大的问题。
虽然刘汉少人为地设置了一个“高难度障碍”,但是也有利于己方的一面。首先是第一水军目前没有战事,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建设大汉东面海线的各处军港,然后属于他们辖下的“基围虾运输舰”就可以承担大部分运送兵员的工作。
再者就是王闹闹和苏飞在象林联手搞的那么一个“逃跑加复仇,火烧占山叛逆”的动作,杀得象林叛逆人头滚滚不说,也使得交州、广州,人人敬畏,所以趁着这个时候,贯彻执行征兵制度,相对来说,要容易的多。
好么……结果就是南边的坐船去北边,返航的时候再把北边的捎来南边,另外再加上新州那边原本是奉命去凉州的,也顺路送过来几个。
就这么说吧,原本的乌桓人、鲜卑人、高句丽人,长这么大头一回知道,咱们大汉居然还有大冬天不穿棉袄也冻不着的地方。而交州和大明珠岛上征来的那些新兵,等送到地方,下了船一看,哎哟我去,这地上铺的都是白糖么?
尝一口,这也不咋甜哪!
结果为了打雪仗,堆雪人,连想家和哭鼻子的事儿都忘了。
…………
回过头来,眼前最重要的战事,自然还是北线。毕竟戏志才与闹闹在南线上节节胜利,而新州那边,阎行也顺利抢到了地盘,所剩之事就是孙策帮着马超一起打乌孙而已。但是北线上,吕奉先带着重骑旅的兄弟们已经在龙城快要坚守整整一冬了,只等开春,大军北进,便是决战之时。
按照“北线前敌元帅部”原本的计划,来年开春,先由东、中两路出兵,驱赶漠北东部之敌,会战于龙城。凭借大汉现有的装备优势,胜之并不困难,唯独需要考虑的就是怕到时候追不上他们。不过不要紧,西边一路兵马,待到卑奴向西逃窜之时,正好可以出兵拦截,与随之赶来的东、中两路,一起夹击,届时必然能够大获全胜。
但是吕奉先抢了个先,赶在冬天到来之前,直接就追去了龙城,赵云就算恨得牙根痒痒,为了小红姐姐,也只得将这些动作说成是“北线前敌元帅部”的安排,而后再按照吕布闹出的这个动作,改动原有计划。
其实改动也不大,决战之地还是在龙城,只不过是不留西路为后手,改由三路齐发,进兵速度越快越好,越早越好。毕竟赵云担心小红姐姐和重骑旅的兄弟们,希望他们都能平安无事,即便是那个烦人的吕奉先,要挨揍,也只能是自己赶过去亲自揍他,绝不能让他落在鲜卑人手里挨了揍!
起初刘汉少对于这份计划,并没有表示反对。北线的仗应该怎么打,自然应该以“北线元帅部”的意见为主,向刘汉少回报也就是例行公事而已。否则的话,处处都要刘汉少指手画脚,那还要“北线元帅部”干吗?这仗也干脆别打了,或者是干脆让刘汉少亲征好了。
所以,“没有反对”,那肯定就是同意了呗。
然而召见过骞曼之后,刘汉少似乎有了一点新的想法。首先,“漠北决战”,或者说是“龙城决战”,就算咱们大汉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大优势,取得胜利的把握很大,但是想要不费一兵一卒,那也绝对可能。
困兽犹斗,蜂虿有毒。
万一鲜卑那么多部落都联合起来,跟咱死磕,咱们到底会折损多少兄弟?假如只是“惨胜”,北线实力损失过大,咱们还能不能压制住漠南、漠北,将这些地方稳稳当当的收归治下,纳入大汉?
惨胜之后,那些折损了的兄弟,他们的家眷又该如何安抚?给他们灌“白药”,能止住他们心里的悲伤么?万一因此使百姓产生厌战情绪,失去了对哥的信任,甚至于越演越烈,开始对抗本就贯彻艰难的征兵之制,往后又该怎么办?
重要的是,如果咱们无力将漠南、漠北纳入收归大汉治下,草原之上必然还会有新的族群兴起,将来还是会没完没了的骚扰大汉,那么现在打这一仗又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刘汉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上帝之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