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 章 落叶归根

  沂水城里,向来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城中,有碧绿湖泊,有成林绿荫,有亭台高阁,有花香鸟语。生活在沂水城里的百姓,大多都是十分感恩,也是很会享受此等得天独厚风光的人。

  外曾祖父在沂水城里,住了将近两年多的时间,对沂水城,外曾祖父也是颇有感情的。

  这里,算是外曾祖父多年行医以来,停留时间最长的一座城了。偶尔,像这样静下心来安居在某一个地方,感受一般寻常人家的普通生活,这对外曾祖父来说,还真是十分不易,又难得悠闲的惬意时光了。

  不说外曾祖父在外行医时,鲜有机会能够与医者们打交道,就说曾祖母嫁入了季家,从此就定居在沂水城里,对外曾祖父来说,住在这里,还是大有助益的。

  在沂水城里,外曾祖父也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医者朋友,大家一起交流行医看病心得,外曾祖父更是将自己这些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告知给了甚感兴趣的医者朋友。如此可贵的医者交谈,如此真诚的毫不隐瞒,对行医之人来说,真是十分难得,十分不易的事情了。

  有了外曾祖父的照拂,曾祖母的身子也调养得越发健康,脸色也越发红润了。而且,对于季家的茶叶生意,很多受过外曾祖父恩惠的人,也都尽己所能出了份力,买了季家的茶叶。如此一来,季家的茶叶生意倒是好过了往日好几倍了。

  然而,人各有志,即使是外曾祖父和曾祖母这样的父女关系,他们,也总会有分开的时候。

  外曾祖父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完成自己行医以来,一直在撰写的那本《行医录》。里面不仅记载了外曾祖父去过的各处地方,还记载了许多天来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最重要的,自然是外曾祖父四处采药,看病医病的宝贵经历了。

  对于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外曾祖父一直都是十分慎重而又异常执着认真的。

  过了两年相对以往来说,更加轻松闲适的生活,外曾祖父又要踏上四处行医、居无定所的辛劳生活了。这是外曾祖父的选择,也是他想要尽力去做的事情。曾祖母虽然多有不舍,但是,对于父亲的心愿,曾祖母也是十分支持并且引以为豪的。

  外曾祖父这一生所做的一切事情,对曾祖母来说,是榜样,也是典范。曾祖母为自己能够有这样一个救死扶伤、宅心仁厚的父亲,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

  将自己关切之事,一一对曾祖父和曾祖母交代妥当之后,外曾祖父就启程离开了沂水城。

  语汐听祖母提起过,外曾祖父之所以想要写这本《行医录》,为的,是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医者和病患。

  有些简单常见的小病,若是读过医术,或是有过相关经验的人,大多都是能够判断一二的。如此,对患者来说,在对自身病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不会因为小病小痛而感到慌乱或是害怕了。

  生活在乡野之地,或是村落远郊之人,若是有人生病了,想要看一次大夫,十分不便。

  虽然,他们大多数人都识得一些药草,且有老一辈的长辈们,有些治病的土方子能够治好简单的病痛。但是,没有具体区分和形象化的东西,在口口相传之下,难免会出现纰漏和差错。所以,在亲眼见过一些对行医之人来说,十分明显的错误之后,更是坚定了外曾祖父写好《行医录》的决心。

  天来国中,大多数大夫的行医经验,都是在医馆或是在药铺里累积起来的。真正能够四处走动,试药尝药,且亲自诊治各种疾病,这对很多大夫来说,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直以来,医者就是十分稀缺的存在,而真正医术高明的大夫,更是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对于自己从事的行业,外曾祖父除了认真以待,更多的,是希望医者之间能够相互交流,互通往来。

  外曾祖父能够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书籍来交通了。

  医书类的书籍,一经问世,定会有行医同行或是与之相关的从业之人购买阅读。届时,外曾祖父的一切见闻,就能让买书之人一览无遗了。

  《行医录》不同于其他医书类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本医药之书,它还是一本关于天来国的游记之书。这样一来,买书之人,从行医之人,又扩展到了一般之人身上。如此,方能造福更多的百姓啊!

  有些生长在山川河流边的草药,若不是亲眼见过,亲自用过,一般住在城里镇上的大夫,是很难有机会接触到的。

  外曾祖父不仅会将草药的具体用法和其特征详细写出,更是会将草药的具体形态绘制而出,这样一来,就能避免有人因概念模糊而将类似草物给弄混淆了。

  一切,都是为了减少误食和误用,也是减少错医错治之事的发生。

  求医问病本就是一个大问题,不容易解决,也绝非一人之力能够有所改变。但是,外曾祖父立定了心志,终其一生,都要为此事尽心尽力,如此,方能不负家父所托,亦能遂其心愿啊!

  祖父听曾祖母提起过,外曾祖父在未到而立之年以前,还只是一名十分普通的大夫。那时,外曾祖父虽然已经开始四处行医,但是,外曾祖父所接触到的知识,还有他的行医经历,十分有限。所以,外曾祖父在刚开始下笔写《行医录》时,是十分艰难的。

  一次难得的巧遇,让外曾祖父遇见了一名医术高明的老大夫。两人一见如故,亦相谈甚欢,在外曾祖父告知对方自己的想法及打算之后,老大夫甚感钦佩,并且愿意尽己所能,为外曾祖父提供一切帮助。

  老大夫虽然即将步入古稀之年,但是,老大夫的身体却是十分硬朗,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输给年轻人的。所以,外曾祖父四处行医之时,老大夫也会随之一起。如此一来,外曾祖父在老大夫身上所学到的医药知识,比起之前自己小心尝试、苦苦专研来说,要完善多了。

  当时,曾祖母也不过是一个五六岁大的孩子,因为外曾祖母走得早,唯一的亲人外曾祖父又不在家,所以,曾祖母是被寄养在村长家里的。

  外曾祖父不放心曾祖母一个人,但是,他又不能因此而丢下自己的行医之事,所以,外曾祖父就与村长提说了此事。好在村长夫人向来热情助人,且家中只有两个儿子,村长夫人又十分想要一个女儿,所以,对曾祖母,村长夫人一直都是十分疼爱有加的。

  寄养在村长家里,虽然外曾祖父给足了银两,让曾祖母的生活衣食无忧。但是,对曾祖母来说,她更想要的,还是待在自己的父亲身边。所以,在曾祖母八岁那年,外曾祖父终于回到家乡看望她时,她提出了想要与曾祖父一起四处行医的想法。

  若是换了以前,外曾祖父是万万不会答应曾祖母这个想法的。

  一来,曾祖母还只是一个小孩子,出门在外,外曾祖父怕自己会照顾不周。二来,曾祖母是女孩不是男孩,不管是身体素质,还是行动力,外曾祖父都十分担忧。三来,外曾祖父对自己唯一的女儿,不甚熟悉,有些不知应当如何去与之相处。

  但是,在与老大夫相处了两三年后,外曾祖父改变了当初的想法。

  以前,外曾祖父只求曾祖母能够平安长大,即使他要忍受思念女儿之苦,但是,对一个父亲来说,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本来,外曾祖父对于自己没有尽到为人父亲的责任,心中一直有愧。若是因为自己不舍分离,而让女儿经受舟车劳顿、长途跋涉之苦,那么,他的心里,只会更加愧疚和难受。

  在与老大夫四处行医了两年之后,外曾祖父随同老大夫一起,去到了老大夫的家乡。

  原来,老大夫这些年来,也是独自一人在外行医,从未回过自己的家乡。

  二十五年前,老大夫因为与自己的儿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所以,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了。老大夫说,自己也是在与外曾祖父相处的这两年里,想通了许多的事情。

  为了一些当初以为大得顶天,如今看来,却也不算什么的琐碎事情,而与自己的家人发生争吵,还相隔两地多年不见,这,实在是愚蠢至极,不值当的事情啊!所以,在回顾了自己这短短的一生之后,老大夫决定了:回家去。

  独在异乡为异客,虽然,老大夫医术高明,独自在外,完全不用为生计问题发愁。但是,老大夫年事已高,心里,终究是想要落叶归根的。

  提到要回去二十多年都未曾看到过的家乡,老大夫倒是突然变得兴奋了起来。一路上,老大夫向外曾祖父不停地说着自己家乡的好和美,让外曾祖父对老大夫的家乡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而此番陪同老大夫回乡的旅程,却也让外曾祖父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