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陈三娘和文三贵看文靖安喝完了一整碗粥,脸上少了几分苍白多了些红润,心里总算轻松了几分。

  文三贵问陈三娘:“还要不要到镇上请大夫?”

  陈三娘正要开口,文靖安抢先一步道:“不用了,爹、娘,我感觉我好了。”

  夫妇俩都知道文靖安是心疼钱,也不想让他们去看大嫂的脸色,文靖安尽可能用八岁孩童的语气措辞说道:“我吃药老想吐,一直吃药一直想吐,吃不下饭。”

  陈三娘听罢想了想,向文三贵道:“先看几天吧,靖安现在胃口好,药先停一停。”

  文三贵说道:“那你照顾靖安,我下地去了。”

  陈三娘道:“嗯,早点回来吃饭,不要总是什么都抢着gān。”

  文三贵没再说什么,看了眼文靖安和陈三娘,转身出门走了。

  文靖安现在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仅仅来自于原主的记忆,可原主才八岁,知道的东西并不多,文靖安想要在这个世界活下去,先要从一些简单的认知开始。

  思及此,他跟陈三娘道:“娘,等会我想出去走走。”

  安安自告奋勇道:“我陪小哥哥出去玩儿。”

  毕竟孩子病了这么多天,陈三娘当然不放心,文靖安知道她担心,自己起来在房里走了一圈,感觉现在只是身体上有些酸痛,这是躺了太久的后遗症,除此以外没有感到其他任何病症。

  “娘,我走一走舒服多了,刚才爷爷也说老躺chuáng上不好。”

  陈三娘看文靖安确实没什么问题,这才嘱咐了几句,让文靖安出门。

  文靖安出了门,一口深呼吸,一股凉意吸入沁洗心脾,一下便感神清气慡,古代的空气和环境与原世界水泥森里的浑浊自然有云泥之别。

  文家的房子是一排土房,屋顶用gān草铺成,墙壁和外面的围墙都是用huáng土垒成的,中间有一个院子,院子倒是不小,左边有一个石磨,右边有一口井,靠近门口的地方种了两棵树,一颗椿树,一颗萱树,意为“椿萱并茂”。

  这让文靖安一下联想到西北的古代民居。

  事实上桃河村所在的北昌府正是处在大盛王朝的大西北,长年gān旱少雨,所以村寨集镇一般都是傍水而建,桃河村就因为在桃河边才取了这么一个名字。

  第2章偷吃名门闺秀小家碧玉

  文靖安便与安安在桃河村走了一圈,大概认识了这地方的风土人情。

  确实和西北地区没有多大的差别,无论是房屋建筑还是人们的穿着长相都是地道的西北风味,比如种植的农作物以小麦为主,饲养的家禽家畜则有羊和驴等等。

  除此以外,文靖安粗略数了一下,整个桃河村也就五十多户人家,有的还是无人居住的空房子,最多几百人。

  在这样的地方人们想要活下的唯一出路就是务农,不过文靖安看了看原主这幅身子骨,显然不适合种地,再说光靠种地他也没办法给陈三娘夫妇和安安等亲人带来富裕的生活。

  他原来是学化学出身的,利用化学知识在这个时代应该有不少的发挥空间,这个以后得仔细挖掘。

  到家吃过午饭,文靖安睡了个午觉,下午和安安陪陈三娘织布,到了晚上,外出下地的男人都回来了,一大家子齐聚一堂,趁着天色未暗一起吃饭。

  这时文靖安第一次认清了文家这大家子人。

  主座的两位自然是文太爷和文太婆了。

  左边的是文大贵和大伯母,右边是文二贵和二伯母。

  文靖安和安安坐在文三贵和陈三娘中间,其他的就是文靖安那四个按“福禄寿喜”起名的大哥以及两个姐姐。

  晚饭吃的是烙粗面饼、红薯以及两盘青菜,荤腥是半点没有的,因此看到摆在文靖安面前的两个jī蛋,大嫂伯母家十岁的小儿子文喜安不乐意了,吵着闹着说:“我也要吃jī蛋!凭什么他能吃我不能吃!”

  这两个煮jī蛋和文喜安的吵闹其实都是大伯母的小心机,早上文太爷让她把jī蛋让给文靖安,她表面答应心里其实不乐意,所以这会故意当着一大家子的面把jī蛋煮好摆到文靖安面前,再唆使自己的小儿子吵闹,好让大家都看到文靖安有专属特权,让三房难堪。

  果然,她假模假式敲了一下文喜安的手背,训斥道:“吃什么吃?!你也有病?”

  这句话文靖安听了话心里横竖不是滋味,文三贵和陈三娘则默默低头吃饭,对于大伯母的刁难她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不过今日不同,文靖安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母被欺负。

  文靖安略作思索,趁众人不注意,在安安耳边小声说了两句话。

  大伯母正要让文喜安继续闹时,安安忽然站了起来,指着文喜安,按照文靖安刚才小声教她的话,大声道:“你都吃那么多了还吃,我经常看见你偷jī蛋吃!你还偷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