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这个时代有多少奇奇怪怪的药草。
久闻可使头脑昏沉,但是医书上没有说闻了之后会让人昏迷不醒,这又该怎么治。
皇帝只能下令派人去寻找这种药草,有了药就好发现解药了。再者,世间万物相生相克,要是找到了赤瑙也许可以在附近发现相克的药草。
蓝柏也想办法去找华无医,可是他行踪不定,很难即使找到他。
皇帝对蓝柏林晓找到中毒途径一事褒奖了一番,接下来就没他什么事了,跟何望书房有关的下人统统被抓去审问了一遍。
就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皇帝圣寿到了,下旨赏赐,大摆宴席,各位大臣诰命纷纷入宫给圣上拜寿。
因为天气冷,林晓估计也不会有什么特别活动,就是大家一起吃吃饭看看表演赏赏大雪看看花的。
事实也跟林晓想得差不多,在宫里大家应酬过后就可以离开了。
不过圣寿之后却发生了一件林晓预料不到的事情。
程蕊被宣召入宫为妃了,封做美人,众人给程家道喜。
林晓只想问,喜在哪儿?
她整个人都震惊加不好了好吗!
程蕊今年不过十五六岁,皇帝的岁数是她的一倍!
虽然林晓知道皇帝是皇
帝,他喜欢哪个女人都可以召入宫,可是他和程磊关系这么好,又宠信他妹妹,他们再相处不会别扭?
哦哦,林晓知道,皇帝宠信程磊,那么再宠爱他妹妹,对于程家是一件很好的事。
但是林晓还是很难接受这件事,甚至为程蕊觉得悲哀。
她问霍青山:
“程磊怎么想的。”
霍青山没说话,看起来心情有几分凝重。
后来林晓看到程磊,他依旧面带笑容,看起来还是很能接受这件事的。
好吧,是林晓这个现代人太保守了,古人在这方面想得比较开。
后来林晓和卫萄见面,说了这件事,卫萄虽然也有点惊讶,但是很快就想清了,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只是道了一句:
“她的性子烈,只怕进宫后日子不好过。”
林晓想进宫规矩多,程蕊怕是想烈也烈不起来了。
卫萄道:
“姐姐看起来挺惋惜程蕊的样子。”
林晓道:
“我们虽然和她关系不太好,可是宫里的日子并不好过,哪怕她有程磊这个好哥哥,唉。我是为她担心。”
卫萄道:
“人各有命,姐姐不用多忧了。”
……
那边霍青山在书房独处,面前摆着信纸
,尚未落笔。
程蕊入宫这件事对他而言不是什么小事。
她会入宫是得了圣上眼缘,在宫宴休息的时候踢毽子被皇上注意到了,圣上留了心。
但是圣上对程蕊留了心也未必会召程蕊入宫,因为程蕊的姿容虽佳倒也不是多上等。
皇上会召她入宫,也是有人推波助澜的。
十三告诉他,程蕊被皇帝撞见后很快程磊就出来了,笑谈回去够要好好关键程蕊,免得找不到婆家等言。
程蕊能入宫,是有程磊进言助力的。
皇帝正值壮年,不过子嗣不多,且三皇子痴痴傻傻的。要是程蕊入宫之后生下个健全的皇子,悉心教导,将来再有程家这样的人家助力……
霍青山想到这儿脸色就越发沉了。
他提笔很快书信一封,落成后交给人传达。
霍青山在上朝的时候将发现了假铜钱一事上报。
这一次的铜钱造假非同小可,霍青山发现造假的铜钱相当精细清楚,造假的人恐怕不简单。
霍青山请求彻查钱监,他怀疑有内鬼。
虽然他和林晓还没有把所有的铜钱给找出来,因为公主府里的钱太多了,这次的钱也没那么好区分,但是已经发现了不少,只怕世面上还有
更多。
皇帝震怒,下令将此事交给霍青山彻查。
霍青山便带人去钱监视察,将钟官、辩铜、技巧三官先照例询问一番,还有各个工匠等等。
这是一件大工程,霍青山让人送信给林晓,道他这几天怕是难回家,让林晓自己一个人小心。
林晓回信,问三年前广林苑修缮工人抚恤金案会不会跟铜钱造假案有关。
林晓询问得知,国库入账收支大额都是用银子的,比如军饷、建筑等等,铜钱是作为辅助使用,这也就导致大量白银是先集中到国库,再从国库慢慢流入世面。
而官银分发下来后要到官方机构融化锻炼成碎银才能正常使用兑换,否则会被扣上一个盗取官银的罪名。
但是广林苑的抚恤金是支出银两后先被兑换成铜钱才到了各位县令手上。
林晓怀疑是有人利用广林苑抚恤金一事,将造假的铜钱流入世面。
霍青山看过信后会心一笑,林晓啊林晓,有她在,自己真的省心很多,她这个脑子着实好使的很。
林晓帮着把山茶把祖宅卖了,她不怕吃苦也会做饭,就送到太平酒楼帮工了,至于妹妹小蝶就送入学堂读书。
蓝嫣蓝姗本来说过完年就不能来
了,但是大抵上次她们交谈的时候蓝嫣受了气,便托病不来了,蓝姗也紧跟其后。
学堂少了两个老师,又忙了些,且也有几个老师有些心不在焉的卫萄就吃力些。
林晓知道她们忙,所以空着就时常来学堂帮忙教书,还暗自观察,从学生里挑选优秀者,有心等她们学好一点,从中录取做英华学堂的老师。
林晓还告诉卫萄,要教会孩子们互帮互助,让她们有自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她又走访了几个学生家,见他们家境都很贫寒,把女孩送到学校,还省了一顿饭钱,心里都高兴不已。
但是林晓万分担心这些人会真的把读过书的女儿高价卖掉,于是又找机会把会在学生里挑学得好的孩子,让她们留在学堂教书,月钱一两银子,另外有伙食、住宿、车马补贴。学堂办得好,还能再涨工资。
其实一两银子并不算多,像在朝凤城这样的地方,普通民办教书也能二两一月,像国学一月二十两,还有补贴。
这个消息一下子振奋了那些家长。
一两银子,对他们而言简直是救命稻草,是一条人命。
于是各个都耳提面令,让孩子好好读书,有机会留在学堂当老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