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聪一愣:“这一期大一还没开您的课啊。”
“听说她到处蹭课,还蹭到隔壁土木工程去了,我一个同乡的学弟还问起过她呢。”另一个大四生也说。
钱教授笑起来:“看样子是个好学的,这样,面试的时候你叫她一起,我当面考察考察。”
这事儿就这么决定了,只有那个最开始出言反对的女生,对着井熙的申请表,十分不屑的瞥了一下唇。
她就是上回和井熙发生过冲突的文学社学姐,或者说,是她单方面挑衅,可惜人家压根都没接招。
这时候,看着那张碍眼的申请表,她虽然特别想把它塞进垃圾桶里,但又不敢。
“我就不信你能通过钱教授的面试考核,”她在心里暗自咒道,“实验室可不是你这种眼高于顶的大一新生,够资格进的。”
————
牛思辰和卫静如进宿舍的时候,正好看见今天的信已经送过来了,在宿舍楼大厅的小桌子上高高垒起一叠。
不少人围在边上正在翻看信件,有看到认识人的信,也会帮忙吆喝一声,或者主动送到宿舍去。
这个年代没有电视和网络,写信拆信就成了大学生群体里一件非常时髦有趣的活动,有人天南海北的jiāo笔友,也有人到处写文章投稿,要是真成功发表了,杂志社的录取信还会在宿舍里绕一圈,被各种瞻仰。
“牛思辰,有你的信。”看到两人走过来,就有人从信件堆了喊了一声,然后继续埋头翻信。
有些人喜欢写信收信,也有人单纯觉得翻看别人的信件也很有乐趣,私信一般不会引起注意,这些人更多还是关注各个杂志社,文学社,甚至期刊社的信。
“丘明星这是又发表文章了?”一封沉甸甸的信被从信件堆里单独拎出来,厚厚的信封在有经验的人眼里,一看就知道是一封含着样刊的过稿信。
“这是她这个月第几封了?该不会真准备当诗人吧?”
“当诗人也不错,稿费比工资可高多了。”有人羡慕的说,又转头问牛思辰和卫静如,“对了,不是说你们宿舍那个满分状元也经常发表文章嘛?怎么从来没见过她的过稿信?”
“她最近在忙着学业呢。”卫静如说了句。
“是忙着到处蹭课吧,”另一个人哈哈大笑起来,“你说这满分状元也挺奇怪的,不会还以为现在跟高中时候一样,科科满分就算是厉害了吧?现在谁在乎那点分数,要我说啊,还是能发表文章的才算厉害。”
这人又翻出一份京城日报社的过稿信,得意的在卫静如和牛思辰面前晃了晃。
“不在乎分数,那你试着挂科看看啊,”牛思辰讽刺了她一句,终于找到自己的信,也在她面前晃晃,“这种水平的文章发了也没多大价值,我这儿不也有一篇?”
那人哼了一声:“我又不傻,分数不重要的意思是只要及格就够了,而且如今大学生可不讲究高分低能了,校长不是都说了,要培养能做出实际成绩的学生,光会考试算什么实际成绩。”
卫静如也忍不住怼她:“那你有什么实际成绩?在报纸上发表几篇酸文章就算了?”
“怎么不算,”那个女生得意的笑,“就靠着这几篇文章,你信不信我以后毕业分配的时候,就能分到更好的岗位?教你一招,如今领导最喜欢的就是笔杆子厉害的人,这不是实际成绩,那什么才算?”
如今清北生不愁分配,但是人人理所当然都想去更好的岗位,能说会写,就是其中最抢手的本事。
“那也不如能发表期刊的,”有个人有抽出另一封信,“《化学工程》,林小楠的,才大一就能发论文,她以后想留校都很容易吧。”
所有人沉默了一瞬。
“听说男生那边也有个在《高等数学研究》上发表论文的,这一届可真是够藏龙卧虎的,就像是刚入学时候老师说的那样,高考成绩不过是进门的门槛,比的不过是考试能力,以后究竟怎么样,还是要看自己的真本事呢。”
卫静如闷不吭声的用力翻着信件,正想着怎么帮井熙反驳的时候,手指忽然一顿。
“这里怎么还有一封外国寄过来的信?还挺厚的。”她疑惑的问。
听到外国,就跟突然打开了什么开关一样,一群人都围了上来。
这是一封从头到尾都是英文的信,又大又厚,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压手。
有个之前懒得搭理小学妹们打机锋的学姐一把拿过信看起来。
“《光电技术应用》,”她读出封面上的期刊名称,“作者是jingxi,奇怪,没听说过这个人啊。”
刚才还在把小刀子甩来甩去的众人,顿时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