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新月异,百姓却顽固守旧。”葵chuī雪深有感触,她一直在搞科研,最清楚老百姓对新科技的态度了,老百姓最希望的不是科技进步,而是生活一成不变,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的蜡烛、水井、木屋子、独轮车,最好能够再一次延续几千年,想知道人生是如何的,看看自己的祖爷爷就知道了,几百年前的人生是如何,如今的人生就是如何。稳定,知道未来,没有恐惧,容易计划,这就是百姓对人生的要求。
虞世基不动声色,中原现在想必因为等级制而躁动呢,留在中原的裴蕴估计现在忙得都想哭了。他没有去看胡雪亭,心中想着胡雪亭终究是个小女孩,或许打仗有天赋,又有些神神怪怪的本事,但对如何管理天下终究是只知道个大概,在细节上的节奏就不太准确了,脚步太大,有些不稳。
李珂用力点头,对此很有感触,百姓愚昧,不能一次性给他们太多的改变,会适应不了。当年李阀想要在扬州采用新方式晒盐,竟然意外遭到了来自盐场员工的阻力,一口一个制盐方式是祖宗之法,师门真传,绝不容有修改,李阀推进晒盐的道技术改进真是花了老大的力气。
胡雪亭淡淡的道:“人的本性都是保守的,所谓做生不如做熟。若不是我搞了几次大迁移,天下绝大部分百姓一辈子没有出过家门五十里,这想要改变社会将会更难。”农村的生活就是从村头到村尾种田,偶尔赶个集,成亲娶媳妇大多在村子里,或者隔壁村子里解决;县城府城的百姓比农村还不如,假如没有外地表哥外地表妹,嫁到外地的比例都是极小的,一辈子最远的距离可能就是城东张家嫁给了城西李家。百姓能够适应的也就这么一点点,怎么可能适应做梦都没有想过的黑科技?
“那怎么办?”小雪岚问道。
虞世基杨轩感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停止西征,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僵持,停建更多的铁路,甚至适当拆除一些铁路,让西突厥百姓重新回到落后的时代,然后花大力气在中原建造铁路。
“成本就不用考虑了,大局要紧。”杨轩感道,虞世基所言多少有些纵横家夸大言词的味道,按照杨轩感估计,只要不鼓励突厥草原和中原沟通,有茫茫的荒漠阻隔,二三十年之内草原和中原都不会意识到双方在科技应用方面的地位颠倒了,自然不会爆发中原人不支持胡雪亭的狗屎事情。有二三十年的时间,哪怕用‘谁家偷了铁路一块铁,就杀了谁全家’这种蛮横的方式,中原铁路也应该早已建了无数了。
虞世基摇头,二三十年?那是在没有外敌,没有任何内患的理想状态,别说杨広高颖行踪不明,就是再出现一个像杜如晦这般的人杰,说不定就故意引发骚乱,借着处理骚乱提升自己的地位了。养贼为患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谁知道贼人什么时候有?制造贼人才是最好的办法。
胡雪亭在书房中反复踱步,终究是有些烦躁,自从得天下以来,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烦,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简单粗bào地方式已经不在适合了,bào力压制问题,与敷衍了事是给上级看得,她怎么能够对自己不负责?
其余几人也没有什么安静下来等胡雪亭深思熟虑的习惯,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各种不靠谱的主意乱飞。
胡雪亭听着各种奇葩主意,忽然震怒了:“胡某当小百姓的时候可以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做了皇帝了,反而不得自由了?”杨轩感急忙认真的安慰:“不要胡说,你自由的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换个普通人试试,天天996就坑死了他。”
胡雪亭用力拍案几:“胡某有办法了,胡某要在中原也建一个特区!”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铁路肯定搞不定,在小范围内还怕财力不够?什么火车,飞机,大pào等等新奇玩意全部在特区内优先使用,其余地区谁不肯用,也不求着,想要自个儿穷就穷去,关她P事?从国家管理角度看,老百姓越保守越是容易管理。
“胡某起码还能活四五十年,就不信有人能够抵抗新科技四五十年!”等看到通铁路的地方有吃有喝,地价上涨,人口都挤到了铁路沿线,就该换成老百姓哭着喊着求朝廷建造铁路了。
一群人面面相觑,也没觉得特区有什么不好,不就是一个试点吗?从大局上看有个地方搞试点反而是很稳重的好事。
“不知道圣上想在哪里搞特区?”虞世基问道,心中有种不妙的感觉。
“长江以南。”胡雪亭果然道,有好处就要给忠心的百姓,什么中原百姓让他们一边待着去。
“火车,飞艇客运,有线电报,电话,外贸,不管什么黑科技全部都在长江以南走一圈!”胡雪亭想清楚了,何必事倍功半的在全国执行黑科技呢,在百分之一百拥护她的江南搞经济搞科技就好,那些从中原迁移到了江南的少数人敢反对立马就会被大量的江南人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