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你们把建文帝找回来

  第32章你们把建文帝找回来已经有人内心挣扎,是否站起来,声援一下这位勇士呢,标杆不能只让他方羽一个人做!

  这种露脸的事能光宗耀祖啊,他们本来怕,但方羽在他们面前都秀麻了。

  这种剧情给他们看多了之后,他们也会受影响的,心里不由得炽热起来。

  但朱棣预判了他们的预判:“都起来吧,说说,还有谁跟他是一样想的。”

  “陛下,臣以为,这书生没有资格在朝堂上说话。”

  马上站出来一人,是帮朱棣说的,“后生,念在你年少无知,陛下一直不杀你,莫以为这是纵容,想你也读过几年书,不知上下尊卑吗?”

  他居然揣测朱棣的心思,可你也别说出来啊。

  朱棣什么意思需要你来注解吗,一般没有官身的人确实不能在这种地方说话,可这是朱棣允许的,别人又凭什么替朱棣解释呢?

  “你是何人?”

  “我乃礼部尚书!”

  这就是李至刚,看这名字起的,跟“纯阳”差不多一个境界了。

  但方羽还不能跟他掰扯,跟朱棣那样说可以,跟大臣就得讲上下尊卑了,很简单,大臣的定位是卡死在那里的,需要这个地位来定义。

  皇帝不需要,需要政治作秀时皇帝自

  降身份可以跟任何人平起平坐,反正由他自己做主。

  “礼部尚书?在场的都是读书人,最少也读过书。”

  “小子无论怎么说,也不可能更改道义,所以大家都心知肚明。”

  “既然心里都知道了,何必还故意歪曲呢,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我无须辩驳。”

  方羽看向周围,“还有哪位愿意遵从内心的大人,请站到我这边来!”

  朱棣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心这小子就不怕无人响应而尴尬吗?

  方羽还真不怕,如果这所有的群臣无一人支持他,尴尬的就不是他,而是天下读书人!

  还真有人站过去了,这些人不说话,只是默默站队。

  怂也确实怂,不敢争辩,但方羽这话说出来,逼得他们不得不站队。

  默默地行动,有些人还是敢的。

  朱棣眯起眼睛:“好啊,你们是都不怕死?”

  依旧没人吭声,这些人已经站到了方羽身后,咬着牙,但又怕朱棣发脾气,所以一直低头不敢看,如果此时朱棣一刀下去,他们也是能扛的。

  但如果朱棣多问几句,他们就又会怂了,人总是来回蹦跶。

  “燕王,说到死,您应该让我与家人团聚,然后一起去死,草民不敢对

  燕王要求什么,但这些都是燕王答应过的事。”

  “好,很好。”

  朱棣转身,走回了皇位,“你信不信,就算建文帝回来了,他也不敢再坐上这个位置,还得让位给我。”

  “草民不信!”

  “既然如此,那你就去把他寻回来!”

  方羽愣住:“我?燕王,为何让我去?”

  “你若是能把建文帝找回来,了却了朝臣的这些心愿,那朕就赦免你方家!”

  这是个好机会,亏朱棣想得到,不就是接下来他要做的事吗。

  皇位该传给谁,最有发言权的肯定是朱允炆,他死没死?

  如果死了,那该传给他儿子,儿子不堪用就给亲兄弟,但现在朱允炆没有传来死讯,他失踪了……

  “可我并不知陛下在何处。”

  “他往南边逃了,南边诸国涉及甚广,朕要派人出使寻回。”

  “燕王是要我做使节?”

  “你没有正式官身,做什么使节,郑和!”

  此时,郑和才站了出来:“奴婢在!”

  看来,朱棣是一早就跟他说好的,走过来的样子就跟朱棣充满了默契。

  “你持节往南出访藩国,朕给你圣旨,主要是寻访建文帝所在。”

  “若能找到,告诉他,朕不杀

  他,让他回来吧。”

  “不过,我大明自有上国天威,不能寒酸了,你先持圣旨督促各地造船,朕封你内宫监太监,先主持造船。”

  果然,他还是用了这个借口,这个借口后世有人信吗?

  建文帝失踪在大火里,死没死你朱棣不知道吗,然而朱棣对外宣称找不着。

  如果只为找人,用得着那么大的阵仗?

  还搞大船队过去,南部周边哪个不是藩属国,吱一声都会帮你找。

  显然,要造那么多大船,绝不是为了找个人的,还得运东西……

  “遵旨!”

  郑和没二话,成为了太监,就等于是皇帝的狗。

  鹰犬爪牙,这些词在古代可没有贬义,那是莫大的荣幸,但作为后世人的方羽可能不太理解。

  “另外,方羽跟着你,协助造船出使。”

  “哎……燕王,我跟着他,那我算什么?”

  没有官职就这么跟着,凭什么呢,这等美差,多少人想上都没机会。

  朱棣淡淡道:“那,就委屈你先做一个御史吧,有了功名再说。”

  “御史?出使这不是礼部的事吗?”

  “你非使者,而是监督找人的,不是不相信朕吗,你亲自去找,若是能找回建文帝,朕也记你一

  功,将方家人的罪责全部解除!”

  “可是燕王,这造船都要几年,我方家就一直在牢里待着?”

  “传朕旨意,方家之人过几日就放回去,但属于戴罪之身,不得为官,除你之外也不得离开京师,若有违背,斩立决!”

  方家的人也放出来了!

  这做法,也彰显了朱棣宽厚,但实际上他是顺水推舟。

  找建文帝是借口,一方面显得他担心自己侄子,营造家族温馨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不耽误他开拓海洋,郑和其实是跟汉时张骞一个意思。

  让方羽跟着,也是一个借口,让双方矛盾有了缓冲。

  方羽活下来,朱棣也能有台阶下,至于建文帝能不能找着,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

  到时候可能人们都忘记光了,史书就记成了朱棣宽恕方羽,然,方羽不知好歹依旧不领情,对不起这个皇恩……

  那他就成李世民了,有个魏征为镜子,那是照给世人看的。

  既然方羽做了这面镜子,就得有镜子的自觉:“那陛下,我不用再回到牢里了吧?”

  “不必了,散朝之后,你直接回家去吧。”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