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考我?

  第67章考我?赵坤虽然长的慈眉善目,但是张敬之对他没什么好感。

  原因是,上元夜那天,张敬之听到董大说让另外两个绑匪把太子送去太师府。

  他认为这太师不是个好东西,所以从一开始就没给他好脸色。

  然而,他并不知道,赵坤的嫌疑已经洗清了。

  “不敢当,你还是出题吧。”张敬之不冷不热道。

  赵坤看了看武莅,见武莅点头后,他笑眯眯道:“好,那老夫就出一题,不过,小友就算答不上来也不打紧,救太子的功劳谁也夺不走。”

  说罢,赵坤北起双手踱着步开始想题目。

  片刻后,他突然停住,看向张敬之,说:“既然小友在上元夜救了太子,那就以上元夜为题目,如何?”

  “随意。”张敬之无所谓道。

  赵坤又说:“既然是考试,那就得有规矩,一炷香为限,开始吧。”

  张敬之也不磨叽,学着赵坤背起双手开始来回踱步。

  他在装,装作一副思考的样子。

  之所以要装,是因为他不能直接背出来,到时候在被怀疑是抄袭,还得编故事圆谎。

  为了避免麻烦,他只好一边踱步,一边装出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

  张敬之就这么来来回回走了好几圈,武莅何赵坤包括一直当小透明的武婧,三人的目光就这么跟着他转。

  过了好一会,张敬之放缓脚步,开口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背到这里,张敬之突然转身,看向案几后的武婧,继续道:“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首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背完,张敬之也停下来脚步。

  此时,御书房内除张敬之以外的三人,脸上表情各异。

  赵坤是懂诗词的,听完这首词后,瞪大眼珠子,不敢置信的愣在原地,口中念念有词:“东风夜放花千树,妙!妙啊!”

  武莅则是一副捡到宝的表情,站在案几后发笑。

  再看武婧,此时的她已经羞红脸,微微低下了头。

  她刚才感受到了张敬之灼热的目光,张敬之念出的词,让她想起了那天晚上两人相遇时的情景。

  此刻她似乎感受到了什么,小心脏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张敬之看着三人的样子,心想:你们这帮没见过世面的家伙,还想考我,道爷随便背一首出来,那都是神作,哼!

  御书房内安静了许久,武莅率先开口道:“哈哈哈,赵卿,你的眼珠子都快掉地上了。”

  赵坤回过神来,没理会武莅的嘲讽,而是激动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好词!好词啊!寥寥几句,竟把上元夜的盛况描绘的淋漓尽致,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先生大才啊!”

  赵坤算是文人中的翘楚,对诗词的鉴赏能力也也是专业的,他自然能听出这首词的不凡之处。

  此时,赵坤也放下了架子,毫不吝啬的夸起张敬之,甚至连称呼都改成了小先生。

  张敬之不以为然道:“先生不敢当,既然赵大人认可这首词,那你觉得我能不能写出水调歌?”

  “这两首词平分秋色,都属词中极品,这么说来,那石长青倒是有嫌疑了。”

  赵坤话音刚落,武明风风火火的从外面走进御书房。

  “父皇,查清楚了!”

  “快说说,到底什么情况。”武莅严肃道。

  “就是韩世仁搞的鬼,他收了石长青的钱,把水调歌卖给了石长青,怕事情败露,他把从马行县带来的一个歌姬和四个乐师关了起来。”

  原来,武明去了教坊司后,直接让手下把韩世仁带到了刑部。

  那韩世仁也是个怂包,还没等用刑就吓的尿了裤子,把事情一五一十全招了。

  当时是韩世仁带回柳芝她们以后,并没有去教坊司报到,而是直接去找了石长青。

  石长青得知水调歌是一个没有权势得小道士所作后,就动了歪心思。

  两人狼狈为奸一拍即合,随即石长青给了韩世仁一些好处,水调歌就这样成了他得作品。

  为了防止事情败露,韩世仁把柳芝她们关在了自己得宅子里。

  他也想过把这五个女孩子灭口,只不过弄死容易,尸体却没办法处理,毕竟这里是京城,想要把几个尸体弄出去几乎不可能。

  所以,韩世仁只能先把她们关起来。

  这时,张敬之急切的问:“她们人呢?”

  武明会心一笑:“放心,人救出来了,并无大碍,我已经让人妥善安置了。”

  听到武明这么说,张敬之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他原本以为柳芝她们已经被灭口了,得知她们还活着,总算松了口气,回去也能跟红蔷有个交代了。

  武莅突然大怒道:“岂有此理!竟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干这种事。”他看向张敬之,“张敬之,此事你想怎么处理?”

  “回官家,小道只求救人,至于怎么处置,还是由官家定夺吧。”

  张敬之可不敢接这活,他不了解武宋朝的法律,更不知道这两人的罪是轻是重,虽然他也恨这两个人,但是心里明白,这种事自己还是不要插手的好。

  武莅似乎看出了他的顾虑,也没再强求。

  “赵卿,这件事你去处理吧,给朕严办!”武莅严肃道。

  赵坤连忙拱手领命:“是,官家,老臣现在就去办。”

  武莅都说了要严办,那韩世仁和石长青定是没好了,两人最终的命运是,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外加刺配充军。

  这个惩罚看似重了些,但是在武宋朝的社会背景下,确是合乎法律的。

  因为武宋朝以文治国,因此,对文人的要求很严格。

  像冒名顶替这种事,不光会受到所有文人的抨击,还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当然,由于这次的原告是救下太子的张敬之,武莅特意安排赵坤要严办。

  这是武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也是为了让张敬之满意。

  他这么做不仅仅是因为张敬之救太子有功,更是因为他发现这年轻人似乎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