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深夜袭营(一)

  穆顺的归心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他笑着摆了摆手道:这几年也没什么让我能出手的机会,你自然不知我会武了。不提这个了,对了,穆校尉,先陪我去换一身铠甲,穿着便服来军营视察实在是我的失策,太不协调了。由于穆顺已经真正的被折服,诸葛亮在他面前对自己的称呼也变成了我。

  北郊校场的练兵场上,众多诸葛家的士兵惊奇的看到他们的顶头上司,陪着一个身着黑色玄甲的年轻将军走到了校台上。

  穆顺大声道:全军听令!立刻停止操练。随着穆顺的声音传遍全场,所有人均立刻面向校台站好。

  接着穆顺恭敬的把诸葛亮请到前面,诸葛亮环顾了一下军容,满意的点点头,大声道:吾乃诸葛家诸葛亮,今日领命来泰山校场挑选部队,准备进攻在东莱北海肆虐的黄巾余孽。三天内,表现优秀的部队便可参与这次战斗,得到建功立业、加入诸葛家的机会。

  诸葛亮没有继续多说什么,示意穆顺让他们继续操练。

  诸葛亮知道这些士兵们绝大部分乃是平民出身,加入诸葛家对于他们来说,就等于一辈子衣食无忧,因此能够参加这次战斗,对他们的诱惑力还是极大的。果然,这些士兵们训练的更加卖力,极力将自己最强的一面展现出来。

  作为回应,诸葛亮也是不住的点头表示满意,还特地当众嘉奖了几个动作有力,训练非常认真地士兵,号召全军向他们学习。

  诸葛亮从兵书中读到过,为帅者不能事必躬亲,当以点示面。当士兵们看到了自己的榜样后,更加有了前进的动力,士气大旺。

  建安十一年七月上旬,诸葛亮率领两万大军征讨黄巾余党,随行武将乃吕婉儿穆顺两人,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带兵,诸葛亮的神话将从此开始。

  两天后,大军行至掖县,摆下阵型,设下营寨群,以候敌军。

  此刻的诸葛亮正在掖县之外的大片空地上,作战前最后的动员,当他刚刚踏上临时搭建起来的点将台时,立刻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参见大帅!

  诸葛亮抬手示意安静,底下立刻鸦雀无声,看到如此严明的军纪,他十分得意,此次带出来的部队经我挑选,可谓是泰山最精锐的部队,对付黄巾贼众必要一战击破,否则简直是愧对他占据的这个诸葛亮的名字。

  想到这里,诸葛亮信心十足,运足内劲,大声道:今天就是我们征讨黄巾余党的第一战。想我们青州诸葛军,十三年前,百战刀于禁于大将军,以两千之兵,击破袁绍手下天枪鞠义带领的五千大军;十年前,我诸葛瑾诸葛瑾以五千之兵,计破黄近三万,大胜而归;五年前,七杀枪张辽张大将军,镇守北方,袁绍大局来攻,三十万大军在青州十万男儿朗前无功而返。我们诸葛军最擅长的就是以少打多。今天,我们又是以两万精锐之师征讨三万黄巾之贼,大家有没有信心像前辈们一样得胜而归?!

  有!台下的声音像山洪暴发一样,气势万千。

  好!今天必是我两万青州男儿郎凯旋而归之日!诸葛亮一时间也是气势逼人,仿佛天下踩在脚下一般。

  诸葛必胜!诸葛必胜!台下的兵士们为诸葛亮豪迈的气势所感动,疯狂的呐喊。在一片高涨的士气中诸葛亮吩咐把大寨扩建为五万人的规模,好让管亥看不透其中的深浅。

  黄巾的贼众早就得到诸葛家的二公子率军攻打东莱之事,管亥刚刚将人榜甲级高手武安国斩首,正是春风得意,士气正旺之时,绝没有把诸葛亮这个初次出战的小辈放在眼里。

  此刻东莱城内,管亥同样在作着战前动员:弟兄们,这次诸葛家派来攻打咱们的,不过是一个叫诸葛亮的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大力锤王武安国尚且死在我们手中,这等无名小卒怎么可能是我们的对手?此战咱们必胜,对不对?

  对!大帅必胜!台下顿时鬼哭狼嚎的叫了起来,不过声音倒也齐整,可见这帮黄巾军的素质还是不错的。

  避亥挥起手中的大刀,雷霆万钧的向身边的三米大青石劈去,一声巨响,坚硬的青石裂为数段。

  噢!噢!……台下的气势大振。管亥微笑的看着台下,喊道:好!弟兄们,一万人随二当家的守城。程远志!在我走后,不见我的人,不准放任何兵马入城!

  没问题!老大!二当家程远志嬉皮笑脸的说道。

  其他的弟兄们随我去杀杀他们的锐气!走!避亥大臂一挥,一队又一队的黄巾军便随管亥出了城。

  早已经进入了冬季的青州,很少有雨水的滋润,在野外的大地上,布满着枯黄的干草和光秃秃的树木。夕阳刚刚隐入大地,大片飞扬的黄土中,上万头顶黄巾的悍匪在轻装奔袭着,每个人都是信心十足,这群大部分都已经久经沙场的三四十岁的老兵清楚,一次对疲惫之师的果决袭营,甚至可以将那群新来的诸葛家部队彻底击溃。

  自起兵以来,在管亥的指挥中,他们还未吃到过一场败仗。老兵们心中早就把他们的首领,那个功夫高强,颇富战术谋略的管亥,当作自己的偶像,所有人都深信,黄巾不败。

  六十里的距离不到一个时辰便被气势正旺的黄巾军们抛在了身后,屹立在眼前的,是一座山坳。一片仅仅能容纳百人并肩通过的谷地,被两旁黑色的巨峰夹在中间。由于山口有座土地庙,这里被当地人称作庙山口,要从东莱郡城前往掖县,这庙山口当是必经之路。

  管亥身着全军为数不多的精铁甲,坐在黄骠大马上凝视着两边的地势,皱了皱眉,抬起手示意大军停下,嘴中喃喃地道:这里的地势不妙呀,经过这个山口后,若是有人埋伏在山口,我军后路危矣!……第一营军士听令!全营全部一百马匹后脱树枝。其他人后退三里,原地待命!

  片刻后,一千人队带着飞扬的尘土,过了庙山口,仿佛千军万马正在通过,但周围毫无动静,丝毫没有埋伏的样子。管亥看了后嘿嘿冷笑,道:连这么好的埋伏地点都不利用,那个诸葛亮果然是个嫩雏,不足为惧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