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酒舍

  吕布拿着笔,神情专注,在众人的目光慢慢书写。

  和自己在书房不同,吕布莫名觉得有些压力。

  即便是面对千军万马,吕布也有着强烈的自信。

  他非凡的武艺,手中的方天画戟,跨下赤兔马,都是他自信的源泉。

  他用一次次的胜利,走上武将的巅峰。

  书法毕竟与武艺不同,武艺需要澎湃的气势。书法却需要心静。

  只有心静才能手稳,手稳才能字顺。

  他收回心神,握紧手中毛笔,努力回忆起书房的感觉,一瞬间,吕布就像握住方天画戟。

  他不再犹豫,落笔加快,看着一个大字出现,就像一个悍将被他斩于马下。

  他看着自己的字迹,骨力雄健,自有一番气度,吕布有些满意。

  “温侯这幅字,笔力雄奇,卓尔不凡。自有一番风采,老夫佩服。”

  王允的话,在场中适时响起。

  来到场上的人,无不都是熟读诗书之辈,虽然未必都是书法家,可眼光还是有的。

  吕布这幅字,虽然算不上难看,可与书法完全不沾边,更别说笔力雄奇,卓尔不群的赞誉了。

  想不到王司徒,为了讨好吕布,竟然说出这样的违心之言,我辈读书人的铮铮铁骨,都去了何处?

  正在众人愤慨间,只听王允对着众人笑道:“诸位同僚,你们觉得温侯的字怎么样?都来说说啊。”

  见王允询问,铮铮铁骨的读书人,慌忙应道:“温侯这幅字好啊,我本以为,温侯马上功夫天下无敌,想不到这字,也是如此的一枝独秀,佩服,佩服啊。”

  “温侯的字,仔细一看,那就是一座座阵法,我分明在这字迹间看到了千军万马。”

  ……

  ……

  夸赞吕布的话,在院子中间,此起彼伏。刚开始,说的虽然有些夸大,可毕竟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谁知到了最后,竟然越说越离谱。

  在他们口中,吕布已经成为了天上有,地上无的天才。他不但武艺厉害,就连书法也是绝无仅有。

  蔡文姬百无聊赖看了一遍,发生写的书法不少,能称得上佳作的却寥寥无几。

  他正准备转身离去,听到众人的赞誉声,就凑上去看了一眼。

  他本以为,自己会见到一幅佳作,谁知道,当他看到那些吕布那些字后,眉头微蹙,缓缓摇了摇头,然后,转身离去。

  他没有看到众人口中的绝无仅有的字,反而看出这些字,有些华而不实。

  他正准备转身离开,只见一处角落处,还有一幅字,安静放在那里,无人问津。

  蔡文姬被上面的字吸引,顿时停下了脚步。

  这上面的字,不拘一格,自成一体,她隐隐觉得在哪里见过。

  沉思片刻,他终于想了起来,这些字迹像是刘隅所书。

  从刘隅带着天子诏书,离开雒阳后,蔡文姬就没有见过刘隅,可刘隅的消息,却从是不自觉传入他的耳中。

  从她最近听到了消息,刘隅应该在雒阳才对,怎么会轻易来到了长安?

  如今长安看似平静,却并不太平。

  董卓躲在坞堡中,不问时事,可李儒不但没有放松长安城的控制,反而严厉了几分。

  若是让李儒发现刘隅来到长安,后果将不敢想象。

  她四处张望,发现角落处,站着一个身影,看他年纪也不大,看打扮不像是朝中大臣,更像是一个游侠。

  游侠正目光灼灼看着自己。

  蔡文姬仔细询问一番,才知道这幅字是这位游侠所书。

  蔡文姬闻言,又仔细看了一遍,发现的确和上次见到的有些差异。

  她也不再多言,行礼后,走了出来。

  书会结束,王允送走了众人,他来到书房门外,四下张望,才轻轻推开房门。

  书房内早已经站着一人,见王允前来,急忙行礼。

  “徐庶拜见王公。”

  “元直不必多礼。”

  说完,从怀中掏出一物,递给徐庶。

  徐庶拿在手中,细细端详几眼。

  “吕布武艺自是不凡,可是这字吗?我实在是不敢恭维。”

  徐庶善于模仿,越是有章法的字,他觉得越好模仿,像吕布这种,反而有些难度。

  ,“这字我能模仿出七八分。”

  王允有些担心。

  “会不会被董卓识破?”

  徐庶笑道:“王公放心,我模仿的字,若是被书法大家看到,能分辨真假,若是董卓等人,我敢保证,他们绝对认不出。”

  王允听到这番话,紧张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

  徐庶拿起笔,端坐案前,开始写字。

  一会功夫,一封书信已成。

  王允拿过来,和吕布那幅字,细细比较,你还真别说,不细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元直好技能啊。”

  “雕虫小技,让王公见笑了。”

  写好那份书信后,徐庶就来到王允府中。

  他沿着街道缓缓行走,不会功夫,就来到一个酒舍。

  酒舍颇大,装饰华丽。

  里面人声鼎沸,热闹不凡。

  徐庶在一楼看了一圈,就准备上二楼。刚走到楼梯处,就见酒舍伙计在面前行礼,说,酒舍规矩,要上二楼,需要先付五千钱。

  二楼乃是雅座,能到上面的人,非富即贵。

  徐庶从怀中掏出钱,放在伙计手中。

  伙计见徐庶没有任何犹豫,脸上的笑容也愈发恭敬。

  跟着伙计来到二楼,徐庶找了一个座位坐下,要了酒菜,看似潇洒随意坐着自斟自饮。其实一双眼睛一直看着楼梯处。

  喝了几杯酒,徐庶看了一眼天色,他知道,他等的那个人,马上就会来到此处。

  和徐庶想的一样,楼梯口脚步响起,李傕满面愁容,来到二楼,在徐庶身边的一个座位坐下。

  伙计早已经迎上去。

  只见那人摆手道:“老规矩。”

  “将军稍候,小人这就去给你办。”

  一会功夫,李傕的案上就已经摆满酒菜。

  李傕端起喝了一杯酒,脸上的忧虑没有随着美酒、佳肴而舒缓。

  隔壁的徐庶面前来了一人,两人饮了几杯酒。

  开始小心翼翼的进行交谈。

  两人谈话的内容,断断续续传到李傕耳中。

  温侯,主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