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归葬

  蔡邕有些不明白,这和他认识的刘隅有些不一样。

  在蔡邕的印象中,刘隅文学的造诣,不在他之下。这样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怎么会放弃这样一个修史的机会。

  “皇叔……”

  蔡邕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只听刘隅淡淡说道:“这么重要的事,当然还需要你自己来做。”

  蔡邕错愕,一时不明白刘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实不相瞒,我这次来,就是要把你从监牢中带出去。”

  “皇叔,这……,看王公的意思,断不会宽恕我,皇叔若贸然把我带出来,会不会惹王公不喜。”

  以刘隅对这件事的理解,王允不但会不喜,还有可能做出进一步过激的行为。比如派人继续追杀蔡邕。

  在满朝文武的反对下,王允都坚持自己的观点,没有做出任何让步,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他绝不会允许蔡邕活着离开。

  如果想顺利救出蔡邕,就要让王允认为蔡邕已死,只有这样,才能带蔡邕顺利逃出。

  “这件事,我早有谋划,如今需要蔡公写一封信。”

  “什么信?”

  “绝笔信,最好越悲愤越好。”

  写信对于蔡邕这样的文学巨匠来说,根本没有任何难度。

  他接着刘隅准备好的纸笔,一会功夫,一封绝笔就递到了刘隅手上。

  刘隅拿过来看了片刻,心中就暗自赞叹。

  不愧是青史留名的文学巨匠,这封信把心中那份不甘表现的淋漓尽致。

  刘隅把这封信收入怀中,对身后的陈到看了一眼。

  他立刻会意,一掌拍下,蔡邕当时就倒在地上。

  刘隅喊来狱卒,淡淡交待。

  “逆犯蔡邕,对自己的罪行羞愧难当。现已自裁,你们验明正身吧。”

  狱卒见蔡邕脸色苍白,倒在血泊中,哪里还有一点气息。

  “皇叔,此贼的尸首如何处置?”

  刘隅假装沉思,过了片刻,才慢慢道:“王公和他同朝为官,虽然不耻他的行径,但还是念及情谊,让他回家乡归葬。”

  “王公仁义,小人佩服。”

  蔡邕的尸首送回府中后,蔡文姬一口气上不来,直接昏了过来。

  过了半晌,悠悠醒来,美丽的脸上满是泪痕。

  从接到蔡邕被抓的消息后,蔡文姬一直胆战心惊。

  刚开始她不知道蔡邕的罪名有多大。当她尝试着去找人营救时,发现众人都纷纷躲避。她就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

  她到最后想到了一个人,刘隅,他是汉室宗亲,天子皇叔,又和王允交情不浅。在堂上对父亲也仗义执言,若是自己去求他相助,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当她正准备出门时,却见下人慌慌张张跑了进来。

  从下人口中得到消息后,她就步履蹒跚来到了门外。

  第一眼他蔡邕脸色没有任何血色,躺在马车上,然后就看到刘隅站在旁边,神情肃穆。

  自从上次见到刘隅之后,她就被刘隅的才华所折服,她曾经幻想着两人再见时的画面,却没有想到,再见时,竟然是这种场合。

  “皇叔,父亲是如何身亡的?”蔡文姬语言中带着悲愤。

  “蔡公是在监牢中自裁。”

  关于这个理由,蔡文姬并不相信,在她的印象中,蔡邕为了编写汉史,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如今这样事情,还没有完成,他不可能会轻易放弃。

  如果让他主动自裁,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再无生机。

  从这个角度上,蔡邕是被人逼死的。

  她并没有想到去做这件事的人是刘隅,从她打听到的消息看,刘隅在饮宴中仗义执言,她是心存感激的。

  她很快就想到了王允身上,可是如今王允权势极盛,就算她想报仇,也根本做不到。

  刘隅从怀中拿出那封信,递给蔡文姬说道:“蔡公留下遗命,让你立刻带着他的尸首归葬家乡,不得停留。”

  蔡文姬看着熟悉的字体,刚忍住的眼泪,又如泉水般涌出。

  她何尝不明白父亲的意思,让她尽快归葬家乡,就是想让他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蔡邕遗命在前,蔡文姬自然也没有停留,简单收拾后,就带着奴仆准备回乡。

  刘隅指着陈到,慢慢说道:“如今天下不太平,从长安回陈留又路途遥远,让叔至护送你们回去吧。”

  蔡文姬自然也明白当今的形势,若自己这些人独自上路,很可能回不到陈留,就会出现意外。

  见刘隅这样说,也不拒绝。

  “皇叔高义,妾身在此拜谢了。此恩重大,容日后再报。”

  蔡邕身死的消息,在刘隅的推波助澜下,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

  许多蔡邕故旧,都来城口门进行送行。

  他们一个个扼腕叹息,心中激愤。

  当车队行走到城门口时,众人纷纷行礼。

  众人脸上带泪,满是悲戚。

  蔡文姬心疼父亲惨死,哭的梨花带雨,不能自已。

  众人见到这幅画面,纷纷落泪。

  王允隐身在城墙上,看着城下的众人,暗自思索。

  从刘隅走后,王允就觉得有些不对,刘隅从堂上对蔡邕的回护。到坚决要惩治蔡邕,这一切变化的太快了。

  刘隅心思缜密,智谋深远,做出的事情都会经过深思熟虑,这么快的转变的确有些可疑。

  除非他是想获得自己信任,趁着这个机会去解救蔡邕。

  这个念头一出现,王允就派人去监牢中询问的情况,得到消息让他的心情稍微缓和了一点。

  狱卒把蔡邕倒在血泊中的画面,详细描述了一遍。王允听到后,并没有发现任何疑点,他带到城门上,看到蔡文姬痛哭的撕心裂肺,才知道蔡邕的确已经死了。

  蔡邕的死,让他松了一口气。

  看着车队缓缓离开长安城,一种莫名的情绪来到他的心头。

  他在心中曾经无数次想象今天的画面,当这个画面出现后,失落却突然出现在他的心头。在这一瞬间,他似乎觉得自己突然失去了目标。

  王允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绪,他强迫自己调整心态,去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夕阳下,刘隅站在城门口,远处的车队已经消失在天际的尽头。

  阳光如同一块细线,从天空中撒下,照在刘隅俊俏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