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趁他病,要他命

  顺我者昌2()?2.の.の2()?(),

  逆我者亡——孙权从没这样说()?(),

  却一直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支持太子的文武遭到清洗()?(),

  他的耳根终于清静下来。

  可惜没清静几天()?(),

  孙鲁班与孙峻又爆出丑闻。

  若是其他儿女这样丢人现眼,一道诏书赐死便是。

  然而,孙鲁班是最宠爱的步练师所出,也是最疼爱的女儿。

  还没想到处置之法,竟又传来汉军犯境的消息。

  “陛下!犯境的汉军,除了水陆步卒十五万,另有骑兵一万两千,再加三十万人的运粮队,确定有五十万之众!”

  恍惚间听到全琮的汇报,孙权虎躯一震,吃力地睁开眼睛。

  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在孙鲁育的搀扶下,缓缓坐起身。

  迷离的双眼,在病榻前寻了许久,终于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公瑾呢?朕的公瑾何在?”

  “……”

  众臣知道孙权病得神志不清,更知道他暴躁脾气,诚惶诚恐没敢作声。

  “父皇!”孙鲁育手上稍稍使劲儿,紧握着孙权手腕,“父皇啊,周公瑾三十年前就过世了!”

  “哎哟!”

  孙权吃痛之下,终于清醒了一些。

  猛敲自己的脑袋,脸上笑容无比尴尬,“蜀军不是号称七十万嘛,咋这会儿又变成五十万了?刘备那厮竟敢诈我!来人,速传陆逊觐见!”

  “……”

  听到“陆逊”二字,众臣越发惶恐。

  事已至此,孙鲁育也没了办法,无奈地朝朱据摇摇头。

  朱据早就被免职,但他仍是孙权的女婿,出现在病榻前并不奇怪。

  其实探望之前,他还对孙权抱有一丝希望。

  但孙权那憔悴的病体,那空洞的眼神,还有那迷之自信的笑容,让朱据彻底死了心。

  而病榻前的那帮“鲁王党”,不想多看他们一眼。

  给孙鲁育眼神示意后,独自离开。

  “朱将军!”

  全琮紧追出道:“陛下龙体抱恙仍需疗养,但军政大事不可荒废……”

  “军政大事?”

  朱据两手一摊,脸上是坦然与玩味的笑容,“我已是白身,军政大事跟我有半点关系吗?”

  “朱将军!”

  全琮提高嗓音,并且一把拉住朱据,“咱俩多年的连襟,我知道你不是那种人……呃……大将军……”

  注意到诸葛瑾擦身而过,全琮高声叫喊,可诸葛瑾就像没听见。

  全琮知道诸葛瑾在生气,并没有前去追赶,而是紧握朱据的手。

  “朱将军,陛下的状态你也看到了,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

  稍稍顿了顿,全琮继续说道:“我跟好几位同僚商议过,大吴已是生死存亡之秋。

  “考虑到陛下龙体不容乐观,为不让军政大事陷入荒废,应该速请太子监国才是。

  “只要你、顾丞相和大将军没有意见,咱就马上筹办此事。”

  全琮既焦虑又急迫,但朱据仍是事不关己的态度。

  只感觉一身轻松,脸上的笑容越发坦然。

  甩开全琮的手,云淡风轻地问道:“你口中的太子,不知是哪一位?”

  朱据明知故问,全琮有些生气了。

  哪一位?还能是哪一位?

  宣太子孙登战死两年多,前太子孙休又被废,当前的吴国除了太子孙奋,还能有谁?

  “朱将军……”全琮再次握着朱据的手,耐着性子继续争取,“六皇子孙休虽有陛下口谕,但还没有正式册封,而且年纪实在太小。

  “我与好几位臣公商议过,五皇子孙奋年纪稍长,虽然放荡不羁,虽然经常不遵法度,但只要众臣耐心匡劝……”

  “全将军!”

  朱据猛然发力甩开全琮的手,并且夸张地拍拍衣袖,“我说过,我只是白身,这种事情不必询问我的意见。

  “从今以后,任何事情我都不会过问,更不会参与其中。”

  快速走出几步,朱据竟又回转身,“古语说得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全将军,你连自己的家事都管不好,却对军政大事如此上心,岂不让人笑话?”

  朱据哪壶不开提哪壶,气得全琮吹胡子瞪眼,拳头捏得咯咯响。

  再也无心劝说朱据,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确实,朱据彻底死心了。

  合肥能否攻下,进犯豫章郡的汉军又有多少,懒得去管。

  到底由孙奋监国还是孙休监国,仍不想去管。

  不仅如此,回府后还要好好劝劝孙鲁育:暴风骤雨即将来临,若不想卷入其中,还是装聋作哑才好。

  …………

  合肥,既是孙权往北扩张的希望,也是孙权至死难忘的噩梦。

  孙权的病,还有朝中的种种变故,诸葛恪也懒得去管,反正兵权在握,眼不见为净。

  当然,诸葛恪从没想过趁机造反,而是期待着攻下合肥,建立周瑜那样的不世之功,最终成为叔父那样的权臣。

  如今,陆逊被赐死并且不知所踪,只要自己攻下合肥,就算踏出了权倾朝野的第一步。

  哦不,几月前的东兴大捷,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嘿嘿!张特已经同意献城,这事儿想想就美。

  这日一大早,也就是跟张特约定的时间,诸葛恪亲自来到合肥城下,踌躇满志。

  然而,迎接他的并不是城门大开,而是张特夸张的狂笑。

  “献城投降?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张特扶着城垛,笑声中夹着极度的蔑视,“本将只是一名校尉,却还懂得廉耻,绝无可能向江东鼠辈投降!”

  不顾诸葛恪的愕然与愤怒,张特又是一阵狂笑,

  “诸葛恪!本将再给你半年时间,若能攻下城池,还能敬你是条好汉!

  “不过,你这鼠辈应该没什么机会了,赶紧滚回家抱孩子去吧,哈哈哈!”

  张特笑声刚落,城上的箭雨马上就到,惊得诸葛恪连连退后。

  “狗东西!竟敢戏弄本将!”

  诸葛恪既羞又恨,又恼又怒。

  刚刚退到安全地带,马上就勒令兵将猛攻城池。

  这日的进攻,从早上持续到傍晚,半夜里还挑着火把继续猛攻,没到天亮就死伤两千余人。

  然而在这之前,吴军已有三万余人的死伤。

  而且秋疫蔓延,营寨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与恶臭,到处都是兵卒的惨叫与哭喊。

  众将早就预感到难以破城,更担心疫病疯狂蔓延,多日前就在劝说诸葛恪退兵,可他始终一意孤行。

  唉!如今遭到张特戏弄,更没可能退兵了。

  其实,营寨中的惨状,诸葛恪不是看不见,也不是听不到,而是觉得没有面子——手握二十万大军,竟然攻不下两千人镇守的城池,简直是千古奇闻。

  如果无功而返,东兴大捷刚刚建立的威望,必将荡然无存。

  所以,合肥必须拿下,哪怕血流成河。

  自从兵进合肥,诸葛恪从没向孙权汇报战果。

  他麾下的将领,却在越级向孙权禀报。

  可惜的是,孙权病得神志不清,之前又因“二宫之争”焦头烂额,也就忽略了那些奏报。

  朝臣们急着让太子监国,正是这个原因。

  问题是,“前太子党”的诸葛瑾和朱据心灰意冷,并且极力反对孙权“废长立幼”,这就让朝政越发混乱。

  时间,时间!

  此时的吴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只要朝政稳固,一切都还有希望。

  然而,汉国不可能给吴国太多时间,魏国也不可能。

  就在汉军兵进豫章之时,经历了曹爽与司马懿“夺权之争”的魏国,率先稳定下来——毌丘俭与王昶,终于引兵抵达合肥。

  魏国援兵赶到,诸葛恪深知无法攻克合肥,再也顾不上自己的面子,只好下达了退兵指令。

  问题是,此时的吴军疲惫不堪,勉强还能作战的不到十万,并且惧怕瘟疫归心似箭。

  刚刚到得到退兵指令,各营各部就不顾一切往南退走。

  最夸张的是,被要求留下断后的唐咨所部,竟然跑在全军的最前面。

  毌丘俭敏锐地察觉到战机,亲领三千步卒疯狂追赶,缴获的粮草辎重难以计数。

  然而,毌丘俭引领的是步卒。

  追到二十里外的施水岸边,只能眼睁睁看着吴兵登船退走,只能气得直跺脚。

  尽管没能扩大战果,魏军却在不停地向巢湖增兵。

  消息传来,最着急的并不是诸葛恪,而是姜维。

  在他看来,东吴朝政混乱,诸葛恪兵败合肥,正是灭吴的最佳时机。

  然而,守江必守淮——如果让魏军在巢湖一线站稳脚跟,对汉军的北伐就非常不利了。

  尽管汉军前部已经越过雷池,距离巢湖已经不到六百里,姜维仍然觉得太慢。

  “关索、俄何、烧戈、罗宪,你等各率两千轻骑日夜疾行,必须把魏军赶回合肥一线!”

  “喏!”

  “慢着!”

  姜维并没有递交将令,面色凝重,叮嘱道:“若遇魏军骑兵来援,你等马上合兵一处,必须一战挫其锐气。”

  “军师,你就放心吧,魏军骑兵不敢来!”

  听闻可能遭遇魏国骑兵,四将全都满不在乎。

  而且满心期待,领了将令争相出发,生怕被别人抢了首功。

  本来嘛,经历了关中、汉中与南阳的几场战斗,姜维也没把匈奴与魏国骑兵放在眼里。

  他担心的是,汉军骑兵前出六百里之多,如果遇上司马懿那种阴险之将,关索他们很可能要吃亏。

  然而,为了抢夺巢湖一线的“长江防御缓冲地带”,这个险必须要冒。

  环顾帐中众将,姜维强压心头的激动,继续下令:

  “赵统、赵广、伐同、陵戴、俄蟅塞,你等引三千骑兵轻装速行,务必在五日内抵达建业。”

  “喏!”

  “还有,你等必须记住:途中若遇吴兵阻拦,不论领兵主将是谁,全都不必理会。

  “途中若有吴军扎营阻挡,不论营中有多少兵马,绝对不能恋战,速速绕行。

  “你等还要记住:抵达建业之后千万不要攻城,但要阻止任何兵马进城。

  “还有,城中若有兵马出逃,切记不可追赶……”

  姜维正在叮嘱各项细节,却被赵统打断,“军师,为何不要追赶?如果孙权伪装成普通士卒逃跑,那可咋办?”

  “逃?他能逃到哪里?”姜维捊捊自己的胡须,自信笑道:“东吴气数已尽,孙权小儿再怎么英明神武,也阻止不了兵败如山。”

  姜维摇摇蒲扇,目光在陆逊身上迅速扫过,笑了笑继续解释:“如果围死建业让孙权无法出逃,诸葛恪必会全力回援,必会增加吴兵之伤亡。

  “你等必须记住:此时的敌人是吴国兵士,但他们很快就是我大汉的兵士与百姓,不宜赶尽杀绝。”

  “明白!”

  几人领命而出,姜维再次举起将令:“魏延!”

  “末将在!”

  “……”

  魏延自称“末将”,让姜维很不适应。

  稍稍顿了顿,还是换成商量的口吻,“大哥,咱就按事先商议的那样,你沿长江南岸进兵……”

  “不,不,不,还是我走北岸,你走南岸!”

  “大哥……”

  “不必再说,就这样吧!多加保重!”

  魏延大步上前,一把抢走姜维手中的将令。

  临出帐时,还投来鼓励的笑容。

  两人没再多说什么,陆逊却看得明明白白:两人都在谦让“灭国”大功,并在争抢最危险的北岸防御。

  陆逊!

  自从来到下雉,每次商议军机大事,姜维总会把陆逊请到帐中,既不多问一句,也没任何劝降之言。

  但这一次,姜维说话了。

  “伯言叔,你认为吴军还能坚持多久?或者说,吴军最有可能的设防地点,应该在哪里?”

  “设防?怎么防?”陆逊苦涩一笑,端起酒碗却没送到嘴边,“如果是诸葛瑾领兵,必会以战船封锁江面,同时在石城、春谷(穀)、芜湖与丹阳节节设防,只不过……”

  陆逊深吸口气,脸上的苦涩变成了无奈,“可惜的是,诸葛恪正在从合肥退回,短期内很难恢复战斗力。

  “而且,孙权……呃……此时的吴军群龙无首,沿江两岸地形开阔,吴军就算处处设防,也无法抵挡骑兵的长驱直入。”

  “没错!趁他病,要他命,我很阴险吧?”

  姜维嘿嘿一笑,举着酒碗再次劝酒,“合肥、寿春与淮水一线,不知伯言叔有何建议?”

  姜维的话外之音,陆逊秒懂。

  然而,没回答这个问题。

  轻呡一口,苦笑道:“败军之将,哪敢谈“建议”二字?”

  说完,放下酒杯,郑重地向姜维拱手行礼,“承蒙关照,老朽这些年赚了点小钱。

  “你此战平定扬州,功勋足以永载青史,我就事先恭喜你了。

  “至于我这把老骨头,若能回吴郡安度晚年,这辈子也就知足了。”

  “哦?这就知足了?”姜维眉头微皱,目光在孙茹与陆抗身上扫过,“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岂能碌碌无为地苟活?

  “在这乱世,就算没有建功立业之心,也该为自己的妻儿考虑考虑吧?”

  “伯约,我很感激你的救命之恩,也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是,古语有云:忠臣不侍二主,所以……”

  “伯言叔!”姜维提高嗓音,坚决打断陆逊的话,“你这话确实没错,但古语也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你认为孙权是明主吗?你这几十年,事的是明主吗?”

  “伯约,你不用激我,我心意已决,还请行个方便……”

  “啪——”

  陆逊话没说完,竟然挨了一个耳光。

  打他耳光的人,正是孙茹。

  她的速度实在太快,手法特别顺畅,一气呵成,想必不是第一次了。

  而且力道还不小,陆逊脸上的指印清晰可见。

  更夸张的是,陆逊竟然捂着脸一语不发,眼中既没责怪也没怨愤,想必是习以为常了。

  妻子打夫君?

  姜维第一次见到这种逆天之事,劝也不是,喝止又觉得不妥。

  正在手足无措,陆逊另一边脸又挨一个耳光,手法同样顺畅,同样是一气呵成。

  紧接着,就是孙茹的呵斥:“陆逊!你特么想归隐山林,问过老娘了吗?”

  老娘?

  大庭广众之下,孙茹自称“老娘”?

  这妮子如此泼辣,震得姜维一愣一愣。

  “夫人……”

  “不许叫!”

  面对陆逊的低声求饶,孙茹不仅没有收敛,反而高高扬起手掌:“你这糊涂蛋,不配叫我夫人!

  “你可别忘了,孙权对你确实有知遇之恩,但在夷陵之战与石亭之战,你已经报答过了,你不欠他什么!

  “伯约刚才说得对,孙权胸无大志、不进忠言、昏聩残暴,猜忌大臣,富庶的江东被他搞得民不聊生,他是明主吗?

  “伯约看得起你,给你建功立业的机会竟然不珍惜,想气死老娘是不?

  “今天,老娘就把话撂在这儿:你真敢归隐山林,老娘马上就带着陆抗改嫁!”

  “呃……夫人……这些事……咱还是回家说吧……”

  “回家?孙权不仅要取你性命,还要诛你九族,你特么哪里还有家?”

  孙茹怒不可遏,又一个耳光眼看就要落下,却被孙尚香死死扼着手腕:“堂姐,你先消消气,我给你做烤鱼。蜀中的麻辣口味,闻起来就肉香四溢,吃起来特别带劲儿哦!”

  不管孙茹同不同意,孙尚香连拉带拽,总算把她与陆抗带离了大帐。

  其实,孙尚香跟在军中,一是替孙权求个活路,二是帮忙劝降陆逊。

  不过她多虑了,姜维从没想过杀掉孙权。

  路过云梦泽的时候,他专门跟刘禅商量过这事——随便封孙权一个公爵给他善终,既能彰显汉国的仁义,也有助于拉拢吴中士族,对吴境的管理更加有利。

  刘禅已经同意此事,并且传信让刘璿下了诏书,可孙尚香还是不太放心,就只能由着她了。

  “伯约啊,让你见笑了……”

  孙尚香与孙茹刚刚离开,陆逊马上就举起酒碗,借此掩饰自己的尴尬。

  对此,姜维只能呵呵陪笑——在这个时代,像陆逊这么惧内的,估计很难找出第二个。

  其实吧,可能,这事儿也不能全怪陆逊,只怪他摊上了江东“小霸王”的女儿。

  不,这事儿不是重点。

  “伯言叔……”姜维没有纠结此事,顺势转换了话题:

  “如果我没记错,献帝在位之时,你叔父陆儁曾任郎中令,是吧?

  “灵帝之时,你祖父陆康曾任忠义将军,后来官至九卿,是吧?

  “建武中年,你烈祖陆续,官至尚书令,对吧?

  “光武皇帝在位之时,你远祖陆闳曾任颍川太守,好像没错吧?”

  “呵!”

  陆逊仔细打量着姜维,眼神多了些异样,“我陆家的族谱,你竟然比我还清楚?”

  “这个嘛,伯言叔勿怪,没别的意思。”

  姜维刚刚还在嬉皮笑脸,突然目光一懔,“伯言叔,你祖父陆康尚且忠于汉室死战孙策,你却尊孙权为主,这到底是不忠还是不孝?”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孙权从没这样说,却一直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支持太子的文武遭到清洗,他的耳根终于清静下来。

  可惜没清静几天,孙鲁班与孙峻又爆出丑闻。

  若是其他儿女这样丢人现眼,一道诏书赐死便是。

  然而,孙鲁班是最宠爱的步练师所出,也是最疼爱的女儿。

  还没想到处置之法,竟又传来汉军犯境的消息。

  “陛下!犯境的汉军,除了水陆步卒十五万,另有骑兵一万两千,再加三十万人的运粮队,确定有五十万之众!”

  恍惚间听到全琮的汇报,孙权虎躯一震,吃力地睁开眼睛。

  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在孙鲁育的搀扶下,缓缓坐起身。

  迷离的双眼,在病榻前寻了许久,终于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公瑾呢?朕的公瑾何在?”

  “……”

  众臣知道孙权病得神志不清,更知道他暴躁脾气,诚惶诚恐没敢作声。

  “父皇!”孙鲁育手上稍稍使劲儿,紧握着孙权手腕,“父皇啊,周公瑾三十年前就过世了!”

  “哎哟!”

  孙权吃痛之下,终于清醒了一些。

  猛敲自己的脑袋,脸上笑容无比尴尬,“蜀军不是号称七十万嘛,咋这会儿又变成五十万了?刘备那厮竟敢诈我!来人,速传陆逊觐见!”

  “……”

  听到“陆逊”二字,众臣越发惶恐。

  事已至此,孙鲁育也没了办法,无奈地朝朱据摇摇头。

  朱据早就被免职,但他仍是孙权的女婿,出现在病榻前并不奇怪。

  其实探望之前,他还对孙权抱有一丝希望。

  但孙权那憔悴的病体,那空洞的眼神,还有那迷之自信的笑容,让朱据彻底死了心。

  而病榻前的那帮“鲁王党”,不想多看他们一眼。

  给孙鲁育眼神示意后,独自离开。

  “朱将军!”

  全琮紧追出道:“陛下龙体抱恙仍需疗养,但军政大事不可荒废……”

  “军政大事?”

  朱据两手一摊,脸上是坦然与玩味的笑容,“我已是白身,军政大事跟我有半点关系吗?”

  “朱将军!”

  全琮提高嗓音,并且一把拉住朱据,“咱俩多年的连襟,我知道你不是那种人……呃……大将军……”

  注意到诸葛瑾擦身而过,全琮高声叫喊,可诸葛瑾就像没听见。

  全琮知道诸葛瑾在生气,并没有前去追赶,而是紧握朱据的手。

  “朱将军,陛下的状态你也看到了,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

  稍稍顿了顿,全琮继续说道:“我跟好几位同僚商议过,大吴已是生死存亡之秋。

  “考虑到陛下龙体不容乐观,为不让军政大事陷入荒废,应该速请太子监国才是。

  “只要你、顾丞相和大将军没有意见,咱就马上筹办此事。”

  全琮既焦虑又急迫,但朱据仍是事不关己的态度。

  只感觉一身轻松,脸上的笑容越发坦然。

  甩开全琮的手,云淡风轻地问道:“你口中的太子,不知是哪一位?”

  朱据明知故问,全琮有些生气了。

  哪一位?还能是哪一位?

  宣太子孙登战死两年多,前太子孙休又被废,当前的吴国除了太子孙奋,还能有谁?

  “朱将军……”全琮再次握着朱据的手,耐着性子继续争取,“六皇子孙休虽有陛下口谕,但还没有正式册封,而且年纪实在太小。

  “我与好几位臣公商议过,五皇子孙奋年纪稍长,虽然放荡不羁,虽然经常不遵法度,但只要众臣耐心匡劝……”

  “全将军!”

  朱据猛然发力甩开全琮的手,并且夸张地拍拍衣袖,“我说过,我只是白身,这种事情不必询问我的意见。

  “从今以后,任何事情我都不会过问,更不会参与其中。”

  快速走出几步,朱据竟又回转身,“古语说得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全将军,你连自己的家事都管不好,却对军政大事如此上心,岂不让人笑话?”

  朱据哪壶不开提哪壶,气得全琮吹胡子瞪眼,拳头捏得咯咯响。

  再也无心劝说朱据,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确实,朱据彻底死心了。

  合肥能否攻下,进犯豫章郡的汉军又有多少,懒得去管。

  到底由孙奋监国还是孙休监国,仍不想去管。

  不仅如此,回府后还要好好劝劝孙鲁育:暴风骤雨即将来临,若不想卷入其中,还是装聋作哑才好。

  …………

  合肥,既是孙权往北扩张的希望,也是孙权至死难忘的噩梦。

  孙权的病,还有朝中的种种变故,诸葛恪也懒得去管,反正兵权在握,眼不见为净。

  当然,诸葛恪从没想过趁机造反,而是期待着攻下合肥,建立周瑜那样的不世之功,最终成为叔父那样的权臣。

  如今,陆逊被赐死并且不知所踪,只要自己攻下合肥,就算踏出了权倾朝野的第一步。

  哦不,几月前的东兴大捷,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嘿嘿!张特已经同意献城,这事儿想想就美。

  这日一大早,也就是跟张特约定的时间,诸葛恪亲自来到合肥城下,踌躇满志。

  然而,迎接他的并不是城门大开,而是张特夸张的狂笑。

  “献城投降?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张特扶着城垛,笑声中夹着极度的蔑视,“本将只是一名校尉,却还懂得廉耻,绝无可能向江东鼠辈投降!”

  不顾诸葛恪的愕然与愤怒,张特又是一阵狂笑,

  “诸葛恪!本将再给你半年时间,若能攻下城池,还能敬你是条好汉!

  “不过,你这鼠辈应该没什么机会了,赶紧滚回家抱孩子去吧,哈哈哈!”

  张特笑声刚落,城上的箭雨马上就到,惊得诸葛恪连连退后。

  “狗东西!竟敢戏弄本将!”

  诸葛恪既羞又恨,又恼又怒。

  刚刚退到安全地带,马上就勒令兵将猛攻城池。

  这日的进攻,从早上持续到傍晚,半夜里还挑着火把继续猛攻,没到天亮就死伤两千余人。

  然而在这之前,吴军已有三万余人的死伤。

  而且秋疫蔓延,营寨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与恶臭,到处都是兵卒的惨叫与哭喊。

  众将早就预感到难以破城,更担心疫病疯狂蔓延,多日前就在劝说诸葛恪退兵,可他始终一意孤行。

  唉!如今遭到张特戏弄,更没可能退兵了。

  其实,营寨中的惨状,诸葛恪不是看不见,也不是听不到,而是觉得没有面子——手握二十万大军,竟然攻不下两千人镇守的城池,简直是千古奇闻。

  如果无功而返,东兴大捷刚刚建立的威望,必将荡然无存。

  所以,合肥必须拿下,哪怕血流成河。

  自从兵进合肥,诸葛恪从没向孙权汇报战果。

  他麾下的将领,却在越级向孙权禀报。

  可惜的是,孙权病得神志不清,之前又因“二宫之争”焦头烂额,也就忽略了那些奏报。

  朝臣们急着让太子监国,正是这个原因。

  问题是,“前太子党”的诸葛瑾和朱据心灰意冷,并且极力反对孙权“废长立幼”,这就让朝政越发混乱。

  时间,时间!

  此时的吴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只要朝政稳固,一切都还有希望。

  然而,汉国不可能给吴国太多时间,魏国也不可能。

  就在汉军兵进豫章之时,经历了曹爽与司马懿“夺权之争”的魏国,率先稳定下来——毌丘俭与王昶,终于引兵抵达合肥。

  魏国援兵赶到,诸葛恪深知无法攻克合肥,再也顾不上自己的面子,只好下达了退兵指令。

  问题是,此时的吴军疲惫不堪,勉强还能作战的不到十万,并且惧怕瘟疫归心似箭。

  刚刚到得到退兵指令,各营各部就不顾一切往南退走。

  最夸张的是,被要求留下断后的唐咨所部,竟然跑在全军的最前面。

  毌丘俭敏锐地察觉到战机,亲领三千步卒疯狂追赶,缴获的粮草辎重难以计数。

  然而,毌丘俭引领的是步卒。

  追到二十里外的施水岸边,只能眼睁睁看着吴兵登船退走,只能气得直跺脚。

  尽管没能扩大战果,魏军却在不停地向巢湖增兵。

  消息传来,最着急的并不是诸葛恪,而是姜维。

  在他看来,东吴朝政混乱,诸葛恪兵败合肥,正是灭吴的最佳时机。

  然而,守江必守淮——如果让魏军在巢湖一线站稳脚跟,对汉军的北伐就非常不利了。

  尽管汉军前部已经越过雷池,距离巢湖已经不到六百里,姜维仍然觉得太慢。

  “关索、俄何、烧戈、罗宪,你等各率两千轻骑日夜疾行,必须把魏军赶回合肥一线!”

  “喏!”

  “慢着!”

  姜维并没有递交将令,面色凝重,叮嘱道:“若遇魏军骑兵来援,你等马上合兵一处,必须一战挫其锐气。”

  “军师,你就放心吧,魏军骑兵不敢来!”

  听闻可能遭遇魏国骑兵,四将全都满不在乎。

  而且满心期待,领了将令争相出发,生怕被别人抢了首功。

  本来嘛,经历了关中、汉中与南阳的几场战斗,姜维也没把匈奴与魏国骑兵放在眼里。

  他担心的是,汉军骑兵前出六百里之多,如果遇上司马懿那种阴险之将,关索他们很可能要吃亏。

  然而,为了抢夺巢湖一线的“长江防御缓冲地带”,这个险必须要冒。

  环顾帐中众将,姜维强压心头的激动,继续下令:

  “赵统、赵广、伐同、陵戴、俄蟅塞,你等引三千骑兵轻装速行,务必在五日内抵达建业。”

  “喏!”

  “还有,你等必须记住:途中若遇吴兵阻拦,不论领兵主将是谁,全都不必理会。

  “途中若有吴军扎营阻挡,不论营中有多少兵马,绝对不能恋战,速速绕行。

  “你等还要记住:抵达建业之后千万不要攻城,但要阻止任何兵马进城。

  “还有,城中若有兵马出逃,切记不可追赶……”

  姜维正在叮嘱各项细节,却被赵统打断,“军师,为何不要追赶?如果孙权伪装成普通士卒逃跑,那可咋办?”

  “逃?他能逃到哪里?”姜维捊捊自己的胡须,自信笑道:“东吴气数已尽,孙权小儿再怎么英明神武,也阻止不了兵败如山。”

  姜维摇摇蒲扇,目光在陆逊身上迅速扫过,笑了笑继续解释:“如果围死建业让孙权无法出逃,诸葛恪必会全力回援,必会增加吴兵之伤亡。

  “你等必须记住:此时的敌人是吴国兵士,但他们很快就是我大汉的兵士与百姓,不宜赶尽杀绝。”

  “明白!”

  几人领命而出,姜维再次举起将令:“魏延!”

  “末将在!”

  “……”

  魏延自称“末将”,让姜维很不适应。

  稍稍顿了顿,还是换成商量的口吻,“大哥,咱就按事先商议的那样,你沿长江南岸进兵……”

  “不,不,不,还是我走北岸,你走南岸!”

  “大哥……”

  “不必再说,就这样吧!多加保重!”

  魏延大步上前,一把抢走姜维手中的将令。

  临出帐时,还投来鼓励的笑容。

  两人没再多说什么,陆逊却看得明明白白:两人都在谦让“灭国”大功,并在争抢最危险的北岸防御。

  陆逊!

  自从来到下雉,每次商议军机大事,姜维总会把陆逊请到帐中,既不多问一句,也没任何劝降之言。

  但这一次,姜维说话了。

  “伯言叔,你认为吴军还能坚持多久?或者说,吴军最有可能的设防地点,应该在哪里?”

  “设防?怎么防?”陆逊苦涩一笑,端起酒碗却没送到嘴边,“如果是诸葛瑾领兵,必会以战船封锁江面,同时在石城、春谷(穀)、芜湖与丹阳节节设防,只不过……”

  陆逊深吸口气,脸上的苦涩变成了无奈,“可惜的是,诸葛恪正在从合肥退回,短期内很难恢复战斗力。

  “而且,孙权……呃……此时的吴军群龙无首,沿江两岸地形开阔,吴军就算处处设防,也无法抵挡骑兵的长驱直入。”

  “没错!趁他病,要他命,我很阴险吧?”

  姜维嘿嘿一笑,举着酒碗再次劝酒,“合肥、寿春与淮水一线,不知伯言叔有何建议?”

  姜维的话外之音,陆逊秒懂。

  然而,没回答这个问题。

  轻呡一口,苦笑道:“败军之将,哪敢谈“建议”二字?”

  说完,放下酒杯,郑重地向姜维拱手行礼,“承蒙关照,老朽这些年赚了点小钱。

  “你此战平定扬州,功勋足以永载青史,我就事先恭喜你了。

  “至于我这把老骨头,若能回吴郡安度晚年,这辈子也就知足了。”

  “哦?这就知足了?”姜维眉头微皱,目光在孙茹与陆抗身上扫过,“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岂能碌碌无为地苟活?

  “在这乱世,就算没有建功立业之心,也该为自己的妻儿考虑考虑吧?”

  “伯约,我很感激你的救命之恩,也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是,古语有云:忠臣不侍二主,所以……”

  “伯言叔!”姜维提高嗓音,坚决打断陆逊的话,“你这话确实没错,但古语也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你认为孙权是明主吗?你这几十年,事的是明主吗?”

  “伯约,你不用激我,我心意已决,还请行个方便……”

  “啪——”

  陆逊话没说完,竟然挨了一个耳光。

  打他耳光的人,正是孙茹。

  她的速度实在太快,手法特别顺畅,一气呵成,想必不是第一次了。

  而且力道还不小,陆逊脸上的指印清晰可见。

  更夸张的是,陆逊竟然捂着脸一语不发,眼中既没责怪也没怨愤,想必是习以为常了。

  妻子打夫君?

  姜维第一次见到这种逆天之事,劝也不是,喝止又觉得不妥。

  正在手足无措,陆逊另一边脸又挨一个耳光,手法同样顺畅,同样是一气呵成。

  紧接着,就是孙茹的呵斥:“陆逊!你特么想归隐山林,问过老娘了吗?”

  老娘?

  大庭广众之下,孙茹自称“老娘”?

  这妮子如此泼辣,震得姜维一愣一愣。

  “夫人……”

  “不许叫!”

  面对陆逊的低声求饶,孙茹不仅没有收敛,反而高高扬起手掌:“你这糊涂蛋,不配叫我夫人!

  “你可别忘了,孙权对你确实有知遇之恩,但在夷陵之战与石亭之战,你已经报答过了,你不欠他什么!

  “伯约刚才说得对,孙权胸无大志、不进忠言、昏聩残暴,猜忌大臣,富庶的江东被他搞得民不聊生,他是明主吗?

  “伯约看得起你,给你建功立业的机会竟然不珍惜,想气死老娘是不?

  “今天,老娘就把话撂在这儿:你真敢归隐山林,老娘马上就带着陆抗改嫁!”

  “呃……夫人……这些事……咱还是回家说吧……”

  “回家?孙权不仅要取你性命,还要诛你九族,你特么哪里还有家?”

  孙茹怒不可遏,又一个耳光眼看就要落下,却被孙尚香死死扼着手腕:“堂姐,你先消消气,我给你做烤鱼。蜀中的麻辣口味,闻起来就肉香四溢,吃起来特别带劲儿哦!”

  不管孙茹同不同意,孙尚香连拉带拽,总算把她与陆抗带离了大帐。

  其实,孙尚香跟在军中,一是替孙权求个活路,二是帮忙劝降陆逊。

  不过她多虑了,姜维从没想过杀掉孙权。

  路过云梦泽的时候,他专门跟刘禅商量过这事——随便封孙权一个公爵给他善终,既能彰显汉国的仁义,也有助于拉拢吴中士族,对吴境的管理更加有利。

  刘禅已经同意此事,并且传信让刘璿下了诏书,可孙尚香还是不太放心,就只能由着她了。

  “伯约啊,让你见笑了……”

  孙尚香与孙茹刚刚离开,陆逊马上就举起酒碗,借此掩饰自己的尴尬。

  对此,姜维只能呵呵陪笑——在这个时代,像陆逊这么惧内的,估计很难找出第二个。

  其实吧,可能,这事儿也不能全怪陆逊,只怪他摊上了江东“小霸王”的女儿。

  不,这事儿不是重点。

  “伯言叔……”姜维没有纠结此事,顺势转换了话题:

  “如果我没记错,献帝在位之时,你叔父陆儁曾任郎中令,是吧?

  “灵帝之时,你祖父陆康曾任忠义将军,后来官至九卿,是吧?

  “建武中年,你烈祖陆续,官至尚书令,对吧?

  “光武皇帝在位之时,你远祖陆闳曾任颍川太守,好像没错吧?”

  “呵!”

  陆逊仔细打量着姜维,眼神多了些异样,“我陆家的族谱,你竟然比我还清楚?”

  “这个嘛,伯言叔勿怪,没别的意思。”

  姜维刚刚还在嬉皮笑脸,突然目光一懔,“伯言叔,你祖父陆康尚且忠于汉室死战孙策,你却尊孙权为主,这到底是不忠还是不孝?”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孙权从没这样说,却一直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支持太子的文武遭到清洗,他的耳根终于清静下来。

  可惜没清静几天,孙鲁班与孙峻又爆出丑闻。

  若是其他儿女这样丢人现眼,一道诏书赐死便是。

  然而,孙鲁班是最宠爱的步练师所出,也是最疼爱的女儿。

  还没想到处置之法,竟又传来汉军犯境的消息。

  “陛下!犯境的汉军,除了水陆步卒十五万,另有骑兵一万两千,再加三十万人的运粮队,确定有五十万之众!”

  恍惚间听到全琮的汇报,孙权虎躯一震,吃力地睁开眼睛。

  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在孙鲁育的搀扶下,缓缓坐起身。

  迷离的双眼,在病榻前寻了许久,终于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公瑾呢?朕的公瑾何在?”

  “……”

  众臣知道孙权病得神志不清,更知道他暴躁脾气,诚惶诚恐没敢作声。

  “父皇!”

  孙鲁育手上稍稍使劲儿,紧握着孙权手腕,“父皇啊,周公瑾三十年前就过世了!”

  “哎哟!”

  孙权吃痛之下,终于清醒了一些。

  猛敲自己的脑袋,脸上笑容无比尴尬,“蜀军不是号称七十万嘛,咋这会儿又变成五十万了?刘备那厮竟敢诈我!来人,速传陆逊觐见!”

  “……”

  听到“陆逊”二字,众臣越发惶恐。

  事已至此,孙鲁育也没了办法,无奈地朝朱据摇摇头。

  朱据早就被免职,但他仍是孙权的女婿,出现在病榻前并不奇怪。

  其实探望之前,他还对孙权抱有一丝希望。

  但孙权那憔悴的病体,那空洞的眼神,还有那迷之自信的笑容,让朱据彻底死了心。

  而病榻前的那帮“鲁王党”,不想多看他们一眼。

  给孙鲁育眼神示意后,独自离开。

  “朱将军!”

  全琮紧追出道:“陛下龙体抱恙仍需疗养,但军政大事不可荒废……”

  “军政大事?”

  朱据两手一摊,脸上是坦然与玩味的笑容,“我已是白身,军政大事跟我有半点关系吗?”

  “朱将军!”

  全琮提高嗓音,并且一把拉住朱据,“咱俩多年的连襟,我知道你不是那种人……呃……大将军……”

  注意到诸葛瑾擦身而过,全琮高声叫喊,可诸葛瑾就像没听见。

  全琮知道诸葛瑾在生气,并没有前去追赶,而是紧握朱据的手。

  “朱将军,陛下的状态你也看到了,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

  稍稍顿了顿,全琮继续说道:“我跟好几位同僚商议过,大吴已是生死存亡之秋。

  “考虑到陛下龙体不容乐观,为不让军政大事陷入荒废,应该速请太子监国才是。

  “只要你、顾丞相和大将军没有意见,咱就马上筹办此事。”

  全琮既焦虑又急迫,但朱据仍是事不关己的态度。

  只感觉一身轻松,脸上的笑容越发坦然。

  甩开全琮的手,云淡风轻地问道:“你口中的太子,不知是哪一位?”

  朱据明知故问,全琮有些生气了。

  哪一位?还能是哪一位?

  宣太子孙登战死两年多,前太子孙休又被废,当前的吴国除了太子孙奋,还能有谁?

  “朱将军……”全琮再次握着朱据的手,耐着性子继续争取,“六皇子孙休虽有陛下口谕,但还没有正式册封,而且年纪实在太小。

  “我与好几位臣公商议过,五皇子孙奋年纪稍长,虽然放荡不羁,虽然经常不遵法度,但只要众臣耐心匡劝……”

  “全将军!”

  朱据猛然发力甩开全琮的手,并且夸张地拍拍衣袖,“我说过,我只是白身,这种事情不必询问我的意见。

  “从今以后,任何事情我都不会过问,更不会参与其中。”

  快速走出几步,朱据竟又回转身,“古语说得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全将军,你连自己的家事都管不好,却对军政大事如此上心,岂不让人笑话?”

  朱据哪壶不开提哪壶,气得全琮吹胡子瞪眼,拳头捏得咯咯响。

  再也无心劝说朱据,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确实,朱据彻底死心了。

  合肥能否攻下,进犯豫章郡的汉军又有多少,懒得去管。

  到底由孙奋监国还是孙休监国,仍不想去管。

  不仅如此,回府后还要好好劝劝孙鲁育:暴风骤雨即将来临,若不想卷入其中,还是装聋作哑才好。

  …………

  合肥,既是孙权往北扩张的希望,也是孙权至死难忘的噩梦。

  孙权的病,还有朝中的种种变故,诸葛恪也懒得去管,反正兵权在握,眼不见为净。

  当然,诸葛恪从没想过趁机造反,而是期待着攻下合肥,建立周瑜那样的不世之功,最终成为叔父那样的权臣。

  如今,陆逊被赐死并且不知所踪,只要自己攻下合肥,就算踏出了权倾朝野的第一步。

  哦不,几月前的东兴大捷,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嘿嘿!张特已经同意献城,这事儿想想就美。

  这日一大早,也就是跟张特约定的时间,诸葛恪亲自来到合肥城下,踌躇满志。

  然而,迎接他的并不是城门大开,而是张特夸张的狂笑。

  “献城投降?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张特扶着城垛,笑声中夹着极度的蔑视,“本将只是一名校尉,却还懂得廉耻,绝无可能向江东鼠辈投降!”

  不顾诸葛恪的愕然与愤怒,张特又是一阵狂笑,

  “诸葛恪!本将再给你半年时间,若能攻下城池,还能敬你是条好汉!

  “不过,你这鼠辈应该没什么机会了,赶紧滚回家抱孩子去吧,哈哈哈!”

  张特笑声刚落,城上的箭雨马上就到,惊得诸葛恪连连退后。

  “狗东西!竟敢戏弄本将!”

  诸葛恪既羞又恨,又恼又怒。

  刚刚退到安全地带,马上就勒令兵将猛攻城池。

  这日的进攻,从早上持续到傍晚,半夜里还挑着火把继续猛攻,没到天亮就死伤两千余人。

  然而在这之前,吴军已有三万余人的死伤。

  而且秋疫蔓延,营寨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与恶臭,到处都是兵卒的惨叫与哭喊。

  众将早就预感到难以破城,更担心疫病疯狂蔓延,多日前就在劝说诸葛恪退兵,可他始终一意孤行。

  唉!如今遭到张特戏弄,更没可能退兵了。

  其实,营寨中的惨状,诸葛恪不是看不见,也不是听不到,而是觉得没有面子——手握二十万大军,竟然攻不下两千人镇守的城池,简直是千古奇闻。

  如果无功而返,东兴大捷刚刚建立的威望,必将荡然无存。

  所以,合肥必须拿下,哪怕血流成河。

  自从兵进合肥,诸葛恪从没向孙权汇报战果。

  他麾下的将领,却在越级向孙权禀报。

  可惜的是,孙权病得神志不清,之前又因“二宫之争”焦头烂额,也就忽略了那些奏报。

  朝臣们急着让太子监国,正是这个原因。

  问题是,“前太子党”的诸葛瑾和朱据心灰意冷,并且极力反对孙权“废长立幼”,这就让朝政越发混乱。

  时间,时间!

  此时的吴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只要朝政稳固,一切都还有希望。

  然而,汉国不可能给吴国太多时间,魏国也不可能。

  就在汉军兵进豫章之时,经历了曹爽与司马懿“夺权之争”的魏国,率先稳定下来——毌丘俭与王昶,终于引兵抵达合肥。

  魏国援兵赶到,诸葛恪深知无法攻克合肥,再也顾不上自己的面子,只好下达了退兵指令。

  问题是,此时的吴军疲惫不堪,勉强还能作战的不到十万,并且惧怕瘟疫归心似箭。

  刚刚到得到退兵指令,各营各部就不顾一切往南退走。

  最夸张的是,被要求留下断后的唐咨所部,竟然跑在全军的最前面。

  毌丘俭敏锐地察觉到战机,亲领三千步卒疯狂追赶,缴获的粮草辎重难以计数。

  然而,毌丘俭引领的是步卒。

  追到二十里外的施水岸边,只能眼睁睁看着吴兵登船退走,只能气得直跺脚。

  尽管没能扩大战果,魏军却在不停地向巢湖增兵。

  消息传来,最着急的并不是诸葛恪,而是姜维。

  在他看来,东吴朝政混乱,诸葛恪兵败合肥,正是灭吴的最佳时机。

  然而,守江必守淮——如果让魏军在巢湖一线站稳脚跟,对汉军的北伐就非常不利了。

  尽管汉军前部已经越过雷池,距离巢湖已经不到六百里,姜维仍然觉得太慢。

  “关索、俄何、烧戈、罗宪,你等各率两千轻骑日夜疾行,必须把魏军赶回合肥一线!”

  “喏!”

  “慢着!”

  姜维并没有递交将令,面色凝重,叮嘱道:“若遇魏军骑兵来援,你等马上合兵一处,必须一战挫其锐气。”

  “军师,你就放心吧,魏军骑兵不敢来!”

  听闻可能遭遇魏国骑兵,四将全都满不在乎。

  而且满心期待,领了将令争相出发,生怕被别人抢了首功。

  本来嘛,经历了关中、汉中与南阳的几场战斗,姜维也没把匈奴与魏国骑兵放在眼里。

  他担心的是,汉军骑兵前出六百里之多,如果遇上司马懿那种阴险之将,关索他们很可能要吃亏。

  然而,为了抢夺巢湖一线的“长江防御缓冲地带”,这个险必须要冒。

  环顾帐中众将,姜维强压心头的激动,继续下令:

  “赵统、赵广、伐同、陵戴、俄蟅塞,你等引三千骑兵轻装速行,务必在五日内抵达建业。”

  “喏!”

  “还有,你等必须记住:途中若遇吴兵阻拦,不论领兵主将是谁,全都不必理会。

  “途中若有吴军扎营阻挡,不论营中有多少兵马,绝对不能恋战,速速绕行。

  “你等还要记住:抵达建业之后千万不要攻城,但要阻止任何兵马进城。

  “还有,城中若有兵马出逃,切记不可追赶……”

  姜维正在叮嘱各项细节,却被赵统打断,“军师,为何不要追赶?如果孙权伪装成普通士卒逃跑,那可咋办?”

  “逃?他能逃到哪里?”姜维捊捊自己的胡须,自信笑道:“东吴气数已尽,孙权小儿再怎么英明神武,也阻止不了兵败如山。”

  姜维摇摇蒲扇,目光在陆逊身上迅速扫过,笑了笑继续解释:“如果围死建业让孙权无法出逃,诸葛恪必会全力回援,必会增加吴兵之伤亡。

  “你等必须记住:此时的敌人是吴国兵士,但他们很快就是我大汉的兵士与百姓,不宜赶尽杀绝。”

  “明白!”

  几人领命而出,姜维再次举起将令:“魏延!”

  “末将在!”

  “……”

  魏延自称“末将”,让姜维很不适应。

  稍稍顿了顿,还是换成商量的口吻,“大哥,咱就按事先商议的那样,你沿长江南岸进兵……”

  “不,不,不,还是我走北岸,你走南岸!”

  “大哥……”

  “不必再说,就这样吧!多加保重!”

  魏延大步上前,一把抢走姜维手中的将令。

  临出帐时,还投来鼓励的笑容。

  两人没再多说什么,陆逊却看得明明白白:两人都在谦让“灭国”大功,并在争抢最危险的北岸防御。

  陆逊!

  自从来到下雉,每次商议军机大事,姜维总会把陆逊请到帐中,既不多问一句,也没任何劝降之言。

  但这一次,姜维说话了。

  “伯言叔,你认为吴军还能坚持多久?或者说,吴军最有可能的设防地点,应该在哪里?”

  “设防?怎么防?”陆逊苦涩一笑,端起酒碗却没送到嘴边,“如果是诸葛瑾领兵,必会以战船封锁江面,同时在石城、春谷(穀)、芜湖与丹阳节节设防,只不过……”

  陆逊深吸口气,脸上的苦涩变成了无奈,“可惜的是,诸葛恪正在从合肥退回,短期内很难恢复战斗力。

  “而且,孙权……呃……此时的吴军群龙无首,沿江两岸地形开阔,吴军就算处处设防,也无法抵挡骑兵的长驱直入。”

  “没错!趁他病,要他命,我很阴险吧?”

  姜维嘿嘿一笑,举着酒碗再次劝酒,“合肥、寿春与淮水一线,不知伯言叔有何建议?”

  姜维的话外之音,陆逊秒懂。

  然而,没回答这个问题。

  轻呡一口,苦笑道:“败军之将,哪敢谈“建议”二字?”

  说完,放下酒杯,郑重地向姜维拱手行礼,“承蒙关照,老朽这些年赚了点小钱。

  “你此战平定扬州,功勋足以永载青史,我就事先恭喜你了。

  “至于我这把老骨头,若能回吴郡安度晚年,这辈子也就知足了。”

  “哦?这就知足了?”姜维眉头微皱,目光在孙茹与陆抗身上扫过,“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岂能碌碌无为地苟活?

  “在这乱世,就算没有建功立业之心,也该为自己的妻儿考虑考虑吧?”

  “伯约,我很感激你的救命之恩,也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是,古语有云:忠臣不侍二主,所以……”

  “伯言叔!”姜维提高嗓音,坚决打断陆逊的话,“你这话确实没错,但古语也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你认为孙权是明主吗?你这几十年,事的是明主吗?”

  “伯约,你不用激我,我心意已决,还请行个方便……”

  “啪——”

  陆逊话没说完,竟然挨了一个耳光。

  打他耳光的人,正是孙茹。

  她的速度实在太快,手法特别顺畅,一气呵成,想必不是第一次了。

  而且力道还不小,陆逊脸上的指印清晰可见。

  更夸张的是,陆逊竟然捂着脸一语不发,眼中既没责怪也没怨愤,想必是习以为常了。

  妻子打夫君?

  姜维第一次见到这种逆天之事,劝也不是,喝止又觉得不妥。

  正在手足无措,陆逊另一边脸又挨一个耳光,手法同样顺畅,同样是一气呵成。

  紧接着,就是孙茹的呵斥:“陆逊!你特么想归隐山林,问过老娘了吗?”

  老娘?

  大庭广众之下,孙茹自称“老娘”?

  这妮子如此泼辣,震得姜维一愣一愣。

  “夫人……”

  “不许叫!”

  面对陆逊的低声求饶,孙茹不仅没有收敛,反而高高扬起手掌:“你这糊涂蛋,不配叫我夫人!

  “你可别忘了,孙权对你确实有知遇之恩,但在夷陵之战与石亭之战,你已经报答过了,你不欠他什么!

  “伯约刚才说得对,孙权胸无大志、不进忠言、昏聩残暴,猜忌大臣,富庶的江东被他搞得民不聊生,他是明主吗?

  “伯约看得起你,给你建功立业的机会竟然不珍惜,想气死老娘是不?

  “今天,老娘就把话撂在这儿:你真敢归隐山林,老娘马上就带着陆抗改嫁!”

  “呃……夫人……这些事……咱还是回家说吧……”

  “回家?孙权不仅要取你性命,还要诛你九族,你特么哪里还有家?”

  孙茹怒不可遏,又一个耳光眼看就要落下,却被孙尚香死死扼着手腕:“堂姐,你先消消气,我给你做烤鱼。蜀中的麻辣口味,闻起来就肉香四溢,吃起来特别带劲儿哦!”

  不管孙茹同不同意,孙尚香连拉带拽,总算把她与陆抗带离了大帐。

  其实,孙尚香跟在军中,一是替孙权求个活路,二是帮忙劝降陆逊。

  不过她多虑了,姜维从没想过杀掉孙权。

  路过云梦泽的时候,他专门跟刘禅商量过这事——随便封孙权一个公爵给他善终,既能彰显汉国的仁义,也有助于拉拢吴中士族,对吴境的管理更加有利。

  刘禅已经同意此事,并且传信让刘璿下了诏书,可孙尚香还是不太放心,就只能由着她了。

  “伯约啊,让你见笑了……”

  孙尚香与孙茹刚刚离开,陆逊马上就举起酒碗,借此掩饰自己的尴尬。

  对此,姜维只能呵呵陪笑——在这个时代,像陆逊这么惧内的,估计很难找出第二个。

  其实吧,可能,这事儿也不能全怪陆逊,只怪他摊上了江东“小霸王”的女儿。

  不,这事儿不是重点。

  “伯言叔……”姜维没有纠结此事,顺势转换了话题:

  “如果我没记错,献帝在位之时,你叔父陆儁曾任郎中令,是吧?

  “灵帝之时,你祖父陆康曾任忠义将军,后来官至九卿,是吧?

  “建武中年,你烈祖陆续,官至尚书令,对吧?

  “光武皇帝在位之时,你远祖陆闳曾任颍川太守,好像没错吧?”

  “呵!”

  陆逊仔细打量着姜维,眼神多了些异样,“我陆家的族谱,你竟然比我还清楚?”

  “这个嘛,伯言叔勿怪,没别的意思。”

  姜维刚刚还在嬉皮笑脸,突然目光一懔,“伯言叔,你祖父陆康尚且忠于汉室死战孙策,你却尊孙权为主,这到底是不忠还是不孝?”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孙权从没这样说,却一直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支持太子的文武遭到清洗,他的耳根终于清静下来。

  可惜没清静几天,孙鲁班与孙峻又爆出丑闻。

  若是其他儿女这样丢人现眼,一道诏书赐死便是。

  然而,孙鲁班是最宠爱的步练师所出,也是最疼爱的女儿。

  还没想到处置之法,竟又传来汉军犯境的消息。

  “陛下!犯境的汉军,除了水陆步卒十五万,另有骑兵一万两千,再加三十万人的运粮队,确定有五十万之众!?()??♂?♂??()?()”

  恍惚间听到全琮的汇报,孙权虎躯一震,吃力地睁开眼睛。

  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在孙鲁育的搀扶下,缓缓坐起身。

  迷离的双眼,在病榻前寻了许久,终于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公瑾呢?朕的公瑾何在?()?()”

  “……()?()”

  众臣知道孙权病得神志不清,更知道他暴躁脾气,诚惶诚恐没敢作声。

  “父皇!()?()”

  孙鲁育手上稍稍使劲儿,紧握着孙权手腕,“父皇啊,周公瑾三十年前就过世了!”

  “哎哟!”

  孙权吃痛之下,终于清醒了一些。

  猛敲自己的脑袋,脸上笑容无比尴尬,“蜀军不是号称七十万嘛,咋这会儿又变成五十万了?刘备那厮竟敢诈我!来人,速传陆逊觐见!”

  “……”

  听到“陆逊”二字,众臣越发惶恐。

  事已至此,孙鲁育也没了办法,无奈地朝朱据摇摇头。

  朱据早就被免职,但他仍是孙权的女婿,出现在病榻前并不奇怪。

  其实探望之前,他还对孙权抱有一丝希望。

  但孙权那憔悴的病体,那空洞的眼神,还有那迷之自信的笑容,让朱据彻底死了心。

  而病榻前的那帮“鲁王党”,不想多看他们一眼。

  给孙鲁育眼神示意后,独自离开。

  “朱将军!”

  全琮紧追出道:“陛下龙体抱恙仍需疗养,但军政大事不可荒废……”

  “军政大事?”

  朱据两手一摊,脸上是坦然与玩味的笑容,“我已是白身,军政大事跟我有半点关系吗?”

  “朱将军!”

  全琮提高嗓音,并且一把拉住朱据,“咱俩多年的连襟,我知道你不是那种人……呃……大将军……”

  注意到诸葛瑾擦身而过,全琮高声叫喊,可诸葛瑾就像没听见。

  全琮知道诸葛瑾在生气,并没有前去追赶,而是紧握朱据的手。

  “朱将军,陛下的状态你也看到了,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

  稍稍顿了顿,全琮继续说道:“我跟好几位同僚商议过,大吴已是生死存亡之秋。

  “考虑到陛下龙体不容乐观,为不让军政大事陷入荒废,应该速请太子监国才是。

  “只要你、顾丞相和大将军没有意见,咱就马上筹办此事。”

  全琮既焦虑又急迫,但朱据仍是事不关己的态度。

  只感觉一身轻松,脸上的笑容越发坦然。

  甩开全琮的手,云淡风轻地问道:“你口中的太子,不知是哪一位?”

  朱据明知故问,全琮有些生气了。

  哪一位?还能是哪一位?

  宣太子孙登战死两年多,前太子孙休又被废,当前的吴国除了太子孙奋,还能有谁?

  “朱将军……”全琮再次握着朱据的手,耐着性子继续争取,“六皇子孙休虽有陛下口谕,但还没有正式册封,而且年纪实在太小。

  “我与好几位臣公商议过,五皇子孙奋年纪稍长,虽然放荡不羁,虽然经常不遵法度,但只要众臣耐心匡劝……”

  “全将军!”

  朱据猛然发力甩开全琮的手,并且夸张地拍拍衣袖,“我说过,我只是白身,这种事情不必询问我的意见。

  “从今以后,任何事情我都不会过问,更不会参与其中。”

  快速走出几步,朱据竟又回转身,“古语说得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全将军,你连自己的家事都管不好,却对军政大事如此上心,岂不让人笑话?”

  朱据哪壶不开提哪壶,气得全琮吹胡子瞪眼,拳头捏得咯咯响。

  再也无心劝说朱据,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确实,朱据彻底死心了。

  合肥能否攻下,进犯豫章郡的汉军又有多少,懒得去管。

  到底由孙奋监国还是孙休监国,仍不想去管。

  不仅如此,回府后还要好好劝劝孙鲁育:暴风骤雨即将来临,若不想卷入其中,还是装聋作哑才好。

  …………

  合肥,既是孙权往北扩张的希望,也是孙权至死难忘的噩梦。

  孙权的病,还有朝中的种种变故,诸葛恪也懒得去管,反正兵权在握,眼不见为净。

  当然,诸葛恪从没想过趁机造反,而是期待着攻下合肥,建立周瑜那样的不世之功,最终成为叔父那样的权臣。

  如今,陆逊被赐死并且不知所踪,只要自己攻下合肥,就算踏出了权倾朝野的第一步。

  哦不,几月前的东兴大捷,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嘿嘿!张特已经同意献城,这事儿想想就美。

  这日一大早,也就是跟张特约定的时间,诸葛恪亲自来到合肥城下,踌躇满志。

  然而,迎接他的并不是城门大开,而是张特夸张的狂笑。

  “献城投降?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张特扶着城垛,笑声中夹着极度的蔑视,“本将只是一名校尉,却还懂得廉耻,绝无可能向江东鼠辈投降!”

  不顾诸葛恪的愕然与愤怒,张特又是一阵狂笑,

  “诸葛恪!本将再给你半年时间,若能攻下城池,还能敬你是条好汉!

  “不过,你这鼠辈应该没什么机会了,赶紧滚回家抱孩子去吧,哈哈哈!”

  张特笑声刚落,城上的箭雨马上就到,惊得诸葛恪连连退后。

  “狗东西!竟敢戏弄本将!”

  诸葛恪既羞又恨,又恼又怒。

  刚刚退到安全地带,马上就勒令兵将猛攻城池。

  这日的进攻,从早上持续到傍晚,半夜里还挑着火把继续猛攻,没到天亮就死伤两千余人。

  然而在这之前,吴军已有三万余人的死伤。

  而且秋疫蔓延,营寨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与恶臭,到处都是兵卒的惨叫与哭喊。

  众将早就预感到难以破城,更担心疫病疯狂蔓延,多日前就在劝说诸葛恪退兵,可他始终一意孤行。

  唉!如今遭到张特戏弄,更没可能退兵了。

  其实,营寨中的惨状,诸葛恪不是看不见,也不是听不到,而是觉得没有面子——手握二十万大军,竟然攻不下两千人镇守的城池,简直是千古奇闻。

  如果无功而返,东兴大捷刚刚建立的威望,必将荡然无存。

  所以,合肥必须拿下,哪怕血流成河。

  自从兵进合肥,诸葛恪从没向孙权汇报战果。

  他麾下的将领,却在越级向孙权禀报。

  可惜的是,孙权病得神志不清,之前又因“二宫之争”焦头烂额,也就忽略了那些奏报。

  朝臣们急着让太子监国,正是这个原因。

  问题是,“前太子党”的诸葛瑾和朱据心灰意冷,并且极力反对孙权“废长立幼”,这就让朝政越发混乱。

  时间,时间!

  此时的吴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只要朝政稳固,一切都还有希望。

  然而,汉国不可能给吴国太多时间,魏国也不可能。

  就在汉军兵进豫章之时,经历了曹爽与司马懿“夺权之争”的魏国,率先稳定下来——毌丘俭与王昶,终于引兵抵达合肥。

  魏国援兵赶到,诸葛恪深知无法攻克合肥,再也顾不上自己的面子,只好下达了退兵指令。

  问题是,此时的吴军疲惫不堪,勉强还能作战的不到十万,并且惧怕瘟疫归心似箭。

  刚刚到得到退兵指令,各营各部就不顾一切往南退走。

  最夸张的是,被要求留下断后的唐咨所部,竟然跑在全军的最前面。

  毌丘俭敏锐地察觉到战机,亲领三千步卒疯狂追赶,缴获的粮草辎重难以计数。

  然而,毌丘俭引领的是步卒。

  追到二十里外的施水岸边,只能眼睁睁看着吴兵登船退走,只能气得直跺脚。

  尽管没能扩大战果,魏军却在不停地向巢湖增兵。

  消息传来,最着急的并不是诸葛恪,而是姜维。

  在他看来,东吴朝政混乱,诸葛恪兵败合肥,正是灭吴的最佳时机。

  然而,守江必守淮——如果让魏军在巢湖一线站稳脚跟,对汉军的北伐就非常不利了。

  尽管汉军前部已经越过雷池,距离巢湖已经不到六百里,姜维仍然觉得太慢。

  “关索、俄何、烧戈、罗宪,你等各率两千轻骑日夜疾行,必须把魏军赶回合肥一线!”

  “喏!”

  “慢着!”

  姜维并没有递交将令,面色凝重,叮嘱道:“若遇魏军骑兵来援,你等马上合兵一处,必须一战挫其锐气。”

  “军师,你就放心吧,魏军骑兵不敢来!”

  听闻可能遭遇魏国骑兵,四将全都满不在乎。

  而且满心期待,领了将令争相出发,生怕被别人抢了首功。

  本来嘛,经历了关中、汉中与南阳的几场战斗,姜维也没把匈奴与魏国骑兵放在眼里。

  他担心的是,汉军骑兵前出六百里之多,如果遇上司马懿那种阴险之将,关索他们很可能要吃亏。

  然而,为了抢夺巢湖一线的“长江防御缓冲地带”,这个险必须要冒。

  环顾帐中众将,姜维强压心头的激动,继续下令:

  “赵统、赵广、伐同、陵戴、俄蟅塞,你等引三千骑兵轻装速行,务必在五日内抵达建业。”

  “喏!”

  “还有,你等必须记住:途中若遇吴兵阻拦,不论领兵主将是谁,全都不必理会。

  “途中若有吴军扎营阻挡,不论营中有多少兵马,绝对不能恋战,速速绕行。

  “你等还要记住:抵达建业之后千万不要攻城,但要阻止任何兵马进城。

  “还有,城中若有兵马出逃,切记不可追赶……”

  姜维正在叮嘱各项细节,却被赵统打断,“军师,为何不要追赶?如果孙权伪装成普通士卒逃跑,那可咋办?”

  “逃?他能逃到哪里?”姜维捊捊自己的胡须,自信笑道:“东吴气数已尽,孙权小儿再怎么英明神武,也阻止不了兵败如山。”

  姜维摇摇蒲扇,目光在陆逊身上迅速扫过,笑了笑继续解释:“如果围死建业让孙权无法出逃,诸葛恪必会全力回援,必会增加吴兵之伤亡。

  “你等必须记住:此时的敌人是吴国兵士,但他们很快就是我大汉的兵士与百姓,不宜赶尽杀绝。”

  “明白!”

  几人领命而出,姜维再次举起将令:“魏延!”

  “末将在!”

  “……”

  魏延自称“末将”,让姜维很不适应。

  稍稍顿了顿,还是换成商量的口吻,“大哥,咱就按事先商议的那样,你沿长江南岸进兵……”

  “不,不,不,还是我走北岸,你走南岸!”

  “大哥……”

  “不必再说,就这样吧!多加保重!”

  魏延大步上前,一把抢走姜维手中的将令。

  临出帐时,还投来鼓励的笑容。

  两人没再多说什么,陆逊却看得明明白白:两人都在谦让“灭国”大功,并在争抢最危险的北岸防御。

  陆逊!

  自从来到下雉,每次商议军机大事,姜维总会把陆逊请到帐中,既不多问一句,也没任何劝降之言。

  但这一次,姜维说话了。

  “伯言叔,你认为吴军还能坚持多久?或者说,吴军最有可能的设防地点,应该在哪里?”

  “设防?怎么防?”陆逊苦涩一笑,端起酒碗却没送到嘴边,“如果是诸葛瑾领兵,必会以战船封锁江面,同时在石城、春谷(穀)、芜湖与丹阳节节设防,只不过……”

  陆逊深吸口气,脸上的苦涩变成了无奈,“可惜的是,诸葛恪正在从合肥退回,短期内很难恢复战斗力。

  “而且,孙权……呃……此时的吴军群龙无首,沿江两岸地形开阔,吴军就算处处设防,也无法抵挡骑兵的长驱直入。”

  “没错!趁他病,要他命,我很阴险吧?”

  姜维嘿嘿一笑,举着酒碗再次劝酒,“合肥、寿春与淮水一线,不知伯言叔有何建议?”

  姜维的话外之音,陆逊秒懂。

  然而,没回答这个问题。

  轻呡一口,苦笑道:“败军之将,哪敢谈“建议”二字?”

  说完,放下酒杯,郑重地向姜维拱手行礼,“承蒙关照,老朽这些年赚了点小钱。

  “你此战平定扬州,功勋足以永载青史,我就事先恭喜你了。

  “至于我这把老骨头,若能回吴郡安度晚年,这辈子也就知足了。”

  “哦?这就知足了?”姜维眉头微皱,目光在孙茹与陆抗身上扫过,“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岂能碌碌无为地苟活?

  “在这乱世,就算没有建功立业之心,也该为自己的妻儿考虑考虑吧?”

  “伯约,我很感激你的救命之恩,也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是,古语有云:忠臣不侍二主,所以……”

  “伯言叔!”姜维提高嗓音,坚决打断陆逊的话,“你这话确实没错,但古语也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你认为孙权是明主吗?你这几十年,事的是明主吗?”

  “伯约,你不用激我,我心意已决,还请行个方便……”

  “啪——”

  陆逊话没说完,竟然挨了一个耳光。

  打他耳光的人,正是孙茹。

  她的速度实在太快,手法特别顺畅,一气呵成,想必不是第一次了。

  而且力道还不小,陆逊脸上的指印清晰可见。

  更夸张的是,陆逊竟然捂着脸一语不发,眼中既没责怪也没怨愤,想必是习以为常了。

  妻子打夫君?

  姜维第一次见到这种逆天之事,劝也不是,喝止又觉得不妥。

  正在手足无措,陆逊另一边脸又挨一个耳光,手法同样顺畅,同样是一气呵成。

  紧接着,就是孙茹的呵斥:“陆逊!你特么想归隐山林,问过老娘了吗?”

  老娘?

  大庭广众之下,孙茹自称“老娘”?

  这妮子如此泼辣,震得姜维一愣一愣。

  “夫人……”

  “不许叫!”

  面对陆逊的低声求饶,孙茹不仅没有收敛,反而高高扬起手掌:“你这糊涂蛋,不配叫我夫人!

  “你可别忘了,孙权对你确实有知遇之恩,但在夷陵之战与石亭之战,你已经报答过了,你不欠他什么!

  “伯约刚才说得对,孙权胸无大志、不进忠言、昏聩残暴,猜忌大臣,富庶的江东被他搞得民不聊生,他是明主吗?

  “伯约看得起你,给你建功立业的机会竟然不珍惜,想气死老娘是不?

  “今天,老娘就把话撂在这儿:你真敢归隐山林,老娘马上就带着陆抗改嫁!”

  “呃……夫人……这些事……咱还是回家说吧……”

  “回家?孙权不仅要取你性命,还要诛你九族,你特么哪里还有家?”

  孙茹怒不可遏,又一个耳光眼看就要落下,却被孙尚香死死扼着手腕:“堂姐,你先消消气,我给你做烤鱼。蜀中的麻辣口味,闻起来就肉香四溢,吃起来特别带劲儿哦!”

  不管孙茹同不同意,孙尚香连拉带拽,总算把她与陆抗带离了大帐。

  其实,孙尚香跟在军中,一是替孙权求个活路,二是帮忙劝降陆逊。

  不过她多虑了,姜维从没想过杀掉孙权。

  路过云梦泽的时候,他专门跟刘禅商量过这事——随便封孙权一个公爵给他善终,既能彰显汉国的仁义,也有助于拉拢吴中士族,对吴境的管理更加有利。

  刘禅已经同意此事,并且传信让刘璿下了诏书,可孙尚香还是不太放心,就只能由着她了。

  “伯约啊,让你见笑了……”

  孙尚香与孙茹刚刚离开,陆逊马上就举起酒碗,借此掩饰自己的尴尬。

  对此,姜维只能呵呵陪笑——在这个时代,像陆逊这么惧内的,估计很难找出第二个。

  其实吧,可能,这事儿也不能全怪陆逊,只怪他摊上了江东“小霸王”的女儿。

  不,这事儿不是重点。

  “伯言叔……”姜维没有纠结此事,顺势转换了话题:

  “如果我没记错,献帝在位之时,你叔父陆儁曾任郎中令,是吧?

  “灵帝之时,你祖父陆康曾任忠义将军,后来官至九卿,是吧?

  “建武中年,你烈祖陆续,官至尚书令,对吧?

  “光武皇帝在位之时,你远祖陆闳曾任颍川太守,好像没错吧?”

  “呵!”

  陆逊仔细打量着姜维,眼神多了些异样,“我陆家的族谱,你竟然比我还清楚?”

  “这个嘛,伯言叔勿怪,没别的意思。”

  姜维刚刚还在嬉皮笑脸,突然目光一懔,“伯言叔,你祖父陆康尚且忠于汉室死战孙策,你却尊孙权为主,这到底是不忠还是不孝?”

  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孙权从没这样说?()_[(.)]?∞?@?@??()?(),

  却一直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支持太子的文武遭到清洗()?(),

  他的耳根终于清静下来。

  可惜没清静几天()?(),

  孙鲁班与孙峻又爆出丑闻。

  若是其他儿女这样丢人现眼,一道诏书赐死便是。

  然而,孙鲁班是最宠爱的步练师所出,也是最疼爱的女儿。

  还没想到处置之法,竟又传来汉军犯境的消息。

  “陛下!犯境的汉军,除了水陆步卒十五万,另有骑兵一万两千,再加三十万人的运粮队,确定有五十万之众!”

  恍惚间听到全琮的汇报,孙权虎躯一震,吃力地睁开眼睛。

  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在孙鲁育的搀扶下,缓缓坐起身。

  迷离的双眼,在病榻前寻了许久,终于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公瑾呢?朕的公瑾何在?”

  “……”

  众臣知道孙权病得神志不清,更知道他暴躁脾气,诚惶诚恐没敢作声。

  “父皇!”孙鲁育手上稍稍使劲儿,紧握着孙权手腕,“父皇啊,周公瑾三十年前就过世了!”

  “哎哟!”

  孙权吃痛之下,终于清醒了一些。

  猛敲自己的脑袋,脸上笑容无比尴尬,“蜀军不是号称七十万嘛,咋这会儿又变成五十万了?刘备那厮竟敢诈我!来人,速传陆逊觐见!”

  “……”

  听到“陆逊”二字,众臣越发惶恐。

  事已至此,孙鲁育也没了办法,无奈地朝朱据摇摇头。

  朱据早就被免职,但他仍是孙权的女婿,出现在病榻前并不奇怪。

  其实探望之前,他还对孙权抱有一丝希望。

  但孙权那憔悴的病体,那空洞的眼神,还有那迷之自信的笑容,让朱据彻底死了心。

  而病榻前的那帮“鲁王党”,不想多看他们一眼。

  给孙鲁育眼神示意后,独自离开。

  “朱将军!”

  全琮紧追出道:“陛下龙体抱恙仍需疗养,但军政大事不可荒废……”

  “军政大事?”

  朱据两手一摊,脸上是坦然与玩味的笑容,“我已是白身,军政大事跟我有半点关系吗?”

  “朱将军!”

  全琮提高嗓音,并且一把拉住朱据,“咱俩多年的连襟,我知道你不是那种人……呃……大将军……”

  注意到诸葛瑾擦身而过,全琮高声叫喊,可诸葛瑾就像没听见。

  全琮知道诸葛瑾在生气,并没有前去追赶,而是紧握朱据的手。

  “朱将军,陛下的状态你也看到了,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

  稍稍顿了顿,全琮继续说道:“我跟好几位同僚商议过,大吴已是生死存亡之秋。

  “考虑到陛下龙体不容乐观,为不让军政大事陷入荒废,应该速请太子监国才是。

  “只要你、顾丞相和大将军没有意见,咱就马上筹办此事。”

  全琮既焦虑又急迫,但朱据仍是事不关己的态度。

  只感觉一身轻松,脸上的笑容越发坦然。

  甩开全琮的手,云淡风轻地问道:“你口中的太子,不知是哪一位?”

  朱据明知故问,全琮有些生气了。

  哪一位?还能是哪一位?

  宣太子孙登战死两年多,前太子孙休又被废,当前的吴国除了太子孙奋,还能有谁?

  “朱将军……”全琮再次握着朱据的手,耐着性子继续争取,“六皇子孙休虽有陛下口谕,但还没有正式册封,而且年纪实在太小。

  “我与好几位臣公商议过,五皇子孙奋年纪稍长,虽然放荡不羁,虽然经常不遵法度,但只要众臣耐心匡劝……”

  “全将军!”

  朱据猛然发力甩开全琮的手,并且夸张地拍拍衣袖,“我说过,我只是白身,这种事情不必询问我的意见。

  “从今以后,任何事情我都不会过问,更不会参与其中。”

  快速走出几步,朱据竟又回转身,“古语说得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全将军,你连自己的家事都管不好,却对军政大事如此上心,岂不让人笑话?”

  朱据哪壶不开提哪壶,气得全琮吹胡子瞪眼,拳头捏得咯咯响。

  再也无心劝说朱据,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确实,朱据彻底死心了。

  合肥能否攻下,进犯豫章郡的汉军又有多少,懒得去管。

  到底由孙奋监国还是孙休监国,仍不想去管。

  不仅如此,回府后还要好好劝劝孙鲁育:暴风骤雨即将来临,若不想卷入其中,还是装聋作哑才好。

  …………

  合肥,既是孙权往北扩张的希望,也是孙权至死难忘的噩梦。

  孙权的病,还有朝中的种种变故,诸葛恪也懒得去管,反正兵权在握,眼不见为净。

  当然,诸葛恪从没想过趁机造反,而是期待着攻下合肥,建立周瑜那样的不世之功,最终成为叔父那样的权臣。

  如今,陆逊被赐死并且不知所踪,只要自己攻下合肥,就算踏出了权倾朝野的第一步。

  哦不,几月前的东兴大捷,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嘿嘿!张特已经同意献城,这事儿想想就美。

  这日一大早,也就是跟张特约定的时间,诸葛恪亲自来到合肥城下,踌躇满志。

  然而,迎接他的并不是城门大开,而是张特夸张的狂笑。

  “献城投降?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张特扶着城垛,笑声中夹着极度的蔑视,“本将只是一名校尉,却还懂得廉耻,绝无可能向江东鼠辈投降!”

  不顾诸葛恪的愕然与愤怒,张特又是一阵狂笑,

  “诸葛恪!本将再给你半年时间,若能攻下城池,还能敬你是条好汉!

  “不过,你这鼠辈应该没什么机会了,赶紧滚回家抱孩子去吧,哈哈哈!”

  张特笑声刚落,城上的箭雨马上就到,惊得诸葛恪连连退后。

  “狗东西!竟敢戏弄本将!”

  诸葛恪既羞又恨,又恼又怒。

  刚刚退到安全地带,马上就勒令兵将猛攻城池。

  这日的进攻,从早上持续到傍晚,半夜里还挑着火把继续猛攻,没到天亮就死伤两千余人。

  然而在这之前,吴军已有三万余人的死伤。

  而且秋疫蔓延,营寨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与恶臭,到处都是兵卒的惨叫与哭喊。

  众将早就预感到难以破城,更担心疫病疯狂蔓延,多日前就在劝说诸葛恪退兵,可他始终一意孤行。

  唉!如今遭到张特戏弄,更没可能退兵了。

  其实,营寨中的惨状,诸葛恪不是看不见,也不是听不到,而是觉得没有面子——手握二十万大军,竟然攻不下两千人镇守的城池,简直是千古奇闻。

  如果无功而返,东兴大捷刚刚建立的威望,必将荡然无存。

  所以,合肥必须拿下,哪怕血流成河。

  自从兵进合肥,诸葛恪从没向孙权汇报战果。

  他麾下的将领,却在越级向孙权禀报。

  可惜的是,孙权病得神志不清,之前又因“二宫之争”焦头烂额,也就忽略了那些奏报。

  朝臣们急着让太子监国,正是这个原因。

  问题是,“前太子党”的诸葛瑾和朱据心灰意冷,并且极力反对孙权“废长立幼”,这就让朝政越发混乱。

  时间,时间!

  此时的吴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只要朝政稳固,一切都还有希望。

  然而,汉国不可能给吴国太多时间,魏国也不可能。

  就在汉军兵进豫章之时,经历了曹爽与司马懿“夺权之争”的魏国,率先稳定下来——毌丘俭与王昶,终于引兵抵达合肥。

  魏国援兵赶到,诸葛恪深知无法攻克合肥,再也顾不上自己的面子,只好下达了退兵指令。

  问题是,此时的吴军疲惫不堪,勉强还能作战的不到十万,并且惧怕瘟疫归心似箭。

  刚刚到得到退兵指令,各营各部就不顾一切往南退走。

  最夸张的是,被要求留下断后的唐咨所部,竟然跑在全军的最前面。

  毌丘俭敏锐地察觉到战机,亲领三千步卒疯狂追赶,缴获的粮草辎重难以计数。

  然而,毌丘俭引领的是步卒。

  追到二十里外的施水岸边,只能眼睁睁看着吴兵登船退走,只能气得直跺脚。

  尽管没能扩大战果,魏军却在不停地向巢湖增兵。

  消息传来,最着急的并不是诸葛恪,而是姜维。

  在他看来,东吴朝政混乱,诸葛恪兵败合肥,正是灭吴的最佳时机。

  然而,守江必守淮——如果让魏军在巢湖一线站稳脚跟,对汉军的北伐就非常不利了。

  尽管汉军前部已经越过雷池,距离巢湖已经不到六百里,姜维仍然觉得太慢。

  “关索、俄何、烧戈、罗宪,你等各率两千轻骑日夜疾行,必须把魏军赶回合肥一线!”

  “喏!”

  “慢着!”

  姜维并没有递交将令,面色凝重,叮嘱道:“若遇魏军骑兵来援,你等马上合兵一处,必须一战挫其锐气。”

  “军师,你就放心吧,魏军骑兵不敢来!”

  听闻可能遭遇魏国骑兵,四将全都满不在乎。

  而且满心期待,领了将令争相出发,生怕被别人抢了首功。

  本来嘛,经历了关中、汉中与南阳的几场战斗,姜维也没把匈奴与魏国骑兵放在眼里。

  他担心的是,汉军骑兵前出六百里之多,如果遇上司马懿那种阴险之将,关索他们很可能要吃亏。

  然而,为了抢夺巢湖一线的“长江防御缓冲地带”,这个险必须要冒。

  环顾帐中众将,姜维强压心头的激动,继续下令:

  “赵统、赵广、伐同、陵戴、俄蟅塞,你等引三千骑兵轻装速行,务必在五日内抵达建业。”

  “喏!”

  “还有,你等必须记住:途中若遇吴兵阻拦,不论领兵主将是谁,全都不必理会。

  “途中若有吴军扎营阻挡,不论营中有多少兵马,绝对不能恋战,速速绕行。

  “你等还要记住:抵达建业之后千万不要攻城,但要阻止任何兵马进城。

  “还有,城中若有兵马出逃,切记不可追赶……”

  姜维正在叮嘱各项细节,却被赵统打断,“军师,为何不要追赶?如果孙权伪装成普通士卒逃跑,那可咋办?”

  “逃?他能逃到哪里?”姜维捊捊自己的胡须,自信笑道:“东吴气数已尽,孙权小儿再怎么英明神武,也阻止不了兵败如山。”

  姜维摇摇蒲扇,目光在陆逊身上迅速扫过,笑了笑继续解释:“如果围死建业让孙权无法出逃,诸葛恪必会全力回援,必会增加吴兵之伤亡。

  “你等必须记住:此时的敌人是吴国兵士,但他们很快就是我大汉的兵士与百姓,不宜赶尽杀绝。”

  “明白!”

  几人领命而出,姜维再次举起将令:“魏延!”

  “末将在!”

  “……”

  魏延自称“末将”,让姜维很不适应。

  稍稍顿了顿,还是换成商量的口吻,“大哥,咱就按事先商议的那样,你沿长江南岸进兵……”

  “不,不,不,还是我走北岸,你走南岸!”

  “大哥……”

  “不必再说,就这样吧!多加保重!”

  魏延大步上前,一把抢走姜维手中的将令。

  临出帐时,还投来鼓励的笑容。

  两人没再多说什么,陆逊却看得明明白白:两人都在谦让“灭国”大功,并在争抢最危险的北岸防御。

  陆逊!

  自从来到下雉,每次商议军机大事,姜维总会把陆逊请到帐中,既不多问一句,也没任何劝降之言。

  但这一次,姜维说话了。

  “伯言叔,你认为吴军还能坚持多久?或者说,吴军最有可能的设防地点,应该在哪里?”

  “设防?怎么防?”陆逊苦涩一笑,端起酒碗却没送到嘴边,“如果是诸葛瑾领兵,必会以战船封锁江面,同时在石城、春谷(穀)、芜湖与丹阳节节设防,只不过……”

  陆逊深吸口气,脸上的苦涩变成了无奈,“可惜的是,诸葛恪正在从合肥退回,短期内很难恢复战斗力。

  “而且,孙权……呃……此时的吴军群龙无首,沿江两岸地形开阔,吴军就算处处设防,也无法抵挡骑兵的长驱直入。”

  “没错!趁他病,要他命,我很阴险吧?”

  姜维嘿嘿一笑,举着酒碗再次劝酒,“合肥、寿春与淮水一线,不知伯言叔有何建议?”

  姜维的话外之音,陆逊秒懂。

  然而,没回答这个问题。

  轻呡一口,苦笑道:“败军之将,哪敢谈“建议”二字?”

  说完,放下酒杯,郑重地向姜维拱手行礼,“承蒙关照,老朽这些年赚了点小钱。

  “你此战平定扬州,功勋足以永载青史,我就事先恭喜你了。

  “至于我这把老骨头,若能回吴郡安度晚年,这辈子也就知足了。”

  “哦?这就知足了?”姜维眉头微皱,目光在孙茹与陆抗身上扫过,“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岂能碌碌无为地苟活?

  “在这乱世,就算没有建功立业之心,也该为自己的妻儿考虑考虑吧?”

  “伯约,我很感激你的救命之恩,也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是,古语有云:忠臣不侍二主,所以……”

  “伯言叔!”姜维提高嗓音,坚决打断陆逊的话,“你这话确实没错,但古语也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你认为孙权是明主吗?你这几十年,事的是明主吗?”

  “伯约,你不用激我,我心意已决,还请行个方便……”

  “啪——”

  陆逊话没说完,竟然挨了一个耳光。

  打他耳光的人,正是孙茹。

  她的速度实在太快,手法特别顺畅,一气呵成,想必不是第一次了。

  而且力道还不小,陆逊脸上的指印清晰可见。

  更夸张的是,陆逊竟然捂着脸一语不发,眼中既没责怪也没怨愤,想必是习以为常了。

  妻子打夫君?

  姜维第一次见到这种逆天之事,劝也不是,喝止又觉得不妥。

  正在手足无措,陆逊另一边脸又挨一个耳光,手法同样顺畅,同样是一气呵成。

  紧接着,就是孙茹的呵斥:“陆逊!你特么想归隐山林,问过老娘了吗?”

  老娘?

  大庭广众之下,孙茹自称“老娘”?

  这妮子如此泼辣,震得姜维一愣一愣。

  “夫人……”

  “不许叫!”

  面对陆逊的低声求饶,孙茹不仅没有收敛,反而高高扬起手掌:“你这糊涂蛋,不配叫我夫人!

  “你可别忘了,孙权对你确实有知遇之恩,但在夷陵之战与石亭之战,你已经报答过了,你不欠他什么!

  “伯约刚才说得对,孙权胸无大志、不进忠言、昏聩残暴,猜忌大臣,富庶的江东被他搞得民不聊生,他是明主吗?

  “伯约看得起你,给你建功立业的机会竟然不珍惜,想气死老娘是不?

  “今天,老娘就把话撂在这儿:你真敢归隐山林,老娘马上就带着陆抗改嫁!”

  “呃……夫人……这些事……咱还是回家说吧……”

  “回家?孙权不仅要取你性命,还要诛你九族,你特么哪里还有家?”

  孙茹怒不可遏,又一个耳光眼看就要落下,却被孙尚香死死扼着手腕:“堂姐,你先消消气,我给你做烤鱼。蜀中的麻辣口味,闻起来就肉香四溢,吃起来特别带劲儿哦!”

  不管孙茹同不同意,孙尚香连拉带拽,总算把她与陆抗带离了大帐。

  其实,孙尚香跟在军中,一是替孙权求个活路,二是帮忙劝降陆逊。

  不过她多虑了,姜维从没想过杀掉孙权。

  路过云梦泽的时候,他专门跟刘禅商量过这事——随便封孙权一个公爵给他善终,既能彰显汉国的仁义,也有助于拉拢吴中士族,对吴境的管理更加有利。

  刘禅已经同意此事,并且传信让刘璿下了诏书,可孙尚香还是不太放心,就只能由着她了。

  “伯约啊,让你见笑了……”

  孙尚香与孙茹刚刚离开,陆逊马上就举起酒碗,借此掩饰自己的尴尬。

  对此,姜维只能呵呵陪笑——在这个时代,像陆逊这么惧内的,估计很难找出第二个。

  其实吧,可能,这事儿也不能全怪陆逊,只怪他摊上了江东“小霸王”的女儿。

  不,这事儿不是重点。

  “伯言叔……”姜维没有纠结此事,顺势转换了话题:

  “如果我没记错,献帝在位之时,你叔父陆儁曾任郎中令,是吧?

  “灵帝之时,你祖父陆康曾任忠义将军,后来官至九卿,是吧?

  “建武中年,你烈祖陆续,官至尚书令,对吧?

  “光武皇帝在位之时,你远祖陆闳曾任颍川太守,好像没错吧?”

  “呵!”

  陆逊仔细打量着姜维,眼神多了些异样,“我陆家的族谱,你竟然比我还清楚?”

  “这个嘛,伯言叔勿怪,没别的意思。”

  姜维刚刚还在嬉皮笑脸,突然目光一懔,“伯言叔,你祖父陆康尚且忠于汉室死战孙策,你却尊孙权为主,这到底是不忠还是不孝?”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孙权从没这样说,却一直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子未曰的作品《复兴汉室,从救下魏延开始》??,域名[(.)]???&?&??

  ()?()

  支持太子的文武遭到清洗,他的耳根终于清静下来。()?()

  可惜没清静几天,孙鲁班与孙峻又爆出丑闻。()?()

  若是其他儿女这样丢人现眼,一道诏书赐死便是。()?()

  然而,孙鲁班是最宠爱的步练师所出,也是最疼爱的女儿。

  还没想到处置之法,竟又传来汉军犯境的消息。

  “陛下!犯境的汉军,除了水陆步卒十五万,另有骑兵一万两千,再加三十万人的运粮队,确定有五十万之众!”

  恍惚间听到全琮的汇报,孙权虎躯一震,吃力地睁开眼睛。

  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在孙鲁育的搀扶下,缓缓坐起身。

  迷离的双眼,在病榻前寻了许久,终于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公瑾呢?朕的公瑾何在?”

  “……”

  众臣知道孙权病得神志不清,更知道他暴躁脾气,诚惶诚恐没敢作声。

  “父皇!”孙鲁育手上稍稍使劲儿,紧握着孙权手腕,“父皇啊,周公瑾三十年前就过世了!”

  “哎哟!”

  孙权吃痛之下,终于清醒了一些。

  猛敲自己的脑袋,脸上笑容无比尴尬,“蜀军不是号称七十万嘛,咋这会儿又变成五十万了?刘备那厮竟敢诈我!来人,速传陆逊觐见!”

  “……”

  听到“陆逊”二字,众臣越发惶恐。

  事已至此,孙鲁育也没了办法,无奈地朝朱据摇摇头。

  朱据早就被免职,但他仍是孙权的女婿,出现在病榻前并不奇怪。

  其实探望之前,他还对孙权抱有一丝希望。

  但孙权那憔悴的病体,那空洞的眼神,还有那迷之自信的笑容,让朱据彻底死了心。

  而病榻前的那帮“鲁王党”,不想多看他们一眼。

  给孙鲁育眼神示意后,独自离开。

  “朱将军!”

  全琮紧追出道:“陛下龙体抱恙仍需疗养,但军政大事不可荒废……”

  “军政大事?”

  朱据两手一摊,脸上是坦然与玩味的笑容,“我已是白身,军政大事跟我有半点关系吗?”

  “朱将军!”

  全琮提高嗓音,并且一把拉住朱据,“咱俩多年的连襟,我知道你不是那种人……呃……大将军……”

  注意到诸葛瑾擦身而过,全琮高声叫喊,可诸葛瑾就像没听见。

  全琮知道诸葛瑾在生气,并没有前去追赶,而是紧握朱据的手。

  “朱将军,陛下的状态你也看到了,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

  稍稍顿了顿,全琮继续说道:“我跟好几位同僚商议过,大吴已是生死存亡之秋。

  “考虑到陛下龙体不容乐观,为不让军政大事陷入荒废,应该速请太子监国才是。

  “只要你、顾丞相和大将军没有意见,咱就马上筹办此事。”

  全琮既焦虑又急迫,但朱据仍是事不关己的态度。

  只感觉一身轻松,脸上的笑容越发坦然。

  甩开全琮的手,云淡风轻地问道:“你口中的太子,不知是哪一位?”

  朱据明知故问,全琮有些生气了。

  哪一位?还能是哪一位?

  宣太子孙登战死两年多,前太子孙休又被废,当前的吴国除了太子孙奋,还能有谁?

  “朱将军……”全琮再次握着朱据的手,耐着性子继续争取,“六皇子孙休虽有陛下口谕,但还没有正式册封,而且年纪实在太小。

  “我与好几位臣公商议过,五皇子孙奋年纪稍长,虽然放荡不羁,虽然经常不遵法度,但只要众臣耐心匡劝……”

  “全将军!”

  朱据猛然发力甩开全琮的手,并且夸张地拍拍衣袖,“我说过,我只是白身,这种事情不必询问我的意见。

  “从今以后,任何事情我都不会过问,更不会参与其中。”

  快速走出几步,朱据竟又回转身,“古语说得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全将军,你连自己的家事都管不好,却对军政大事如此上心,岂不让人笑话?”

  朱据哪壶不开提哪壶,气得全琮吹胡子瞪眼,拳头捏得咯咯响。

  再也无心劝说朱据,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确实,朱据彻底死心了。

  合肥能否攻下,进犯豫章郡的汉军又有多少,懒得去管。

  到底由孙奋监国还是孙休监国,仍不想去管。

  不仅如此,回府后还要好好劝劝孙鲁育:暴风骤雨即将来临,若不想卷入其中,还是装聋作哑才好。

  …………

  合肥,既是孙权往北扩张的希望,也是孙权至死难忘的噩梦。

  孙权的病,还有朝中的种种变故,诸葛恪也懒得去管,反正兵权在握,眼不见为净。

  当然,诸葛恪从没想过趁机造反,而是期待着攻下合肥,建立周瑜那样的不世之功,最终成为叔父那样的权臣。

  如今,陆逊被赐死并且不知所踪,只要自己攻下合肥,就算踏出了权倾朝野的第一步。

  哦不,几月前的东兴大捷,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嘿嘿!张特已经同意献城,这事儿想想就美。

  这日一大早,也就是跟张特约定的时间,诸葛恪亲自来到合肥城下,踌躇满志。

  然而,迎接他的并不是城门大开,而是张特夸张的狂笑。

  “献城投降?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张特扶着城垛,笑声中夹着极度的蔑视,“本将只是一名校尉,却还懂得廉耻,绝无可能向江东鼠辈投降!”

  不顾诸葛恪的愕然与愤怒,张特又是一阵狂笑,

  “诸葛恪!本将再给你半年时间,若能攻下城池,还能敬你是条好汉!

  “不过,你这鼠辈应该没什么机会了,赶紧滚回家抱孩子去吧,哈哈哈!”

  张特笑声刚落,城上的箭雨马上就到,惊得诸葛恪连连退后。

  “狗东西!竟敢戏弄本将!”

  诸葛恪既羞又恨,又恼又怒。

  刚刚退到安全地带,马上就勒令兵将猛攻城池。

  这日的进攻,从早上持续到傍晚,半夜里还挑着火把继续猛攻,没到天亮就死伤两千余人。

  然而在这之前,吴军已有三万余人的死伤。

  而且秋疫蔓延,营寨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与恶臭,到处都是兵卒的惨叫与哭喊。

  众将早就预感到难以破城,更担心疫病疯狂蔓延,多日前就在劝说诸葛恪退兵,可他始终一意孤行。

  唉!如今遭到张特戏弄,更没可能退兵了。

  其实,营寨中的惨状,诸葛恪不是看不见,也不是听不到,而是觉得没有面子——手握二十万大军,竟然攻不下两千人镇守的城池,简直是千古奇闻。

  如果无功而返,东兴大捷刚刚建立的威望,必将荡然无存。

  所以,合肥必须拿下,哪怕血流成河。

  自从兵进合肥,诸葛恪从没向孙权汇报战果。

  他麾下的将领,却在越级向孙权禀报。

  可惜的是,孙权病得神志不清,之前又因“二宫之争”焦头烂额,也就忽略了那些奏报。

  朝臣们急着让太子监国,正是这个原因。

  问题是,“前太子党”的诸葛瑾和朱据心灰意冷,并且极力反对孙权“废长立幼”,这就让朝政越发混乱。

  时间,时间!

  此时的吴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只要朝政稳固,一切都还有希望。

  然而,汉国不可能给吴国太多时间,魏国也不可能。

  就在汉军兵进豫章之时,经历了曹爽与司马懿“夺权之争”的魏国,率先稳定下来——毌丘俭与王昶,终于引兵抵达合肥。

  魏国援兵赶到,诸葛恪深知无法攻克合肥,再也顾不上自己的面子,只好下达了退兵指令。

  问题是,此时的吴军疲惫不堪,勉强还能作战的不到十万,并且惧怕瘟疫归心似箭。

  刚刚到得到退兵指令,各营各部就不顾一切往南退走。

  最夸张的是,被要求留下断后的唐咨所部,竟然跑在全军的最前面。

  毌丘俭敏锐地察觉到战机,亲领三千步卒疯狂追赶,缴获的粮草辎重难以计数。

  然而,毌丘俭引领的是步卒。

  追到二十里外的施水岸边,只能眼睁睁看着吴兵登船退走,只能气得直跺脚。

  尽管没能扩大战果,魏军却在不停地向巢湖增兵。

  消息传来,最着急的并不是诸葛恪,而是姜维。

  在他看来,东吴朝政混乱,诸葛恪兵败合肥,正是灭吴的最佳时机。

  然而,守江必守淮——如果让魏军在巢湖一线站稳脚跟,对汉军的北伐就非常不利了。

  尽管汉军前部已经越过雷池,距离巢湖已经不到六百里,姜维仍然觉得太慢。

  “关索、俄何、烧戈、罗宪,你等各率两千轻骑日夜疾行,必须把魏军赶回合肥一线!”

  “喏!”

  “慢着!”

  姜维并没有递交将令,面色凝重,叮嘱道:“若遇魏军骑兵来援,你等马上合兵一处,必须一战挫其锐气。”

  “军师,你就放心吧,魏军骑兵不敢来!”

  听闻可能遭遇魏国骑兵,四将全都满不在乎。

  而且满心期待,领了将令争相出发,生怕被别人抢了首功。

  本来嘛,经历了关中、汉中与南阳的几场战斗,姜维也没把匈奴与魏国骑兵放在眼里。

  他担心的是,汉军骑兵前出六百里之多,如果遇上司马懿那种阴险之将,关索他们很可能要吃亏。

  然而,为了抢夺巢湖一线的“长江防御缓冲地带”,这个险必须要冒。

  环顾帐中众将,姜维强压心头的激动,继续下令:

  “赵统、赵广、伐同、陵戴、俄蟅塞,你等引三千骑兵轻装速行,务必在五日内抵达建业。”

  “喏!”

  “还有,你等必须记住:途中若遇吴兵阻拦,不论领兵主将是谁,全都不必理会。

  “途中若有吴军扎营阻挡,不论营中有多少兵马,绝对不能恋战,速速绕行。

  “你等还要记住:抵达建业之后千万不要攻城,但要阻止任何兵马进城。

  “还有,城中若有兵马出逃,切记不可追赶……”

  姜维正在叮嘱各项细节,却被赵统打断,“军师,为何不要追赶?如果孙权伪装成普通士卒逃跑,那可咋办?”

  “逃?他能逃到哪里?”姜维捊捊自己的胡须,自信笑道:“东吴气数已尽,孙权小儿再怎么英明神武,也阻止不了兵败如山。”

  姜维摇摇蒲扇,目光在陆逊身上迅速扫过,笑了笑继续解释:“如果围死建业让孙权无法出逃,诸葛恪必会全力回援,必会增加吴兵之伤亡。

  “你等必须记住:此时的敌人是吴国兵士,但他们很快就是我大汉的兵士与百姓,不宜赶尽杀绝。”

  “明白!”

  几人领命而出,姜维再次举起将令:“魏延!”

  “末将在!”

  “……”

  魏延自称“末将”,让姜维很不适应。

  稍稍顿了顿,还是换成商量的口吻,“大哥,咱就按事先商议的那样,你沿长江南岸进兵……”

  “不,不,不,还是我走北岸,你走南岸!”

  “大哥……”

  “不必再说,就这样吧!多加保重!”

  魏延大步上前,一把抢走姜维手中的将令。

  临出帐时,还投来鼓励的笑容。

  两人没再多说什么,陆逊却看得明明白白:两人都在谦让“灭国”大功,并在争抢最危险的北岸防御。

  陆逊!

  自从来到下雉,每次商议军机大事,姜维总会把陆逊请到帐中,既不多问一句,也没任何劝降之言。

  但这一次,姜维说话了。

  “伯言叔,你认为吴军还能坚持多久?或者说,吴军最有可能的设防地点,应该在哪里?”

  “设防?怎么防?”陆逊苦涩一笑,端起酒碗却没送到嘴边,“如果是诸葛瑾领兵,必会以战船封锁江面,同时在石城、春谷(穀)、芜湖与丹阳节节设防,只不过……”

  陆逊深吸口气,脸上的苦涩变成了无奈,“可惜的是,诸葛恪正在从合肥退回,短期内很难恢复战斗力。

  “而且,孙权……呃……此时的吴军群龙无首,沿江两岸地形开阔,吴军就算处处设防,也无法抵挡骑兵的长驱直入。”

  “没错!趁他病,要他命,我很阴险吧?”

  姜维嘿嘿一笑,举着酒碗再次劝酒,“合肥、寿春与淮水一线,不知伯言叔有何建议?”

  姜维的话外之音,陆逊秒懂。

  然而,没回答这个问题。

  轻呡一口,苦笑道:“败军之将,哪敢谈“建议”二字?”

  说完,放下酒杯,郑重地向姜维拱手行礼,“承蒙关照,老朽这些年赚了点小钱。

  “你此战平定扬州,功勋足以永载青史,我就事先恭喜你了。

  “至于我这把老骨头,若能回吴郡安度晚年,这辈子也就知足了。”

  “哦?这就知足了?”姜维眉头微皱,目光在孙茹与陆抗身上扫过,“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岂能碌碌无为地苟活?

  “在这乱世,就算没有建功立业之心,也该为自己的妻儿考虑考虑吧?”

  “伯约,我很感激你的救命之恩,也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是,古语有云:忠臣不侍二主,所以……”

  “伯言叔!”姜维提高嗓音,坚决打断陆逊的话,“你这话确实没错,但古语也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你认为孙权是明主吗?你这几十年,事的是明主吗?”

  “伯约,你不用激我,我心意已决,还请行个方便……”

  “啪——”

  陆逊话没说完,竟然挨了一个耳光。

  打他耳光的人,正是孙茹。

  她的速度实在太快,手法特别顺畅,一气呵成,想必不是第一次了。

  而且力道还不小,陆逊脸上的指印清晰可见。

  更夸张的是,陆逊竟然捂着脸一语不发,眼中既没责怪也没怨愤,想必是习以为常了。

  妻子打夫君?

  姜维第一次见到这种逆天之事,劝也不是,喝止又觉得不妥。

  正在手足无措,陆逊另一边脸又挨一个耳光,手法同样顺畅,同样是一气呵成。

  紧接着,就是孙茹的呵斥:“陆逊!你特么想归隐山林,问过老娘了吗?”

  老娘?

  大庭广众之下,孙茹自称“老娘”?

  这妮子如此泼辣,震得姜维一愣一愣。

  “夫人……”

  “不许叫!”

  面对陆逊的低声求饶,孙茹不仅没有收敛,反而高高扬起手掌:“你这糊涂蛋,不配叫我夫人!

  “你可别忘了,孙权对你确实有知遇之恩,但在夷陵之战与石亭之战,你已经报答过了,你不欠他什么!

  “伯约刚才说得对,孙权胸无大志、不进忠言、昏聩残暴,猜忌大臣,富庶的江东被他搞得民不聊生,他是明主吗?

  “伯约看得起你,给你建功立业的机会竟然不珍惜,想气死老娘是不?

  “今天,老娘就把话撂在这儿:你真敢归隐山林,老娘马上就带着陆抗改嫁!”

  “呃……夫人……这些事……咱还是回家说吧……”

  “回家?孙权不仅要取你性命,还要诛你九族,你特么哪里还有家?”

  孙茹怒不可遏,又一个耳光眼看就要落下,却被孙尚香死死扼着手腕:“堂姐,你先消消气,我给你做烤鱼。蜀中的麻辣口味,闻起来就肉香四溢,吃起来特别带劲儿哦!”

  不管孙茹同不同意,孙尚香连拉带拽,总算把她与陆抗带离了大帐。

  其实,孙尚香跟在军中,一是替孙权求个活路,二是帮忙劝降陆逊。

  不过她多虑了,姜维从没想过杀掉孙权。

  路过云梦泽的时候,他专门跟刘禅商量过这事——随便封孙权一个公爵给他善终,既能彰显汉国的仁义,也有助于拉拢吴中士族,对吴境的管理更加有利。

  刘禅已经同意此事,并且传信让刘璿下了诏书,可孙尚香还是不太放心,就只能由着她了。

  “伯约啊,让你见笑了……”

  孙尚香与孙茹刚刚离开,陆逊马上就举起酒碗,借此掩饰自己的尴尬。

  对此,姜维只能呵呵陪笑——在这个时代,像陆逊这么惧内的,估计很难找出第二个。

  其实吧,可能,这事儿也不能全怪陆逊,只怪他摊上了江东“小霸王”的女儿。

  不,这事儿不是重点。

  “伯言叔……”姜维没有纠结此事,顺势转换了话题:

  “如果我没记错,献帝在位之时,你叔父陆儁曾任郎中令,是吧?

  “灵帝之时,你祖父陆康曾任忠义将军,后来官至九卿,是吧?

  “建武中年,你烈祖陆续,官至尚书令,对吧?

  “光武皇帝在位之时,你远祖陆闳曾任颍川太守,好像没错吧?”

  “呵!”

  陆逊仔细打量着姜维,眼神多了些异样,“我陆家的族谱,你竟然比我还清楚?”

  “这个嘛,伯言叔勿怪,没别的意思。”

  姜维刚刚还在嬉皮笑脸,突然目光一懔,“伯言叔,你祖父陆康尚且忠于汉室死战孙策,你却尊孙权为主,这到底是不忠还是不孝?”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孙权从没这样说,却一直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支持太子的文武遭到清洗,他的耳根终于清静下来。

  可惜没清静几天,孙鲁班与孙峻又爆出丑闻。

  若是其他儿女这样丢人现眼,一道诏书赐死便是。

  然而,孙鲁班是最宠爱的步练师所出,也是最疼爱的女儿。

  还没想到处置之法,竟又传来汉军犯境的消息。

  “陛下!犯境的汉军,除了水陆步卒十五万,另有骑兵一万两千,再加三十万人的运粮队,确定有五十万之众!()?()”

  恍惚间听到全琮的汇报,孙权虎躯一震,吃力地睁开眼睛。

  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在孙鲁育的搀扶下,缓缓坐起身。

  迷离的双眼,在病榻前寻了许久,终于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公瑾呢?朕的公瑾何在??()_[(.)]????????()?()”

  “……()?()”

  众臣知道孙权病得神志不清,更知道他暴躁脾气,诚惶诚恐没敢作声。

  “父皇!()?()”

  孙鲁育手上稍稍使劲儿,紧握着孙权手腕,“父皇啊,周公瑾三十年前就过世了!”

  “哎哟!”

  孙权吃痛之下,终于清醒了一些。

  猛敲自己的脑袋,脸上笑容无比尴尬,“蜀军不是号称七十万嘛,咋这会儿又变成五十万了?刘备那厮竟敢诈我!来人,速传陆逊觐见!”

  “……”

  听到“陆逊”二字,众臣越发惶恐。

  事已至此,孙鲁育也没了办法,无奈地朝朱据摇摇头。

  朱据早就被免职,但他仍是孙权的女婿,出现在病榻前并不奇怪。

  其实探望之前,他还对孙权抱有一丝希望。

  但孙权那憔悴的病体,那空洞的眼神,还有那迷之自信的笑容,让朱据彻底死了心。

  而病榻前的那帮“鲁王党”,不想多看他们一眼。

  给孙鲁育眼神示意后,独自离开。

  “朱将军!”

  全琮紧追出道:“陛下龙体抱恙仍需疗养,但军政大事不可荒废……”

  “军政大事?”

  朱据两手一摊,脸上是坦然与玩味的笑容,“我已是白身,军政大事跟我有半点关系吗?”

  “朱将军!”

  全琮提高嗓音,并且一把拉住朱据,“咱俩多年的连襟,我知道你不是那种人……呃……大将军……”

  注意到诸葛瑾擦身而过,全琮高声叫喊,可诸葛瑾就像没听见。

  全琮知道诸葛瑾在生气,并没有前去追赶,而是紧握朱据的手。

  “朱将军,陛下的状态你也看到了,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

  稍稍顿了顿,全琮继续说道:“我跟好几位同僚商议过,大吴已是生死存亡之秋。

  “考虑到陛下龙体不容乐观,为不让军政大事陷入荒废,应该速请太子监国才是。

  “只要你、顾丞相和大将军没有意见,咱就马上筹办此事。”

  全琮既焦虑又急迫,但朱据仍是事不关己的态度。

  只感觉一身轻松,脸上的笑容越发坦然。

  甩开全琮的手,云淡风轻地问道:“你口中的太子,不知是哪一位?”

  朱据明知故问,全琮有些生气了。

  哪一位?还能是哪一位?

  宣太子孙登战死两年多,前太子孙休又被废,当前的吴国除了太子孙奋,还能有谁?

  “朱将军……”全琮再次握着朱据的手,耐着性子继续争取,“六皇子孙休虽有陛下口谕,但还没有正式册封,而且年纪实在太小。

  “我与好几位臣公商议过,五皇子孙奋年纪稍长,虽然放荡不羁,虽然经常不遵法度,但只要众臣耐心匡劝……”

  “全将军!”

  朱据猛然发力甩开全琮的手,并且夸张地拍拍衣袖,“我说过,我只是白身,这种事情不必询问我的意见。

  “从今以后,任何事情我都不会过问,更不会参与其中。”

  快速走出几步,朱据竟又回转身,“古语说得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全将军,你连自己的家事都管不好,却对军政大事如此上心,岂不让人笑话?”

  朱据哪壶不开提哪壶,气得全琮吹胡子瞪眼,拳头捏得咯咯响。

  再也无心劝说朱据,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确实,朱据彻底死心了。

  合肥能否攻下,进犯豫章郡的汉军又有多少,懒得去管。

  到底由孙奋监国还是孙休监国,仍不想去管。

  不仅如此,回府后还要好好劝劝孙鲁育:暴风骤雨即将来临,若不想卷入其中,还是装聋作哑才好。

  …………

  合肥,既是孙权往北扩张的希望,也是孙权至死难忘的噩梦。

  孙权的病,还有朝中的种种变故,诸葛恪也懒得去管,反正兵权在握,眼不见为净。

  当然,诸葛恪从没想过趁机造反,而是期待着攻下合肥,建立周瑜那样的不世之功,最终成为叔父那样的权臣。

  如今,陆逊被赐死并且不知所踪,只要自己攻下合肥,就算踏出了权倾朝野的第一步。

  哦不,几月前的东兴大捷,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嘿嘿!张特已经同意献城,这事儿想想就美。

  这日一大早,也就是跟张特约定的时间,诸葛恪亲自来到合肥城下,踌躇满志。

  然而,迎接他的并不是城门大开,而是张特夸张的狂笑。

  “献城投降?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张特扶着城垛,笑声中夹着极度的蔑视,“本将只是一名校尉,却还懂得廉耻,绝无可能向江东鼠辈投降!”

  不顾诸葛恪的愕然与愤怒,张特又是一阵狂笑,

  “诸葛恪!本将再给你半年时间,若能攻下城池,还能敬你是条好汉!

  “不过,你这鼠辈应该没什么机会了,赶紧滚回家抱孩子去吧,哈哈哈!”

  张特笑声刚落,城上的箭雨马上就到,惊得诸葛恪连连退后。

  “狗东西!竟敢戏弄本将!”

  诸葛恪既羞又恨,又恼又怒。

  刚刚退到安全地带,马上就勒令兵将猛攻城池。

  这日的进攻,从早上持续到傍晚,半夜里还挑着火把继续猛攻,没到天亮就死伤两千余人。

  然而在这之前,吴军已有三万余人的死伤。

  而且秋疫蔓延,营寨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与恶臭,到处都是兵卒的惨叫与哭喊。

  众将早就预感到难以破城,更担心疫病疯狂蔓延,多日前就在劝说诸葛恪退兵,可他始终一意孤行。

  唉!如今遭到张特戏弄,更没可能退兵了。

  其实,营寨中的惨状,诸葛恪不是看不见,也不是听不到,而是觉得没有面子——手握二十万大军,竟然攻不下两千人镇守的城池,简直是千古奇闻。

  如果无功而返,东兴大捷刚刚建立的威望,必将荡然无存。

  所以,合肥必须拿下,哪怕血流成河。

  自从兵进合肥,诸葛恪从没向孙权汇报战果。

  他麾下的将领,却在越级向孙权禀报。

  可惜的是,孙权病得神志不清,之前又因“二宫之争”焦头烂额,也就忽略了那些奏报。

  朝臣们急着让太子监国,正是这个原因。

  问题是,“前太子党”的诸葛瑾和朱据心灰意冷,并且极力反对孙权“废长立幼”,这就让朝政越发混乱。

  时间,时间!

  此时的吴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只要朝政稳固,一切都还有希望。

  然而,汉国不可能给吴国太多时间,魏国也不可能。

  就在汉军兵进豫章之时,经历了曹爽与司马懿“夺权之争”的魏国,率先稳定下来——毌丘俭与王昶,终于引兵抵达合肥。

  魏国援兵赶到,诸葛恪深知无法攻克合肥,再也顾不上自己的面子,只好下达了退兵指令。

  问题是,此时的吴军疲惫不堪,勉强还能作战的不到十万,并且惧怕瘟疫归心似箭。

  刚刚到得到退兵指令,各营各部就不顾一切往南退走。

  最夸张的是,被要求留下断后的唐咨所部,竟然跑在全军的最前面。

  毌丘俭敏锐地察觉到战机,亲领三千步卒疯狂追赶,缴获的粮草辎重难以计数。

  然而,毌丘俭引领的是步卒。

  追到二十里外的施水岸边,只能眼睁睁看着吴兵登船退走,只能气得直跺脚。

  尽管没能扩大战果,魏军却在不停地向巢湖增兵。

  消息传来,最着急的并不是诸葛恪,而是姜维。

  在他看来,东吴朝政混乱,诸葛恪兵败合肥,正是灭吴的最佳时机。

  然而,守江必守淮——如果让魏军在巢湖一线站稳脚跟,对汉军的北伐就非常不利了。

  尽管汉军前部已经越过雷池,距离巢湖已经不到六百里,姜维仍然觉得太慢。

  “关索、俄何、烧戈、罗宪,你等各率两千轻骑日夜疾行,必须把魏军赶回合肥一线!”

  “喏!”

  “慢着!”

  姜维并没有递交将令,面色凝重,叮嘱道:“若遇魏军骑兵来援,你等马上合兵一处,必须一战挫其锐气。”

  “军师,你就放心吧,魏军骑兵不敢来!”

  听闻可能遭遇魏国骑兵,四将全都满不在乎。

  而且满心期待,领了将令争相出发,生怕被别人抢了首功。

  本来嘛,经历了关中、汉中与南阳的几场战斗,姜维也没把匈奴与魏国骑兵放在眼里。

  他担心的是,汉军骑兵前出六百里之多,如果遇上司马懿那种阴险之将,关索他们很可能要吃亏。

  然而,为了抢夺巢湖一线的“长江防御缓冲地带”,这个险必须要冒。

  环顾帐中众将,姜维强压心头的激动,继续下令:

  “赵统、赵广、伐同、陵戴、俄蟅塞,你等引三千骑兵轻装速行,务必在五日内抵达建业。”

  “喏!”

  “还有,你等必须记住:途中若遇吴兵阻拦,不论领兵主将是谁,全都不必理会。

  “途中若有吴军扎营阻挡,不论营中有多少兵马,绝对不能恋战,速速绕行。

  “你等还要记住:抵达建业之后千万不要攻城,但要阻止任何兵马进城。

  “还有,城中若有兵马出逃,切记不可追赶……”

  姜维正在叮嘱各项细节,却被赵统打断,“军师,为何不要追赶?如果孙权伪装成普通士卒逃跑,那可咋办?”

  “逃?他能逃到哪里?”姜维捊捊自己的胡须,自信笑道:“东吴气数已尽,孙权小儿再怎么英明神武,也阻止不了兵败如山。”

  姜维摇摇蒲扇,目光在陆逊身上迅速扫过,笑了笑继续解释:“如果围死建业让孙权无法出逃,诸葛恪必会全力回援,必会增加吴兵之伤亡。

  “你等必须记住:此时的敌人是吴国兵士,但他们很快就是我大汉的兵士与百姓,不宜赶尽杀绝。”

  “明白!”

  几人领命而出,姜维再次举起将令:“魏延!”

  “末将在!”

  “……”

  魏延自称“末将”,让姜维很不适应。

  稍稍顿了顿,还是换成商量的口吻,“大哥,咱就按事先商议的那样,你沿长江南岸进兵……”

  “不,不,不,还是我走北岸,你走南岸!”

  “大哥……”

  “不必再说,就这样吧!多加保重!”

  魏延大步上前,一把抢走姜维手中的将令。

  临出帐时,还投来鼓励的笑容。

  两人没再多说什么,陆逊却看得明明白白:两人都在谦让“灭国”大功,并在争抢最危险的北岸防御。

  陆逊!

  自从来到下雉,每次商议军机大事,姜维总会把陆逊请到帐中,既不多问一句,也没任何劝降之言。

  但这一次,姜维说话了。

  “伯言叔,你认为吴军还能坚持多久?或者说,吴军最有可能的设防地点,应该在哪里?”

  “设防?怎么防?”陆逊苦涩一笑,端起酒碗却没送到嘴边,“如果是诸葛瑾领兵,必会以战船封锁江面,同时在石城、春谷(穀)、芜湖与丹阳节节设防,只不过……”

  陆逊深吸口气,脸上的苦涩变成了无奈,“可惜的是,诸葛恪正在从合肥退回,短期内很难恢复战斗力。

  “而且,孙权……呃……此时的吴军群龙无首,沿江两岸地形开阔,吴军就算处处设防,也无法抵挡骑兵的长驱直入。”

  “没错!趁他病,要他命,我很阴险吧?”

  姜维嘿嘿一笑,举着酒碗再次劝酒,“合肥、寿春与淮水一线,不知伯言叔有何建议?”

  姜维的话外之音,陆逊秒懂。

  然而,没回答这个问题。

  轻呡一口,苦笑道:“败军之将,哪敢谈“建议”二字?”

  说完,放下酒杯,郑重地向姜维拱手行礼,“承蒙关照,老朽这些年赚了点小钱。

  “你此战平定扬州,功勋足以永载青史,我就事先恭喜你了。

  “至于我这把老骨头,若能回吴郡安度晚年,这辈子也就知足了。”

  “哦?这就知足了?”姜维眉头微皱,目光在孙茹与陆抗身上扫过,“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岂能碌碌无为地苟活?

  “在这乱世,就算没有建功立业之心,也该为自己的妻儿考虑考虑吧?”

  “伯约,我很感激你的救命之恩,也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是,古语有云:忠臣不侍二主,所以……”

  “伯言叔!”姜维提高嗓音,坚决打断陆逊的话,“你这话确实没错,但古语也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你认为孙权是明主吗?你这几十年,事的是明主吗?”

  “伯约,你不用激我,我心意已决,还请行个方便……”

  “啪——”

  陆逊话没说完,竟然挨了一个耳光。

  打他耳光的人,正是孙茹。

  她的速度实在太快,手法特别顺畅,一气呵成,想必不是第一次了。

  而且力道还不小,陆逊脸上的指印清晰可见。

  更夸张的是,陆逊竟然捂着脸一语不发,眼中既没责怪也没怨愤,想必是习以为常了。

  妻子打夫君?

  姜维第一次见到这种逆天之事,劝也不是,喝止又觉得不妥。

  正在手足无措,陆逊另一边脸又挨一个耳光,手法同样顺畅,同样是一气呵成。

  紧接着,就是孙茹的呵斥:“陆逊!你特么想归隐山林,问过老娘了吗?”

  老娘?

  大庭广众之下,孙茹自称“老娘”?

  这妮子如此泼辣,震得姜维一愣一愣。

  “夫人……”

  “不许叫!”

  面对陆逊的低声求饶,孙茹不仅没有收敛,反而高高扬起手掌:“你这糊涂蛋,不配叫我夫人!

  “你可别忘了,孙权对你确实有知遇之恩,但在夷陵之战与石亭之战,你已经报答过了,你不欠他什么!

  “伯约刚才说得对,孙权胸无大志、不进忠言、昏聩残暴,猜忌大臣,富庶的江东被他搞得民不聊生,他是明主吗?

  “伯约看得起你,给你建功立业的机会竟然不珍惜,想气死老娘是不?

  “今天,老娘就把话撂在这儿:你真敢归隐山林,老娘马上就带着陆抗改嫁!”

  “呃……夫人……这些事……咱还是回家说吧……”

  “回家?孙权不仅要取你性命,还要诛你九族,你特么哪里还有家?”

  孙茹怒不可遏,又一个耳光眼看就要落下,却被孙尚香死死扼着手腕:“堂姐,你先消消气,我给你做烤鱼。蜀中的麻辣口味,闻起来就肉香四溢,吃起来特别带劲儿哦!”

  不管孙茹同不同意,孙尚香连拉带拽,总算把她与陆抗带离了大帐。

  其实,孙尚香跟在军中,一是替孙权求个活路,二是帮忙劝降陆逊。

  不过她多虑了,姜维从没想过杀掉孙权。

  路过云梦泽的时候,他专门跟刘禅商量过这事——随便封孙权一个公爵给他善终,既能彰显汉国的仁义,也有助于拉拢吴中士族,对吴境的管理更加有利。

  刘禅已经同意此事,并且传信让刘璿下了诏书,可孙尚香还是不太放心,就只能由着她了。

  “伯约啊,让你见笑了……”

  孙尚香与孙茹刚刚离开,陆逊马上就举起酒碗,借此掩饰自己的尴尬。

  对此,姜维只能呵呵陪笑——在这个时代,像陆逊这么惧内的,估计很难找出第二个。

  其实吧,可能,这事儿也不能全怪陆逊,只怪他摊上了江东“小霸王”的女儿。

  不,这事儿不是重点。

  “伯言叔……”姜维没有纠结此事,顺势转换了话题:

  “如果我没记错,献帝在位之时,你叔父陆儁曾任郎中令,是吧?

  “灵帝之时,你祖父陆康曾任忠义将军,后来官至九卿,是吧?

  “建武中年,你烈祖陆续,官至尚书令,对吧?

  “光武皇帝在位之时,你远祖陆闳曾任颍川太守,好像没错吧?”

  “呵!”

  陆逊仔细打量着姜维,眼神多了些异样,“我陆家的族谱,你竟然比我还清楚?”

  “这个嘛,伯言叔勿怪,没别的意思。”

  姜维刚刚还在嬉皮笑脸,突然目光一懔,“伯言叔,你祖父陆康尚且忠于汉室死战孙策,你却尊孙权为主,这到底是不忠还是不孝?”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孙权从没这样说,却一直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支持太子的文武遭到清洗,他的耳根终于清静下来。

  ?想看子未曰写的《复兴汉室,从救下魏延开始》第242章趁他病,要他命吗?请记住.的域名[(.)]?≦??╬?╬?

  ()?()

  可惜没清静几天,孙鲁班与孙峻又爆出丑闻。()?()

  若是其他儿女这样丢人现眼,一道诏书赐死便是。()?()

  然而,孙鲁班是最宠爱的步练师所出,也是最疼爱的女儿。

  还没想到处置之法,竟又传来汉军犯境的消息。

  “陛下!犯境的汉军,除了水陆步卒十五万,另有骑兵一万两千,再加三十万人的运粮队,确定有五十万之众!”

  恍惚间听到全琮的汇报,孙权虎躯一震,吃力地睁开眼睛。

  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在孙鲁育的搀扶下,缓缓坐起身。

  迷离的双眼,在病榻前寻了许久,终于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公瑾呢?朕的公瑾何在?”

  “……”

  众臣知道孙权病得神志不清,更知道他暴躁脾气,诚惶诚恐没敢作声。

  “父皇!”孙鲁育手上稍稍使劲儿,紧握着孙权手腕,“父皇啊,周公瑾三十年前就过世了!”

  “哎哟!”

  孙权吃痛之下,终于清醒了一些。

  猛敲自己的脑袋,脸上笑容无比尴尬,“蜀军不是号称七十万嘛,咋这会儿又变成五十万了?刘备那厮竟敢诈我!来人,速传陆逊觐见!”

  “……”

  听到“陆逊”二字,众臣越发惶恐。

  事已至此,孙鲁育也没了办法,无奈地朝朱据摇摇头。

  朱据早就被免职,但他仍是孙权的女婿,出现在病榻前并不奇怪。

  其实探望之前,他还对孙权抱有一丝希望。

  但孙权那憔悴的病体,那空洞的眼神,还有那迷之自信的笑容,让朱据彻底死了心。

  而病榻前的那帮“鲁王党”,不想多看他们一眼。

  给孙鲁育眼神示意后,独自离开。

  “朱将军!”

  全琮紧追出道:“陛下龙体抱恙仍需疗养,但军政大事不可荒废……”

  “军政大事?”

  朱据两手一摊,脸上是坦然与玩味的笑容,“我已是白身,军政大事跟我有半点关系吗?”

  “朱将军!”

  全琮提高嗓音,并且一把拉住朱据,“咱俩多年的连襟,我知道你不是那种人……呃……大将军……”

  注意到诸葛瑾擦身而过,全琮高声叫喊,可诸葛瑾就像没听见。

  全琮知道诸葛瑾在生气,并没有前去追赶,而是紧握朱据的手。

  “朱将军,陛下的状态你也看到了,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

  稍稍顿了顿,全琮继续说道:“我跟好几位同僚商议过,大吴已是生死存亡之秋。

  “考虑到陛下龙体不容乐观,为不让军政大事陷入荒废,应该速请太子监国才是。

  “只要你、顾丞相和大将军没有意见,咱就马上筹办此事。”

  全琮既焦虑又急迫,但朱据仍是事不关己的态度。

  只感觉一身轻松,脸上的笑容越发坦然。

  甩开全琮的手,云淡风轻地问道:“你口中的太子,不知是哪一位?”

  朱据明知故问,全琮有些生气了。

  哪一位?还能是哪一位?

  宣太子孙登战死两年多,前太子孙休又被废,当前的吴国除了太子孙奋,还能有谁?

  “朱将军……”全琮再次握着朱据的手,耐着性子继续争取,“六皇子孙休虽有陛下口谕,但还没有正式册封,而且年纪实在太小。

  “我与好几位臣公商议过,五皇子孙奋年纪稍长,虽然放荡不羁,虽然经常不遵法度,但只要众臣耐心匡劝……”

  “全将军!”

  朱据猛然发力甩开全琮的手,并且夸张地拍拍衣袖,“我说过,我只是白身,这种事情不必询问我的意见。

  “从今以后,任何事情我都不会过问,更不会参与其中。”

  快速走出几步,朱据竟又回转身,“古语说得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全将军,你连自己的家事都管不好,却对军政大事如此上心,岂不让人笑话?”

  朱据哪壶不开提哪壶,气得全琮吹胡子瞪眼,拳头捏得咯咯响。

  再也无心劝说朱据,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确实,朱据彻底死心了。

  合肥能否攻下,进犯豫章郡的汉军又有多少,懒得去管。

  到底由孙奋监国还是孙休监国,仍不想去管。

  不仅如此,回府后还要好好劝劝孙鲁育:暴风骤雨即将来临,若不想卷入其中,还是装聋作哑才好。

  …………

  合肥,既是孙权往北扩张的希望,也是孙权至死难忘的噩梦。

  孙权的病,还有朝中的种种变故,诸葛恪也懒得去管,反正兵权在握,眼不见为净。

  当然,诸葛恪从没想过趁机造反,而是期待着攻下合肥,建立周瑜那样的不世之功,最终成为叔父那样的权臣。

  如今,陆逊被赐死并且不知所踪,只要自己攻下合肥,就算踏出了权倾朝野的第一步。

  哦不,几月前的东兴大捷,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嘿嘿!张特已经同意献城,这事儿想想就美。

  这日一大早,也就是跟张特约定的时间,诸葛恪亲自来到合肥城下,踌躇满志。

  然而,迎接他的并不是城门大开,而是张特夸张的狂笑。

  “献城投降?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张特扶着城垛,笑声中夹着极度的蔑视,“本将只是一名校尉,却还懂得廉耻,绝无可能向江东鼠辈投降!”

  不顾诸葛恪的愕然与愤怒,张特又是一阵狂笑,

  “诸葛恪!本将再给你半年时间,若能攻下城池,还能敬你是条好汉!

  “不过,你这鼠辈应该没什么机会了,赶紧滚回家抱孩子去吧,哈哈哈!”

  张特笑声刚落,城上的箭雨马上就到,惊得诸葛恪连连退后。

  “狗东西!竟敢戏弄本将!”

  诸葛恪既羞又恨,又恼又怒。

  刚刚退到安全地带,马上就勒令兵将猛攻城池。

  这日的进攻,从早上持续到傍晚,半夜里还挑着火把继续猛攻,没到天亮就死伤两千余人。

  然而在这之前,吴军已有三万余人的死伤。

  而且秋疫蔓延,营寨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与恶臭,到处都是兵卒的惨叫与哭喊。

  众将早就预感到难以破城,更担心疫病疯狂蔓延,多日前就在劝说诸葛恪退兵,可他始终一意孤行。

  唉!如今遭到张特戏弄,更没可能退兵了。

  其实,营寨中的惨状,诸葛恪不是看不见,也不是听不到,而是觉得没有面子——手握二十万大军,竟然攻不下两千人镇守的城池,简直是千古奇闻。

  如果无功而返,东兴大捷刚刚建立的威望,必将荡然无存。

  所以,合肥必须拿下,哪怕血流成河。

  自从兵进合肥,诸葛恪从没向孙权汇报战果。

  他麾下的将领,却在越级向孙权禀报。

  可惜的是,孙权病得神志不清,之前又因“二宫之争”焦头烂额,也就忽略了那些奏报。

  朝臣们急着让太子监国,正是这个原因。

  问题是,“前太子党”的诸葛瑾和朱据心灰意冷,并且极力反对孙权“废长立幼”,这就让朝政越发混乱。

  时间,时间!

  此时的吴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只要朝政稳固,一切都还有希望。

  然而,汉国不可能给吴国太多时间,魏国也不可能。

  就在汉军兵进豫章之时,经历了曹爽与司马懿“夺权之争”的魏国,率先稳定下来——毌丘俭与王昶,终于引兵抵达合肥。

  魏国援兵赶到,诸葛恪深知无法攻克合肥,再也顾不上自己的面子,只好下达了退兵指令。

  问题是,此时的吴军疲惫不堪,勉强还能作战的不到十万,并且惧怕瘟疫归心似箭。

  刚刚到得到退兵指令,各营各部就不顾一切往南退走。

  最夸张的是,被要求留下断后的唐咨所部,竟然跑在全军的最前面。

  毌丘俭敏锐地察觉到战机,亲领三千步卒疯狂追赶,缴获的粮草辎重难以计数。

  然而,毌丘俭引领的是步卒。

  追到二十里外的施水岸边,只能眼睁睁看着吴兵登船退走,只能气得直跺脚。

  尽管没能扩大战果,魏军却在不停地向巢湖增兵。

  消息传来,最着急的并不是诸葛恪,而是姜维。

  在他看来,东吴朝政混乱,诸葛恪兵败合肥,正是灭吴的最佳时机。

  然而,守江必守淮——如果让魏军在巢湖一线站稳脚跟,对汉军的北伐就非常不利了。

  尽管汉军前部已经越过雷池,距离巢湖已经不到六百里,姜维仍然觉得太慢。

  “关索、俄何、烧戈、罗宪,你等各率两千轻骑日夜疾行,必须把魏军赶回合肥一线!”

  “喏!”

  “慢着!”

  姜维并没有递交将令,面色凝重,叮嘱道:“若遇魏军骑兵来援,你等马上合兵一处,必须一战挫其锐气。”

  “军师,你就放心吧,魏军骑兵不敢来!”

  听闻可能遭遇魏国骑兵,四将全都满不在乎。

  而且满心期待,领了将令争相出发,生怕被别人抢了首功。

  本来嘛,经历了关中、汉中与南阳的几场战斗,姜维也没把匈奴与魏国骑兵放在眼里。

  他担心的是,汉军骑兵前出六百里之多,如果遇上司马懿那种阴险之将,关索他们很可能要吃亏。

  然而,为了抢夺巢湖一线的“长江防御缓冲地带”,这个险必须要冒。

  环顾帐中众将,姜维强压心头的激动,继续下令:

  “赵统、赵广、伐同、陵戴、俄蟅塞,你等引三千骑兵轻装速行,务必在五日内抵达建业。”

  “喏!”

  “还有,你等必须记住:途中若遇吴兵阻拦,不论领兵主将是谁,全都不必理会。

  “途中若有吴军扎营阻挡,不论营中有多少兵马,绝对不能恋战,速速绕行。

  “你等还要记住:抵达建业之后千万不要攻城,但要阻止任何兵马进城。

  “还有,城中若有兵马出逃,切记不可追赶……”

  姜维正在叮嘱各项细节,却被赵统打断,“军师,为何不要追赶?如果孙权伪装成普通士卒逃跑,那可咋办?”

  “逃?他能逃到哪里?”姜维捊捊自己的胡须,自信笑道:“东吴气数已尽,孙权小儿再怎么英明神武,也阻止不了兵败如山。”

  姜维摇摇蒲扇,目光在陆逊身上迅速扫过,笑了笑继续解释:“如果围死建业让孙权无法出逃,诸葛恪必会全力回援,必会增加吴兵之伤亡。

  “你等必须记住:此时的敌人是吴国兵士,但他们很快就是我大汉的兵士与百姓,不宜赶尽杀绝。”

  “明白!”

  几人领命而出,姜维再次举起将令:“魏延!”

  “末将在!”

  “……”

  魏延自称“末将”,让姜维很不适应。

  稍稍顿了顿,还是换成商量的口吻,“大哥,咱就按事先商议的那样,你沿长江南岸进兵……”

  “不,不,不,还是我走北岸,你走南岸!”

  “大哥……”

  “不必再说,就这样吧!多加保重!”

  魏延大步上前,一把抢走姜维手中的将令。

  临出帐时,还投来鼓励的笑容。

  两人没再多说什么,陆逊却看得明明白白:两人都在谦让“灭国”大功,并在争抢最危险的北岸防御。

  陆逊!

  自从来到下雉,每次商议军机大事,姜维总会把陆逊请到帐中,既不多问一句,也没任何劝降之言。

  但这一次,姜维说话了。

  “伯言叔,你认为吴军还能坚持多久?或者说,吴军最有可能的设防地点,应该在哪里?”

  “设防?怎么防?”陆逊苦涩一笑,端起酒碗却没送到嘴边,“如果是诸葛瑾领兵,必会以战船封锁江面,同时在石城、春谷(穀)、芜湖与丹阳节节设防,只不过……”

  陆逊深吸口气,脸上的苦涩变成了无奈,“可惜的是,诸葛恪正在从合肥退回,短期内很难恢复战斗力。

  “而且,孙权……呃……此时的吴军群龙无首,沿江两岸地形开阔,吴军就算处处设防,也无法抵挡骑兵的长驱直入。”

  “没错!趁他病,要他命,我很阴险吧?”

  姜维嘿嘿一笑,举着酒碗再次劝酒,“合肥、寿春与淮水一线,不知伯言叔有何建议?”

  姜维的话外之音,陆逊秒懂。

  然而,没回答这个问题。

  轻呡一口,苦笑道:“败军之将,哪敢谈“建议”二字?”

  说完,放下酒杯,郑重地向姜维拱手行礼,“承蒙关照,老朽这些年赚了点小钱。

  “你此战平定扬州,功勋足以永载青史,我就事先恭喜你了。

  “至于我这把老骨头,若能回吴郡安度晚年,这辈子也就知足了。”

  “哦?这就知足了?”姜维眉头微皱,目光在孙茹与陆抗身上扫过,“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岂能碌碌无为地苟活?

  “在这乱世,就算没有建功立业之心,也该为自己的妻儿考虑考虑吧?”

  “伯约,我很感激你的救命之恩,也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是,古语有云:忠臣不侍二主,所以……”

  “伯言叔!”姜维提高嗓音,坚决打断陆逊的话,“你这话确实没错,但古语也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你认为孙权是明主吗?你这几十年,事的是明主吗?”

  “伯约,你不用激我,我心意已决,还请行个方便……”

  “啪——”

  陆逊话没说完,竟然挨了一个耳光。

  打他耳光的人,正是孙茹。

  她的速度实在太快,手法特别顺畅,一气呵成,想必不是第一次了。

  而且力道还不小,陆逊脸上的指印清晰可见。

  更夸张的是,陆逊竟然捂着脸一语不发,眼中既没责怪也没怨愤,想必是习以为常了。

  妻子打夫君?

  姜维第一次见到这种逆天之事,劝也不是,喝止又觉得不妥。

  正在手足无措,陆逊另一边脸又挨一个耳光,手法同样顺畅,同样是一气呵成。

  紧接着,就是孙茹的呵斥:“陆逊!你特么想归隐山林,问过老娘了吗?”

  老娘?

  大庭广众之下,孙茹自称“老娘”?

  这妮子如此泼辣,震得姜维一愣一愣。

  “夫人……”

  “不许叫!”

  面对陆逊的低声求饶,孙茹不仅没有收敛,反而高高扬起手掌:“你这糊涂蛋,不配叫我夫人!

  “你可别忘了,孙权对你确实有知遇之恩,但在夷陵之战与石亭之战,你已经报答过了,你不欠他什么!

  “伯约刚才说得对,孙权胸无大志、不进忠言、昏聩残暴,猜忌大臣,富庶的江东被他搞得民不聊生,他是明主吗?

  “伯约看得起你,给你建功立业的机会竟然不珍惜,想气死老娘是不?

  “今天,老娘就把话撂在这儿:你真敢归隐山林,老娘马上就带着陆抗改嫁!”

  “呃……夫人……这些事……咱还是回家说吧……”

  “回家?孙权不仅要取你性命,还要诛你九族,你特么哪里还有家?”

  孙茹怒不可遏,又一个耳光眼看就要落下,却被孙尚香死死扼着手腕:“堂姐,你先消消气,我给你做烤鱼。蜀中的麻辣口味,闻起来就肉香四溢,吃起来特别带劲儿哦!”

  不管孙茹同不同意,孙尚香连拉带拽,总算把她与陆抗带离了大帐。

  其实,孙尚香跟在军中,一是替孙权求个活路,二是帮忙劝降陆逊。

  不过她多虑了,姜维从没想过杀掉孙权。

  路过云梦泽的时候,他专门跟刘禅商量过这事——随便封孙权一个公爵给他善终,既能彰显汉国的仁义,也有助于拉拢吴中士族,对吴境的管理更加有利。

  刘禅已经同意此事,并且传信让刘璿下了诏书,可孙尚香还是不太放心,就只能由着她了。

  “伯约啊,让你见笑了……”

  孙尚香与孙茹刚刚离开,陆逊马上就举起酒碗,借此掩饰自己的尴尬。

  对此,姜维只能呵呵陪笑——在这个时代,像陆逊这么惧内的,估计很难找出第二个。

  其实吧,可能,这事儿也不能全怪陆逊,只怪他摊上了江东“小霸王”的女儿。

  不,这事儿不是重点。

  “伯言叔……”姜维没有纠结此事,顺势转换了话题:

  “如果我没记错,献帝在位之时,你叔父陆儁曾任郎中令,是吧?

  “灵帝之时,你祖父陆康曾任忠义将军,后来官至九卿,是吧?

  “建武中年,你烈祖陆续,官至尚书令,对吧?

  “光武皇帝在位之时,你远祖陆闳曾任颍川太守,好像没错吧?”

  “呵!”

  陆逊仔细打量着姜维,眼神多了些异样,“我陆家的族谱,你竟然比我还清楚?”

  “这个嘛,伯言叔勿怪,没别的意思。”

  姜维刚刚还在嬉皮笑脸,突然目光一懔,“伯言叔,你祖父陆康尚且忠于汉室死战孙策,你却尊孙权为主,这到底是不忠还是不孝?”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孙权从没这样说,却一直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支持太子的文武遭到清洗,他的耳根终于清静下来。()?()

  可惜没清静几天,孙鲁班与孙峻又爆出丑闻。

  ?想看子未曰的《复兴汉室,从救下魏延开始》吗?请记住[]的域名[(.)]?8?@?@??

  ()?()

  若是其他儿女这样丢人现眼,一道诏书赐死便是。()?()

  然而,孙鲁班是最宠爱的步练师所出,也是最疼爱的女儿。

  还没想到处置之法,竟又传来汉军犯境的消息。

  “陛下!犯境的汉军,除了水陆步卒十五万,另有骑兵一万两千,再加三十万人的运粮队,确定有五十万之众!”

  恍惚间听到全琮的汇报,孙权虎躯一震,吃力地睁开眼睛。

  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在孙鲁育的搀扶下,缓缓坐起身。

  迷离的双眼,在病榻前寻了许久,终于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公瑾呢?朕的公瑾何在?”

  “……”

  众臣知道孙权病得神志不清,更知道他暴躁脾气,诚惶诚恐没敢作声。

  “父皇!”孙鲁育手上稍稍使劲儿,紧握着孙权手腕,“父皇啊,周公瑾三十年前就过世了!”

  “哎哟!”

  孙权吃痛之下,终于清醒了一些。

  猛敲自己的脑袋,脸上笑容无比尴尬,“蜀军不是号称七十万嘛,咋这会儿又变成五十万了?刘备那厮竟敢诈我!来人,速传陆逊觐见!”

  “……”

  听到“陆逊”二字,众臣越发惶恐。

  事已至此,孙鲁育也没了办法,无奈地朝朱据摇摇头。

  朱据早就被免职,但他仍是孙权的女婿,出现在病榻前并不奇怪。

  其实探望之前,他还对孙权抱有一丝希望。

  但孙权那憔悴的病体,那空洞的眼神,还有那迷之自信的笑容,让朱据彻底死了心。

  而病榻前的那帮“鲁王党”,不想多看他们一眼。

  给孙鲁育眼神示意后,独自离开。

  “朱将军!”

  全琮紧追出道:“陛下龙体抱恙仍需疗养,但军政大事不可荒废……”

  “军政大事?”

  朱据两手一摊,脸上是坦然与玩味的笑容,“我已是白身,军政大事跟我有半点关系吗?”

  “朱将军!”

  全琮提高嗓音,并且一把拉住朱据,“咱俩多年的连襟,我知道你不是那种人……呃……大将军……”

  注意到诸葛瑾擦身而过,全琮高声叫喊,可诸葛瑾就像没听见。

  全琮知道诸葛瑾在生气,并没有前去追赶,而是紧握朱据的手。

  “朱将军,陛下的状态你也看到了,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

  稍稍顿了顿,全琮继续说道:“我跟好几位同僚商议过,大吴已是生死存亡之秋。

  “考虑到陛下龙体不容乐观,为不让军政大事陷入荒废,应该速请太子监国才是。

  “只要你、顾丞相和大将军没有意见,咱就马上筹办此事。”

  全琮既焦虑又急迫,但朱据仍是事不关己的态度。

  只感觉一身轻松,脸上的笑容越发坦然。

  甩开全琮的手,云淡风轻地问道:“你口中的太子,不知是哪一位?”

  朱据明知故问,全琮有些生气了。

  哪一位?还能是哪一位?

  宣太子孙登战死两年多,前太子孙休又被废,当前的吴国除了太子孙奋,还能有谁?

  “朱将军……”全琮再次握着朱据的手,耐着性子继续争取,“六皇子孙休虽有陛下口谕,但还没有正式册封,而且年纪实在太小。

  “我与好几位臣公商议过,五皇子孙奋年纪稍长,虽然放荡不羁,虽然经常不遵法度,但只要众臣耐心匡劝……”

  “全将军!”

  朱据猛然发力甩开全琮的手,并且夸张地拍拍衣袖,“我说过,我只是白身,这种事情不必询问我的意见。

  “从今以后,任何事情我都不会过问,更不会参与其中。”

  快速走出几步,朱据竟又回转身,“古语说得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全将军,你连自己的家事都管不好,却对军政大事如此上心,岂不让人笑话?”

  朱据哪壶不开提哪壶,气得全琮吹胡子瞪眼,拳头捏得咯咯响。

  再也无心劝说朱据,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确实,朱据彻底死心了。

  合肥能否攻下,进犯豫章郡的汉军又有多少,懒得去管。

  到底由孙奋监国还是孙休监国,仍不想去管。

  不仅如此,回府后还要好好劝劝孙鲁育:暴风骤雨即将来临,若不想卷入其中,还是装聋作哑才好。

  …………

  合肥,既是孙权往北扩张的希望,也是孙权至死难忘的噩梦。

  孙权的病,还有朝中的种种变故,诸葛恪也懒得去管,反正兵权在握,眼不见为净。

  当然,诸葛恪从没想过趁机造反,而是期待着攻下合肥,建立周瑜那样的不世之功,最终成为叔父那样的权臣。

  如今,陆逊被赐死并且不知所踪,只要自己攻下合肥,就算踏出了权倾朝野的第一步。

  哦不,几月前的东兴大捷,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嘿嘿!张特已经同意献城,这事儿想想就美。

  这日一大早,也就是跟张特约定的时间,诸葛恪亲自来到合肥城下,踌躇满志。

  然而,迎接他的并不是城门大开,而是张特夸张的狂笑。

  “献城投降?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张特扶着城垛,笑声中夹着极度的蔑视,“本将只是一名校尉,却还懂得廉耻,绝无可能向江东鼠辈投降!”

  不顾诸葛恪的愕然与愤怒,张特又是一阵狂笑,

  “诸葛恪!本将再给你半年时间,若能攻下城池,还能敬你是条好汉!

  “不过,你这鼠辈应该没什么机会了,赶紧滚回家抱孩子去吧,哈哈哈!”

  张特笑声刚落,城上的箭雨马上就到,惊得诸葛恪连连退后。

  “狗东西!竟敢戏弄本将!”

  诸葛恪既羞又恨,又恼又怒。

  刚刚退到安全地带,马上就勒令兵将猛攻城池。

  这日的进攻,从早上持续到傍晚,半夜里还挑着火把继续猛攻,没到天亮就死伤两千余人。

  然而在这之前,吴军已有三万余人的死伤。

  而且秋疫蔓延,营寨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与恶臭,到处都是兵卒的惨叫与哭喊。

  众将早就预感到难以破城,更担心疫病疯狂蔓延,多日前就在劝说诸葛恪退兵,可他始终一意孤行。

  唉!如今遭到张特戏弄,更没可能退兵了。

  其实,营寨中的惨状,诸葛恪不是看不见,也不是听不到,而是觉得没有面子——手握二十万大军,竟然攻不下两千人镇守的城池,简直是千古奇闻。

  如果无功而返,东兴大捷刚刚建立的威望,必将荡然无存。

  所以,合肥必须拿下,哪怕血流成河。

  自从兵进合肥,诸葛恪从没向孙权汇报战果。

  他麾下的将领,却在越级向孙权禀报。

  可惜的是,孙权病得神志不清,之前又因“二宫之争”焦头烂额,也就忽略了那些奏报。

  朝臣们急着让太子监国,正是这个原因。

  问题是,“前太子党”的诸葛瑾和朱据心灰意冷,并且极力反对孙权“废长立幼”,这就让朝政越发混乱。

  时间,时间!

  此时的吴国,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只要朝政稳固,一切都还有希望。

  然而,汉国不可能给吴国太多时间,魏国也不可能。

  就在汉军兵进豫章之时,经历了曹爽与司马懿“夺权之争”的魏国,率先稳定下来——毌丘俭与王昶,终于引兵抵达合肥。

  魏国援兵赶到,诸葛恪深知无法攻克合肥,再也顾不上自己的面子,只好下达了退兵指令。

  问题是,此时的吴军疲惫不堪,勉强还能作战的不到十万,并且惧怕瘟疫归心似箭。

  刚刚到得到退兵指令,各营各部就不顾一切往南退走。

  最夸张的是,被要求留下断后的唐咨所部,竟然跑在全军的最前面。

  毌丘俭敏锐地察觉到战机,亲领三千步卒疯狂追赶,缴获的粮草辎重难以计数。

  然而,毌丘俭引领的是步卒。

  追到二十里外的施水岸边,只能眼睁睁看着吴兵登船退走,只能气得直跺脚。

  尽管没能扩大战果,魏军却在不停地向巢湖增兵。

  消息传来,最着急的并不是诸葛恪,而是姜维。

  在他看来,东吴朝政混乱,诸葛恪兵败合肥,正是灭吴的最佳时机。

  然而,守江必守淮——如果让魏军在巢湖一线站稳脚跟,对汉军的北伐就非常不利了。

  尽管汉军前部已经越过雷池,距离巢湖已经不到六百里,姜维仍然觉得太慢。

  “关索、俄何、烧戈、罗宪,你等各率两千轻骑日夜疾行,必须把魏军赶回合肥一线!”

  “喏!”

  “慢着!”

  姜维并没有递交将令,面色凝重,叮嘱道:“若遇魏军骑兵来援,你等马上合兵一处,必须一战挫其锐气。”

  “军师,你就放心吧,魏军骑兵不敢来!”

  听闻可能遭遇魏国骑兵,四将全都满不在乎。

  而且满心期待,领了将令争相出发,生怕被别人抢了首功。

  本来嘛,经历了关中、汉中与南阳的几场战斗,姜维也没把匈奴与魏国骑兵放在眼里。

  他担心的是,汉军骑兵前出六百里之多,如果遇上司马懿那种阴险之将,关索他们很可能要吃亏。

  然而,为了抢夺巢湖一线的“长江防御缓冲地带”,这个险必须要冒。

  环顾帐中众将,姜维强压心头的激动,继续下令:

  “赵统、赵广、伐同、陵戴、俄蟅塞,你等引三千骑兵轻装速行,务必在五日内抵达建业。”

  “喏!”

  “还有,你等必须记住:途中若遇吴兵阻拦,不论领兵主将是谁,全都不必理会。

  “途中若有吴军扎营阻挡,不论营中有多少兵马,绝对不能恋战,速速绕行。

  “你等还要记住:抵达建业之后千万不要攻城,但要阻止任何兵马进城。

  “还有,城中若有兵马出逃,切记不可追赶……”

  姜维正在叮嘱各项细节,却被赵统打断,“军师,为何不要追赶?如果孙权伪装成普通士卒逃跑,那可咋办?”

  “逃?他能逃到哪里?”姜维捊捊自己的胡须,自信笑道:“东吴气数已尽,孙权小儿再怎么英明神武,也阻止不了兵败如山。”

  姜维摇摇蒲扇,目光在陆逊身上迅速扫过,笑了笑继续解释:“如果围死建业让孙权无法出逃,诸葛恪必会全力回援,必会增加吴兵之伤亡。

  “你等必须记住:此时的敌人是吴国兵士,但他们很快就是我大汉的兵士与百姓,不宜赶尽杀绝。”

  “明白!”

  几人领命而出,姜维再次举起将令:“魏延!”

  “末将在!”

  “……”

  魏延自称“末将”,让姜维很不适应。

  稍稍顿了顿,还是换成商量的口吻,“大哥,咱就按事先商议的那样,你沿长江南岸进兵……”

  “不,不,不,还是我走北岸,你走南岸!”

  “大哥……”

  “不必再说,就这样吧!多加保重!”

  魏延大步上前,一把抢走姜维手中的将令。

  临出帐时,还投来鼓励的笑容。

  两人没再多说什么,陆逊却看得明明白白:两人都在谦让“灭国”大功,并在争抢最危险的北岸防御。

  陆逊!

  自从来到下雉,每次商议军机大事,姜维总会把陆逊请到帐中,既不多问一句,也没任何劝降之言。

  但这一次,姜维说话了。

  “伯言叔,你认为吴军还能坚持多久?或者说,吴军最有可能的设防地点,应该在哪里?”

  “设防?怎么防?”陆逊苦涩一笑,端起酒碗却没送到嘴边,“如果是诸葛瑾领兵,必会以战船封锁江面,同时在石城、春谷(穀)、芜湖与丹阳节节设防,只不过……”

  陆逊深吸口气,脸上的苦涩变成了无奈,“可惜的是,诸葛恪正在从合肥退回,短期内很难恢复战斗力。

  “而且,孙权……呃……此时的吴军群龙无首,沿江两岸地形开阔,吴军就算处处设防,也无法抵挡骑兵的长驱直入。”

  “没错!趁他病,要他命,我很阴险吧?”

  姜维嘿嘿一笑,举着酒碗再次劝酒,“合肥、寿春与淮水一线,不知伯言叔有何建议?”

  姜维的话外之音,陆逊秒懂。

  然而,没回答这个问题。

  轻呡一口,苦笑道:“败军之将,哪敢谈“建议”二字?”

  说完,放下酒杯,郑重地向姜维拱手行礼,“承蒙关照,老朽这些年赚了点小钱。

  “你此战平定扬州,功勋足以永载青史,我就事先恭喜你了。

  “至于我这把老骨头,若能回吴郡安度晚年,这辈子也就知足了。”

  “哦?这就知足了?”姜维眉头微皱,目光在孙茹与陆抗身上扫过,“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岂能碌碌无为地苟活?

  “在这乱世,就算没有建功立业之心,也该为自己的妻儿考虑考虑吧?”

  “伯约,我很感激你的救命之恩,也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是,古语有云:忠臣不侍二主,所以……”

  “伯言叔!”姜维提高嗓音,坚决打断陆逊的话,“你这话确实没错,但古语也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你认为孙权是明主吗?你这几十年,事的是明主吗?”

  “伯约,你不用激我,我心意已决,还请行个方便……”

  “啪——”

  陆逊话没说完,竟然挨了一个耳光。

  打他耳光的人,正是孙茹。

  她的速度实在太快,手法特别顺畅,一气呵成,想必不是第一次了。

  而且力道还不小,陆逊脸上的指印清晰可见。

  更夸张的是,陆逊竟然捂着脸一语不发,眼中既没责怪也没怨愤,想必是习以为常了。

  妻子打夫君?

  姜维第一次见到这种逆天之事,劝也不是,喝止又觉得不妥。

  正在手足无措,陆逊另一边脸又挨一个耳光,手法同样顺畅,同样是一气呵成。

  紧接着,就是孙茹的呵斥:“陆逊!你特么想归隐山林,问过老娘了吗?”

  老娘?

  大庭广众之下,孙茹自称“老娘”?

  这妮子如此泼辣,震得姜维一愣一愣。

  “夫人……”

  “不许叫!”

  面对陆逊的低声求饶,孙茹不仅没有收敛,反而高高扬起手掌:“你这糊涂蛋,不配叫我夫人!

  “你可别忘了,孙权对你确实有知遇之恩,但在夷陵之战与石亭之战,你已经报答过了,你不欠他什么!

  “伯约刚才说得对,孙权胸无大志、不进忠言、昏聩残暴,猜忌大臣,富庶的江东被他搞得民不聊生,他是明主吗?

  “伯约看得起你,给你建功立业的机会竟然不珍惜,想气死老娘是不?

  “今天,老娘就把话撂在这儿:你真敢归隐山林,老娘马上就带着陆抗改嫁!”

  “呃……夫人……这些事……咱还是回家说吧……”

  “回家?孙权不仅要取你性命,还要诛你九族,你特么哪里还有家?”

  孙茹怒不可遏,又一个耳光眼看就要落下,却被孙尚香死死扼着手腕:“堂姐,你先消消气,我给你做烤鱼。蜀中的麻辣口味,闻起来就肉香四溢,吃起来特别带劲儿哦!”

  不管孙茹同不同意,孙尚香连拉带拽,总算把她与陆抗带离了大帐。

  其实,孙尚香跟在军中,一是替孙权求个活路,二是帮忙劝降陆逊。

  不过她多虑了,姜维从没想过杀掉孙权。

  路过云梦泽的时候,他专门跟刘禅商量过这事——随便封孙权一个公爵给他善终,既能彰显汉国的仁义,也有助于拉拢吴中士族,对吴境的管理更加有利。

  刘禅已经同意此事,并且传信让刘璿下了诏书,可孙尚香还是不太放心,就只能由着她了。

  “伯约啊,让你见笑了……”

  孙尚香与孙茹刚刚离开,陆逊马上就举起酒碗,借此掩饰自己的尴尬。

  对此,姜维只能呵呵陪笑——在这个时代,像陆逊这么惧内的,估计很难找出第二个。

  其实吧,可能,这事儿也不能全怪陆逊,只怪他摊上了江东“小霸王”的女儿。

  不,这事儿不是重点。

  “伯言叔……”姜维没有纠结此事,顺势转换了话题:

  “如果我没记错,献帝在位之时,你叔父陆儁曾任郎中令,是吧?

  “灵帝之时,你祖父陆康曾任忠义将军,后来官至九卿,是吧?

  “建武中年,你烈祖陆续,官至尚书令,对吧?

  “光武皇帝在位之时,你远祖陆闳曾任颍川太守,好像没错吧?”

  “呵!”

  陆逊仔细打量着姜维,眼神多了些异样,“我陆家的族谱,你竟然比我还清楚?”

  “这个嘛,伯言叔勿怪,没别的意思。”

  姜维刚刚还在嬉皮笑脸,突然目光一懔,“伯言叔,你祖父陆康尚且忠于汉室死战孙策,你却尊孙权为主,这到底是不忠还是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