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无中生有

  各部共同俘虏的六千多魏兵,又被姜维“个人出资,全部买下”了。

  由于他们不是骑兵,汉国没那么紧缺,姜维不想投入太多资金去劝降。

  计划着,先送往广汉,做两年奴隶再说。

  这期间,允许他们给家里写信报平安,以降低其抵触之心,方便管理。

  过个两三年,等他们再也没了斗志,可以考虑给他们分田分地。

  奴隶到百姓的身份转变,必会让他们感恩戴德。

  到时候,可以从他们中间挑选兵源,继续壮大自己的私兵。

  本来就是嘛,手里有的是钱,这辈子基本花不完。

  如果全都换成金子埋起来,那也太浪费了。

  “骑兵?怎么又是骑兵?”

  招降三千骑兵,汉军众将无不欣喜,柳隐却面露难色。

  柳隐!

  姜维观察后发现,这人勇猛刚胆,遇事沉着细心。

  第一次东征吴国之后,姜维多是让柳隐坐镇后方,协调全军的粮草保障。

  这次也是一样,出征的众将都在前线,唯独柳隐坐镇汉中。

  “我做梦都想要骑兵,但你好像很讨厌呢?”

  姜维对此很是疑惑,柳隐却理直气壮:“骑兵谁不想要?关键是养得起吗?”

  “区区三千,难道养不起?”

  “说得倒轻松!陛下一直在焦头烂额,你肯定不知道了!”

  柳隐咧咧嘴,递上一叠信纸。

  这些信纸,既有朝中的决策和永安军情,也有诸葛果和家将送来的“密报”。

  我去!

  今年的正月初一,刘禅下诏册封刘璿为太子,众臣竟然没有反对?

  也对,这件事隐约提了两年多,众臣被刘禅搞得麻木了,早就有心理准备。

  而且,费祎的儿子费恭,娶了刘禅的长女为妻。

  而费祎的长女费歆,又跟刘璿定了婚期,即将成为太子妃。

  这样一来,掌管尚书台的费祎高兴都来不及,哪还会反对?

  大司马、大将军蒋琬是个老好人,只要费祎没意见就不会反对。

  刘禅搞定这两个大佬,其余众臣就算反对,也掀不起什么大浪了。

  呃……

  由于太后“病薨”,半年的大丧期间,成都城禁止一切丝竹,《天仙配》与《白蛇传》的上演只能延期。

  唉,少赚了好多好多钱,真特么郁闷。

  “买一斤减一千铢”的优惠券,总共印了两万多张,广汉郡百姓一户一张。

  呵呵!被世家大族和商旅一抢而空,百姓收入大增喜笑颜开,不错,不错。

  不对啊,广汉郡将近三十万百姓,怎么才两万多户?

  呃……想起来了,其中的二十万百姓,是从吴国迁来的。

  还是不对啊,他们是举家迁来,又不是奴隶,怎就不算户籍了?

  “伯约,诸葛夫人在另一封信中说了:预计只有两万四千斤白糖,所以,只能印制两万四千张优惠券。

  “几位夫人跟尹都尉商议后,只能优先保证原有百姓一户一张。至于新迁来的百姓,就只能抽签决定了。”

  “这哪行啊?百姓不会起哄闹事儿?”

  “闹!一直在闹,不停地闹,前后闹了两个多月。

  “几位夫人亲自去往广汉郡,承诺今年没分到的优惠券百姓,将在明年补领,这才勉强平息此事。”

  “哎呀,优惠券不就一张黄纸嘛,要多少有多少,赶紧印了分给他们就行嘛!”

  “伯约,你别开玩笑了!白糖数量有限,优惠券岂能想印就印?”

  “原来,你明白这个道理啊!”

  姜维呵呵笑着,神秘地凑到柳隐耳边,“没有足够的白糖,咱可以印“预购券”发给百姓嘛!”

  “预……预购券?几个意思?”

  “这个嘛,其实很简单。”

  姜维眼珠一转,稍加琢磨,详细解释起来:

  “马上放出消息,就说明年的甘蔗产量大减,导致白糖的产量随之大减。

  “所以从明年开始,只有手持“预购券”的百姓,才能买到白糖。

  “在购买的同时,预购券也可以抵用一千铢,不就跟“优惠券”一样了嘛!

  “嗯,没错,就这样!

  “没领到优惠券的百姓,马上给他们补发预购券。

  “他们拿到之后,一样可以卖给世家大族和各国商旅,一样可以赚到钱,咱们也没有降价亏本,岂不是两全其美?”

  简单几句话,雷得柳隐目瞪口呆。

  按姜维所说,好像真的可以。

  可是,手里没有白糖可卖,甚至甘蔗都还没种,怎就有钱了?

  如此无中生有,柳隐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儿,一时间却说不上来。

  姜维懒得解释太多,连看几封信,终于看到“刘禅的焦头烂额”。

  去年年底,大军出征之时,恰逢羌人送来三千战马。

  刘禅得知此事,乐得夜不能寐。

  没有多想,马上就封了几名羌将为将军。

  可很快就发现,战马真的养不起!

  当时是冬末春初,蜀中根本就没有青草,更没有“战马喜欢吃的青草”。

  不能让那些金贵的家伙饿死,就只能喂粮食。

  可是,每个家伙,每天都要吃四十斤豆饼。

  也就是说,一斛杂粮,只够三匹战马一日之需。

  三千匹,每天就需要一千斛。

  一个月,就是三万斛。

  如果在荒年,甚至在苦寒的南中郡,这些豆饼完全可算“精粮”了。

  特么的,养三千匹战马,相当于养了六万精壮士卒!

  羌人送的三千战马,本就让刘禅焦头烂额了,如今又搞来三千匹。

  这哪是战马,分明是十二万大军!

  这还仅仅是战马的吃食,没计算它们的全身装备,以及骑手的全身装备。

  真要按姜维的“重装骑兵”去装备,哪怕刘禅把皇宫打包卖了,也凑不够这笔经费。

  “原来如此!”

  姜维笑而不语,心里琢磨着:

  既然刘禅养不起,既然世家大族都不愿出资,那就把战马全都拿过来,自己养!

  将军府帮刘禅做了那么多事,自己也算忠肝义胆了,刘禅应该会同意吧?

  忠肝义胆?呵呵,本来就是嘛!

  咱偶尔赚点小钱,偶尔打几个“土豪”,但好像,从来没有对不起刘禅吧?

  再说了,从没觊觎他的帝位,就算白送也不稀罕,谁敢说咱不是忠肝义胆?

  “噔噔噔……”

  急促的马蹄声越来越近,来人正是关索。

  跳下马,没有行礼,而是吐槽:“军师!你知道子午道多难走吗?”

  “咋了?你们不是回来了嘛?”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带回的六十五箱书稿,我不打算卖你了,我自己拿去成都卖!”

  明白了!这家伙在讨价还价!

  别的暂且不提,一千二百首“春夏秋冬”四歌就是天价。

  别人或许不懂行情,张表却懂。

  别人或许不会买,但张表一定会买。

  生怕关索带去成都卖,姜维却装作若无其事:“那些书稿并不值钱,否则,就不会躺在长安被你拿到。

  “我是考虑你没抓到俘虏,这才借着购买书稿,给你十万铢的辛苦费,所以……”

  “既然如此,那就不劳军师破费了,我自个儿带去成都卖。”

  靠!

  关索转身欲走,姜维赶紧把他拉回:“关将军,别急嘛,咱借一步说话?”

  “军师,我累得慌,你爽快点给个价!”

  “这个嘛,看在咱两家关系不错,给你二十万铢?”

  “不了,不了,我还是带回成都自己卖。”

  “别走,有话好好说嘛!要不,二十五万铢?”

  “不了,不了。”关索连连摆手,转身又要走,“如果你给到两千万,或许会卖给你。

  “可你,抠抠搜搜骗我不懂,咱俩没法谈,我自己回成都卖。”

  靠!

  终于意识到,关索真的不懂行情。

  他的第一次讨价还价,其实是试探。

  生怕被张表抢到,这才试着加了价。

  正是这次加价,让关索意识到它的价值。

  唉!现在才回过神,晚了!

  各部共同俘虏的六千多魏兵,又被姜维“个人出资,全部买下”了。

  由于他们不是骑兵,汉国没那么紧缺,姜维不想投入太多资金去劝降。

  计划着,先送往广汉,做两年奴隶再说。

  这期间,允许他们给家里写信报平安,以降低其抵触之心,方便管理。

  过个两三年,等他们再也没了斗志,可以考虑给他们分田分地。

  奴隶到百姓的身份转变,必会让他们感恩戴德。

  到时候,可以从他们中间挑选兵源,继续壮大自己的私兵。

  本来就是嘛,手里有的是钱,这辈子基本花不完。

  如果全都换成金子埋起来,那也太浪费了。

  “骑兵?怎么又是骑兵?”

  招降三千骑兵,汉军众将无不欣喜,柳隐却面露难色。

  柳隐!

  姜维观察后发现,这人勇猛刚胆,遇事沉着细心。

  第一次东征吴国之后,姜维多是让柳隐坐镇后方,协调全军的粮草保障。

  这次也是一样,出征的众将都在前线,唯独柳隐坐镇汉中。

  “我做梦都想要骑兵,但你好像很讨厌呢?”

  姜维对此很是疑惑,柳隐却理直气壮:“骑兵谁不想要?关键是养得起吗?”

  “区区三千,难道养不起?”

  “说得倒轻松!陛下一直在焦头烂额,你肯定不知道了!”

  柳隐咧咧嘴,递上一叠信纸。

  这些信纸,既有朝中的决策和永安军情,也有诸葛果和家将送来的“密报”。

  我去!

  今年的正月初一,刘禅下诏册封刘璿为太子,众臣竟然没有反对?

  也对,这件事隐约提了两年多,众臣被刘禅搞得麻木了,早就有心理准备。

  而且,费祎的儿子费恭,娶了刘禅的长女为妻。

  而费祎的长女费歆,又跟刘璿定了婚期,即将成为太子妃。

  这样一来,掌管尚书台的费祎高兴都来不及,哪还会反对?

  大司马、大将军蒋琬是个老好人,只要费祎没意见就不会反对。

  刘禅搞定这两个大佬,其余众臣就算反对,也掀不起什么大浪了。

  呃……

  由于太后“病薨”,半年的大丧期间,成都城禁止一切丝竹,《天仙配》与《白蛇传》的上演只能延期。

  唉,少赚了好多好多钱,真特么郁闷。

  “买一斤减一千铢”的优惠券,总共印了两万多张,广汉郡百姓一户一张。

  呵呵!被世家大族和商旅一抢而空,百姓收入大增喜笑颜开,不错,不错。

  不对啊,广汉郡将近三十万百姓,怎么才两万多户?

  呃……想起来了,其中的二十万百姓,是从吴国迁来的。

  还是不对啊,他们是举家迁来,又不是奴隶,怎就不算户籍了?

  “伯约,诸葛夫人在另一封信中说了:预计只有两万四千斤白糖,所以,只能印制两万四千张优惠券。

  “几位夫人跟尹都尉商议后,只能优先保证原有百姓一户一张。至于新迁来的百姓,就只能抽签决定了。”

  “这哪行啊?百姓不会起哄闹事儿?”

  “闹!一直在闹,不停地闹,前后闹了两个多月。

  “几位夫人亲自去往广汉郡,承诺今年没分到的优惠券百姓,将在明年补领,这才勉强平息此事。”

  “哎呀,优惠券不就一张黄纸嘛,要多少有多少,赶紧印了分给他们就行嘛!”

  “伯约,你别开玩笑了!白糖数量有限,优惠券岂能想印就印?”

  “原来,你明白这个道理啊!”

  姜维呵呵笑着,神秘地凑到柳隐耳边,“没有足够的白糖,咱可以印“预购券”发给百姓嘛!”

  “预……预购券?几个意思?”

  “这个嘛,其实很简单。”

  姜维眼珠一转,稍加琢磨,详细解释起来:

  “马上放出消息,就说明年的甘蔗产量大减,导致白糖的产量随之大减。

  “所以从明年开始,只有手持“预购券”的百姓,才能买到白糖。

  “在购买的同时,预购券也可以抵用一千铢,不就跟“优惠券”一样了嘛!

  “嗯,没错,就这样!

  “没领到优惠券的百姓,马上给他们补发预购券。

  “他们拿到之后,一样可以卖给世家大族和各国商旅,一样可以赚到钱,咱们也没有降价亏本,岂不是两全其美?”

  简单几句话,雷得柳隐目瞪口呆。

  按姜维所说,好像真的可以。

  可是,手里没有白糖可卖,甚至甘蔗都还没种,怎就有钱了?

  如此无中生有,柳隐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儿,一时间却说不上来。

  姜维懒得解释太多,连看几封信,终于看到“刘禅的焦头烂额”。

  去年年底,大军出征之时,恰逢羌人送来三千战马。

  刘禅得知此事,乐得夜不能寐。

  没有多想,马上就封了几名羌将为将军。

  可很快就发现,战马真的养不起!

  当时是冬末春初,蜀中根本就没有青草,更没有“战马喜欢吃的青草”。

  不能让那些金贵的家伙饿死,就只能喂粮食。

  可是,每个家伙,每天都要吃四十斤豆饼。

  也就是说,一斛杂粮,只够三匹战马一日之需。

  三千匹,每天就需要一千斛。

  一个月,就是三万斛。

  如果在荒年,甚至在苦寒的南中郡,这些豆饼完全可算“精粮”了。

  特么的,养三千匹战马,相当于养了六万精壮士卒!

  羌人送的三千战马,本就让刘禅焦头烂额了,如今又搞来三千匹。

  这哪是战马,分明是十二万大军!

  这还仅仅是战马的吃食,没计算它们的全身装备,以及骑手的全身装备。

  真要按姜维的“重装骑兵”去装备,哪怕刘禅把皇宫打包卖了,也凑不够这笔经费。

  “原来如此!”

  姜维笑而不语,心里琢磨着:

  既然刘禅养不起,既然世家大族都不愿出资,那就把战马全都拿过来,自己养!

  将军府帮刘禅做了那么多事,自己也算忠肝义胆了,刘禅应该会同意吧?

  忠肝义胆?呵呵,本来就是嘛!

  咱偶尔赚点小钱,偶尔打几个“土豪”,但好像,从来没有对不起刘禅吧?

  再说了,从没觊觎他的帝位,就算白送也不稀罕,谁敢说咱不是忠肝义胆?

  “噔噔噔……”

  急促的马蹄声越来越近,来人正是关索。

  跳下马,没有行礼,而是吐槽:“军师!你知道子午道多难走吗?”

  “咋了?你们不是回来了嘛?”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带回的六十五箱书稿,我不打算卖你了,我自己拿去成都卖!”

  明白了!这家伙在讨价还价!

  别的暂且不提,一千二百首“春夏秋冬”四歌就是天价。

  别人或许不懂行情,张表却懂。

  别人或许不会买,但张表一定会买。

  生怕关索带去成都卖,姜维却装作若无其事:“那些书稿并不值钱,否则,就不会躺在长安被你拿到。

  “我是考虑你没抓到俘虏,这才借着购买书稿,给你十万铢的辛苦费,所以……”

  “既然如此,那就不劳军师破费了,我自个儿带去成都卖。”

  靠!

  关索转身欲走,姜维赶紧把他拉回:“关将军,别急嘛,咱借一步说话?”

  “军师,我累得慌,你爽快点给个价!”

  “这个嘛,看在咱两家关系不错,给你二十万铢?”

  “不了,不了,我还是带回成都自己卖。”

  “别走,有话好好说嘛!要不,二十五万铢?”

  “不了,不了。”关索连连摆手,转身又要走,“如果你给到两千万,或许会卖给你。

  “可你,抠抠搜搜骗我不懂,咱俩没法谈,我自己回成都卖。”

  靠!

  终于意识到,关索真的不懂行情。

  他的第一次讨价还价,其实是试探。

  生怕被张表抢到,这才试着加了价。

  正是这次加价,让关索意识到它的价值。

  唉!现在才回过神,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