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言过其实”的诸葛瞻

  先前,姜维跟魏延喝酒论事时,两名“八爪鱼”一直在身旁伺候。

  在她们看来,姜维绝不是普通人。

  举手投足间,气宇轩昂,雄姿英发。

  畅饮论事时,温文尔雅,镇定自若。

  不像其他客人那样动手动脚,而是目不斜视,端庄稳重。

  借案上的碗碟论起兵法,更是运筹帷幄,胸有成竹,就连征西大将军也自叹不如。

  如此正人君子,能被征西大将军视为兄弟,前途不可限量。

  如果把他伺候舒服了,说不定,有机会被纳为妾室。

  哪知道,好事就在眼前,那家伙竟然溜了。

  哼!溜了!怀疑他不是男人。

  …………

  姜维知道,这是“一夫一妻多妾”的时代。

  同时也知道,这是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

  说是封建社会,其实,还保留着奴隶社会的影子。

  侍婢,没有田产,没有户籍,其实就是奴隶。

  被人随意买卖或者转送,几乎是家常便饭。

  如果惹得主子不高兴,挨打挨骂甚至被一刀捅死,官府也不会追究。

  能被将军府选中的侍婢,每一个都姿色不俗。

  可是,事情来得太过突然,她们太特么主动,太特么吓人了。

  没有心理准备,一时之间,实在无法接受。

  呃……

  好像,又变得无家可归。

  说好了借钱,还是身无分文。

  靠!

  装什么清高?装给谁看啊?

  姜维确实后悔,猛抽自己一个大嘴巴。

  可是,如果返回,那也太没面子了。

  咦?

  门口那辆马车,好像挺面熟?

  “将军,夫人命小奴在此等候,赶紧上车吧!”

  “好!好!好!”

  嘿嘿!又有了落脚之处,自然不会拒绝。

  …………

  总感觉,自己一身臭哄哄的。

  但奇怪的是,不论刘禅、魏延、军中将领还是黄夫人,好像并不在意。

  也可能,他们的诚府太深,完美掩饰着心中厌恶。

  看得出来,黄月英真的很累。

  诸葛亮的死,诸葛果的病,诸葛瞻的守孝,把她折磨得身心疲惫。

  不知什么样的信念支撑,才让她没有倒下。

  小蝶恭敬地送上茶水,黄月英说话了:“果儿的病……唉……她临走之时,如果有你陪在身边,她一定会高兴的。”

  黄月英这话,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了:希望自己暂时住在丞相府。

  “夫人放心,丞相的在天之灵,一定会庇佑果儿。”

  姜维没有直接回答,黄月英却猜到他的心思。

  毕竟,他得知诸葛果患病后的紧张,以及他对诸葛果的关心,侍婢一字不漏地禀报了。

  “咳……咳……”

  黄月英剧烈咳嗽一阵,又将目光移向姜维,“我这身子,撑不了多久了。我最不能放心的,还是果儿和瞻儿。

  “姜维,我……有个不情之情……”

  “夫人……”

  “咳……咳……”

  黄月英止住姜维的话,深吸口气:“我遍观朝中众臣,只有你可以托付。

  “希望你,看在丞相悉心教导的份上,能收瞻儿为徒,拜托了!”

  说完,又是剧烈的咳嗽。

  黄月英的气色,确实不太好。

  突然想起,历史上的黄月英,在诸葛亮死后不久也过世了。

  也就是说,自己救下魏延,并没引起历史的改变。

  “夫人放心,末将,必会好好照顾瞻儿。”

  “好!好!拜托将军了!”黄月英满意地点点头,“我不奢求瞻儿出将入相,只愿他平平安安地长大。

  “你名义上是他的师傅,但只需适当照顾他的生活,千万不能教他任何兵法,切记!”

  “夫人,瞻儿天资聪颖……”

  “不,你一定要记住我的话,绝不能教他兵法。他不是出将入相的料,他没那种本事。”

  黄月英再三叮嘱此事,姜维实在不能理解。

  一个亲生母亲,哪能这样看贬自己的儿子?

  历史上的诸葛瞻,好像,确实是“言过其实”。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十七岁的诸葛瞻没有任何军功,却娶了公主为妻,获封骑都尉,承袭诸葛亮的武乡侯爵。

  随后的十几年,诸葛瞻从没上过一次战场,却一路封官加爵,先后担任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军师将军等职。

  到了景耀四年(公元261年),诸葛瞻已经升到卫将军一职,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统领全国军政大事。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冬,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第一次领兵御敌。

  可惜的是,他行至涪县却盘桓不前,错失占据险要地势的良机,在邓艾大军的猛攻下节节败退,一直退往绵竹。

  汉魏之间的“绵竹之战”,是两国的最后一战。

  此战中,诸葛瞻与儿子诸葛尚,死战不退,双双殉国。

  想起这些,姜维越发佩服黄月英。

  诸葛亮是在《戒子书》中勉励诸葛瞻,而黄月英,直接把诸葛瞻贬得一无是处。

  此时的诸葛瞻,才七岁!

  黄月英,到底如何看透了他的一生?

  难道,她也会算卦?

  看出姜维的疑惑,黄月英无奈一笑,缓缓说道:“瞻儿的一生,必会活在他父亲的阴影之下。所以,我才断定他一事无成。”

  “夫人……”

  姜维想要反驳,但仔细一想,好像真是这样。

  不,黄月英用词不当,应该说“诸葛瞻的一生,只能活在诸葛亮的光环之下”。

  这个光环,太强太耀眼。

  人们只看到这个光环,看不到光环之下,那个孩子的无助与痛苦。

  历史上的诸葛瞻,刚刚失去父亲,紧接着又失去母亲和姐姐。

  那时的他,只是一个七岁孩子!

  独自一人为父母守孝,独自面对空荡荡的家,还要面对君臣百姓的殷殷期待。

  不,这不是期待,而是无形的重压——汉国的君臣百姓不会承认,而且意识不到这一点。

  他们只会有意无意地,拿诸葛瞻跟诸葛亮做比较。

  就像一千多年后的网友,总会拿蒋琬与费祎跟诸葛亮比较,或者拿庞统、法正与诸葛亮做比较。

  这种比较之下,如果诸葛瞻做对了什么,那肯定是“理所当然”;如果不小心做错了什么,那就“不可原谅”了。

  这样的重压之下,诸葛瞻能健康长大,就非常不错了。

  绵竹之战,诸葛瞻确实败了。

  他没有父亲的本事,他辜负了君臣百姓的期待,他“言过其实”。

  他,只能用自己和儿子的性命报答国恩,为诸葛一家留下“三世忠贞”的美名。

  但别忘了,这个“言”并不是诸葛瞻想要的,而是君臣百姓强加给他的!

  意识到这些,姜维郑重地抱拳行礼。

  “夫人请放心:末将一定竭尽所能悉心教导瞻儿,绝不辱没诸葛家的声誉!”

  先前,姜维跟魏延喝酒论事时,两名“八爪鱼”一直在身旁伺候。

  在她们看来,姜维绝不是普通人。

  举手投足间,气宇轩昂,雄姿英发。

  畅饮论事时,温文尔雅,镇定自若。

  不像其他客人那样动手动脚,而是目不斜视,端庄稳重。

  借案上的碗碟论起兵法,更是运筹帷幄,胸有成竹,就连征西大将军也自叹不如。

  如此正人君子,能被征西大将军视为兄弟,前途不可限量。

  如果把他伺候舒服了,说不定,有机会被纳为妾室。

  哪知道,好事就在眼前,那家伙竟然溜了。

  哼!溜了!怀疑他不是男人。

  …………

  姜维知道,这是“一夫一妻多妾”的时代。

  同时也知道,这是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

  说是封建社会,其实,还保留着奴隶社会的影子。

  侍婢,没有田产,没有户籍,其实就是奴隶。

  被人随意买卖或者转送,几乎是家常便饭。

  如果惹得主子不高兴,挨打挨骂甚至被一刀捅死,官府也不会追究。

  能被将军府选中的侍婢,每一个都姿色不俗。

  可是,事情来得太过突然,她们太特么主动,太特么吓人了。

  没有心理准备,一时之间,实在无法接受。

  呃……

  好像,又变得无家可归。

  说好了借钱,还是身无分文。

  靠!

  装什么清高?装给谁看啊?

  姜维确实后悔,猛抽自己一个大嘴巴。

  可是,如果返回,那也太没面子了。

  咦?

  门口那辆马车,好像挺面熟?

  “将军,夫人命小奴在此等候,赶紧上车吧!”

  “好!好!好!”

  嘿嘿!又有了落脚之处,自然不会拒绝。

  …………

  总感觉,自己一身臭哄哄的。

  但奇怪的是,不论刘禅、魏延、军中将领还是黄夫人,好像并不在意。

  也可能,他们的诚府太深,完美掩饰着心中厌恶。

  看得出来,黄月英真的很累。

  诸葛亮的死,诸葛果的病,诸葛瞻的守孝,把她折磨得身心疲惫。

  不知什么样的信念支撑,才让她没有倒下。

  小蝶恭敬地送上茶水,黄月英说话了:“果儿的病……唉……她临走之时,如果有你陪在身边,她一定会高兴的。”

  黄月英这话,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了:希望自己暂时住在丞相府。

  “夫人放心,丞相的在天之灵,一定会庇佑果儿。”

  姜维没有直接回答,黄月英却猜到他的心思。

  毕竟,他得知诸葛果患病后的紧张,以及他对诸葛果的关心,侍婢一字不漏地禀报了。

  “咳……咳……”

  黄月英剧烈咳嗽一阵,又将目光移向姜维,“我这身子,撑不了多久了。我最不能放心的,还是果儿和瞻儿。

  “姜维,我……有个不情之情……”

  “夫人……”

  “咳……咳……”

  黄月英止住姜维的话,深吸口气:“我遍观朝中众臣,只有你可以托付。

  “希望你,看在丞相悉心教导的份上,能收瞻儿为徒,拜托了!”

  说完,又是剧烈的咳嗽。

  黄月英的气色,确实不太好。

  突然想起,历史上的黄月英,在诸葛亮死后不久也过世了。

  也就是说,自己救下魏延,并没引起历史的改变。

  “夫人放心,末将,必会好好照顾瞻儿。”

  “好!好!拜托将军了!”黄月英满意地点点头,“我不奢求瞻儿出将入相,只愿他平平安安地长大。

  “你名义上是他的师傅,但只需适当照顾他的生活,千万不能教他任何兵法,切记!”

  “夫人,瞻儿天资聪颖……”

  “不,你一定要记住我的话,绝不能教他兵法。他不是出将入相的料,他没那种本事。”

  黄月英再三叮嘱此事,姜维实在不能理解。

  一个亲生母亲,哪能这样看贬自己的儿子?

  历史上的诸葛瞻,好像,确实是“言过其实”。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十七岁的诸葛瞻没有任何军功,却娶了公主为妻,获封骑都尉,承袭诸葛亮的武乡侯爵。

  随后的十几年,诸葛瞻从没上过一次战场,却一路封官加爵,先后担任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军师将军等职。

  到了景耀四年(公元261年),诸葛瞻已经升到卫将军一职,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统领全国军政大事。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冬,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第一次领兵御敌。

  可惜的是,他行至涪县却盘桓不前,错失占据险要地势的良机,在邓艾大军的猛攻下节节败退,一直退往绵竹。

  汉魏之间的“绵竹之战”,是两国的最后一战。

  此战中,诸葛瞻与儿子诸葛尚,死战不退,双双殉国。

  想起这些,姜维越发佩服黄月英。

  诸葛亮是在《戒子书》中勉励诸葛瞻,而黄月英,直接把诸葛瞻贬得一无是处。

  此时的诸葛瞻,才七岁!

  黄月英,到底如何看透了他的一生?

  难道,她也会算卦?

  看出姜维的疑惑,黄月英无奈一笑,缓缓说道:“瞻儿的一生,必会活在他父亲的阴影之下。所以,我才断定他一事无成。”

  “夫人……”

  姜维想要反驳,但仔细一想,好像真是这样。

  不,黄月英用词不当,应该说“诸葛瞻的一生,只能活在诸葛亮的光环之下”。

  这个光环,太强太耀眼。

  人们只看到这个光环,看不到光环之下,那个孩子的无助与痛苦。

  历史上的诸葛瞻,刚刚失去父亲,紧接着又失去母亲和姐姐。

  那时的他,只是一个七岁孩子!

  独自一人为父母守孝,独自面对空荡荡的家,还要面对君臣百姓的殷殷期待。

  不,这不是期待,而是无形的重压——汉国的君臣百姓不会承认,而且意识不到这一点。

  他们只会有意无意地,拿诸葛瞻跟诸葛亮做比较。

  就像一千多年后的网友,总会拿蒋琬与费祎跟诸葛亮比较,或者拿庞统、法正与诸葛亮做比较。

  这种比较之下,如果诸葛瞻做对了什么,那肯定是“理所当然”;如果不小心做错了什么,那就“不可原谅”了。

  这样的重压之下,诸葛瞻能健康长大,就非常不错了。

  绵竹之战,诸葛瞻确实败了。

  他没有父亲的本事,他辜负了君臣百姓的期待,他“言过其实”。

  他,只能用自己和儿子的性命报答国恩,为诸葛一家留下“三世忠贞”的美名。

  但别忘了,这个“言”并不是诸葛瞻想要的,而是君臣百姓强加给他的!

  意识到这些,姜维郑重地抱拳行礼。

  “夫人请放心:末将一定竭尽所能悉心教导瞻儿,绝不辱没诸葛家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