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建业城东二十里,十万吴兵屯兵江上。

  这支吴国水师的规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除了五十艘满载粮草与军械的楼船,还有一千五百多艘艨艟战船,另有斥候快船、突冒、斗舰与走舸八百余艘。

  这支水师的最高统帅,正是吴国大将军诸葛瑾。

  没错,就是诸葛瑾!

  半月前,他没有得到孙权诏令,却自作主张前往舒县方向,试图劝说诸葛恪阻截江北汉军。

  当时的诸葛瑾心急如焚,差点被诸葛恪的自私与纨绔气得吐血,还几乎被那儿子完全架空。

  然而,就在大军退往建业的路上,突然收到孙权的诏令,还收到孙权的绝密书信。

  孙权,孙权!

  这一瞬,诸葛瑾仿佛有了主心骨。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拥兵自重的儿子诸葛恪,可以不在乎孙权诏令,却不敢公然地“不忠不孝()?()”

  ,只好向诸葛瑾上交了军权印绶。

  只不过,得到军权的诸葛瑾只是屯兵江上,急得麾下众将寝食难安。

  “大将军!蜀军骑兵正在围困建业,咱们还要等到何时?()?()”

  焦急问话的人,正是老将丁奉。

  由于朱然奉命向汉军投降,吴国此时的车骑将军,正是东兴大捷的功臣,丁奉。

  其实除了丁奉之外,唐资、留赞、蔡林、凌封、凌烈、刘承、鲁淑、诸葛融等等小将,全都获得飞一般的升迁。

  正因为如此,这些“小将?()_[(.)]???。?。??()?()”

  对孙权越发感激,同时越发的忠心。

  “大将军!你还在等什么?赶紧下令吧!末将不需要太多兵马,三千水师足矣!()?()”

  骠骑将军唐资话音刚落,卫将军留赞又在请战:“大将军!末将也只需三千兵马,只需一次夜袭,就能轻松把蜀军赶到江里喂鱼!

  “就算蜀军后援赶到,那又如何?

  “纵然全军覆没粉身碎骨,末将也要咬下蜀军一块肉,绝不辜负陛下信任与重托!大将军,你就赶快下令吧!”

  “大将军……”

  凌封也要上前请战,却被诸葛瑾挥手制止,“传我军令,全军后退二十里!”

  后……后退?

  建业城被汉军围困,孙权在城中生死未卜,诸葛瑾竟然下令撤退?

  退?还能退到哪里?

  再退二十里就是江乘县,基本要入海了!

  真的要后退?

  众将都以为自己听错了,而诸葛瑾依旧胸有成竹,甚至有些如释重负,“已经半个月,蜀军应该追不上了。”

  半……半个月?

  什么半个月?

  什么追不上?

  众将越发懵逼,纷纷出言询问,诸葛瑾却不着急。

  独自斟满酒,轻抿一口,缓缓说起退兵原因。

  原来,孙权早就不在建业了。

  那是二十多天前,得知汉军即将杀到,建业城的富户百姓,纷纷拖家带口,争先恐后乘船出逃。

  当时那情形,就跟诸葛菱说的一模一样:装满金银的车马不计其数,几百条船将码头堵得水泄不通。

  孙权正是伪装成城中富户,携带一众嫔妃与二百多内侍和婢女,趁着混乱与夜色匆匆出城。

  这一切,不仅朝中文武没有察觉,就连姜维的细作也没察觉。

  十五天前,沿江各城各寨向汉军投降,朱然、全琮与朱据等将领纷纷缴械投降,确实是奉了孙权诏令。

  孙权这样做,其实是麻痹汉军。

  在他看来,那些位高权重的文武与姻亲,要么倚老卖老,要么碌碌无为,甚至可能与汉军暗中勾结。

  那样的臣子留在身边,或者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只会让吴国亡得更快。

  在这危急时刻,如果还要给他们授以重要使命,孙权一百个不放心,不如废物利用。

  还有,孙权通过顾雍向赵统递交乞降信,仍然是麻痹汉军,为的是把汉军拖在建业,为自己的逃跑争取更多时间。

  诸葛瑾也经常打败仗,还经常在奏表中言辞激烈,让孙权很不喜欢。

  不过,纵观整个朝堂,他的资历与忠心无人可及,只有他可托大任。

  令他在建业以东的江面设防,正是阻挡汉军水师可能的追击。

  对于这个决定,孙权有十足的信心:诸葛瑾无法阻挡三路汉军进逼建业,却能轻松阻住汉军的三百战船。

  无需太久,一个月,甚至半月就足够。

  …………

  东方,二百艘战船浩浩荡荡。

  在这个时代,这支船队的规模算不上世界第一,却仍是一支庞大的舰队。

  然而,这支舰队身处大海,那真的是风雨飘摇,随时可能葬身海底。

  “唉!”

  孙权轻叹口气,抬眼望向天空。

  眼神中透着无奈与不甘,但更多的是踌躇与期待。

  几只不知名的海鸟,不知从何处飞来,吱吱叫着落在桅杆上。

  孙权顿时来了兴趣,缓缓举起长弓。

  正要开箭,却被孙鲁班轻轻拉住,“父皇,是否忘了方士的谶言?”

  “哦,对哦,朕抵达倭奴国之前,千万不能杀生。”

  孙权郁闷地放下弓箭,继而轻叹,“若是王夫人与赵夫人在身边,朕也不会这般无聊。”

  听到“王夫人”与“赵夫人”,孙鲁班眼中马上就透着杀意,不过一闪而过。

  “父皇,咱们,真的要去邪马台国?”孙鲁班明显有些担心,犹豫着问道:“臣女听说,邪马台国两千里之遥,咱们,要不……”

  稍稍顿了顿,孙鲁班继续问道:“如果地图有误,咱们还能平安抵达么?”

  “不可能!”孙权拳头紧握,脸上却是温柔与慈爱,“二百年来,倭奴国使者前来朝拜好几次,所以这张地图不可能有误。

  “鲁班,朕知道你在担心,甚至不太乐意,可是,这是唯一的办法。

  “如果不这样,咱们必会落到蜀军手中,那就真要生不如死了。”

  说到这里,孙权又在轻声叹气,无奈回望身后的建业方向。

  然而,除了无边无际的大海,什么也看不见。

  “朕,已经没有退路!”

  孙权脸上的慈爱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让人生畏的杀意,“文武百官皆可降敌,魏国绝对容不下朕,蜀国,更容不下朕。

  “就算他们能容,朕也绝不投降,这就叫“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看看手中地图,孙权一声冷笑,“此时的邪马台国正是“屯长打架”,武器却是石头、木棒与竹矛。

  “只要朕的大军一到,倭奴国众部落只能向朕俯首称臣,包括邪马台国。

  “如果那卑弥呼不算太丑,如果朕的心情好,或许可让她做个小妾。

  “若是朕心情不好,就把她送给你做个贱婢,专门帮你倒洗脚水,哈哈哈!”

  孙权笑得格外自信,但孙鲁班仍在低声叹气。

  然而,孙权对此毫无察觉,仍在憧憬着横扫那片蛮荒大陆,然后养精蓄锐,打回江东,夺回曾经失去的一切。

  此时此刻或许没人知道,孙权的决定看似草率,实则谋划了好几年。

  当年,孙权俘获难升米与都市牛利时,就从他们口中了解到那片大陆的一切。

  得知“汉倭奴国”分裂成百余个部落,得知实力最强的卑弥呼部只有两千兵士,而且还在用原始的木质武器,就萌生了横扫倭奴国的打算。

  可惜的是,一直跟魏国和汉国打得难解难分,实在抽不出精力策划此事,而且没有足够的战船与兵士。

  如今,吴国的屡战屡败与汉国骑兵的长驱直入,让孙权感觉到大势已去。

  正如他所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与其兵败战死或者投降受辱,不如召集大军漂洋过海,轻松横扫倭奴国众部落,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皇帝。

  这二百艘“打前锋”的战船,确实只有三千宿卫兵,但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忠勇可靠,横扫倭奴国绝无问题。

  况且,这支缓缓东行的先头部队的身后,还有诸葛瑾的十万大军。

  不出一个月,他就会赶来汇合,并带来足够的粮草、军械、各种种子与草药。

  准备得如此充分,就算遇到当年登陆夷州时的各种疾病,孙权也能有足够的应对办法。

  这次出行确实仓促,女人带得不多,但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倭奴国各部落有的是。

  再一想,此行真没什么问题。

  祈求老天保佑,千万别遇上台风。

  哦,对哦,现在是隆冬季节,哪来的台风?

  哈哈哈!

  倭奴国,朕来啦!

  …………

  “狗东西!竟敢玩金蝉脱壳!”

  得知孙权往东逃走,并且有二百战船与三千宿卫兵,姜维急得吹胡子瞪眼。

  直到这时这才明白,诸葛瑾屯兵建业以东,原来是给孙权断后。

  唉!果儿早就说过有可能“节外生枝”,怎就没想到孙权会乘船出逃?

  呵呵,逃?他能逃到哪里?

  他最有可能的去处,应该是沿着海岸线而下,绕至扬州南部的会稽郡山区。

  如果真躲到山里做了“山越乱民”,以汉国现在的实力,还真不好对付。

  因为,汉国要抽出绝大部分的兵力,在关中、襄阳与合肥跟魏国三线作战,没办法跟孙权在山里周旋。

  另外,诸葛瑾与孙权汇合之后,还有可能横渡大海去往夷州。

  那地方,诸葛直与卫温在十几年前就去过,对吴国水师来说轻车熟路。

  如果这样,仍然是个巨大隐患。

  唉!竟然让孙权给逃了!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搞清孙权去了哪里。

  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击败诸葛瑾的水师,再从他口中打听孙权的去处。

  要想以三百战船击败两千战船,姜维不仅有办法,而且有必胜把握。

  否则,一个月前,就不会三路大军齐齐开往建业了。

  此时最担心的,不是诸葛瑾战船众多,而是他避而不战。

  “报……军师:诸葛瑾兵退二十里,已至江乘地界!”

  靠!怕什么来什么!

  诸葛瑾那厮还在退?

  看来,孙权是铁了心出逃!

  唉!

  近年来与魏吴两国多次交战,不论面对司马懿还是陆逊,姜维全都成竹在胸。

  而这一次,诸葛瑾占有绝对优势却主动避战,让姜维彻底没了主意。

  这是真的没了主意,因为诸葛瑾已经退到海上,他战法再也没法发挥作用。

  “你别看我,我也不知咋办!”

  魏延仍然沉浸在攻占建业的喜悦中,两手一摊,“你现在最该考虑的,是奏书该怎么写。

  “其次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粮草送到关索手中。

  “至于诸葛瑾与孙权,压根儿就不需要考虑。

  “因为会稽郡地广人稀,山越横行,就算孙权到了会稽,也会在半年内全军溃散。”

  “溃散?”姜维苦笑摇头,郁闷,“没那么简单,因为还有诸葛瑾!”

  “不,不,不,就因为有了诸葛瑾和十万大军,孙权才会迅速溃散,哈哈哈!”

  “哦?”

  姜维略一琢磨,很快就猜到魏延说出此话的原因,但还是不敢放心。

  毕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要孙权一日不死,或者没能将其擒获,谁也不敢放心。

  正如魏延所说,给刘禅的奏表应该怎么写,着实是个问题。

  姜维苦闷至极,魏延却误解了他的意思:“伯约,咱此战大动干戈,占领扬州南部却没能擒住孙权,陛下和朝中文武,很难认可你的灭国大功啊!”

  “哎呀,这点小事儿不提也罢!”

  姜维确实不在意什么灭国大功,摆摆手,浅笑着,“为免除后患,还是要尽快探得孙权行踪。

  “在这同时,必须稳定扬州各郡县百姓之人心,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说起这事,姜维马上就面色凝重,魏延却哈哈大笑:“伯维啊,你多虑了!

  “刚才在江边,吴国百姓的热情你也看到了,他们巴不得成为汉国百姓,全都期待着分田分地减租减赋,哪会出乱子?”

  “话是不错,可是,我是担心他们遭到某些人的蛊惑……”

  “蛊惑?孙权都逃了,谁能蛊惑他们?你真以为百姓是傻子?”魏延上下打量着姜维,似乎眼前这人特别陌生,“伯约,你还是别担心这些,赶紧考虑考虑,应该如何拿下合肥才对!”

  合肥?这么快就要攻打合肥?

  对哦,计划中的灭吴之战太过顺利,就像沿江旅游了一遭,脑子还没转过弯。

  虽然让孙权给溜了,虽然胜利得并不彻底,但相信他搞不出什么花样,最多就在会稽郡的沿海区域闹一闹。

  而汉军,每占领一地必会“分田分地”与“三年免赋”,必让百姓拍手称快。

  所以说,稳定扬州各郡县之人心,确实不会太难。

  眼下诸葛瑾不战而走,暂时没必要浪费兵力去追,反正他在会稽郡搞不出什么名堂。

  这不是看不起诸葛瑾,而是会稽郡就像原始的蛮荒之地,不仅开发不足,而且山越横行。

  魏延说“孙权有了诸葛瑾只会加速溃散”,正是因为,会稽郡负担不起十万大军之口粮。

  所以,当前最要紧的,还是要巩固扬州以北之防务,以防魏国趁虚而入。

  没办法,此时的汉国兵强马壮,但还没有实力跟魏国争夺天下,更没有三线作战的实力。

  巩固扬州之防务,其实是巩固扬州南部之防务,也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扬州。

  说到底,应该是巩固长江防线。

  然而,守江必守淮,难免跟魏国正面一战。

  不过嘛,顺势拿下合肥与寿春,将防线推进至淮水,本来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当初筹备进兵的时候,把汉军主力放在长江以北,正是为此而考虑。

  合肥!寿春!淮水!

  想起这些,姜维马上就想起关索。

  估计,就算把粮草送到了寿春附近,他也没那么容易拿到。

  唉!

  那个天不怕地不怕,运气却好得出奇的莽夫,希望这次也有好运。

  “军师!”

  姜维正在考虑兵进合肥,突有校事快步前来,“军师,这是刚刚收到的密信,从襄阳转来的!”

  襄阳来的?难道是……

  姜维心头一怔,赶紧接过。

  小指粗的竹筒中,只有一张薄薄的小纸片,很不起眼。

  然而,简单的几个字,瞬间让姜维瞳孔地震。

  “司马懿谋反?诛曹爽?”

  特么的,这,不就是期待已久的高平陵之变?

  这么快就发生了?

  为何半点征兆也没有?

  由于是襄阳转送的飞鸽传书,姜维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再没获得其它信息。

  信中的内容,姜维并不怀疑,只是惊叹发生得太过突然。

  更惊讶的是,司马懿在洛阳荫养三千死士,如此大的阵仗,竟然瞒过了自己的细作。

  也对,那些细作并不是万能的——他们连孙权出逃都没发现,更别说小心谨慎的司马懿了。

  还有,他们必定是确认了此事,才会给自己发来消息。

  从襄阳到建业,最快最稳妥的送信方式,必然是斥候快船。

  即便如此,最快也要十天才能送到。

  也就是说,司马懿诛杀曹爽一事,至少发生在半月以前!

  呜呼!太特么可惜了!

  没能提前获得消息,没能提前做好准备,也就没法浑水摸鱼。

  不过嘛,合肥的王昶与毌丘俭,估计该收到消息了。

  特别是毌丘俭,他誓死效忠的应该是曹魏,而不是司马懿。

  既然如此,“传令下去:全军渡江,速速兵进合肥!”

  建业城东二十里,十万吴兵屯兵江上。

  这支吴国水师的规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除了五十艘满载粮草与军械的楼船,还有一千五百多艘艨艟战船,另有斥候快船、突冒、斗舰与走舸八百余艘。

  这支水师的最高统帅,正是吴国大将军诸葛瑾。

  没错,就是诸葛瑾!

  半月前,他没有得到孙权诏令,却自作主张前往舒县方向,试图劝说诸葛恪阻截江北汉军。

  当时的诸葛瑾心急如焚,差点被诸葛恪的自私与纨绔气得吐血,还几乎被那儿子完全架空。

  然而,就在大军退往建业的路上,突然收到孙权的诏令,还收到孙权的绝密书信。

  孙权,孙权!

  这一瞬,诸葛瑾仿佛有了主心骨。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拥兵自重的儿子诸葛恪,可以不在乎孙权诏令,却不敢公然地“不忠不孝()?()”

  ,只好向诸葛瑾上交了军权印绶。

  只不过,得到军权的诸葛瑾只是屯兵江上,急得麾下众将寝食难安。

  “大将军!蜀军骑兵正在围困建业,咱们还要等到何时?()?()”

  焦急问话的人,正是老将丁奉。

  由于朱然奉命向汉军投降,吴国此时的车骑将军,正是东兴大捷的功臣,丁奉。

  其实除了丁奉之外,唐资、留赞、蔡林、凌封、凌烈、刘承、鲁淑、诸葛融等等小将,全都获得飞一般的升迁。

  正因为如此,这些“小将?()????╬?╬?()?()”

  对孙权越发感激,同时越发的忠心。

  “大将军!你还在等什么?赶紧下令吧!末将不需要太多兵马,三千水师足矣!()?()”

  骠骑将军唐资话音刚落,卫将军留赞又在请战:“大将军!末将也只需三千兵马,只需一次夜袭,就能轻松把蜀军赶到江里喂鱼!

  “就算蜀军后援赶到,那又如何?

  “纵然全军覆没粉身碎骨,末将也要咬下蜀军一块肉,绝不辜负陛下信任与重托!大将军,你就赶快下令吧!”

  “大将军……”

  凌封也要上前请战,却被诸葛瑾挥手制止,“传我军令,全军后退二十里!”

  后……后退?

  建业城被汉军围困,孙权在城中生死未卜,诸葛瑾竟然下令撤退?

  退?还能退到哪里?

  再退二十里就是江乘县,基本要入海了!

  真的要后退?

  众将都以为自己听错了,而诸葛瑾依旧胸有成竹,甚至有些如释重负,“已经半个月,蜀军应该追不上了。”

  半……半个月?

  什么半个月?

  什么追不上?

  众将越发懵逼,纷纷出言询问,诸葛瑾却不着急。

  独自斟满酒,轻抿一口,缓缓说起退兵原因。

  原来,孙权早就不在建业了。

  那是二十多天前,得知汉军即将杀到,建业城的富户百姓,纷纷拖家带口,争先恐后乘船出逃。

  当时那情形,就跟诸葛菱说的一模一样:装满金银的车马不计其数,几百条船将码头堵得水泄不通。

  孙权正是伪装成城中富户,携带一众嫔妃与二百多内侍和婢女,趁着混乱与夜色匆匆出城。

  这一切,不仅朝中文武没有察觉,就连姜维的细作也没察觉。

  十五天前,沿江各城各寨向汉军投降,朱然、全琮与朱据等将领纷纷缴械投降,确实是奉了孙权诏令。

  孙权这样做,其实是麻痹汉军。

  在他看来,那些位高权重的文武与姻亲,要么倚老卖老,要么碌碌无为,甚至可能与汉军暗中勾结。

  那样的臣子留在身边,或者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只会让吴国亡得更快。

  在这危急时刻,如果还要给他们授以重要使命,孙权一百个不放心,不如废物利用。

  还有,孙权通过顾雍向赵统递交乞降信,仍然是麻痹汉军,为的是把汉军拖在建业,为自己的逃跑争取更多时间。

  诸葛瑾也经常打败仗,还经常在奏表中言辞激烈,让孙权很不喜欢。

  不过,纵观整个朝堂,他的资历与忠心无人可及,只有他可托大任。

  令他在建业以东的江面设防,正是阻挡汉军水师可能的追击。

  对于这个决定,孙权有十足的信心:诸葛瑾无法阻挡三路汉军进逼建业,却能轻松阻住汉军的三百战船。

  无需太久,一个月,甚至半月就足够。

  …………

  东方,二百艘战船浩浩荡荡。

  在这个时代,这支船队的规模算不上世界第一,却仍是一支庞大的舰队。

  然而,这支舰队身处大海,那真的是风雨飘摇,随时可能葬身海底。

  “唉!”

  孙权轻叹口气,抬眼望向天空。

  眼神中透着无奈与不甘,但更多的是踌躇与期待。

  几只不知名的海鸟,不知从何处飞来,吱吱叫着落在桅杆上。

  孙权顿时来了兴趣,缓缓举起长弓。

  正要开箭,却被孙鲁班轻轻拉住,“父皇,是否忘了方士的谶言?”

  “哦,对哦,朕抵达倭奴国之前,千万不能杀生。”

  孙权郁闷地放下弓箭,继而轻叹,“若是王夫人与赵夫人在身边,朕也不会这般无聊。”

  听到“王夫人”与“赵夫人”,孙鲁班眼中马上就透着杀意,不过一闪而过。

  “父皇,咱们,真的要去邪马台国?”孙鲁班明显有些担心,犹豫着问道:“臣女听说,邪马台国两千里之遥,咱们,要不……”

  稍稍顿了顿,孙鲁班继续问道:“如果地图有误,咱们还能平安抵达么?”

  “不可能!”孙权拳头紧握,脸上却是温柔与慈爱,“二百年来,倭奴国使者前来朝拜好几次,所以这张地图不可能有误。

  “鲁班,朕知道你在担心,甚至不太乐意,可是,这是唯一的办法。

  “如果不这样,咱们必会落到蜀军手中,那就真要生不如死了。”

  说到这里,孙权又在轻声叹气,无奈回望身后的建业方向。

  然而,除了无边无际的大海,什么也看不见。

  “朕,已经没有退路!”

  孙权脸上的慈爱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让人生畏的杀意,“文武百官皆可降敌,魏国绝对容不下朕,蜀国,更容不下朕。

  “就算他们能容,朕也绝不投降,这就叫“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看看手中地图,孙权一声冷笑,“此时的邪马台国正是“屯长打架”,武器却是石头、木棒与竹矛。

  “只要朕的大军一到,倭奴国众部落只能向朕俯首称臣,包括邪马台国。

  “如果那卑弥呼不算太丑,如果朕的心情好,或许可让她做个小妾。

  “若是朕心情不好,就把她送给你做个贱婢,专门帮你倒洗脚水,哈哈哈!”

  孙权笑得格外自信,但孙鲁班仍在低声叹气。

  然而,孙权对此毫无察觉,仍在憧憬着横扫那片蛮荒大陆,然后养精蓄锐,打回江东,夺回曾经失去的一切。

  此时此刻或许没人知道,孙权的决定看似草率,实则谋划了好几年。

  当年,孙权俘获难升米与都市牛利时,就从他们口中了解到那片大陆的一切。

  得知“汉倭奴国”分裂成百余个部落,得知实力最强的卑弥呼部只有两千兵士,而且还在用原始的木质武器,就萌生了横扫倭奴国的打算。

  可惜的是,一直跟魏国和汉国打得难解难分,实在抽不出精力策划此事,而且没有足够的战船与兵士。

  如今,吴国的屡战屡败与汉国骑兵的长驱直入,让孙权感觉到大势已去。

  正如他所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与其兵败战死或者投降受辱,不如召集大军漂洋过海,轻松横扫倭奴国众部落,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皇帝。

  这二百艘“打前锋”的战船,确实只有三千宿卫兵,但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忠勇可靠,横扫倭奴国绝无问题。

  况且,这支缓缓东行的先头部队的身后,还有诸葛瑾的十万大军。

  不出一个月,他就会赶来汇合,并带来足够的粮草、军械、各种种子与草药。

  准备得如此充分,就算遇到当年登陆夷州时的各种疾病,孙权也能有足够的应对办法。

  这次出行确实仓促,女人带得不多,但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倭奴国各部落有的是。

  再一想,此行真没什么问题。

  祈求老天保佑,千万别遇上台风。

  哦,对哦,现在是隆冬季节,哪来的台风?

  哈哈哈!

  倭奴国,朕来啦!

  …………

  “狗东西!竟敢玩金蝉脱壳!”

  得知孙权往东逃走,并且有二百战船与三千宿卫兵,姜维急得吹胡子瞪眼。

  直到这时这才明白,诸葛瑾屯兵建业以东,原来是给孙权断后。

  唉!果儿早就说过有可能“节外生枝”,怎就没想到孙权会乘船出逃?

  呵呵,逃?他能逃到哪里?

  他最有可能的去处,应该是沿着海岸线而下,绕至扬州南部的会稽郡山区。

  如果真躲到山里做了“山越乱民”,以汉国现在的实力,还真不好对付。

  因为,汉国要抽出绝大部分的兵力,在关中、襄阳与合肥跟魏国三线作战,没办法跟孙权在山里周旋。

  另外,诸葛瑾与孙权汇合之后,还有可能横渡大海去往夷州。

  那地方,诸葛直与卫温在十几年前就去过,对吴国水师来说轻车熟路。

  如果这样,仍然是个巨大隐患。

  唉!竟然让孙权给逃了!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搞清孙权去了哪里。

  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击败诸葛瑾的水师,再从他口中打听孙权的去处。

  要想以三百战船击败两千战船,姜维不仅有办法,而且有必胜把握。

  否则,一个月前,就不会三路大军齐齐开往建业了。

  此时最担心的,不是诸葛瑾战船众多,而是他避而不战。

  “报……军师:诸葛瑾兵退二十里,已至江乘地界!”

  靠!怕什么来什么!

  诸葛瑾那厮还在退?

  看来,孙权是铁了心出逃!

  唉!

  近年来与魏吴两国多次交战,不论面对司马懿还是陆逊,姜维全都成竹在胸。

  而这一次,诸葛瑾占有绝对优势却主动避战,让姜维彻底没了主意。

  这是真的没了主意,因为诸葛瑾已经退到海上,他战法再也没法发挥作用。

  “你别看我,我也不知咋办!”

  魏延仍然沉浸在攻占建业的喜悦中,两手一摊,“你现在最该考虑的,是奏书该怎么写。

  “其次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粮草送到关索手中。

  “至于诸葛瑾与孙权,压根儿就不需要考虑。

  “因为会稽郡地广人稀,山越横行,就算孙权到了会稽,也会在半年内全军溃散。”

  “溃散?”姜维苦笑摇头,郁闷,“没那么简单,因为还有诸葛瑾!”

  “不,不,不,就因为有了诸葛瑾和十万大军,孙权才会迅速溃散,哈哈哈!”

  “哦?”

  姜维略一琢磨,很快就猜到魏延说出此话的原因,但还是不敢放心。

  毕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要孙权一日不死,或者没能将其擒获,谁也不敢放心。

  正如魏延所说,给刘禅的奏表应该怎么写,着实是个问题。

  姜维苦闷至极,魏延却误解了他的意思:“伯约,咱此战大动干戈,占领扬州南部却没能擒住孙权,陛下和朝中文武,很难认可你的灭国大功啊!”

  “哎呀,这点小事儿不提也罢!”

  姜维确实不在意什么灭国大功,摆摆手,浅笑着,“为免除后患,还是要尽快探得孙权行踪。

  “在这同时,必须稳定扬州各郡县百姓之人心,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说起这事,姜维马上就面色凝重,魏延却哈哈大笑:“伯维啊,你多虑了!

  “刚才在江边,吴国百姓的热情你也看到了,他们巴不得成为汉国百姓,全都期待着分田分地减租减赋,哪会出乱子?”

  “话是不错,可是,我是担心他们遭到某些人的蛊惑……”

  “蛊惑?孙权都逃了,谁能蛊惑他们?你真以为百姓是傻子?”魏延上下打量着姜维,似乎眼前这人特别陌生,“伯约,你还是别担心这些,赶紧考虑考虑,应该如何拿下合肥才对!”

  合肥?这么快就要攻打合肥?

  对哦,计划中的灭吴之战太过顺利,就像沿江旅游了一遭,脑子还没转过弯。

  虽然让孙权给溜了,虽然胜利得并不彻底,但相信他搞不出什么花样,最多就在会稽郡的沿海区域闹一闹。

  而汉军,每占领一地必会“分田分地”与“三年免赋”,必让百姓拍手称快。

  所以说,稳定扬州各郡县之人心,确实不会太难。

  眼下诸葛瑾不战而走,暂时没必要浪费兵力去追,反正他在会稽郡搞不出什么名堂。

  这不是看不起诸葛瑾,而是会稽郡就像原始的蛮荒之地,不仅开发不足,而且山越横行。

  魏延说“孙权有了诸葛瑾只会加速溃散”,正是因为,会稽郡负担不起十万大军之口粮。

  所以,当前最要紧的,还是要巩固扬州以北之防务,以防魏国趁虚而入。

  没办法,此时的汉国兵强马壮,但还没有实力跟魏国争夺天下,更没有三线作战的实力。

  巩固扬州之防务,其实是巩固扬州南部之防务,也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扬州。

  说到底,应该是巩固长江防线。

  然而,守江必守淮,难免跟魏国正面一战。

  不过嘛,顺势拿下合肥与寿春,将防线推进至淮水,本来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当初筹备进兵的时候,把汉军主力放在长江以北,正是为此而考虑。

  合肥!寿春!淮水!

  想起这些,姜维马上就想起关索。

  估计,就算把粮草送到了寿春附近,他也没那么容易拿到。

  唉!

  那个天不怕地不怕,运气却好得出奇的莽夫,希望这次也有好运。

  “军师!”

  姜维正在考虑兵进合肥,突有校事快步前来,“军师,这是刚刚收到的密信,从襄阳转来的!”

  襄阳来的?难道是……

  姜维心头一怔,赶紧接过。

  小指粗的竹筒中,只有一张薄薄的小纸片,很不起眼。

  然而,简单的几个字,瞬间让姜维瞳孔地震。

  “司马懿谋反?诛曹爽?”

  特么的,这,不就是期待已久的高平陵之变?

  这么快就发生了?

  为何半点征兆也没有?

  由于是襄阳转送的飞鸽传书,姜维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再没获得其它信息。

  信中的内容,姜维并不怀疑,只是惊叹发生得太过突然。

  更惊讶的是,司马懿在洛阳荫养三千死士,如此大的阵仗,竟然瞒过了自己的细作。

  也对,那些细作并不是万能的——他们连孙权出逃都没发现,更别说小心谨慎的司马懿了。

  还有,他们必定是确认了此事,才会给自己发来消息。

  从襄阳到建业,最快最稳妥的送信方式,必然是斥候快船。

  即便如此,最快也要十天才能送到。

  也就是说,司马懿诛杀曹爽一事,至少发生在半月以前!

  呜呼!太特么可惜了!

  没能提前获得消息,没能提前做好准备,也就没法浑水摸鱼。

  不过嘛,合肥的王昶与毌丘俭,估计该收到消息了。

  特别是毌丘俭,他誓死效忠的应该是曹魏,而不是司马懿。

  既然如此,“传令下去:全军渡江,速速兵进合肥!”

  建业城东二十里,十万吴兵屯兵江上。

  这支吴国水师的规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除了五十艘满载粮草与军械的楼船,还有一千五百多艘艨艟战船,另有斥候快船、突冒、斗舰与走舸八百余艘。

  这支水师的最高统帅,正是吴国大将军诸葛瑾。

  没错,就是诸葛瑾!

  半月前,他没有得到孙权诏令,却自作主张前往舒县方向,试图劝说诸葛恪阻截江北汉军。

  当时的诸葛瑾心急如焚,差点被诸葛恪的自私与纨绔气得吐血,还几乎被那儿子完全架空。

  然而,就在大军退往建业的路上,突然收到孙权的诏令,还收到孙权的绝密书信。

  孙权,孙权!

  这一瞬,诸葛瑾仿佛有了主心骨。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拥兵自重的儿子诸葛恪,可以不在乎孙权诏令,却不敢公然地“不忠不孝()?()”

  ,只好向诸葛瑾上交了军权印绶。

  只不过,得到军权的诸葛瑾只是屯兵江上,急得麾下众将寝食难安。

  “大将军!蜀军骑兵正在围困建业,咱们还要等到何时?()?()”

  焦急问话的人,正是老将丁奉。

  由于朱然奉命向汉军投降,吴国此时的车骑将军,正是东兴大捷的功臣,丁奉。

  其实除了丁奉之外,唐资、留赞、蔡林、凌封、凌烈、刘承、鲁淑、诸葛融等等小将,全都获得飞一般的升迁。

  正因为如此,这些“小将()?()”

  对孙权越发感激,同时越发的忠心。

  “大将军!你还在等什么?赶紧下令吧!末将不需要太多兵马,三千水师足矣!?()_[(.)]???。?。??()?()”

  骠骑将军唐资话音刚落,卫将军留赞又在请战:“大将军!末将也只需三千兵马,只需一次夜袭,就能轻松把蜀军赶到江里喂鱼!

  “就算蜀军后援赶到,那又如何?

  “纵然全军覆没粉身碎骨,末将也要咬下蜀军一块肉,绝不辜负陛下信任与重托!大将军,你就赶快下令吧!”

  “大将军……”

  凌封也要上前请战,却被诸葛瑾挥手制止,“传我军令,全军后退二十里!”

  后……后退?

  建业城被汉军围困,孙权在城中生死未卜,诸葛瑾竟然下令撤退?

  退?还能退到哪里?

  再退二十里就是江乘县,基本要入海了!

  真的要后退?

  众将都以为自己听错了,而诸葛瑾依旧胸有成竹,甚至有些如释重负,“已经半个月,蜀军应该追不上了。”

  半……半个月?

  什么半个月?

  什么追不上?

  众将越发懵逼,纷纷出言询问,诸葛瑾却不着急。

  独自斟满酒,轻抿一口,缓缓说起退兵原因。

  原来,孙权早就不在建业了。

  那是二十多天前,得知汉军即将杀到,建业城的富户百姓,纷纷拖家带口,争先恐后乘船出逃。

  当时那情形,就跟诸葛菱说的一模一样:装满金银的车马不计其数,几百条船将码头堵得水泄不通。

  孙权正是伪装成城中富户,携带一众嫔妃与二百多内侍和婢女,趁着混乱与夜色匆匆出城。

  这一切,不仅朝中文武没有察觉,就连姜维的细作也没察觉。

  十五天前,沿江各城各寨向汉军投降,朱然、全琮与朱据等将领纷纷缴械投降,确实是奉了孙权诏令。

  孙权这样做,其实是麻痹汉军。

  在他看来,那些位高权重的文武与姻亲,要么倚老卖老,要么碌碌无为,甚至可能与汉军暗中勾结。

  那样的臣子留在身边,或者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只会让吴国亡得更快。

  在这危急时刻,如果还要给他们授以重要使命,孙权一百个不放心,不如废物利用。

  还有,孙权通过顾雍向赵统递交乞降信,仍然是麻痹汉军,为的是把汉军拖在建业,为自己的逃跑争取更多时间。

  诸葛瑾也经常打败仗,还经常在奏表中言辞激烈,让孙权很不喜欢。

  不过,纵观整个朝堂,他的资历与忠心无人可及,只有他可托大任。

  令他在建业以东的江面设防,正是阻挡汉军水师可能的追击。

  对于这个决定,孙权有十足的信心:诸葛瑾无法阻挡三路汉军进逼建业,却能轻松阻住汉军的三百战船。

  无需太久,一个月,甚至半月就足够。

  …………

  东方,二百艘战船浩浩荡荡。

  在这个时代,这支船队的规模算不上世界第一,却仍是一支庞大的舰队。

  然而,这支舰队身处大海,那真的是风雨飘摇,随时可能葬身海底。

  “唉!”

  孙权轻叹口气,抬眼望向天空。

  眼神中透着无奈与不甘,但更多的是踌躇与期待。

  几只不知名的海鸟,不知从何处飞来,吱吱叫着落在桅杆上。

  孙权顿时来了兴趣,缓缓举起长弓。

  正要开箭,却被孙鲁班轻轻拉住,“父皇,是否忘了方士的谶言?”

  “哦,对哦,朕抵达倭奴国之前,千万不能杀生。”

  孙权郁闷地放下弓箭,继而轻叹,“若是王夫人与赵夫人在身边,朕也不会这般无聊。”

  听到“王夫人”与“赵夫人”,孙鲁班眼中马上就透着杀意,不过一闪而过。

  “父皇,咱们,真的要去邪马台国?”孙鲁班明显有些担心,犹豫着问道:“臣女听说,邪马台国两千里之遥,咱们,要不……”

  稍稍顿了顿,孙鲁班继续问道:“如果地图有误,咱们还能平安抵达么?”

  “不可能!”孙权拳头紧握,脸上却是温柔与慈爱,“二百年来,倭奴国使者前来朝拜好几次,所以这张地图不可能有误。

  “鲁班,朕知道你在担心,甚至不太乐意,可是,这是唯一的办法。

  “如果不这样,咱们必会落到蜀军手中,那就真要生不如死了。”

  说到这里,孙权又在轻声叹气,无奈回望身后的建业方向。

  然而,除了无边无际的大海,什么也看不见。

  “朕,已经没有退路!”

  孙权脸上的慈爱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让人生畏的杀意,“文武百官皆可降敌,魏国绝对容不下朕,蜀国,更容不下朕。

  “就算他们能容,朕也绝不投降,这就叫“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看看手中地图,孙权一声冷笑,“此时的邪马台国正是“屯长打架”,武器却是石头、木棒与竹矛。

  “只要朕的大军一到,倭奴国众部落只能向朕俯首称臣,包括邪马台国。

  “如果那卑弥呼不算太丑,如果朕的心情好,或许可让她做个小妾。

  “若是朕心情不好,就把她送给你做个贱婢,专门帮你倒洗脚水,哈哈哈!”

  孙权笑得格外自信,但孙鲁班仍在低声叹气。

  然而,孙权对此毫无察觉,仍在憧憬着横扫那片蛮荒大陆,然后养精蓄锐,打回江东,夺回曾经失去的一切。

  此时此刻或许没人知道,孙权的决定看似草率,实则谋划了好几年。

  当年,孙权俘获难升米与都市牛利时,就从他们口中了解到那片大陆的一切。

  得知“汉倭奴国”分裂成百余个部落,得知实力最强的卑弥呼部只有两千兵士,而且还在用原始的木质武器,就萌生了横扫倭奴国的打算。

  可惜的是,一直跟魏国和汉国打得难解难分,实在抽不出精力策划此事,而且没有足够的战船与兵士。

  如今,吴国的屡战屡败与汉国骑兵的长驱直入,让孙权感觉到大势已去。

  正如他所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与其兵败战死或者投降受辱,不如召集大军漂洋过海,轻松横扫倭奴国众部落,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皇帝。

  这二百艘“打前锋”的战船,确实只有三千宿卫兵,但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忠勇可靠,横扫倭奴国绝无问题。

  况且,这支缓缓东行的先头部队的身后,还有诸葛瑾的十万大军。

  不出一个月,他就会赶来汇合,并带来足够的粮草、军械、各种种子与草药。

  准备得如此充分,就算遇到当年登陆夷州时的各种疾病,孙权也能有足够的应对办法。

  这次出行确实仓促,女人带得不多,但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倭奴国各部落有的是。

  再一想,此行真没什么问题。

  祈求老天保佑,千万别遇上台风。

  哦,对哦,现在是隆冬季节,哪来的台风?

  哈哈哈!

  倭奴国,朕来啦!

  …………

  “狗东西!竟敢玩金蝉脱壳!”

  得知孙权往东逃走,并且有二百战船与三千宿卫兵,姜维急得吹胡子瞪眼。

  直到这时这才明白,诸葛瑾屯兵建业以东,原来是给孙权断后。

  唉!果儿早就说过有可能“节外生枝”,怎就没想到孙权会乘船出逃?

  呵呵,逃?他能逃到哪里?

  他最有可能的去处,应该是沿着海岸线而下,绕至扬州南部的会稽郡山区。

  如果真躲到山里做了“山越乱民”,以汉国现在的实力,还真不好对付。

  因为,汉国要抽出绝大部分的兵力,在关中、襄阳与合肥跟魏国三线作战,没办法跟孙权在山里周旋。

  另外,诸葛瑾与孙权汇合之后,还有可能横渡大海去往夷州。

  那地方,诸葛直与卫温在十几年前就去过,对吴国水师来说轻车熟路。

  如果这样,仍然是个巨大隐患。

  唉!竟然让孙权给逃了!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搞清孙权去了哪里。

  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击败诸葛瑾的水师,再从他口中打听孙权的去处。

  要想以三百战船击败两千战船,姜维不仅有办法,而且有必胜把握。

  否则,一个月前,就不会三路大军齐齐开往建业了。

  此时最担心的,不是诸葛瑾战船众多,而是他避而不战。

  “报……军师:诸葛瑾兵退二十里,已至江乘地界!”

  靠!怕什么来什么!

  诸葛瑾那厮还在退?

  看来,孙权是铁了心出逃!

  唉!

  近年来与魏吴两国多次交战,不论面对司马懿还是陆逊,姜维全都成竹在胸。

  而这一次,诸葛瑾占有绝对优势却主动避战,让姜维彻底没了主意。

  这是真的没了主意,因为诸葛瑾已经退到海上,他战法再也没法发挥作用。

  “你别看我,我也不知咋办!”

  魏延仍然沉浸在攻占建业的喜悦中,两手一摊,“你现在最该考虑的,是奏书该怎么写。

  “其次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粮草送到关索手中。

  “至于诸葛瑾与孙权,压根儿就不需要考虑。

  “因为会稽郡地广人稀,山越横行,就算孙权到了会稽,也会在半年内全军溃散。”

  “溃散?”姜维苦笑摇头,郁闷,“没那么简单,因为还有诸葛瑾!”

  “不,不,不,就因为有了诸葛瑾和十万大军,孙权才会迅速溃散,哈哈哈!”

  “哦?”

  姜维略一琢磨,很快就猜到魏延说出此话的原因,但还是不敢放心。

  毕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要孙权一日不死,或者没能将其擒获,谁也不敢放心。

  正如魏延所说,给刘禅的奏表应该怎么写,着实是个问题。

  姜维苦闷至极,魏延却误解了他的意思:“伯约,咱此战大动干戈,占领扬州南部却没能擒住孙权,陛下和朝中文武,很难认可你的灭国大功啊!”

  “哎呀,这点小事儿不提也罢!”

  姜维确实不在意什么灭国大功,摆摆手,浅笑着,“为免除后患,还是要尽快探得孙权行踪。

  “在这同时,必须稳定扬州各郡县百姓之人心,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说起这事,姜维马上就面色凝重,魏延却哈哈大笑:“伯维啊,你多虑了!

  “刚才在江边,吴国百姓的热情你也看到了,他们巴不得成为汉国百姓,全都期待着分田分地减租减赋,哪会出乱子?”

  “话是不错,可是,我是担心他们遭到某些人的蛊惑……”

  “蛊惑?孙权都逃了,谁能蛊惑他们?你真以为百姓是傻子?”魏延上下打量着姜维,似乎眼前这人特别陌生,“伯约,你还是别担心这些,赶紧考虑考虑,应该如何拿下合肥才对!”

  合肥?这么快就要攻打合肥?

  对哦,计划中的灭吴之战太过顺利,就像沿江旅游了一遭,脑子还没转过弯。

  虽然让孙权给溜了,虽然胜利得并不彻底,但相信他搞不出什么花样,最多就在会稽郡的沿海区域闹一闹。

  而汉军,每占领一地必会“分田分地”与“三年免赋”,必让百姓拍手称快。

  所以说,稳定扬州各郡县之人心,确实不会太难。

  眼下诸葛瑾不战而走,暂时没必要浪费兵力去追,反正他在会稽郡搞不出什么名堂。

  这不是看不起诸葛瑾,而是会稽郡就像原始的蛮荒之地,不仅开发不足,而且山越横行。

  魏延说“孙权有了诸葛瑾只会加速溃散”,正是因为,会稽郡负担不起十万大军之口粮。

  所以,当前最要紧的,还是要巩固扬州以北之防务,以防魏国趁虚而入。

  没办法,此时的汉国兵强马壮,但还没有实力跟魏国争夺天下,更没有三线作战的实力。

  巩固扬州之防务,其实是巩固扬州南部之防务,也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扬州。

  说到底,应该是巩固长江防线。

  然而,守江必守淮,难免跟魏国正面一战。

  不过嘛,顺势拿下合肥与寿春,将防线推进至淮水,本来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当初筹备进兵的时候,把汉军主力放在长江以北,正是为此而考虑。

  合肥!寿春!淮水!

  想起这些,姜维马上就想起关索。

  估计,就算把粮草送到了寿春附近,他也没那么容易拿到。

  唉!

  那个天不怕地不怕,运气却好得出奇的莽夫,希望这次也有好运。

  “军师!”

  姜维正在考虑兵进合肥,突有校事快步前来,“军师,这是刚刚收到的密信,从襄阳转来的!”

  襄阳来的?难道是……

  姜维心头一怔,赶紧接过。

  小指粗的竹筒中,只有一张薄薄的小纸片,很不起眼。

  然而,简单的几个字,瞬间让姜维瞳孔地震。

  “司马懿谋反?诛曹爽?”

  特么的,这,不就是期待已久的高平陵之变?

  这么快就发生了?

  为何半点征兆也没有?

  由于是襄阳转送的飞鸽传书,姜维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再没获得其它信息。

  信中的内容,姜维并不怀疑,只是惊叹发生得太过突然。

  更惊讶的是,司马懿在洛阳荫养三千死士,如此大的阵仗,竟然瞒过了自己的细作。

  也对,那些细作并不是万能的——他们连孙权出逃都没发现,更别说小心谨慎的司马懿了。

  还有,他们必定是确认了此事,才会给自己发来消息。

  从襄阳到建业,最快最稳妥的送信方式,必然是斥候快船。

  即便如此,最快也要十天才能送到。

  也就是说,司马懿诛杀曹爽一事,至少发生在半月以前!

  呜呼!太特么可惜了!

  没能提前获得消息,没能提前做好准备,也就没法浑水摸鱼。

  不过嘛,合肥的王昶与毌丘俭,估计该收到消息了。

  特别是毌丘俭,他誓死效忠的应该是曹魏,而不是司马懿。

  既然如此,“传令下去:全军渡江,速速兵进合肥!”

  建业城东二十里,十万吴兵屯兵江上。

  这支吴国水师的规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除了五十艘满载粮草与军械的楼船,还有一千五百多艘艨艟战船,另有斥候快船、突冒、斗舰与走舸八百余艘。

  这支水师的最高统帅,正是吴国大将军诸葛瑾。

  没错,就是诸葛瑾!

  半月前,他没有得到孙权诏令,却自作主张前往舒县方向,试图劝说诸葛恪阻截江北汉军。

  当时的诸葛瑾心急如焚,差点被诸葛恪的自私与纨绔气得吐血,还几乎被那儿子完全架空。

  然而,就在大军退往建业的路上,突然收到孙权的诏令,还收到孙权的绝密书信。

  孙权,孙权!

  这一瞬,诸葛瑾仿佛有了主心骨。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拥兵自重的儿子诸葛恪,可以不在乎孙权诏令,却不敢公然地“不忠不孝()?()”

  ,只好向诸葛瑾上交了军权印绶。

  只不过,得到军权的诸葛瑾只是屯兵江上,急得麾下众将寝食难安。

  “大将军!蜀军骑兵正在围困建业,咱们还要等到何时?()?()”

  焦急问话的人,正是老将丁奉。

  由于朱然奉命向汉军投降,吴国此时的车骑将军,正是东兴大捷的功臣,丁奉。

  其实除了丁奉之外,唐资、留赞、蔡林、凌封、凌烈、刘承、鲁淑、诸葛融等等小将,全都获得飞一般的升迁。

  正因为如此,这些“小将()?()”

  对孙权越发感激,同时越发的忠心。

  “大将军!你还在等什么?赶紧下令吧!末将不需要太多兵马,三千水师足矣!?()?[(.)]??♂?♂??()?()”

  骠骑将军唐资话音刚落,卫将军留赞又在请战:“大将军!末将也只需三千兵马,只需一次夜袭,就能轻松把蜀军赶到江里喂鱼!

  “就算蜀军后援赶到,那又如何?

  “纵然全军覆没粉身碎骨,末将也要咬下蜀军一块肉,绝不辜负陛下信任与重托!大将军,你就赶快下令吧!”

  “大将军……”

  凌封也要上前请战,却被诸葛瑾挥手制止,“传我军令,全军后退二十里!”

  后……后退?

  建业城被汉军围困,孙权在城中生死未卜,诸葛瑾竟然下令撤退?

  退?还能退到哪里?

  再退二十里就是江乘县,基本要入海了!

  真的要后退?

  众将都以为自己听错了,而诸葛瑾依旧胸有成竹,甚至有些如释重负,“已经半个月,蜀军应该追不上了。”

  半……半个月?

  什么半个月?

  什么追不上?

  众将越发懵逼,纷纷出言询问,诸葛瑾却不着急。

  独自斟满酒,轻抿一口,缓缓说起退兵原因。

  原来,孙权早就不在建业了。

  那是二十多天前,得知汉军即将杀到,建业城的富户百姓,纷纷拖家带口,争先恐后乘船出逃。

  当时那情形,就跟诸葛菱说的一模一样:装满金银的车马不计其数,几百条船将码头堵得水泄不通。

  孙权正是伪装成城中富户,携带一众嫔妃与二百多内侍和婢女,趁着混乱与夜色匆匆出城。

  这一切,不仅朝中文武没有察觉,就连姜维的细作也没察觉。

  十五天前,沿江各城各寨向汉军投降,朱然、全琮与朱据等将领纷纷缴械投降,确实是奉了孙权诏令。

  孙权这样做,其实是麻痹汉军。

  在他看来,那些位高权重的文武与姻亲,要么倚老卖老,要么碌碌无为,甚至可能与汉军暗中勾结。

  那样的臣子留在身边,或者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只会让吴国亡得更快。

  在这危急时刻,如果还要给他们授以重要使命,孙权一百个不放心,不如废物利用。

  还有,孙权通过顾雍向赵统递交乞降信,仍然是麻痹汉军,为的是把汉军拖在建业,为自己的逃跑争取更多时间。

  诸葛瑾也经常打败仗,还经常在奏表中言辞激烈,让孙权很不喜欢。

  不过,纵观整个朝堂,他的资历与忠心无人可及,只有他可托大任。

  令他在建业以东的江面设防,正是阻挡汉军水师可能的追击。

  对于这个决定,孙权有十足的信心:诸葛瑾无法阻挡三路汉军进逼建业,却能轻松阻住汉军的三百战船。

  无需太久,一个月,甚至半月就足够。

  …………

  东方,二百艘战船浩浩荡荡。

  在这个时代,这支船队的规模算不上世界第一,却仍是一支庞大的舰队。

  然而,这支舰队身处大海,那真的是风雨飘摇,随时可能葬身海底。

  “唉!”

  孙权轻叹口气,抬眼望向天空。

  眼神中透着无奈与不甘,但更多的是踌躇与期待。

  几只不知名的海鸟,不知从何处飞来,吱吱叫着落在桅杆上。

  孙权顿时来了兴趣,缓缓举起长弓。

  正要开箭,却被孙鲁班轻轻拉住,“父皇,是否忘了方士的谶言?”

  “哦,对哦,朕抵达倭奴国之前,千万不能杀生。”

  孙权郁闷地放下弓箭,继而轻叹,“若是王夫人与赵夫人在身边,朕也不会这般无聊。”

  听到“王夫人”与“赵夫人”,孙鲁班眼中马上就透着杀意,不过一闪而过。

  “父皇,咱们,真的要去邪马台国?”孙鲁班明显有些担心,犹豫着问道:“臣女听说,邪马台国两千里之遥,咱们,要不……”

  稍稍顿了顿,孙鲁班继续问道:“如果地图有误,咱们还能平安抵达么?”

  “不可能!”孙权拳头紧握,脸上却是温柔与慈爱,“二百年来,倭奴国使者前来朝拜好几次,所以这张地图不可能有误。

  “鲁班,朕知道你在担心,甚至不太乐意,可是,这是唯一的办法。

  “如果不这样,咱们必会落到蜀军手中,那就真要生不如死了。”

  说到这里,孙权又在轻声叹气,无奈回望身后的建业方向。

  然而,除了无边无际的大海,什么也看不见。

  “朕,已经没有退路!”

  孙权脸上的慈爱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让人生畏的杀意,“文武百官皆可降敌,魏国绝对容不下朕,蜀国,更容不下朕。

  “就算他们能容,朕也绝不投降,这就叫“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看看手中地图,孙权一声冷笑,“此时的邪马台国正是“屯长打架”,武器却是石头、木棒与竹矛。

  “只要朕的大军一到,倭奴国众部落只能向朕俯首称臣,包括邪马台国。

  “如果那卑弥呼不算太丑,如果朕的心情好,或许可让她做个小妾。

  “若是朕心情不好,就把她送给你做个贱婢,专门帮你倒洗脚水,哈哈哈!”

  孙权笑得格外自信,但孙鲁班仍在低声叹气。

  然而,孙权对此毫无察觉,仍在憧憬着横扫那片蛮荒大陆,然后养精蓄锐,打回江东,夺回曾经失去的一切。

  此时此刻或许没人知道,孙权的决定看似草率,实则谋划了好几年。

  当年,孙权俘获难升米与都市牛利时,就从他们口中了解到那片大陆的一切。

  得知“汉倭奴国”分裂成百余个部落,得知实力最强的卑弥呼部只有两千兵士,而且还在用原始的木质武器,就萌生了横扫倭奴国的打算。

  可惜的是,一直跟魏国和汉国打得难解难分,实在抽不出精力策划此事,而且没有足够的战船与兵士。

  如今,吴国的屡战屡败与汉国骑兵的长驱直入,让孙权感觉到大势已去。

  正如他所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与其兵败战死或者投降受辱,不如召集大军漂洋过海,轻松横扫倭奴国众部落,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皇帝。

  这二百艘“打前锋”的战船,确实只有三千宿卫兵,但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忠勇可靠,横扫倭奴国绝无问题。

  况且,这支缓缓东行的先头部队的身后,还有诸葛瑾的十万大军。

  不出一个月,他就会赶来汇合,并带来足够的粮草、军械、各种种子与草药。

  准备得如此充分,就算遇到当年登陆夷州时的各种疾病,孙权也能有足够的应对办法。

  这次出行确实仓促,女人带得不多,但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倭奴国各部落有的是。

  再一想,此行真没什么问题。

  祈求老天保佑,千万别遇上台风。

  哦,对哦,现在是隆冬季节,哪来的台风?

  哈哈哈!

  倭奴国,朕来啦!

  …………

  “狗东西!竟敢玩金蝉脱壳!”

  得知孙权往东逃走,并且有二百战船与三千宿卫兵,姜维急得吹胡子瞪眼。

  直到这时这才明白,诸葛瑾屯兵建业以东,原来是给孙权断后。

  唉!果儿早就说过有可能“节外生枝”,怎就没想到孙权会乘船出逃?

  呵呵,逃?他能逃到哪里?

  他最有可能的去处,应该是沿着海岸线而下,绕至扬州南部的会稽郡山区。

  如果真躲到山里做了“山越乱民”,以汉国现在的实力,还真不好对付。

  因为,汉国要抽出绝大部分的兵力,在关中、襄阳与合肥跟魏国三线作战,没办法跟孙权在山里周旋。

  另外,诸葛瑾与孙权汇合之后,还有可能横渡大海去往夷州。

  那地方,诸葛直与卫温在十几年前就去过,对吴国水师来说轻车熟路。

  如果这样,仍然是个巨大隐患。

  唉!竟然让孙权给逃了!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搞清孙权去了哪里。

  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击败诸葛瑾的水师,再从他口中打听孙权的去处。

  要想以三百战船击败两千战船,姜维不仅有办法,而且有必胜把握。

  否则,一个月前,就不会三路大军齐齐开往建业了。

  此时最担心的,不是诸葛瑾战船众多,而是他避而不战。

  “报……军师:诸葛瑾兵退二十里,已至江乘地界!”

  靠!怕什么来什么!

  诸葛瑾那厮还在退?

  看来,孙权是铁了心出逃!

  唉!

  近年来与魏吴两国多次交战,不论面对司马懿还是陆逊,姜维全都成竹在胸。

  而这一次,诸葛瑾占有绝对优势却主动避战,让姜维彻底没了主意。

  这是真的没了主意,因为诸葛瑾已经退到海上,他战法再也没法发挥作用。

  “你别看我,我也不知咋办!”

  魏延仍然沉浸在攻占建业的喜悦中,两手一摊,“你现在最该考虑的,是奏书该怎么写。

  “其次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粮草送到关索手中。

  “至于诸葛瑾与孙权,压根儿就不需要考虑。

  “因为会稽郡地广人稀,山越横行,就算孙权到了会稽,也会在半年内全军溃散。”

  “溃散?”姜维苦笑摇头,郁闷,“没那么简单,因为还有诸葛瑾!”

  “不,不,不,就因为有了诸葛瑾和十万大军,孙权才会迅速溃散,哈哈哈!”

  “哦?”

  姜维略一琢磨,很快就猜到魏延说出此话的原因,但还是不敢放心。

  毕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要孙权一日不死,或者没能将其擒获,谁也不敢放心。

  正如魏延所说,给刘禅的奏表应该怎么写,着实是个问题。

  姜维苦闷至极,魏延却误解了他的意思:“伯约,咱此战大动干戈,占领扬州南部却没能擒住孙权,陛下和朝中文武,很难认可你的灭国大功啊!”

  “哎呀,这点小事儿不提也罢!”

  姜维确实不在意什么灭国大功,摆摆手,浅笑着,“为免除后患,还是要尽快探得孙权行踪。

  “在这同时,必须稳定扬州各郡县百姓之人心,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说起这事,姜维马上就面色凝重,魏延却哈哈大笑:“伯维啊,你多虑了!

  “刚才在江边,吴国百姓的热情你也看到了,他们巴不得成为汉国百姓,全都期待着分田分地减租减赋,哪会出乱子?”

  “话是不错,可是,我是担心他们遭到某些人的蛊惑……”

  “蛊惑?孙权都逃了,谁能蛊惑他们?你真以为百姓是傻子?”魏延上下打量着姜维,似乎眼前这人特别陌生,“伯约,你还是别担心这些,赶紧考虑考虑,应该如何拿下合肥才对!”

  合肥?这么快就要攻打合肥?

  对哦,计划中的灭吴之战太过顺利,就像沿江旅游了一遭,脑子还没转过弯。

  虽然让孙权给溜了,虽然胜利得并不彻底,但相信他搞不出什么花样,最多就在会稽郡的沿海区域闹一闹。

  而汉军,每占领一地必会“分田分地”与“三年免赋”,必让百姓拍手称快。

  所以说,稳定扬州各郡县之人心,确实不会太难。

  眼下诸葛瑾不战而走,暂时没必要浪费兵力去追,反正他在会稽郡搞不出什么名堂。

  这不是看不起诸葛瑾,而是会稽郡就像原始的蛮荒之地,不仅开发不足,而且山越横行。

  魏延说“孙权有了诸葛瑾只会加速溃散”,正是因为,会稽郡负担不起十万大军之口粮。

  所以,当前最要紧的,还是要巩固扬州以北之防务,以防魏国趁虚而入。

  没办法,此时的汉国兵强马壮,但还没有实力跟魏国争夺天下,更没有三线作战的实力。

  巩固扬州之防务,其实是巩固扬州南部之防务,也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扬州。

  说到底,应该是巩固长江防线。

  然而,守江必守淮,难免跟魏国正面一战。

  不过嘛,顺势拿下合肥与寿春,将防线推进至淮水,本来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当初筹备进兵的时候,把汉军主力放在长江以北,正是为此而考虑。

  合肥!寿春!淮水!

  想起这些,姜维马上就想起关索。

  估计,就算把粮草送到了寿春附近,他也没那么容易拿到。

  唉!

  那个天不怕地不怕,运气却好得出奇的莽夫,希望这次也有好运。

  “军师!”

  姜维正在考虑兵进合肥,突有校事快步前来,“军师,这是刚刚收到的密信,从襄阳转来的!”

  襄阳来的?难道是……

  姜维心头一怔,赶紧接过。

  小指粗的竹筒中,只有一张薄薄的小纸片,很不起眼。

  然而,简单的几个字,瞬间让姜维瞳孔地震。

  “司马懿谋反?诛曹爽?”

  特么的,这,不就是期待已久的高平陵之变?

  这么快就发生了?

  为何半点征兆也没有?

  由于是襄阳转送的飞鸽传书,姜维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再没获得其它信息。

  信中的内容,姜维并不怀疑,只是惊叹发生得太过突然。

  更惊讶的是,司马懿在洛阳荫养三千死士,如此大的阵仗,竟然瞒过了自己的细作。

  也对,那些细作并不是万能的——他们连孙权出逃都没发现,更别说小心谨慎的司马懿了。

  还有,他们必定是确认了此事,才会给自己发来消息。

  从襄阳到建业,最快最稳妥的送信方式,必然是斥候快船。

  即便如此,最快也要十天才能送到。

  也就是说,司马懿诛杀曹爽一事,至少发生在半月以前!

  呜呼!太特么可惜了!

  没能提前获得消息,没能提前做好准备,也就没法浑水摸鱼。

  不过嘛,合肥的王昶与毌丘俭,估计该收到消息了。

  特别是毌丘俭,他誓死效忠的应该是曹魏,而不是司马懿。

  既然如此,“传令下去:全军渡江,速速兵进合肥!”

  建业城东二十里,十万吴兵屯兵江上。

  这支吴国水师的规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除了五十艘满载粮草与军械的楼船,还有一千五百多艘艨艟战船,另有斥候快船、突冒、斗舰与走舸八百余艘。

  这支水师的最高统帅,正是吴国大将军诸葛瑾。

  没错,就是诸葛瑾!

  半月前,他没有得到孙权诏令,却自作主张前往舒县方向,试图劝说诸葛恪阻截江北汉军。

  当时的诸葛瑾心急如焚,差点被诸葛恪的自私与纨绔气得吐血,还几乎被那儿子完全架空。

  然而,就在大军退往建业的路上,突然收到孙权的诏令,还收到孙权的绝密书信。

  孙权,孙权!

  这一瞬,诸葛瑾仿佛有了主心骨。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拥兵自重的儿子诸葛恪,可以不在乎孙权诏令,却不敢公然地“不忠不孝”,只好向诸葛瑾上交了军权印绶。

  只不过,得到军权的诸葛瑾只是屯兵江上,急得麾下众将寝食难安。

  “大将军!蜀军骑兵正在围困建业,咱们还要等到何时?”

  焦急问话的人,正是老将丁奉。

  由于朱然奉命向汉军投降,吴国此时的车骑将军,正是东兴大捷的功臣,丁奉。

  其实除了丁奉之外,唐资、留赞、蔡林、凌封、凌烈、刘承、鲁淑、诸葛融等等小将,全都获得飞一般的升迁。

  正因为如此,这些“小将”对孙权越发感激,同时越发的忠心。

  “大将军!你还在等什么?赶紧下令吧!末将不需要太多兵马,三千水师足矣!”

  骠骑将军唐资话音刚落,卫将军留赞又在请战:“大将军!末将也只需三千兵马,只需一次夜袭,就能轻松把蜀军赶到江里喂鱼!

  “就算蜀军后援赶到,那又如何?

  “纵然全军覆没粉身碎骨,末将也要咬下蜀军一块肉,绝不辜负陛下信任与重托!大将军,你就赶快下令吧!”

  “大将军……”

  凌封也要上前请战,却被诸葛瑾挥手制止,“传我军令,全军后退二十里!”

  后……后退?

  建业城被汉军围困,孙权在城中生死未卜,诸葛瑾竟然下令撤退?

  退?还能退到哪里?

  再退二十里就是江乘县,基本要入海了!

  真的要后退?

  众将都以为自己听错了,而诸葛瑾依旧胸有成竹,甚至有些如释重负,“已经半个月,蜀军应该追不上了。”

  半……半个月?

  什么半个月?

  什么追不上?

  众将越发懵逼,纷纷出言询问,诸葛瑾却不着急。

  独自斟满酒,轻抿一口,缓缓说起退兵原因。

  原来,孙权早就不在建业了。

  那是二十多天前,得知汉军即将杀到,建业城的富户百姓,纷纷拖家带口,争先恐后乘船出逃。

  当时那情形,就跟诸葛菱说的一模一样:装满金银的车马不计其数,几百条船将码头堵得水泄不通。

  孙权正是伪装成城中富户,携带一众嫔妃与二百多内侍和婢女,趁着混乱与夜色匆匆出城。

  这一切,不仅朝中文武没有察觉,就连姜维的细作也没察觉。

  十五天前,沿江各城各寨向汉军投降,朱然、全琮与朱据等将领纷纷缴械投降,确实是奉了孙权诏令。

  孙权这样做,其实是麻痹汉军。

  在他看来,那些位高权重的文武与姻亲,要么倚老卖老,要么碌碌无为,甚至可能与汉军暗中勾结。

  那样的臣子留在身边,或者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只会让吴国亡得更快。

  在这危急时刻,如果还要给他们授以重要使命,孙权一百个不放心,不如废物利用。

  还有,孙权通过顾雍向赵统递交乞降信,仍然是麻痹汉军,为的是把汉军拖在建业,为自己的逃跑争取更多时间。

  诸葛瑾也经常打败仗,还经常在奏表中言辞激烈,让孙权很不喜欢。

  不过,纵观整个朝堂,他的资历与忠心无人可及,只有他可托大任。

  令他在建业以东的江面设防,正是阻挡汉军水师可能的追击。

  对于这个决定,孙权有十足的信心:诸葛瑾无法阻挡三路汉军进逼建业,却能轻松阻住汉军的三百战船。

  无需太久,一个月,甚至半月就足够。

  …………

  东方,二百艘战船浩浩荡荡。

  在这个时代,这支船队的规模算不上世界第一,却仍是一支庞大的舰队。

  然而,这支舰队身处大海,那真的是风雨飘摇,随时可能葬身海底。

  “唉!”

  孙权轻叹口气,抬眼望向天空。

  眼神中透着无奈与不甘,但更多的是踌躇与期待。

  几只不知名的海鸟,不知从何处飞来,吱吱叫着落在桅杆上。

  孙权顿时来了兴趣,缓缓举起长弓。

  正要开箭,却被孙鲁班轻轻拉住,“父皇,是否忘了方士的谶言?”

  “哦,对哦,朕抵达倭奴国之前,千万不能杀生。”

  孙权郁闷地放下弓箭,继而轻叹,“若是王夫人与赵夫人在身边,朕也不会这般无聊。”

  听到“王夫人”与“赵夫人”,孙鲁班眼中马上就透着杀意,不过一闪而过。

  “父皇,咱们,真的要去邪马台国?”孙鲁班明显有些担心,犹豫着问道:“臣女听说,邪马台国两千里之遥,咱们,要不……”

  稍稍顿了顿,孙鲁班继续问道:“如果地图有误,咱们还能平安抵达么?”

  “不可能!”孙权拳头紧握,脸上却是温柔与慈爱,“二百年来,倭奴国使者前来朝拜好几次,所以这张地图不可能有误。

  “鲁班,朕知道你在担心,甚至不太乐意,可是,这是唯一的办法。

  “如果不这样,咱们必会落到蜀军手中,那就真要生不如死了。”

  说到这里,孙权又在轻声叹气,无奈回望身后的建业方向。

  然而,除了无边无际的大海,什么也看不见。

  “朕,已经没有退路!”

  孙权脸上的慈爱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让人生畏的杀意,“文武百官皆可降敌,魏国绝对容不下朕,蜀国,更容不下朕。

  “就算他们能容,朕也绝不投降,这就叫“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看看手中地图,孙权一声冷笑,“此时的邪马台国正是“屯长打架”,武器却是石头、木棒与竹矛。

  “只要朕的大军一到,倭奴国众部落只能向朕俯首称臣,包括邪马台国。

  “如果那卑弥呼不算太丑,如果朕的心情好,或许可让她做个小妾。

  “若是朕心情不好,就把她送给你做个贱婢,专门帮你倒洗脚水,哈哈哈!”

  孙权笑得格外自信,但孙鲁班仍在低声叹气。

  然而,孙权对此毫无察觉,仍在憧憬着横扫那片蛮荒大陆,然后养精蓄锐,打回江东,夺回曾经失去的一切。

  此时此刻或许没人知道,孙权的决定看似草率,实则谋划了好几年。

  当年,孙权俘获难升米与都市牛利时,就从他们口中了解到那片大陆的一切。

  得知“汉倭奴国”分裂成百余个部落,得知实力最强的卑弥呼部只有两千兵士,而且还在用原始的木质武器,就萌生了横扫倭奴国的打算。

  可惜的是,一直跟魏国和汉国打得难解难分,实在抽不出精力策划此事,而且没有足够的战船与兵士。

  如今,吴国的屡战屡败与汉国骑兵的长驱直入,让孙权感觉到大势已去。

  正如他所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与其兵败战死或者投降受辱,不如召集大军漂洋过海,轻松横扫倭奴国众部落,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皇帝。

  这二百艘“打前锋”的战船,确实只有三千宿卫兵,但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忠勇可靠,横扫倭奴国绝无问题。

  况且,这支缓缓东行的先头部队的身后,还有诸葛瑾的十万大军。

  不出一个月,他就会赶来汇合,并带来足够的粮草、军械、各种种子与草药。

  准备得如此充分,就算遇到当年登陆夷州时的各种疾病,孙权也能有足够的应对办法。

  这次出行确实仓促,女人带得不多,但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倭奴国各部落有的是。

  再一想,此行真没什么问题。

  祈求老天保佑,千万别遇上台风。

  哦,对哦,现在是隆冬季节,哪来的台风?

  哈哈哈!

  倭奴国,朕来啦!

  …………

  “狗东西!竟敢玩金蝉脱壳!”

  得知孙权往东逃走,并且有二百战船与三千宿卫兵,姜维急得吹胡子瞪眼。

  直到这时这才明白,诸葛瑾屯兵建业以东,原来是给孙权断后。

  唉!果儿早就说过有可能“节外生枝”,怎就没想到孙权会乘船出逃?

  呵呵,逃?他能逃到哪里?

  他最有可能的去处,应该是沿着海岸线而下,绕至扬州南部的会稽郡山区。

  如果真躲到山里做了“山越乱民”,以汉国现在的实力,还真不好对付。

  因为,汉国要抽出绝大部分的兵力,在关中、襄阳与合肥跟魏国三线作战,没办法跟孙权在山里周旋。

  另外,诸葛瑾与孙权汇合之后,还有可能横渡大海去往夷州。

  那地方,诸葛直与卫温在十几年前就去过,对吴国水师来说轻车熟路。

  如果这样,仍然是个巨大隐患。

  唉!竟然让孙权给逃了!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搞清孙权去了哪里。

  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击败诸葛瑾的水师,再从他口中打听孙权的去处。

  要想以三百战船击败两千战船,姜维不仅有办法,而且有必胜把握。

  否则,一个月前,就不会三路大军齐齐开往建业了。

  此时最担心的,不是诸葛瑾战船众多,而是他避而不战。

  “报……军师:诸葛瑾兵退二十里,已至江乘地界!”

  靠!怕什么来什么!

  诸葛瑾那厮还在退?

  看来,孙权是铁了心出逃!

  唉!

  近年来与魏吴两国多次交战,不论面对司马懿还是陆逊,姜维全都成竹在胸。

  而这一次,诸葛瑾占有绝对优势却主动避战,让姜维彻底没了主意。

  这是真的没了主意,因为诸葛瑾已经退到海上,他战法再也没法发挥作用。

  “你别看我,我也不知咋办!”

  魏延仍然沉浸在攻占建业的喜悦中,两手一摊,“你现在最该考虑的,是奏书该怎么写。

  “其次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粮草送到关索手中。

  “至于诸葛瑾与孙权,压根儿就不需要考虑。

  “因为会稽郡地广人稀,山越横行,就算孙权到了会稽,也会在半年内全军溃散。”

  “溃散?”姜维苦笑摇头,郁闷,“没那么简单,因为还有诸葛瑾!”

  “不,不,不,就因为有了诸葛瑾和十万大军,孙权才会迅速溃散,哈哈哈!”

  “哦?”

  姜维略一琢磨,很快就猜到魏延说出此话的原因,但还是不敢放心。

  毕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要孙权一日不死,或者没能将其擒获,谁也不敢放心。

  正如魏延所说,给刘禅的奏表应该怎么写,着实是个问题。

  姜维苦闷至极,魏延却误解了他的意思:“伯约,咱此战大动干戈,占领扬州南部却没能擒住孙权,陛下和朝中文武,很难认可你的灭国大功啊!”

  “哎呀,这点小事儿不提也罢!”

  姜维确实不在意什么灭国大功,摆摆手,浅笑着,“为免除后患,还是要尽快探得孙权行踪。

  “在这同时,必须稳定扬州各郡县百姓之人心,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说起这事,姜维马上就面色凝重,魏延却哈哈大笑:“伯维啊,你多虑了!

  “刚才在江边,吴国百姓的热情你也看到了,他们巴不得成为汉国百姓,全都期待着分田分地减租减赋,哪会出乱子?”

  “话是不错,可是,我是担心他们遭到某些人的蛊惑……”

  “蛊惑?孙权都逃了,谁能蛊惑他们?你真以为百姓是傻子?”魏延上下打量着姜维,似乎眼前这人特别陌生,“伯约,你还是别担心这些,赶紧考虑考虑,应该如何拿下合肥才对!”

  合肥?这么快就要攻打合肥?

  对哦,计划中的灭吴之战太过顺利,就像沿江旅游了一遭,脑子还没转过弯。

  虽然让孙权给溜了,虽然胜利得并不彻底,但相信他搞不出什么花样,最多就在会稽郡的沿海区域闹一闹。

  而汉军,每占领一地必会“分田分地”与“三年免赋”,必让百姓拍手称快。

  所以说,稳定扬州各郡县之人心,确实不会太难。

  眼下诸葛瑾不战而走,暂时没必要浪费兵力去追,反正他在会稽郡搞不出什么名堂。

  这不是看不起诸葛瑾,而是会稽郡就像原始的蛮荒之地,不仅开发不足,而且山越横行。

  魏延说“孙权有了诸葛瑾只会加速溃散”,正是因为,会稽郡负担不起十万大军之口粮。

  所以,当前最要紧的,还是要巩固扬州以北之防务,以防魏国趁虚而入。

  没办法,此时的汉国兵强马壮,但还没有实力跟魏国争夺天下,更没有三线作战的实力。

  巩固扬州之防务,其实是巩固扬州南部之防务,也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扬州。

  说到底,应该是巩固长江防线。

  然而,守江必守淮,难免跟魏国正面一战。

  不过嘛,顺势拿下合肥与寿春,将防线推进至淮水,本来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当初筹备进兵的时候,把汉军主力放在长江以北,正是为此而考虑。

  合肥!寿春!淮水!

  想起这些,姜维马上就想起关索。

  估计,就算把粮草送到了寿春附近,他也没那么容易拿到。

  唉!

  那个天不怕地不怕,运气却好得出奇的莽夫,希望这次也有好运。

  “军师!”

  姜维正在考虑兵进合肥,突有校事快步前来,“军师,这是刚刚收到的密信,从襄阳转来的!”

  襄阳来的?难道是……

  姜维心头一怔,赶紧接过。

  小指粗的竹筒中,只有一张薄薄的小纸片,很不起眼。

  然而,简单的几个字,瞬间让姜维瞳孔地震。

  “司马懿谋反?诛曹爽?”

  特么的,这,不就是期待已久的高平陵之变?

  这么快就发生了?

  为何半点征兆也没有?

  由于是襄阳转送的飞鸽传书,姜维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再没获得其它信息。

  信中的内容,姜维并不怀疑,只是惊叹发生得太过突然。

  更惊讶的是,司马懿在洛阳荫养三千死士,如此大的阵仗,竟然瞒过了自己的细作。

  也对,那些细作并不是万能的——他们连孙权出逃都没发现,更别说小心谨慎的司马懿了。

  还有,他们必定是确认了此事,才会给自己发来消息。

  从襄阳到建业,最快最稳妥的送信方式,必然是斥候快船。

  即便如此,最快也要十天才能送到。

  也就是说,司马懿诛杀曹爽一事,至少发生在半月以前!

  呜呼!太特么可惜了!

  没能提前获得消息,没能提前做好准备,也就没法浑水摸鱼。

  不过嘛,合肥的王昶与毌丘俭,估计该收到消息了。

  特别是毌丘俭,他誓死效忠的应该是曹魏,而不是司马懿。

  既然如此,“传令下去:全军渡江,速速兵进合肥!”

  建业城东二十里,十万吴兵屯兵江上。

  ?本作者子未曰提醒您《复兴汉室,从救下魏延开始》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

  这支吴国水师的规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除了五十艘满载粮草与军械的楼船,还有一千五百多艘艨艟战船,另有斥候快船、突冒、斗舰与走舸八百余艘。()?()

  这支水师的最高统帅,正是吴国大将军诸葛瑾。()?()

  没错,就是诸葛瑾!

  半月前,他没有得到孙权诏令,却自作主张前往舒县方向,试图劝说诸葛恪阻截江北汉军。

  当时的诸葛瑾心急如焚,差点被诸葛恪的自私与纨绔气得吐血,还几乎被那儿子完全架空。

  然而,就在大军退往建业的路上,突然收到孙权的诏令,还收到孙权的绝密书信。

  孙权,孙权!

  这一瞬,诸葛瑾仿佛有了主心骨。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拥兵自重的儿子诸葛恪,可以不在乎孙权诏令,却不敢公然地“不忠不孝”,只好向诸葛瑾上交了军权印绶。

  只不过,得到军权的诸葛瑾只是屯兵江上,急得麾下众将寝食难安。

  “大将军!蜀军骑兵正在围困建业,咱们还要等到何时?”

  焦急问话的人,正是老将丁奉。

  由于朱然奉命向汉军投降,吴国此时的车骑将军,正是东兴大捷的功臣,丁奉。

  其实除了丁奉之外,唐资、留赞、蔡林、凌封、凌烈、刘承、鲁淑、诸葛融等等小将,全都获得飞一般的升迁。

  正因为如此,这些“小将”对孙权越发感激,同时越发的忠心。

  “大将军!你还在等什么?赶紧下令吧!末将不需要太多兵马,三千水师足矣!”

  骠骑将军唐资话音刚落,卫将军留赞又在请战:“大将军!末将也只需三千兵马,只需一次夜袭,就能轻松把蜀军赶到江里喂鱼!

  “就算蜀军后援赶到,那又如何?

  “纵然全军覆没粉身碎骨,末将也要咬下蜀军一块肉,绝不辜负陛下信任与重托!大将军,你就赶快下令吧!”

  “大将军……”

  凌封也要上前请战,却被诸葛瑾挥手制止,“传我军令,全军后退二十里!”

  后……后退?

  建业城被汉军围困,孙权在城中生死未卜,诸葛瑾竟然下令撤退?

  退?还能退到哪里?

  再退二十里就是江乘县,基本要入海了!

  真的要后退?

  众将都以为自己听错了,而诸葛瑾依旧胸有成竹,甚至有些如释重负,“已经半个月,蜀军应该追不上了。”

  半……半个月?

  什么半个月?

  什么追不上?

  众将越发懵逼,纷纷出言询问,诸葛瑾却不着急。

  独自斟满酒,轻抿一口,缓缓说起退兵原因。

  原来,孙权早就不在建业了。

  那是二十多天前,得知汉军即将杀到,建业城的富户百姓,纷纷拖家带口,争先恐后乘船出逃。

  当时那情形,就跟诸葛菱说的一模一样:装满金银的车马不计其数,几百条船将码头堵得水泄不通。

  孙权正是伪装成城中富户,携带一众嫔妃与二百多内侍和婢女,趁着混乱与夜色匆匆出城。

  这一切,不仅朝中文武没有察觉,就连姜维的细作也没察觉。

  十五天前,沿江各城各寨向汉军投降,朱然、全琮与朱据等将领纷纷缴械投降,确实是奉了孙权诏令。

  孙权这样做,其实是麻痹汉军。

  在他看来,那些位高权重的文武与姻亲,要么倚老卖老,要么碌碌无为,甚至可能与汉军暗中勾结。

  那样的臣子留在身边,或者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只会让吴国亡得更快。

  在这危急时刻,如果还要给他们授以重要使命,孙权一百个不放心,不如废物利用。

  还有,孙权通过顾雍向赵统递交乞降信,仍然是麻痹汉军,为的是把汉军拖在建业,为自己的逃跑争取更多时间。

  诸葛瑾也经常打败仗,还经常在奏表中言辞激烈,让孙权很不喜欢。

  不过,纵观整个朝堂,他的资历与忠心无人可及,只有他可托大任。

  令他在建业以东的江面设防,正是阻挡汉军水师可能的追击。

  对于这个决定,孙权有十足的信心:诸葛瑾无法阻挡三路汉军进逼建业,却能轻松阻住汉军的三百战船。

  无需太久,一个月,甚至半月就足够。

  …………

  东方,二百艘战船浩浩荡荡。

  在这个时代,这支船队的规模算不上世界第一,却仍是一支庞大的舰队。

  然而,这支舰队身处大海,那真的是风雨飘摇,随时可能葬身海底。

  “唉!”

  孙权轻叹口气,抬眼望向天空。

  眼神中透着无奈与不甘,但更多的是踌躇与期待。

  几只不知名的海鸟,不知从何处飞来,吱吱叫着落在桅杆上。

  孙权顿时来了兴趣,缓缓举起长弓。

  正要开箭,却被孙鲁班轻轻拉住,“父皇,是否忘了方士的谶言?”

  “哦,对哦,朕抵达倭奴国之前,千万不能杀生。”

  孙权郁闷地放下弓箭,继而轻叹,“若是王夫人与赵夫人在身边,朕也不会这般无聊。”

  听到“王夫人”与“赵夫人”,孙鲁班眼中马上就透着杀意,不过一闪而过。

  “父皇,咱们,真的要去邪马台国?”孙鲁班明显有些担心,犹豫着问道:“臣女听说,邪马台国两千里之遥,咱们,要不……”

  稍稍顿了顿,孙鲁班继续问道:“如果地图有误,咱们还能平安抵达么?”

  “不可能!”孙权拳头紧握,脸上却是温柔与慈爱,“二百年来,倭奴国使者前来朝拜好几次,所以这张地图不可能有误。

  “鲁班,朕知道你在担心,甚至不太乐意,可是,这是唯一的办法。

  “如果不这样,咱们必会落到蜀军手中,那就真要生不如死了。”

  说到这里,孙权又在轻声叹气,无奈回望身后的建业方向。

  然而,除了无边无际的大海,什么也看不见。

  “朕,已经没有退路!”

  孙权脸上的慈爱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让人生畏的杀意,“文武百官皆可降敌,魏国绝对容不下朕,蜀国,更容不下朕。

  “就算他们能容,朕也绝不投降,这就叫“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看看手中地图,孙权一声冷笑,“此时的邪马台国正是“屯长打架”,武器却是石头、木棒与竹矛。

  “只要朕的大军一到,倭奴国众部落只能向朕俯首称臣,包括邪马台国。

  “如果那卑弥呼不算太丑,如果朕的心情好,或许可让她做个小妾。

  “若是朕心情不好,就把她送给你做个贱婢,专门帮你倒洗脚水,哈哈哈!”

  孙权笑得格外自信,但孙鲁班仍在低声叹气。

  然而,孙权对此毫无察觉,仍在憧憬着横扫那片蛮荒大陆,然后养精蓄锐,打回江东,夺回曾经失去的一切。

  此时此刻或许没人知道,孙权的决定看似草率,实则谋划了好几年。

  当年,孙权俘获难升米与都市牛利时,就从他们口中了解到那片大陆的一切。

  得知“汉倭奴国”分裂成百余个部落,得知实力最强的卑弥呼部只有两千兵士,而且还在用原始的木质武器,就萌生了横扫倭奴国的打算。

  可惜的是,一直跟魏国和汉国打得难解难分,实在抽不出精力策划此事,而且没有足够的战船与兵士。

  如今,吴国的屡战屡败与汉国骑兵的长驱直入,让孙权感觉到大势已去。

  正如他所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与其兵败战死或者投降受辱,不如召集大军漂洋过海,轻松横扫倭奴国众部落,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皇帝。

  这二百艘“打前锋”的战船,确实只有三千宿卫兵,但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忠勇可靠,横扫倭奴国绝无问题。

  况且,这支缓缓东行的先头部队的身后,还有诸葛瑾的十万大军。

  不出一个月,他就会赶来汇合,并带来足够的粮草、军械、各种种子与草药。

  准备得如此充分,就算遇到当年登陆夷州时的各种疾病,孙权也能有足够的应对办法。

  这次出行确实仓促,女人带得不多,但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倭奴国各部落有的是。

  再一想,此行真没什么问题。

  祈求老天保佑,千万别遇上台风。

  哦,对哦,现在是隆冬季节,哪来的台风?

  哈哈哈!

  倭奴国,朕来啦!

  …………

  “狗东西!竟敢玩金蝉脱壳!”

  得知孙权往东逃走,并且有二百战船与三千宿卫兵,姜维急得吹胡子瞪眼。

  直到这时这才明白,诸葛瑾屯兵建业以东,原来是给孙权断后。

  唉!果儿早就说过有可能“节外生枝”,怎就没想到孙权会乘船出逃?

  呵呵,逃?他能逃到哪里?

  他最有可能的去处,应该是沿着海岸线而下,绕至扬州南部的会稽郡山区。

  如果真躲到山里做了“山越乱民”,以汉国现在的实力,还真不好对付。

  因为,汉国要抽出绝大部分的兵力,在关中、襄阳与合肥跟魏国三线作战,没办法跟孙权在山里周旋。

  另外,诸葛瑾与孙权汇合之后,还有可能横渡大海去往夷州。

  那地方,诸葛直与卫温在十几年前就去过,对吴国水师来说轻车熟路。

  如果这样,仍然是个巨大隐患。

  唉!竟然让孙权给逃了!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搞清孙权去了哪里。

  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击败诸葛瑾的水师,再从他口中打听孙权的去处。

  要想以三百战船击败两千战船,姜维不仅有办法,而且有必胜把握。

  否则,一个月前,就不会三路大军齐齐开往建业了。

  此时最担心的,不是诸葛瑾战船众多,而是他避而不战。

  “报……军师:诸葛瑾兵退二十里,已至江乘地界!”

  靠!怕什么来什么!

  诸葛瑾那厮还在退?

  看来,孙权是铁了心出逃!

  唉!

  近年来与魏吴两国多次交战,不论面对司马懿还是陆逊,姜维全都成竹在胸。

  而这一次,诸葛瑾占有绝对优势却主动避战,让姜维彻底没了主意。

  这是真的没了主意,因为诸葛瑾已经退到海上,他战法再也没法发挥作用。

  “你别看我,我也不知咋办!”

  魏延仍然沉浸在攻占建业的喜悦中,两手一摊,“你现在最该考虑的,是奏书该怎么写。

  “其次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粮草送到关索手中。

  “至于诸葛瑾与孙权,压根儿就不需要考虑。

  “因为会稽郡地广人稀,山越横行,就算孙权到了会稽,也会在半年内全军溃散。”

  “溃散?”姜维苦笑摇头,郁闷,“没那么简单,因为还有诸葛瑾!”

  “不,不,不,就因为有了诸葛瑾和十万大军,孙权才会迅速溃散,哈哈哈!”

  “哦?”

  姜维略一琢磨,很快就猜到魏延说出此话的原因,但还是不敢放心。

  毕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要孙权一日不死,或者没能将其擒获,谁也不敢放心。

  正如魏延所说,给刘禅的奏表应该怎么写,着实是个问题。

  姜维苦闷至极,魏延却误解了他的意思:“伯约,咱此战大动干戈,占领扬州南部却没能擒住孙权,陛下和朝中文武,很难认可你的灭国大功啊!”

  “哎呀,这点小事儿不提也罢!”

  姜维确实不在意什么灭国大功,摆摆手,浅笑着,“为免除后患,还是要尽快探得孙权行踪。

  “在这同时,必须稳定扬州各郡县百姓之人心,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说起这事,姜维马上就面色凝重,魏延却哈哈大笑:“伯维啊,你多虑了!

  “刚才在江边,吴国百姓的热情你也看到了,他们巴不得成为汉国百姓,全都期待着分田分地减租减赋,哪会出乱子?”

  “话是不错,可是,我是担心他们遭到某些人的蛊惑……”

  “蛊惑?孙权都逃了,谁能蛊惑他们?你真以为百姓是傻子?”魏延上下打量着姜维,似乎眼前这人特别陌生,“伯约,你还是别担心这些,赶紧考虑考虑,应该如何拿下合肥才对!”

  合肥?这么快就要攻打合肥?

  对哦,计划中的灭吴之战太过顺利,就像沿江旅游了一遭,脑子还没转过弯。

  虽然让孙权给溜了,虽然胜利得并不彻底,但相信他搞不出什么花样,最多就在会稽郡的沿海区域闹一闹。

  而汉军,每占领一地必会“分田分地”与“三年免赋”,必让百姓拍手称快。

  所以说,稳定扬州各郡县之人心,确实不会太难。

  眼下诸葛瑾不战而走,暂时没必要浪费兵力去追,反正他在会稽郡搞不出什么名堂。

  这不是看不起诸葛瑾,而是会稽郡就像原始的蛮荒之地,不仅开发不足,而且山越横行。

  魏延说“孙权有了诸葛瑾只会加速溃散”,正是因为,会稽郡负担不起十万大军之口粮。

  所以,当前最要紧的,还是要巩固扬州以北之防务,以防魏国趁虚而入。

  没办法,此时的汉国兵强马壮,但还没有实力跟魏国争夺天下,更没有三线作战的实力。

  巩固扬州之防务,其实是巩固扬州南部之防务,也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扬州。

  说到底,应该是巩固长江防线。

  然而,守江必守淮,难免跟魏国正面一战。

  不过嘛,顺势拿下合肥与寿春,将防线推进至淮水,本来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当初筹备进兵的时候,把汉军主力放在长江以北,正是为此而考虑。

  合肥!寿春!淮水!

  想起这些,姜维马上就想起关索。

  估计,就算把粮草送到了寿春附近,他也没那么容易拿到。

  唉!

  那个天不怕地不怕,运气却好得出奇的莽夫,希望这次也有好运。

  “军师!”

  姜维正在考虑兵进合肥,突有校事快步前来,“军师,这是刚刚收到的密信,从襄阳转来的!”

  襄阳来的?难道是……

  姜维心头一怔,赶紧接过。

  小指粗的竹筒中,只有一张薄薄的小纸片,很不起眼。

  然而,简单的几个字,瞬间让姜维瞳孔地震。

  “司马懿谋反?诛曹爽?”

  特么的,这,不就是期待已久的高平陵之变?

  这么快就发生了?

  为何半点征兆也没有?

  由于是襄阳转送的飞鸽传书,姜维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再没获得其它信息。

  信中的内容,姜维并不怀疑,只是惊叹发生得太过突然。

  更惊讶的是,司马懿在洛阳荫养三千死士,如此大的阵仗,竟然瞒过了自己的细作。

  也对,那些细作并不是万能的——他们连孙权出逃都没发现,更别说小心谨慎的司马懿了。

  还有,他们必定是确认了此事,才会给自己发来消息。

  从襄阳到建业,最快最稳妥的送信方式,必然是斥候快船。

  即便如此,最快也要十天才能送到。

  也就是说,司马懿诛杀曹爽一事,至少发生在半月以前!

  呜呼!太特么可惜了!

  没能提前获得消息,没能提前做好准备,也就没法浑水摸鱼。

  不过嘛,合肥的王昶与毌丘俭,估计该收到消息了。

  特别是毌丘俭,他誓死效忠的应该是曹魏,而不是司马懿。

  既然如此,“传令下去:全军渡江,速速兵进合肥!”

  建业城东二十里()?(),

  十万吴兵屯兵江上。

  这支吴国水师的规模()?(),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除了五十艘满载粮草与军械的楼船↓()_[(.)]↓?↓。?。?↓()?(),

  还有一千五百多艘艨艟战船()?(),

  另有斥候快船、突冒、斗舰与走舸八百余艘。

  这支水师的最高统帅,正是吴国大将军诸葛瑾。

  没错,就是诸葛瑾!

  半月前,他没有得到孙权诏令,却自作主张前往舒县方向,试图劝说诸葛恪阻截江北汉军。

  当时的诸葛瑾心急如焚,差点被诸葛恪的自私与纨绔气得吐血,还几乎被那儿子完全架空。

  然而,就在大军退往建业的路上,突然收到孙权的诏令,还收到孙权的绝密书信。

  孙权,孙权!

  这一瞬,诸葛瑾仿佛有了主心骨。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拥兵自重的儿子诸葛恪,可以不在乎孙权诏令,却不敢公然地“不忠不孝”,只好向诸葛瑾上交了军权印绶。

  只不过,得到军权的诸葛瑾只是屯兵江上,急得麾下众将寝食难安。

  “大将军!蜀军骑兵正在围困建业,咱们还要等到何时?”

  焦急问话的人,正是老将丁奉。

  由于朱然奉命向汉军投降,吴国此时的车骑将军,正是东兴大捷的功臣,丁奉。

  其实除了丁奉之外,唐资、留赞、蔡林、凌封、凌烈、刘承、鲁淑、诸葛融等等小将,全都获得飞一般的升迁。

  正因为如此,这些“小将”对孙权越发感激,同时越发的忠心。

  “大将军!你还在等什么?赶紧下令吧!末将不需要太多兵马,三千水师足矣!”

  骠骑将军唐资话音刚落,卫将军留赞又在请战:“大将军!末将也只需三千兵马,只需一次夜袭,就能轻松把蜀军赶到江里喂鱼!

  “就算蜀军后援赶到,那又如何?

  “纵然全军覆没粉身碎骨,末将也要咬下蜀军一块肉,绝不辜负陛下信任与重托!大将军,你就赶快下令吧!”

  “大将军……”

  凌封也要上前请战,却被诸葛瑾挥手制止,“传我军令,全军后退二十里!”

  后……后退?

  建业城被汉军围困,孙权在城中生死未卜,诸葛瑾竟然下令撤退?

  退?还能退到哪里?

  再退二十里就是江乘县,基本要入海了!

  真的要后退?

  众将都以为自己听错了,而诸葛瑾依旧胸有成竹,甚至有些如释重负,“已经半个月,蜀军应该追不上了。”

  半……半个月?

  什么半个月?

  什么追不上?

  众将越发懵逼,纷纷出言询问,诸葛瑾却不着急。

  独自斟满酒,轻抿一口,缓缓说起退兵原因。

  原来,孙权早就不在建业了。

  那是二十多天前,得知汉军即将杀到,建业城的富户百姓,纷纷拖家带口,争先恐后乘船出逃。

  当时那情形,就跟诸葛菱说的一模一样:装满金银的车马不计其数,几百条船将码头堵得水泄不通。

  孙权正是伪装成城中富户,携带一众嫔妃与二百多内侍和婢女,趁着混乱与夜色匆匆出城。

  这一切,不仅朝中文武没有察觉,就连姜维的细作也没察觉。

  十五天前,沿江各城各寨向汉军投降,朱然、全琮与朱据等将领纷纷缴械投降,确实是奉了孙权诏令。

  孙权这样做,其实是麻痹汉军。

  在他看来,那些位高权重的文武与姻亲,要么倚老卖老,要么碌碌无为,甚至可能与汉军暗中勾结。

  那样的臣子留在身边,或者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只会让吴国亡得更快。

  在这危急时刻,如果还要给他们授以重要使命,孙权一百个不放心,不如废物利用。

  还有,孙权通过顾雍向赵统递交乞降信,仍然是麻痹汉军,为的是把汉军拖在建业,为自己的逃跑争取更多时间。

  诸葛瑾也经常打败仗,还经常在奏表中言辞激烈,让孙权很不喜欢。

  不过,纵观整个朝堂,他的资历与忠心无人可及,只有他可托大任。

  令他在建业以东的江面设防,正是阻挡汉军水师可能的追击。

  对于这个决定,孙权有十足的信心:诸葛瑾无法阻挡三路汉军进逼建业,却能轻松阻住汉军的三百战船。

  无需太久,一个月,甚至半月就足够。

  …………

  东方,二百艘战船浩浩荡荡。

  在这个时代,这支船队的规模算不上世界第一,却仍是一支庞大的舰队。

  然而,这支舰队身处大海,那真的是风雨飘摇,随时可能葬身海底。

  “唉!”

  孙权轻叹口气,抬眼望向天空。

  眼神中透着无奈与不甘,但更多的是踌躇与期待。

  几只不知名的海鸟,不知从何处飞来,吱吱叫着落在桅杆上。

  孙权顿时来了兴趣,缓缓举起长弓。

  正要开箭,却被孙鲁班轻轻拉住,“父皇,是否忘了方士的谶言?”

  “哦,对哦,朕抵达倭奴国之前,千万不能杀生。”

  孙权郁闷地放下弓箭,继而轻叹,“若是王夫人与赵夫人在身边,朕也不会这般无聊。”

  听到“王夫人”与“赵夫人”,孙鲁班眼中马上就透着杀意,不过一闪而过。

  “父皇,咱们,真的要去邪马台国?”孙鲁班明显有些担心,犹豫着问道:“臣女听说,邪马台国两千里之遥,咱们,要不……”

  稍稍顿了顿,孙鲁班继续问道:“如果地图有误,咱们还能平安抵达么?”

  “不可能!”孙权拳头紧握,脸上却是温柔与慈爱,“二百年来,倭奴国使者前来朝拜好几次,所以这张地图不可能有误。

  “鲁班,朕知道你在担心,甚至不太乐意,可是,这是唯一的办法。

  “如果不这样,咱们必会落到蜀军手中,那就真要生不如死了。”

  说到这里,孙权又在轻声叹气,无奈回望身后的建业方向。

  然而,除了无边无际的大海,什么也看不见。

  “朕,已经没有退路!”

  孙权脸上的慈爱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让人生畏的杀意,“文武百官皆可降敌,魏国绝对容不下朕,蜀国,更容不下朕。

  “就算他们能容,朕也绝不投降,这就叫“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看看手中地图,孙权一声冷笑,“此时的邪马台国正是“屯长打架”,武器却是石头、木棒与竹矛。

  “只要朕的大军一到,倭奴国众部落只能向朕俯首称臣,包括邪马台国。

  “如果那卑弥呼不算太丑,如果朕的心情好,或许可让她做个小妾。

  “若是朕心情不好,就把她送给你做个贱婢,专门帮你倒洗脚水,哈哈哈!”

  孙权笑得格外自信,但孙鲁班仍在低声叹气。

  然而,孙权对此毫无察觉,仍在憧憬着横扫那片蛮荒大陆,然后养精蓄锐,打回江东,夺回曾经失去的一切。

  此时此刻或许没人知道,孙权的决定看似草率,实则谋划了好几年。

  当年,孙权俘获难升米与都市牛利时,就从他们口中了解到那片大陆的一切。

  得知“汉倭奴国”分裂成百余个部落,得知实力最强的卑弥呼部只有两千兵士,而且还在用原始的木质武器,就萌生了横扫倭奴国的打算。

  可惜的是,一直跟魏国和汉国打得难解难分,实在抽不出精力策划此事,而且没有足够的战船与兵士。

  如今,吴国的屡战屡败与汉国骑兵的长驱直入,让孙权感觉到大势已去。

  正如他所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与其兵败战死或者投降受辱,不如召集大军漂洋过海,轻松横扫倭奴国众部落,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皇帝。

  这二百艘“打前锋”的战船,确实只有三千宿卫兵,但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忠勇可靠,横扫倭奴国绝无问题。

  况且,这支缓缓东行的先头部队的身后,还有诸葛瑾的十万大军。

  不出一个月,他就会赶来汇合,并带来足够的粮草、军械、各种种子与草药。

  准备得如此充分,就算遇到当年登陆夷州时的各种疾病,孙权也能有足够的应对办法。

  这次出行确实仓促,女人带得不多,但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倭奴国各部落有的是。

  再一想,此行真没什么问题。

  祈求老天保佑,千万别遇上台风。

  哦,对哦,现在是隆冬季节,哪来的台风?

  哈哈哈!

  倭奴国,朕来啦!

  …………

  “狗东西!竟敢玩金蝉脱壳!”

  得知孙权往东逃走,并且有二百战船与三千宿卫兵,姜维急得吹胡子瞪眼。

  直到这时这才明白,诸葛瑾屯兵建业以东,原来是给孙权断后。

  唉!果儿早就说过有可能“节外生枝”,怎就没想到孙权会乘船出逃?

  呵呵,逃?他能逃到哪里?

  他最有可能的去处,应该是沿着海岸线而下,绕至扬州南部的会稽郡山区。

  如果真躲到山里做了“山越乱民”,以汉国现在的实力,还真不好对付。

  因为,汉国要抽出绝大部分的兵力,在关中、襄阳与合肥跟魏国三线作战,没办法跟孙权在山里周旋。

  另外,诸葛瑾与孙权汇合之后,还有可能横渡大海去往夷州。

  那地方,诸葛直与卫温在十几年前就去过,对吴国水师来说轻车熟路。

  如果这样,仍然是个巨大隐患。

  唉!竟然让孙权给逃了!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搞清孙权去了哪里。

  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击败诸葛瑾的水师,再从他口中打听孙权的去处。

  要想以三百战船击败两千战船,姜维不仅有办法,而且有必胜把握。

  否则,一个月前,就不会三路大军齐齐开往建业了。

  此时最担心的,不是诸葛瑾战船众多,而是他避而不战。

  “报……军师:诸葛瑾兵退二十里,已至江乘地界!”

  靠!怕什么来什么!

  诸葛瑾那厮还在退?

  看来,孙权是铁了心出逃!

  唉!

  近年来与魏吴两国多次交战,不论面对司马懿还是陆逊,姜维全都成竹在胸。

  而这一次,诸葛瑾占有绝对优势却主动避战,让姜维彻底没了主意。

  这是真的没了主意,因为诸葛瑾已经退到海上,他战法再也没法发挥作用。

  “你别看我,我也不知咋办!”

  魏延仍然沉浸在攻占建业的喜悦中,两手一摊,“你现在最该考虑的,是奏书该怎么写。

  “其次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粮草送到关索手中。

  “至于诸葛瑾与孙权,压根儿就不需要考虑。

  “因为会稽郡地广人稀,山越横行,就算孙权到了会稽,也会在半年内全军溃散。”

  “溃散?”姜维苦笑摇头,郁闷,“没那么简单,因为还有诸葛瑾!”

  “不,不,不,就因为有了诸葛瑾和十万大军,孙权才会迅速溃散,哈哈哈!”

  “哦?”

  姜维略一琢磨,很快就猜到魏延说出此话的原因,但还是不敢放心。

  毕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要孙权一日不死,或者没能将其擒获,谁也不敢放心。

  正如魏延所说,给刘禅的奏表应该怎么写,着实是个问题。

  姜维苦闷至极,魏延却误解了他的意思:“伯约,咱此战大动干戈,占领扬州南部却没能擒住孙权,陛下和朝中文武,很难认可你的灭国大功啊!”

  “哎呀,这点小事儿不提也罢!”

  姜维确实不在意什么灭国大功,摆摆手,浅笑着,“为免除后患,还是要尽快探得孙权行踪。

  “在这同时,必须稳定扬州各郡县百姓之人心,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说起这事,姜维马上就面色凝重,魏延却哈哈大笑:“伯维啊,你多虑了!

  “刚才在江边,吴国百姓的热情你也看到了,他们巴不得成为汉国百姓,全都期待着分田分地减租减赋,哪会出乱子?”

  “话是不错,可是,我是担心他们遭到某些人的蛊惑……”

  “蛊惑?孙权都逃了,谁能蛊惑他们?你真以为百姓是傻子?”魏延上下打量着姜维,似乎眼前这人特别陌生,“伯约,你还是别担心这些,赶紧考虑考虑,应该如何拿下合肥才对!”

  合肥?这么快就要攻打合肥?

  对哦,计划中的灭吴之战太过顺利,就像沿江旅游了一遭,脑子还没转过弯。

  虽然让孙权给溜了,虽然胜利得并不彻底,但相信他搞不出什么花样,最多就在会稽郡的沿海区域闹一闹。

  而汉军,每占领一地必会“分田分地”与“三年免赋”,必让百姓拍手称快。

  所以说,稳定扬州各郡县之人心,确实不会太难。

  眼下诸葛瑾不战而走,暂时没必要浪费兵力去追,反正他在会稽郡搞不出什么名堂。

  这不是看不起诸葛瑾,而是会稽郡就像原始的蛮荒之地,不仅开发不足,而且山越横行。

  魏延说“孙权有了诸葛瑾只会加速溃散”,正是因为,会稽郡负担不起十万大军之口粮。

  所以,当前最要紧的,还是要巩固扬州以北之防务,以防魏国趁虚而入。

  没办法,此时的汉国兵强马壮,但还没有实力跟魏国争夺天下,更没有三线作战的实力。

  巩固扬州之防务,其实是巩固扬州南部之防务,也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扬州。

  说到底,应该是巩固长江防线。

  然而,守江必守淮,难免跟魏国正面一战。

  不过嘛,顺势拿下合肥与寿春,将防线推进至淮水,本来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当初筹备进兵的时候,把汉军主力放在长江以北,正是为此而考虑。

  合肥!寿春!淮水!

  想起这些,姜维马上就想起关索。

  估计,就算把粮草送到了寿春附近,他也没那么容易拿到。

  唉!

  那个天不怕地不怕,运气却好得出奇的莽夫,希望这次也有好运。

  “军师!”

  姜维正在考虑兵进合肥,突有校事快步前来,“军师,这是刚刚收到的密信,从襄阳转来的!”

  襄阳来的?难道是……

  姜维心头一怔,赶紧接过。

  小指粗的竹筒中,只有一张薄薄的小纸片,很不起眼。

  然而,简单的几个字,瞬间让姜维瞳孔地震。

  “司马懿谋反?诛曹爽?”

  特么的,这,不就是期待已久的高平陵之变?

  这么快就发生了?

  为何半点征兆也没有?

  由于是襄阳转送的飞鸽传书,姜维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再没获得其它信息。

  信中的内容,姜维并不怀疑,只是惊叹发生得太过突然。

  更惊讶的是,司马懿在洛阳荫养三千死士,如此大的阵仗,竟然瞒过了自己的细作。

  也对,那些细作并不是万能的——他们连孙权出逃都没发现,更别说小心谨慎的司马懿了。

  还有,他们必定是确认了此事,才会给自己发来消息。

  从襄阳到建业,最快最稳妥的送信方式,必然是斥候快船。

  即便如此,最快也要十天才能送到。

  也就是说,司马懿诛杀曹爽一事,至少发生在半月以前!

  呜呼!太特么可惜了!

  没能提前获得消息,没能提前做好准备,也就没法浑水摸鱼。

  不过嘛,合肥的王昶与毌丘俭,估计该收到消息了。

  特别是毌丘俭,他誓死效忠的应该是曹魏,而不是司马懿。

  既然如此,“传令下去:全军渡江,速速兵进合肥!”

  建业城东二十里,十万吴兵屯兵江上。

  这支吴国水师的规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除了五十艘满载粮草与军械的楼船,还有一千五百多艘艨艟战船,另有斥候快船、突冒、斗舰与走舸八百余艘。

  这支水师的最高统帅,正是吴国大将军诸葛瑾。

  没错,就是诸葛瑾!

  半月前,他没有得到孙权诏令,却自作主张前往舒县方向,试图劝说诸葛恪阻截江北汉军。

  当时的诸葛瑾心急如焚,差点被诸葛恪的自私与纨绔气得吐血,还几乎被那儿子完全架空。

  然而,就在大军退往建业的路上,突然收到孙权的诏令,还收到孙权的绝密书信。

  孙权,孙权!

  这一瞬,诸葛瑾仿佛有了主心骨。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拥兵自重的儿子诸葛恪,可以不在乎孙权诏令,却不敢公然地“不忠不孝”

  ,只好向诸葛瑾上交了军权印绶。

  只不过,得到军权的诸葛瑾只是屯兵江上,急得麾下众将寝食难安。

  “大将军!蜀军骑兵正在围困建业,咱们还要等到何时?”

  焦急问话的人,正是老将丁奉。

  由于朱然奉命向汉军投降,吴国此时的车骑将军,正是东兴大捷的功臣,丁奉。

  其实除了丁奉之外,唐资、留赞、蔡林、凌封、凌烈、刘承、鲁淑、诸葛融等等小将,全都获得飞一般的升迁。

  正因为如此,这些“小将”

  对孙权越发感激,同时越发的忠心。

  “大将军!你还在等什么?赶紧下令吧!末将不需要太多兵马,三千水师足矣!”

  骠骑将军唐资话音刚落,卫将军留赞又在请战:“大将军!末将也只需三千兵马,只需一次夜袭,就能轻松把蜀军赶到江里喂鱼!

  “就算蜀军后援赶到,那又如何?

  “纵然全军覆没粉身碎骨,末将也要咬下蜀军一块肉,绝不辜负陛下信任与重托!大将军,你就赶快下令吧!”

  “大将军……”

  凌封也要上前请战,却被诸葛瑾挥手制止,“传我军令,全军后退二十里!”

  后……后退?

  建业城被汉军围困,孙权在城中生死未卜,诸葛瑾竟然下令撤退?

  退?还能退到哪里?

  再退二十里就是江乘县,基本要入海了!

  真的要后退?

  众将都以为自己听错了,而诸葛瑾依旧胸有成竹,甚至有些如释重负,“已经半个月,蜀军应该追不上了。”

  半……半个月?

  什么半个月?

  什么追不上?

  众将越发懵逼,纷纷出言询问,诸葛瑾却不着急。

  独自斟满酒,轻抿一口,缓缓说起退兵原因。

  原来,孙权早就不在建业了。

  那是二十多天前,得知汉军即将杀到,建业城的富户百姓,纷纷拖家带口,争先恐后乘船出逃。

  当时那情形,就跟诸葛菱说的一模一样:装满金银的车马不计其数,几百条船将码头堵得水泄不通。

  孙权正是伪装成城中富户,携带一众嫔妃与二百多内侍和婢女,趁着混乱与夜色匆匆出城。

  这一切,不仅朝中文武没有察觉,就连姜维的细作也没察觉。

  十五天前,沿江各城各寨向汉军投降,朱然、全琮与朱据等将领纷纷缴械投降,确实是奉了孙权诏令。

  孙权这样做,其实是麻痹汉军。

  在他看来,那些位高权重的文武与姻亲,要么倚老卖老,要么碌碌无为,甚至可能与汉军暗中勾结。

  那样的臣子留在身边,或者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只会让吴国亡得更快。

  在这危急时刻,如果还要给他们授以重要使命,孙权一百个不放心,不如废物利用。

  还有,孙权通过顾雍向赵统递交乞降信,仍然是麻痹汉军,为的是把汉军拖在建业,为自己的逃跑争取更多时间。

  诸葛瑾也经常打败仗,还经常在奏表中言辞激烈,让孙权很不喜欢。

  不过,纵观整个朝堂,他的资历与忠心无人可及,只有他可托大任。

  令他在建业以东的江面设防,正是阻挡汉军水师可能的追击。

  对于这个决定,孙权有十足的信心:诸葛瑾无法阻挡三路汉军进逼建业,却能轻松阻住汉军的三百战船。

  无需太久,一个月,甚至半月就足够。

  …………

  东方,二百艘战船浩浩荡荡。

  在这个时代,这支船队的规模算不上世界第一,却仍是一支庞大的舰队。

  然而,这支舰队身处大海,那真的是风雨飘摇,随时可能葬身海底。

  “唉!”

  孙权轻叹口气,抬眼望向天空。

  眼神中透着无奈与不甘,但更多的是踌躇与期待。

  几只不知名的海鸟,不知从何处飞来,吱吱叫着落在桅杆上。

  孙权顿时来了兴趣,缓缓举起长弓。

  正要开箭,却被孙鲁班轻轻拉住,“父皇,是否忘了方士的谶言?”

  “哦,对哦,朕抵达倭奴国之前,千万不能杀生。”

  孙权郁闷地放下弓箭,继而轻叹,“若是王夫人与赵夫人在身边,朕也不会这般无聊。”

  听到“王夫人”与“赵夫人”,孙鲁班眼中马上就透着杀意,不过一闪而过。

  “父皇,咱们,真的要去邪马台国?”孙鲁班明显有些担心,犹豫着问道:“臣女听说,邪马台国两千里之遥,咱们,要不……”

  稍稍顿了顿,孙鲁班继续问道:“如果地图有误,咱们还能平安抵达么?”

  “不可能!”孙权拳头紧握,脸上却是温柔与慈爱,“二百年来,倭奴国使者前来朝拜好几次,所以这张地图不可能有误。

  “鲁班,朕知道你在担心,甚至不太乐意,可是,这是唯一的办法。

  “如果不这样,咱们必会落到蜀军手中,那就真要生不如死了。”

  说到这里,孙权又在轻声叹气,无奈回望身后的建业方向。

  然而,除了无边无际的大海,什么也看不见。

  “朕,已经没有退路!”

  孙权脸上的慈爱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让人生畏的杀意,“文武百官皆可降敌,魏国绝对容不下朕,蜀国,更容不下朕。

  “就算他们能容,朕也绝不投降,这就叫“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看看手中地图,孙权一声冷笑,“此时的邪马台国正是“屯长打架”,武器却是石头、木棒与竹矛。

  “只要朕的大军一到,倭奴国众部落只能向朕俯首称臣,包括邪马台国。

  “如果那卑弥呼不算太丑,如果朕的心情好,或许可让她做个小妾。

  “若是朕心情不好,就把她送给你做个贱婢,专门帮你倒洗脚水,哈哈哈!”

  孙权笑得格外自信,但孙鲁班仍在低声叹气。

  然而,孙权对此毫无察觉,仍在憧憬着横扫那片蛮荒大陆,然后养精蓄锐,打回江东,夺回曾经失去的一切。

  此时此刻或许没人知道,孙权的决定看似草率,实则谋划了好几年。

  当年,孙权俘获难升米与都市牛利时,就从他们口中了解到那片大陆的一切。

  得知“汉倭奴国”分裂成百余个部落,得知实力最强的卑弥呼部只有两千兵士,而且还在用原始的木质武器,就萌生了横扫倭奴国的打算。

  可惜的是,一直跟魏国和汉国打得难解难分,实在抽不出精力策划此事,而且没有足够的战船与兵士。

  如今,吴国的屡战屡败与汉国骑兵的长驱直入,让孙权感觉到大势已去。

  正如他所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与其兵败战死或者投降受辱,不如召集大军漂洋过海,轻松横扫倭奴国众部落,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皇帝。

  这二百艘“打前锋”的战船,确实只有三千宿卫兵,但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忠勇可靠,横扫倭奴国绝无问题。

  况且,这支缓缓东行的先头部队的身后,还有诸葛瑾的十万大军。

  不出一个月,他就会赶来汇合,并带来足够的粮草、军械、各种种子与草药。

  准备得如此充分,就算遇到当年登陆夷州时的各种疾病,孙权也能有足够的应对办法。

  这次出行确实仓促,女人带得不多,但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倭奴国各部落有的是。

  再一想,此行真没什么问题。

  祈求老天保佑,千万别遇上台风。

  哦,对哦,现在是隆冬季节,哪来的台风?

  哈哈哈!

  倭奴国,朕来啦!

  …………

  “狗东西!竟敢玩金蝉脱壳!”

  得知孙权往东逃走,并且有二百战船与三千宿卫兵,姜维急得吹胡子瞪眼。

  直到这时这才明白,诸葛瑾屯兵建业以东,原来是给孙权断后。

  唉!果儿早就说过有可能“节外生枝”,怎就没想到孙权会乘船出逃?

  呵呵,逃?他能逃到哪里?

  他最有可能的去处,应该是沿着海岸线而下,绕至扬州南部的会稽郡山区。

  如果真躲到山里做了“山越乱民”,以汉国现在的实力,还真不好对付。

  因为,汉国要抽出绝大部分的兵力,在关中、襄阳与合肥跟魏国三线作战,没办法跟孙权在山里周旋。

  另外,诸葛瑾与孙权汇合之后,还有可能横渡大海去往夷州。

  那地方,诸葛直与卫温在十几年前就去过,对吴国水师来说轻车熟路。

  如果这样,仍然是个巨大隐患。

  唉!竟然让孙权给逃了!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搞清孙权去了哪里。

  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击败诸葛瑾的水师,再从他口中打听孙权的去处。

  要想以三百战船击败两千战船,姜维不仅有办法,而且有必胜把握。

  否则,一个月前,就不会三路大军齐齐开往建业了。

  此时最担心的,不是诸葛瑾战船众多,而是他避而不战。

  “报……军师:诸葛瑾兵退二十里,已至江乘地界!”

  靠!怕什么来什么!

  诸葛瑾那厮还在退?

  看来,孙权是铁了心出逃!

  唉!

  近年来与魏吴两国多次交战,不论面对司马懿还是陆逊,姜维全都成竹在胸。

  而这一次,诸葛瑾占有绝对优势却主动避战,让姜维彻底没了主意。

  这是真的没了主意,因为诸葛瑾已经退到海上,他战法再也没法发挥作用。

  “你别看我,我也不知咋办!”

  魏延仍然沉浸在攻占建业的喜悦中,两手一摊,“你现在最该考虑的,是奏书该怎么写。

  “其次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粮草送到关索手中。

  “至于诸葛瑾与孙权,压根儿就不需要考虑。

  “因为会稽郡地广人稀,山越横行,就算孙权到了会稽,也会在半年内全军溃散。”

  “溃散?”姜维苦笑摇头,郁闷,“没那么简单,因为还有诸葛瑾!”

  “不,不,不,就因为有了诸葛瑾和十万大军,孙权才会迅速溃散,哈哈哈!”

  “哦?”

  姜维略一琢磨,很快就猜到魏延说出此话的原因,但还是不敢放心。

  毕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要孙权一日不死,或者没能将其擒获,谁也不敢放心。

  正如魏延所说,给刘禅的奏表应该怎么写,着实是个问题。

  姜维苦闷至极,魏延却误解了他的意思:“伯约,咱此战大动干戈,占领扬州南部却没能擒住孙权,陛下和朝中文武,很难认可你的灭国大功啊!”

  “哎呀,这点小事儿不提也罢!”

  姜维确实不在意什么灭国大功,摆摆手,浅笑着,“为免除后患,还是要尽快探得孙权行踪。

  “在这同时,必须稳定扬州各郡县百姓之人心,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说起这事,姜维马上就面色凝重,魏延却哈哈大笑:“伯维啊,你多虑了!

  “刚才在江边,吴国百姓的热情你也看到了,他们巴不得成为汉国百姓,全都期待着分田分地减租减赋,哪会出乱子?”

  “话是不错,可是,我是担心他们遭到某些人的蛊惑……”

  “蛊惑?孙权都逃了,谁能蛊惑他们?你真以为百姓是傻子?”魏延上下打量着姜维,似乎眼前这人特别陌生,“伯约,你还是别担心这些,赶紧考虑考虑,应该如何拿下合肥才对!”

  合肥?这么快就要攻打合肥?

  对哦,计划中的灭吴之战太过顺利,就像沿江旅游了一遭,脑子还没转过弯。

  虽然让孙权给溜了,虽然胜利得并不彻底,但相信他搞不出什么花样,最多就在会稽郡的沿海区域闹一闹。

  而汉军,每占领一地必会“分田分地”与“三年免赋”,必让百姓拍手称快。

  所以说,稳定扬州各郡县之人心,确实不会太难。

  眼下诸葛瑾不战而走,暂时没必要浪费兵力去追,反正他在会稽郡搞不出什么名堂。

  这不是看不起诸葛瑾,而是会稽郡就像原始的蛮荒之地,不仅开发不足,而且山越横行。

  魏延说“孙权有了诸葛瑾只会加速溃散”,正是因为,会稽郡负担不起十万大军之口粮。

  所以,当前最要紧的,还是要巩固扬州以北之防务,以防魏国趁虚而入。

  没办法,此时的汉国兵强马壮,但还没有实力跟魏国争夺天下,更没有三线作战的实力。

  巩固扬州之防务,其实是巩固扬州南部之防务,也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扬州。

  说到底,应该是巩固长江防线。

  然而,守江必守淮,难免跟魏国正面一战。

  不过嘛,顺势拿下合肥与寿春,将防线推进至淮水,本来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当初筹备进兵的时候,把汉军主力放在长江以北,正是为此而考虑。

  合肥!寿春!淮水!

  想起这些,姜维马上就想起关索。

  估计,就算把粮草送到了寿春附近,他也没那么容易拿到。

  唉!

  那个天不怕地不怕,运气却好得出奇的莽夫,希望这次也有好运。

  “军师!”

  姜维正在考虑兵进合肥,突有校事快步前来,“军师,这是刚刚收到的密信,从襄阳转来的!”

  襄阳来的?难道是……

  姜维心头一怔,赶紧接过。

  小指粗的竹筒中,只有一张薄薄的小纸片,很不起眼。

  然而,简单的几个字,瞬间让姜维瞳孔地震。

  “司马懿谋反?诛曹爽?”

  特么的,这,不就是期待已久的高平陵之变?

  这么快就发生了?

  为何半点征兆也没有?

  由于是襄阳转送的飞鸽传书,姜维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再没获得其它信息。

  信中的内容,姜维并不怀疑,只是惊叹发生得太过突然。

  更惊讶的是,司马懿在洛阳荫养三千死士,如此大的阵仗,竟然瞒过了自己的细作。

  也对,那些细作并不是万能的——他们连孙权出逃都没发现,更别说小心谨慎的司马懿了。

  还有,他们必定是确认了此事,才会给自己发来消息。

  从襄阳到建业,最快最稳妥的送信方式,必然是斥候快船。

  即便如此,最快也要十天才能送到。

  也就是说,司马懿诛杀曹爽一事,至少发生在半月以前!

  呜呼!太特么可惜了!

  没能提前获得消息,没能提前做好准备,也就没法浑水摸鱼。

  不过嘛,合肥的王昶与毌丘俭,估计该收到消息了。

  特别是毌丘俭,他誓死效忠的应该是曹魏,而不是司马懿。

  既然如此,“传令下去:全军渡江,速速兵进合肥!”

  建业城东二十里,十万吴兵屯兵江上。

  这支吴国水师的规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除了五十艘满载粮草与军械的楼船,还有一千五百多艘艨艟战船,另有斥候快船、突冒、斗舰与走舸八百余艘。

  这支水师的最高统帅,正是吴国大将军诸葛瑾。

  没错,就是诸葛瑾!

  半月前,他没有得到孙权诏令,却自作主张前往舒县方向,试图劝说诸葛恪阻截江北汉军。

  当时的诸葛瑾心急如焚,差点被诸葛恪的自私与纨绔气得吐血,还几乎被那儿子完全架空。

  然而,就在大军退往建业的路上,突然收到孙权的诏令,还收到孙权的绝密书信。

  孙权,孙权!

  这一瞬,诸葛瑾仿佛有了主心骨。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拥兵自重的儿子诸葛恪,可以不在乎孙权诏令,却不敢公然地“不忠不孝”

  ,只好向诸葛瑾上交了军权印绶。

  只不过,得到军权的诸葛瑾只是屯兵江上,急得麾下众将寝食难安。

  “大将军!蜀军骑兵正在围困建业,咱们还要等到何时?”

  焦急问话的人,正是老将丁奉。

  由于朱然奉命向汉军投降,吴国此时的车骑将军,正是东兴大捷的功臣,丁奉。

  其实除了丁奉之外,唐资、留赞、蔡林、凌封、凌烈、刘承、鲁淑、诸葛融等等小将,全都获得飞一般的升迁。

  正因为如此,这些“小将”

  对孙权越发感激,同时越发的忠心。

  “大将军!你还在等什么?赶紧下令吧!末将不需要太多兵马,三千水师足矣!”

  骠骑将军唐资话音刚落,卫将军留赞又在请战:“大将军!末将也只需三千兵马,只需一次夜袭,就能轻松把蜀军赶到江里喂鱼!

  “就算蜀军后援赶到,那又如何?

  “纵然全军覆没粉身碎骨,末将也要咬下蜀军一块肉,绝不辜负陛下信任与重托!大将军,你就赶快下令吧!”

  “大将军……”

  凌封也要上前请战,却被诸葛瑾挥手制止,“传我军令,全军后退二十里!”

  后……后退?

  建业城被汉军围困,孙权在城中生死未卜,诸葛瑾竟然下令撤退?

  退?还能退到哪里?

  再退二十里就是江乘县,基本要入海了!

  真的要后退?

  众将都以为自己听错了,而诸葛瑾依旧胸有成竹,甚至有些如释重负,“已经半个月,蜀军应该追不上了。”

  半……半个月?

  什么半个月?

  什么追不上?

  众将越发懵逼,纷纷出言询问,诸葛瑾却不着急。

  独自斟满酒,轻抿一口,缓缓说起退兵原因。

  原来,孙权早就不在建业了。

  那是二十多天前,得知汉军即将杀到,建业城的富户百姓,纷纷拖家带口,争先恐后乘船出逃。

  当时那情形,就跟诸葛菱说的一模一样:装满金银的车马不计其数,几百条船将码头堵得水泄不通。

  孙权正是伪装成城中富户,携带一众嫔妃与二百多内侍和婢女,趁着混乱与夜色匆匆出城。

  这一切,不仅朝中文武没有察觉,就连姜维的细作也没察觉。

  十五天前,沿江各城各寨向汉军投降,朱然、全琮与朱据等将领纷纷缴械投降,确实是奉了孙权诏令。

  孙权这样做,其实是麻痹汉军。

  在他看来,那些位高权重的文武与姻亲,要么倚老卖老,要么碌碌无为,甚至可能与汉军暗中勾结。

  那样的臣子留在身边,或者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只会让吴国亡得更快。

  在这危急时刻,如果还要给他们授以重要使命,孙权一百个不放心,不如废物利用。

  还有,孙权通过顾雍向赵统递交乞降信,仍然是麻痹汉军,为的是把汉军拖在建业,为自己的逃跑争取更多时间。

  诸葛瑾也经常打败仗,还经常在奏表中言辞激烈,让孙权很不喜欢。

  不过,纵观整个朝堂,他的资历与忠心无人可及,只有他可托大任。

  令他在建业以东的江面设防,正是阻挡汉军水师可能的追击。

  对于这个决定,孙权有十足的信心:诸葛瑾无法阻挡三路汉军进逼建业,却能轻松阻住汉军的三百战船。

  无需太久,一个月,甚至半月就足够。

  …………

  东方,二百艘战船浩浩荡荡。

  在这个时代,这支船队的规模算不上世界第一,却仍是一支庞大的舰队。

  然而,这支舰队身处大海,那真的是风雨飘摇,随时可能葬身海底。

  “唉!”

  孙权轻叹口气,抬眼望向天空。

  眼神中透着无奈与不甘,但更多的是踌躇与期待。

  几只不知名的海鸟,不知从何处飞来,吱吱叫着落在桅杆上。

  孙权顿时来了兴趣,缓缓举起长弓。

  正要开箭,却被孙鲁班轻轻拉住,“父皇,是否忘了方士的谶言?”

  “哦,对哦,朕抵达倭奴国之前,千万不能杀生。”

  孙权郁闷地放下弓箭,继而轻叹,“若是王夫人与赵夫人在身边,朕也不会这般无聊。”

  听到“王夫人”与“赵夫人”,孙鲁班眼中马上就透着杀意,不过一闪而过。

  “父皇,咱们,真的要去邪马台国?”孙鲁班明显有些担心,犹豫着问道:“臣女听说,邪马台国两千里之遥,咱们,要不……”

  稍稍顿了顿,孙鲁班继续问道:“如果地图有误,咱们还能平安抵达么?”

  “不可能!”孙权拳头紧握,脸上却是温柔与慈爱,“二百年来,倭奴国使者前来朝拜好几次,所以这张地图不可能有误。

  “鲁班,朕知道你在担心,甚至不太乐意,可是,这是唯一的办法。

  “如果不这样,咱们必会落到蜀军手中,那就真要生不如死了。”

  说到这里,孙权又在轻声叹气,无奈回望身后的建业方向。

  然而,除了无边无际的大海,什么也看不见。

  “朕,已经没有退路!”

  孙权脸上的慈爱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让人生畏的杀意,“文武百官皆可降敌,魏国绝对容不下朕,蜀国,更容不下朕。

  “就算他们能容,朕也绝不投降,这就叫“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看看手中地图,孙权一声冷笑,“此时的邪马台国正是“屯长打架”,武器却是石头、木棒与竹矛。

  “只要朕的大军一到,倭奴国众部落只能向朕俯首称臣,包括邪马台国。

  “如果那卑弥呼不算太丑,如果朕的心情好,或许可让她做个小妾。

  “若是朕心情不好,就把她送给你做个贱婢,专门帮你倒洗脚水,哈哈哈!”

  孙权笑得格外自信,但孙鲁班仍在低声叹气。

  然而,孙权对此毫无察觉,仍在憧憬着横扫那片蛮荒大陆,然后养精蓄锐,打回江东,夺回曾经失去的一切。

  此时此刻或许没人知道,孙权的决定看似草率,实则谋划了好几年。

  当年,孙权俘获难升米与都市牛利时,就从他们口中了解到那片大陆的一切。

  得知“汉倭奴国”分裂成百余个部落,得知实力最强的卑弥呼部只有两千兵士,而且还在用原始的木质武器,就萌生了横扫倭奴国的打算。

  可惜的是,一直跟魏国和汉国打得难解难分,实在抽不出精力策划此事,而且没有足够的战船与兵士。

  如今,吴国的屡战屡败与汉国骑兵的长驱直入,让孙权感觉到大势已去。

  正如他所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与其兵败战死或者投降受辱,不如召集大军漂洋过海,轻松横扫倭奴国众部落,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皇帝。

  这二百艘“打前锋”的战船,确实只有三千宿卫兵,但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忠勇可靠,横扫倭奴国绝无问题。

  况且,这支缓缓东行的先头部队的身后,还有诸葛瑾的十万大军。

  不出一个月,他就会赶来汇合,并带来足够的粮草、军械、各种种子与草药。

  准备得如此充分,就算遇到当年登陆夷州时的各种疾病,孙权也能有足够的应对办法。

  这次出行确实仓促,女人带得不多,但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倭奴国各部落有的是。

  再一想,此行真没什么问题。

  祈求老天保佑,千万别遇上台风。

  哦,对哦,现在是隆冬季节,哪来的台风?

  哈哈哈!

  倭奴国,朕来啦!

  …………

  “狗东西!竟敢玩金蝉脱壳!”

  得知孙权往东逃走,并且有二百战船与三千宿卫兵,姜维急得吹胡子瞪眼。

  直到这时这才明白,诸葛瑾屯兵建业以东,原来是给孙权断后。

  唉!果儿早就说过有可能“节外生枝”,怎就没想到孙权会乘船出逃?

  呵呵,逃?他能逃到哪里?

  他最有可能的去处,应该是沿着海岸线而下,绕至扬州南部的会稽郡山区。

  如果真躲到山里做了“山越乱民”,以汉国现在的实力,还真不好对付。

  因为,汉国要抽出绝大部分的兵力,在关中、襄阳与合肥跟魏国三线作战,没办法跟孙权在山里周旋。

  另外,诸葛瑾与孙权汇合之后,还有可能横渡大海去往夷州。

  那地方,诸葛直与卫温在十几年前就去过,对吴国水师来说轻车熟路。

  如果这样,仍然是个巨大隐患。

  唉!竟然让孙权给逃了!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搞清孙权去了哪里。

  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击败诸葛瑾的水师,再从他口中打听孙权的去处。

  要想以三百战船击败两千战船,姜维不仅有办法,而且有必胜把握。

  否则,一个月前,就不会三路大军齐齐开往建业了。

  此时最担心的,不是诸葛瑾战船众多,而是他避而不战。

  “报……军师:诸葛瑾兵退二十里,已至江乘地界!”

  靠!怕什么来什么!

  诸葛瑾那厮还在退?

  看来,孙权是铁了心出逃!

  唉!

  近年来与魏吴两国多次交战,不论面对司马懿还是陆逊,姜维全都成竹在胸。

  而这一次,诸葛瑾占有绝对优势却主动避战,让姜维彻底没了主意。

  这是真的没了主意,因为诸葛瑾已经退到海上,他战法再也没法发挥作用。

  “你别看我,我也不知咋办!”

  魏延仍然沉浸在攻占建业的喜悦中,两手一摊,“你现在最该考虑的,是奏书该怎么写。

  “其次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粮草送到关索手中。

  “至于诸葛瑾与孙权,压根儿就不需要考虑。

  “因为会稽郡地广人稀,山越横行,就算孙权到了会稽,也会在半年内全军溃散。”

  “溃散?”姜维苦笑摇头,郁闷,“没那么简单,因为还有诸葛瑾!”

  “不,不,不,就因为有了诸葛瑾和十万大军,孙权才会迅速溃散,哈哈哈!”

  “哦?”

  姜维略一琢磨,很快就猜到魏延说出此话的原因,但还是不敢放心。

  毕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要孙权一日不死,或者没能将其擒获,谁也不敢放心。

  正如魏延所说,给刘禅的奏表应该怎么写,着实是个问题。

  姜维苦闷至极,魏延却误解了他的意思:“伯约,咱此战大动干戈,占领扬州南部却没能擒住孙权,陛下和朝中文武,很难认可你的灭国大功啊!”

  “哎呀,这点小事儿不提也罢!”

  姜维确实不在意什么灭国大功,摆摆手,浅笑着,“为免除后患,还是要尽快探得孙权行踪。

  “在这同时,必须稳定扬州各郡县百姓之人心,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说起这事,姜维马上就面色凝重,魏延却哈哈大笑:“伯维啊,你多虑了!

  “刚才在江边,吴国百姓的热情你也看到了,他们巴不得成为汉国百姓,全都期待着分田分地减租减赋,哪会出乱子?”

  “话是不错,可是,我是担心他们遭到某些人的蛊惑……”

  “蛊惑?孙权都逃了,谁能蛊惑他们?你真以为百姓是傻子?”魏延上下打量着姜维,似乎眼前这人特别陌生,“伯约,你还是别担心这些,赶紧考虑考虑,应该如何拿下合肥才对!”

  合肥?这么快就要攻打合肥?

  对哦,计划中的灭吴之战太过顺利,就像沿江旅游了一遭,脑子还没转过弯。

  虽然让孙权给溜了,虽然胜利得并不彻底,但相信他搞不出什么花样,最多就在会稽郡的沿海区域闹一闹。

  而汉军,每占领一地必会“分田分地”与“三年免赋”,必让百姓拍手称快。

  所以说,稳定扬州各郡县之人心,确实不会太难。

  眼下诸葛瑾不战而走,暂时没必要浪费兵力去追,反正他在会稽郡搞不出什么名堂。

  这不是看不起诸葛瑾,而是会稽郡就像原始的蛮荒之地,不仅开发不足,而且山越横行。

  魏延说“孙权有了诸葛瑾只会加速溃散”,正是因为,会稽郡负担不起十万大军之口粮。

  所以,当前最要紧的,还是要巩固扬州以北之防务,以防魏国趁虚而入。

  没办法,此时的汉国兵强马壮,但还没有实力跟魏国争夺天下,更没有三线作战的实力。

  巩固扬州之防务,其实是巩固扬州南部之防务,也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扬州。

  说到底,应该是巩固长江防线。

  然而,守江必守淮,难免跟魏国正面一战。

  不过嘛,顺势拿下合肥与寿春,将防线推进至淮水,本来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当初筹备进兵的时候,把汉军主力放在长江以北,正是为此而考虑。

  合肥!寿春!淮水!

  想起这些,姜维马上就想起关索。

  估计,就算把粮草送到了寿春附近,他也没那么容易拿到。

  唉!

  那个天不怕地不怕,运气却好得出奇的莽夫,希望这次也有好运。

  “军师!”

  姜维正在考虑兵进合肥,突有校事快步前来,“军师,这是刚刚收到的密信,从襄阳转来的!”

  襄阳来的?难道是……

  姜维心头一怔,赶紧接过。

  小指粗的竹筒中,只有一张薄薄的小纸片,很不起眼。

  然而,简单的几个字,瞬间让姜维瞳孔地震。

  “司马懿谋反?诛曹爽?”

  特么的,这,不就是期待已久的高平陵之变?

  这么快就发生了?

  为何半点征兆也没有?

  由于是襄阳转送的飞鸽传书,姜维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再没获得其它信息。

  信中的内容,姜维并不怀疑,只是惊叹发生得太过突然。

  更惊讶的是,司马懿在洛阳荫养三千死士,如此大的阵仗,竟然瞒过了自己的细作。

  也对,那些细作并不是万能的——他们连孙权出逃都没发现,更别说小心谨慎的司马懿了。

  还有,他们必定是确认了此事,才会给自己发来消息。

  从襄阳到建业,最快最稳妥的送信方式,必然是斥候快船。

  即便如此,最快也要十天才能送到。

  也就是说,司马懿诛杀曹爽一事,至少发生在半月以前!

  呜呼!太特么可惜了!

  没能提前获得消息,没能提前做好准备,也就没法浑水摸鱼。

  不过嘛,合肥的王昶与毌丘俭,估计该收到消息了。

  特别是毌丘俭,他誓死效忠的应该是曹魏,而不是司马懿。

  既然如此,“传令下去:全军渡江,速速兵进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