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大义灭亲

  收到关索的求粮书信℅()?℅*?*?℅()?(),

  魏延急得想骂娘——既然魏军已被吓退()?(),

  你就好好呆在江边()?(),

  耐心地等待粮草不行吗?

  六七百里的距离()?(),

  八千匹战马要吃要喝,粮草供给是何等的恐怖,你难道不知道?

  而且不顾军令追往合肥,把补给线拉到一千多里,你是想累死运粮队吗?

  等到你粮尽退回人困马乏之时,如果诸葛恪在舒县一线重兵拦截,你的名字,就等着刻上大汉英雄纪念碑吧!

  “父亲!关索手上有八千匹战马,如果粮草不济退回,诸葛恪应该拦不住他。

  “我担心的是,如果他一不小心被魏国骑兵包围,那可咋办?

  “他死了倒没什么,咱汉国至少四五年才能缓过劲儿啊!”

  魏容说的是事实,可听起来就变了味道,魏延很想劈头盖脸骂上一顿,终究还是忍住了。

  他当然明白,魏容是希望自己以副帅的身份,赶紧把关索召回江边。

  考虑到粮道千里之遥,再想想合肥附近的一万多魏国骑兵,魏延也在担心。

  然而,琢磨了许久,终究没有下令。

  因为他知道,兵贵神速。

  更重要的是,合肥之重不亚于襄阳。

  若能趁此机会一举攻占合肥,并以此为补给据点,汉国骑兵就能在魏国东部任意驰骋!

  如果打残了魏国骑兵,汉军骑兵还能肆无忌惮地袭扰豫州、兖州、青州甚至冀州。

  眼前的灭吴之战,如果真如姜维所说那么容易,让关索分出部分兵马去打合肥,好像也不错呢?

  再说了,自己已经六十多岁,还能活几年?是否能看到大汉复兴的那一天?

  “咱的粮草,由谁押运?”

  魏延明知故问,魏容只能耐着性子解释:“在咱们前方,邓芝与周鲂的战船携带了大批粮草。

  “在咱们后方一点点,主要由马岱与吴班带领民夫押运粮草。

  “两位将军之后,好像军师的几个小弟子,也在帮忙押运粮草。”

  说起几个小屁孩,魏容就忍不住发笑,因为姜维的部署实在奇怪:

  万众瞩目的“灭吴之战”,汉军的真正主力,竟然只有一万两千骑兵。

  除此之外,就是魏延手中的一万精锐步卒,只不过部署在长江北岸。

  更奇怪的是,二十多万民夫的运粮队,也集中在长江北岸。

  这样的部署,哪里是攻打建业,北上攻打合肥还差不多!

  对啊,合肥!

  魏容似乎想到了什么,正欲发问,魏延却已下令:“马上给马岱与吴班传令,速速进至舒县扎营!”

  “啊?”

  魏容惊得张大了嘴。

  舒县?确定没搞错?

  运粮队,竟然突出前方那么多?

  关索正在北上合肥,运粮队那点护卫兵马若是遇上诸葛恪,岂不要全军覆没?

  “父亲,这样不妥吧?若是马将军与吴将军遇上吴兵……”

  “吴兵?你是说诸葛恪?”魏延表现得有点惊讶,似乎不相信这话出自魏容之口,“你就放心吧!只要南岸的赵统足够快,诸葛恪就不敢分兵北岸!”

  “可是……”

  “不必可是!再给张嶷与赵翼传令:速速追上马岱与吴班,务必在舒县站稳脚跟!”

  魏延连下两道命令,虽没有明确表示支援关索,却也八九不离十了。

  半日后,斥候快船送来关索的求粮信,同时送来魏延的决定,姜维有点欲哭无泪了。

  本司马懿与曹爽了。

  只不过他的计划,是在围死建业的同时,在长江沿线诱歼魏国主力骑兵,然后再北上合肥。

  这一切,他早就做好了全盘计划。

  哪知道,关索没到濡须水就匆匆北上,更没等到赵统围困建业。

  被那家伙这么一搞,无意中扩大了魏国骑兵的北撤空间,恐怕再难将其全歼。

  可是,就算马上令他撤回,那也已经打草惊蛇,没什么意义了。

  罢了,让他吓跑魏国骑兵,提前围困合肥也不错。

  哼!听说张特仍是合肥守将,很快就能会一会他,还有点小期待。

  至于诸葛恪的十万大军,那不过是强弩之末,压根儿没放在眼里。

  本来就是嘛,通过这些年荆州的多场战役,吴国的精壮士卒,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那些临时征召的兵勇,刚刚经历了合肥之败,还能有多少战斗力?

  再说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了陆逊与诸葛瑾,诸葛恪那毛头小子能搞出什么花样?

  对了,给诸葛瑾的劝降信,应该早就收到了吧,为何还没有回音?

  诸葛瑾!

  姜维始终认为,灭吴之战的唯一变数正是诸葛瑾,而不是手握重兵的诸葛恪。

  诸葛瑾!

  几日前,诸葛恪刚刚退至濡须口,就收到汉军三路来犯的消息。

  尽管吴军新败人困马乏,尽管没收到孙权的命令,诸葛恪仍然将主力驻于濡须一带的江面。

  没错,诸葛恪驻军江上!

  在他看来,驻军江上,正好以自己的战船优势,把汉军水师阻在濡须口以西。

  这很容易实现,因为汉军只有三百余艘艨艟战船,那并不是真正的水师,而是运粮队。

  只要阻止汉军水师往建业方向运粮,其骑兵很快就会因粮草不济而撤军,因为骑兵的消耗实在太大。

  在收到孙权的命令之前,这是“避己之短,攻敌之短”的最佳办法。

  至少在诸葛恪看来,这是吴国以弱胜强的最好办法,当前的形势只能如此。

  然而,就在关索转向北上,马岱与吴班即将抵达舒县之时,诸葛恪突然收到军令:分出三万兵马,速速进驻舒县。

  这不是孙权的命令,而是诸葛瑾的命令。

  没错,就是诸葛瑾!

  他没有卷入“二宫之争”,此时仍是吴国大将军,而且是诸葛恪的父亲。

  就算没有孙权的命令,他也能动用自己的“假节”之权调动兵马。

  姜维的劝降信,以及陆逊的劝降信,他早就收到了,但没有多看一眼。

  吴国的混乱,孙权的昏庸,还有汉吴两军的实力差距,他也看得一清二楚。

  然而,深思熟虑之后,他还是想效仿弟弟的“鞠躬尽瘁”,为吴国死战到底。

  对于汉军的三路并进,他与诸葛恪的防御重点大不相同:

  他他始终认为,南岸的赵统必是虚兵——赵统只有三千兵马,轻装前行;

  而且他抵到建业之前,路上还有孙韶、朱然与全琮节节防御;

  就算他绕过孙韶与朱然杀至建业,那也是没有粮草补给的骑兵,能在建业城外坚持多久?

  顺水而来汉军的运粮船,诸葛瑾没有放在眼里,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在这方面,他跟诸葛恪的看法一样:汉军只有三百艘战船,而吴军仍有一千五百多艘,其中还有百余艘楼船。

  只需把战船停在江面,那阵势,啧啧啧!

  就凭汉军那点战船,如何敢来?

  不必怀疑,汉军必不敢来!

  如果汉军把战船拼光了,至少三五年内不会有水师!

  这并不臆想,因为汉国的造船作坊仍在建造中,若想打造一支数百战船的水师,绝不是三五年能搞定的。

  综合分析后,诸葛瑾始终认为:姜维把主力骑兵置于江北,既了阻止魏国南下,也是打造隔江对峙的局面。

  对汉军来说,这种局面一旦形成,汉军战船只需半日就能兵临建业,而且没有粮草补给的后顾之忧,这比千里运粮方便多了。

  所以,南岸的赵统必是虚兵,江上的汉军战船也是虚兵。

  当务之急,吴国必须把精锐主力部署在江北,必须阻止汉军往濡须方向运粮。

  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汉吴两军隔江对峙。

  只有这样,吴国才有喘息之机。

  可是,诸葛恪那兔崽子好大喜功,合肥之败论罪当斩!

  若想戴罪立功,击退蜀军就是唯一的机会!

  对了,那家伙刚愎自用,从来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还得再给他写封书信,措辞还得更加严厉才行。

  …………

  “舒县?屯兵舒县?”

  再三细读诸葛瑾的书信,诸葛恪苦笑着摇摇头。

  屯兵舒县?靠!

  是不是我的亲生父亲?想害死我是不?

  姜维那厮征召数十万民夫,沿着江北延绵五百余里大张旗鼓地运粮,敢说不是诱饵?

  见我没有上当,竟让运粮队日夜不停地赶往舒县,这还不够明显?

  还有,关索的骑兵贸然北上,粮草必会耗尽,难道不是姜维故意的示弱?

  若我真的屯兵舒县,不出十天就要被包围。

  到时候,关索也会马上杀回来。

  那可是八千骑兵啊,自己连突围的机会也不会有。

  所以说嘛,屯兵舒县就是找死,哪来的“击退蜀军戴罪立功”?

  “将军!全将军派长子全绪送来书信。据言,蜀军即将杀至建业,请求速速引兵回援!”

  “全琮?”诸葛恪眉头一挑,差点就要笑出声,“那个老家伙,连自己的家事都处理不好,还是不要操心国事才好。”

  诸葛恪讥笑没有半点顾忌,腾胤小心看了看,确定全绪没有听见,这才稍稍放心。

  “将军!蜀军骑兵绕过我多处据点,一刻不停地杀往建业,声势实在浩大。若是惊动了陛下,终究不太好吧?”

  说起孙权,诸葛恪赶紧放下酒碗,正襟危坐:“本帅可以肯定:蜀军南北两路皆是虚兵,那是姜维的诡计,试图诱骗我龟缩于建业附近。

  “要退蜀军,必须屯兵江上,必须杀退其水师。

  “关于此事,我将马上给陛下上表解释清楚,你不必担心。”

  诸葛恪看起来信心满满,可腾胤还是不放心,“那,依将军之意,如何回复全将军?”

  说起全琮,诸葛恪又是一脸嗔笑,自顾自喝着酒,默不作声。

  见他没打算回师建业,腾胤犹豫着继续问道:“陛下虽没有诏书送到,可大将军已有两道军令……”

  腾胤故意加重“军令”二字,诸葛恪有些生气了,把酒碗重重地拍在案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简单几个字,在腾胤听来,瞳孔地震!

  诸葛恪手握十几万大军,这可是吴国的全部兵马!

  蜀军三路来犯,诸葛恪既不肯回建业“勤王”,又不听从大将军号令,这到底是拥兵自重,还是试图谋反?

  或者,想给蜀军当带路党?

  “元逊兄,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靠!唯有阻住蜀军水师,此战才能大获全胜,到底要我说多少次?”

  注意到腾胤脸色不对,诸葛恪的语气稍稍缓和一些,“承嗣兄,我已经说过很多次,姜维的南北两路都是虚兵。

  “只要我阻住其水师,纵然姜维的北岸兵马再多,又如何渡过长江?

  “你再好好想一想:没了水师提供粮草补给,蜀军在南岸的骑兵又能坚持多久?你确定他们能抵达建业?

  “就算他们拼了性命抵达建业,又能拿什么攻城?难道战马还能长翅膀飞进城里?”

  见腾胤无法反驳,诸葛恪继续解释:“姜维的主力步卒和运粮队在北岸,八千骑兵也在北岸,这明显是个诱饵。

  “大将军老了,没能看出姜维的诡计,难道你也看不清?”

  “……”

  诸葛恪的话很有道理,但腾胤还是感觉哪里不对劲儿。

  具体哪里不对,一时间又说不上来。

  也就无法反驳诸葛恪,只能无奈叹气。

  唉!

  当初攻打合肥时,诸葛恪仍是如此自信,结果又如何?

  唉!

  …………

  三天,诸葛瑾苦等三天。

  没等到诸葛恪分兵舒县的消息,甚至没收到诸葛恪的任何回复。

  却收到马岱与吴班屯兵舒县的消息,以及赵统所部兵进丹阳的消息。

  丹阳!

  没错!汉军骑兵已到丹阳!

  如果路上没有耽误,最迟明日傍晚,就能杀至建业城下!

  赵统这路骑兵来得很快,但诸葛瑾并不惧怕:那不过是强弩之末,他们没法攻城。

  最让诸葛瑾担心的,仍是北岸。

  以汉军逆天的战斗力,再加上姜维的阴险狡诈,若是南北对峙的局面一旦形成,吴国只能等死了。

  “兔崽子!狗东西!误我军机大事!逆子!逆臣!”

  诸葛不停怒骂,来不及跟人解释,也不想跟任何人解释,高举符节,匆匆跳上一艘小船。

  他始终认为,汉军骑兵抵达建业却无法攻城,很快就会粮尽退走。

  到头来,最多被孙权大骂几句,无伤大雅——当然,这是在最终击退汉军的情况下。

  北岸!北岸!

  那兔崽子不肯分兵舒县,我就亲自带兵前往!

  他若不肯交出印绶,老子就大义灭亲!

  …………

  长江南岸,建业城外。

  赵统疾行两日,差点把战马累得口吐白沫,终于按时抵达建业城外。

  城门紧闭,城上宿卫兵严阵以待,意料之中。

  骑兵无法攻城,只能相互间对骂挑衅一番。

  城西的全琮营寨,只当它不存在,绕过去就是了,反正他不敢贸然杀来。

  最让人高兴的是,建业城没有被关索截胡。

  同时也很担心,因为随身携带的粮草早就吃光。

  这寒冬腊月的,吴军一路上的坚壁清野,找点粮食还真不容易。

  可按照最快速度,粮草还需三四天才能送到。

  不,估计无法按时送到!

  因为在赶也有一千多艘。

  那阵势实在吓人,水师很难把粮草送来了。

  陆路泥泞难行,而且有朱然沿途袭扰,更没有指望。

  “赵将军……”

  俄蟅塞的肚子咕咕直叫,双眼直直盯着赵统,“军师不是说,到了建业城外就拆看锦囊吗?”

  呵,锦囊!

  赵统早就想拆看锦囊,一直紧紧地捏在手里,心头却在嘀咕:姜维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在建业城外搞到粮草?

  他是不忘了,需要的不仅仅是两千多兵士之口粮,还有两千多匹战马啊!

  在打仗方面,军师确实是用兵如神。

  可他不是神仙,不可能凭空变出粮草。

  “赵将军!还等什么?赶紧拆啊!”

  十几双期待的眼神中,赵统咬咬牙,半信半疑,拆开锦囊。

  特么的,巴掌大的布帛上,只有几个歪歪扭扭的小字:城南,青溪渡口,诸葛菱。

  收到关索的求粮书信,魏延急得想骂娘——既然魏军已被吓退,你就好好呆在江边,耐心地等待粮草不行吗?

  六七百里的距离,八千匹战马要吃要喝,粮草供给是何等的恐怖,你难道不知道?

  而且不顾军令追往合肥,把补给线拉到一千多里,你是想累死运粮队吗?

  等到你粮尽退回人困马乏之时,如果诸葛恪在舒县一线重兵拦截,你的名字,就等着刻上大汉英雄纪念碑吧!

  “父亲!关索手上有八千匹战马,如果粮草不济退回,诸葛恪应该拦不住他。

  “我担心的是,如果他一不小心被魏国骑兵包围,那可咋办?

  “他死了倒没什么,咱汉国至少四五年才能缓过劲儿啊!()?()”

  魏容说的是事实,可听起来就变了味道,魏延很想劈头盖脸骂上一顿,终究还是忍住了。

  他当然明白,魏容是希望自己以副帅的身份,赶紧把关索召回江边。

  考虑到粮道千里之遥,再想想合肥附近的一万多魏国骑兵,魏延也在担心。

  然而,琢磨了许久,终究没有下令。

  因为他知道,兵贵神速。

  更重要的是,合肥之重不亚于襄阳。

  若能趁此机会一举攻占合肥,并以此为补给据点,汉国骑兵就能在魏国东部任意驰骋!

  如果打残了魏国骑兵,汉军骑兵还能肆无忌惮地袭扰豫州、兖州、青州甚至冀州。

  眼前的灭吴之战,如果真如姜维所说那么容易,让关索分出部分兵马去打合肥,好像也不错呢?

  再说了,自己已经六十多岁,还能活几年?是否能看到大汉复兴的那一天?

  “咱的粮草,由谁押运?◥[(.)]◥?◥.の.の◥()?()”

  魏延明知故问,魏容只能耐着性子解释:“在咱们前方,邓芝与周鲂的战船携带了大批粮草。

  “在咱们后方一点点,主要由马岱与吴班带领民夫押运粮草。

  “两位将军之后,好像军师的几个小弟子,也在帮忙押运粮草。()?()”

  说起几个小屁孩,魏容就忍不住发笑,因为姜维的部署实在奇怪:

  万众瞩目的“灭吴之战()?()”

  ,汉军的真正主力,竟然只有一万两千骑兵。

  除此之外,就是魏延手中的一万精锐步卒,只不过部署在长江北岸。

  更奇怪的是,二十多万民夫的运粮队,也集中在长江北岸。

  这样的部署,哪里是攻打建业,北上攻打合肥还差不多!

  对啊,合肥!

  魏容似乎想到了什么,正欲发问,魏延却已下令:“马上给马岱与吴班传令,速速进至舒县扎营!”

  “啊?”

  魏容惊得张大了嘴。

  舒县?确定没搞错?

  运粮队,竟然突出前方那么多?

  关索正在北上合肥,运粮队那点护卫兵马若是遇上诸葛恪,岂不要全军覆没?

  “父亲,这样不妥吧?若是马将军与吴将军遇上吴兵……”

  “吴兵?你是说诸葛恪?”魏延表现得有点惊讶,似乎不相信这话出自魏容之口,“你就放心吧!只要南岸的赵统足够快,诸葛恪就不敢分兵北岸!”

  “可是……”

  “不必可是!再给张嶷与赵翼传令:速速追上马岱与吴班,务必在舒县站稳脚跟!”

  魏延连下两道命令,虽没有明确表示支援关索,却也八九不离十了。

  半日后,斥候快船送来关索的求粮信,同时送来魏延的决定,姜维有点欲哭无泪了。

  本司马懿与曹爽了。

  只不过他的计划,是在围死建业的同时,在长江沿线诱歼魏国主力骑兵,然后再北上合肥。

  这一切,他早就做好了全盘计划。

  哪知道,关索没到濡须水就匆匆北上,更没等到赵统围困建业。

  被那家伙这么一搞,无意中扩大了魏国骑兵的北撤空间,恐怕再难将其全歼。

  可是,就算马上令他撤回,那也已经打草惊蛇,没什么意义了。

  罢了,让他吓跑魏国骑兵,提前围困合肥也不错。

  哼!听说张特仍是合肥守将,很快就能会一会他,还有点小期待。

  至于诸葛恪的十万大军,那不过是强弩之末,压根儿没放在眼里。

  本来就是嘛,通过这些年荆州的多场战役,吴国的精壮士卒,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那些临时征召的兵勇,刚刚经历了合肥之败,还能有多少战斗力?

  再说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了陆逊与诸葛瑾,诸葛恪那毛头小子能搞出什么花样?

  对了,给诸葛瑾的劝降信,应该早就收到了吧,为何还没有回音?

  诸葛瑾!

  姜维始终认为,灭吴之战的唯一变数正是诸葛瑾,而不是手握重兵的诸葛恪。

  诸葛瑾!

  几日前,诸葛恪刚刚退至濡须口,就收到汉军三路来犯的消息。

  尽管吴军新败人困马乏,尽管没收到孙权的命令,诸葛恪仍然将主力驻于濡须一带的江面。

  没错,诸葛恪驻军江上!

  在他看来,驻军江上,正好以自己的战船优势,把汉军水师阻在濡须口以西。

  这很容易实现,因为汉军只有三百余艘艨艟战船,那并不是真正的水师,而是运粮队。

  只要阻止汉军水师往建业方向运粮,其骑兵很快就会因粮草不济而撤军,因为骑兵的消耗实在太大。

  在收到孙权的命令之前,这是“避己之短,攻敌之短”的最佳办法。

  至少在诸葛恪看来,这是吴国以弱胜强的最好办法,当前的形势只能如此。

  然而,就在关索转向北上,马岱与吴班即将抵达舒县之时,诸葛恪突然收到军令:分出三万兵马,速速进驻舒县。

  这不是孙权的命令,而是诸葛瑾的命令。

  没错,就是诸葛瑾!

  他没有卷入“二宫之争”,此时仍是吴国大将军,而且是诸葛恪的父亲。

  就算没有孙权的命令,他也能动用自己的“假节”之权调动兵马。

  姜维的劝降信,以及陆逊的劝降信,他早就收到了,但没有多看一眼。

  吴国的混乱,孙权的昏庸,还有汉吴两军的实力差距,他也看得一清二楚。

  然而,深思熟虑之后,他还是想效仿弟弟的“鞠躬尽瘁”,为吴国死战到底。

  对于汉军的三路并进,他与诸葛恪的防御重点大不相同:

  他他始终认为,南岸的赵统必是虚兵——赵统只有三千兵马,轻装前行;

  而且他抵到建业之前,路上还有孙韶、朱然与全琮节节防御;

  就算他绕过孙韶与朱然杀至建业,那也是没有粮草补给的骑兵,能在建业城外坚持多久?

  顺水而来汉军的运粮船,诸葛瑾没有放在眼里,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在这方面,他跟诸葛恪的看法一样:汉军只有三百艘战船,而吴军仍有一千五百多艘,其中还有百余艘楼船。

  只需把战船停在江面,那阵势,啧啧啧!

  就凭汉军那点战船,如何敢来?

  不必怀疑,汉军必不敢来!

  如果汉军把战船拼光了,至少三五年内不会有水师!

  这并不臆想,因为汉国的造船作坊仍在建造中,若想打造一支数百战船的水师,绝不是三五年能搞定的。

  综合分析后,诸葛瑾始终认为:姜维把主力骑兵置于江北,既了阻止魏国南下,也是打造隔江对峙的局面。

  对汉军来说,这种局面一旦形成,汉军战船只需半日就能兵临建业,而且没有粮草补给的后顾之忧,这比千里运粮方便多了。

  所以,南岸的赵统必是虚兵,江上的汉军战船也是虚兵。

  当务之急,吴国必须把精锐主力部署在江北,必须阻止汉军往濡须方向运粮。

  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汉吴两军隔江对峙。

  只有这样,吴国才有喘息之机。

  可是,诸葛恪那兔崽子好大喜功,合肥之败论罪当斩!

  若想戴罪立功,击退蜀军就是唯一的机会!

  对了,那家伙刚愎自用,从来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还得再给他写封书信,措辞还得更加严厉才行。

  …………

  “舒县?屯兵舒县?”

  再三细读诸葛瑾的书信,诸葛恪苦笑着摇摇头。

  屯兵舒县?靠!

  是不是我的亲生父亲?想害死我是不?

  姜维那厮征召数十万民夫,沿着江北延绵五百余里大张旗鼓地运粮,敢说不是诱饵?

  见我没有上当,竟让运粮队日夜不停地赶往舒县,这还不够明显?

  还有,关索的骑兵贸然北上,粮草必会耗尽,难道不是姜维故意的示弱?

  若我真的屯兵舒县,不出十天就要被包围。

  到时候,关索也会马上杀回来。

  那可是八千骑兵啊,自己连突围的机会也不会有。

  所以说嘛,屯兵舒县就是找死,哪来的“击退蜀军戴罪立功”?

  “将军!全将军派长子全绪送来书信。据言,蜀军即将杀至建业,请求速速引兵回援!”

  “全琮?”诸葛恪眉头一挑,差点就要笑出声,“那个老家伙,连自己的家事都处理不好,还是不要操心国事才好。”

  诸葛恪讥笑没有半点顾忌,腾胤小心看了看,确定全绪没有听见,这才稍稍放心。

  “将军!蜀军骑兵绕过我多处据点,一刻不停地杀往建业,声势实在浩大。若是惊动了陛下,终究不太好吧?”

  说起孙权,诸葛恪赶紧放下酒碗,正襟危坐:“本帅可以肯定:蜀军南北两路皆是虚兵,那是姜维的诡计,试图诱骗我龟缩于建业附近。

  “要退蜀军,必须屯兵江上,必须杀退其水师。

  “关于此事,我将马上给陛下上表解释清楚,你不必担心。”

  诸葛恪看起来信心满满,可腾胤还是不放心,“那,依将军之意,如何回复全将军?”

  说起全琮,诸葛恪又是一脸嗔笑,自顾自喝着酒,默不作声。

  见他没打算回师建业,腾胤犹豫着继续问道:“陛下虽没有诏书送到,可大将军已有两道军令……”

  腾胤故意加重“军令”二字,诸葛恪有些生气了,把酒碗重重地拍在案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简单几个字,在腾胤听来,瞳孔地震!

  诸葛恪手握十几万大军,这可是吴国的全部兵马!

  蜀军三路来犯,诸葛恪既不肯回建业“勤王”,又不听从大将军号令,这到底是拥兵自重,还是试图谋反?

  或者,想给蜀军当带路党?

  “元逊兄,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靠!唯有阻住蜀军水师,此战才能大获全胜,到底要我说多少次?”

  注意到腾胤脸色不对,诸葛恪的语气稍稍缓和一些,“承嗣兄,我已经说过很多次,姜维的南北两路都是虚兵。

  “只要我阻住其水师,纵然姜维的北岸兵马再多,又如何渡过长江?

  “你再好好想一想:没了水师提供粮草补给,蜀军在南岸的骑兵又能坚持多久?你确定他们能抵达建业?

  “就算他们拼了性命抵达建业,又能拿什么攻城?难道战马还能长翅膀飞进城里?”

  见腾胤无法反驳,诸葛恪继续解释:“姜维的主力步卒和运粮队在北岸,八千骑兵也在北岸,这明显是个诱饵。

  “大将军老了,没能看出姜维的诡计,难道你也看不清?”

  “……”

  诸葛恪的话很有道理,但腾胤还是感觉哪里不对劲儿。

  具体哪里不对,一时间又说不上来。

  也就无法反驳诸葛恪,只能无奈叹气。

  唉!

  当初攻打合肥时,诸葛恪仍是如此自信,结果又如何?

  唉!

  …………

  三天,诸葛瑾苦等三天。

  没等到诸葛恪分兵舒县的消息,甚至没收到诸葛恪的任何回复。

  却收到马岱与吴班屯兵舒县的消息,以及赵统所部兵进丹阳的消息。

  丹阳!

  没错!汉军骑兵已到丹阳!

  如果路上没有耽误,最迟明日傍晚,就能杀至建业城下!

  赵统这路骑兵来得很快,但诸葛瑾并不惧怕:那不过是强弩之末,他们没法攻城。

  最让诸葛瑾担心的,仍是北岸。

  以汉军逆天的战斗力,再加上姜维的阴险狡诈,若是南北对峙的局面一旦形成,吴国只能等死了。

  “兔崽子!狗东西!误我军机大事!逆子!逆臣!”

  诸葛不停怒骂,来不及跟人解释,也不想跟任何人解释,高举符节,匆匆跳上一艘小船。

  他始终认为,汉军骑兵抵达建业却无法攻城,很快就会粮尽退走。

  到头来,最多被孙权大骂几句,无伤大雅——当然,这是在最终击退汉军的情况下。

  北岸!北岸!

  那兔崽子不肯分兵舒县,我就亲自带兵前往!

  他若不肯交出印绶,老子就大义灭亲!

  …………

  长江南岸,建业城外。

  赵统疾行两日,差点把战马累得口吐白沫,终于按时抵达建业城外。

  城门紧闭,城上宿卫兵严阵以待,意料之中。

  骑兵无法攻城,只能相互间对骂挑衅一番。

  城西的全琮营寨,只当它不存在,绕过去就是了,反正他不敢贸然杀来。

  最让人高兴的是,建业城没有被关索截胡。

  同时也很担心,因为随身携带的粮草早就吃光。

  这寒冬腊月的,吴军一路上的坚壁清野,找点粮食还真不容易。

  可按照最快速度,粮草还需三四天才能送到。

  不,估计无法按时送到!

  因为在赶也有一千多艘。

  那阵势实在吓人,水师很难把粮草送来了。

  陆路泥泞难行,而且有朱然沿途袭扰,更没有指望。

  “赵将军……”

  俄蟅塞的肚子咕咕直叫,双眼直直盯着赵统,“军师不是说,到了建业城外就拆看锦囊吗?”

  呵,锦囊!

  赵统早就想拆看锦囊,一直紧紧地捏在手里,心头却在嘀咕:姜维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在建业城外搞到粮草?

  他是不忘了,需要的不仅仅是两千多兵士之口粮,还有两千多匹战马啊!

  在打仗方面,军师确实是用兵如神。

  可他不是神仙,不可能凭空变出粮草。

  “赵将军!还等什么?赶紧拆啊!”

  十几双期待的眼神中,赵统咬咬牙,半信半疑,拆开锦囊。

  特么的,巴掌大的布帛上,只有几个歪歪扭扭的小字:城南,青溪渡口,诸葛菱。

  收到关索的求粮书信,魏延急得想骂娘——既然魏军已被吓退,你就好好呆在江边,耐心地等待粮草不行吗?()?()

  六七百里的距离,八千匹战马要吃要喝,粮草供给是何等的恐怖,你难道不知道?()?()

  而且不顾军令追往合肥,把补给线拉到一千多里,你是想累死运粮队吗?()?()

  等到你粮尽退回人困马乏之时,如果诸葛恪在舒县一线重兵拦截,你的名字,就等着刻上大汉英雄纪念碑吧!

  ◇子未曰提醒您《复兴汉室,从救下魏延开始》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卐◇$?$?◇

  ()?()

  “父亲!关索手上有八千匹战马,如果粮草不济退回,诸葛恪应该拦不住他。

  “我担心的是,如果他一不小心被魏国骑兵包围,那可咋办?

  “他死了倒没什么,咱汉国至少四五年才能缓过劲儿啊!”

  魏容说的是事实,可听起来就变了味道,魏延很想劈头盖脸骂上一顿,终究还是忍住了。

  他当然明白,魏容是希望自己以副帅的身份,赶紧把关索召回江边。

  考虑到粮道千里之遥,再想想合肥附近的一万多魏国骑兵,魏延也在担心。

  然而,琢磨了许久,终究没有下令。

  因为他知道,兵贵神速。

  更重要的是,合肥之重不亚于襄阳。

  若能趁此机会一举攻占合肥,并以此为补给据点,汉国骑兵就能在魏国东部任意驰骋!

  如果打残了魏国骑兵,汉军骑兵还能肆无忌惮地袭扰豫州、兖州、青州甚至冀州。

  眼前的灭吴之战,如果真如姜维所说那么容易,让关索分出部分兵马去打合肥,好像也不错呢?

  再说了,自己已经六十多岁,还能活几年?是否能看到大汉复兴的那一天?

  “咱的粮草,由谁押运?”

  魏延明知故问,魏容只能耐着性子解释:“在咱们前方,邓芝与周鲂的战船携带了大批粮草。

  “在咱们后方一点点,主要由马岱与吴班带领民夫押运粮草。

  “两位将军之后,好像军师的几个小弟子,也在帮忙押运粮草。”

  说起几个小屁孩,魏容就忍不住发笑,因为姜维的部署实在奇怪:

  万众瞩目的“灭吴之战”,汉军的真正主力,竟然只有一万两千骑兵。

  除此之外,就是魏延手中的一万精锐步卒,只不过部署在长江北岸。

  更奇怪的是,二十多万民夫的运粮队,也集中在长江北岸。

  这样的部署,哪里是攻打建业,北上攻打合肥还差不多!

  对啊,合肥!

  魏容似乎想到了什么,正欲发问,魏延却已下令:“马上给马岱与吴班传令,速速进至舒县扎营!”

  “啊?”

  魏容惊得张大了嘴。

  舒县?确定没搞错?

  运粮队,竟然突出前方那么多?

  关索正在北上合肥,运粮队那点护卫兵马若是遇上诸葛恪,岂不要全军覆没?

  “父亲,这样不妥吧?若是马将军与吴将军遇上吴兵……”

  “吴兵?你是说诸葛恪?”魏延表现得有点惊讶,似乎不相信这话出自魏容之口,“你就放心吧!只要南岸的赵统足够快,诸葛恪就不敢分兵北岸!”

  “可是……”

  “不必可是!再给张嶷与赵翼传令:速速追上马岱与吴班,务必在舒县站稳脚跟!”

  魏延连下两道命令,虽没有明确表示支援关索,却也八九不离十了。

  半日后,斥候快船送来关索的求粮信,同时送来魏延的决定,姜维有点欲哭无泪了。

  本司马懿与曹爽了。

  只不过他的计划,是在围死建业的同时,在长江沿线诱歼魏国主力骑兵,然后再北上合肥。

  这一切,他早就做好了全盘计划。

  哪知道,关索没到濡须水就匆匆北上,更没等到赵统围困建业。

  被那家伙这么一搞,无意中扩大了魏国骑兵的北撤空间,恐怕再难将其全歼。

  可是,就算马上令他撤回,那也已经打草惊蛇,没什么意义了。

  罢了,让他吓跑魏国骑兵,提前围困合肥也不错。

  哼!听说张特仍是合肥守将,很快就能会一会他,还有点小期待。

  至于诸葛恪的十万大军,那不过是强弩之末,压根儿没放在眼里。

  本来就是嘛,通过这些年荆州的多场战役,吴国的精壮士卒,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那些临时征召的兵勇,刚刚经历了合肥之败,还能有多少战斗力?

  再说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了陆逊与诸葛瑾,诸葛恪那毛头小子能搞出什么花样?

  对了,给诸葛瑾的劝降信,应该早就收到了吧,为何还没有回音?

  诸葛瑾!

  姜维始终认为,灭吴之战的唯一变数正是诸葛瑾,而不是手握重兵的诸葛恪。

  诸葛瑾!

  几日前,诸葛恪刚刚退至濡须口,就收到汉军三路来犯的消息。

  尽管吴军新败人困马乏,尽管没收到孙权的命令,诸葛恪仍然将主力驻于濡须一带的江面。

  没错,诸葛恪驻军江上!

  在他看来,驻军江上,正好以自己的战船优势,把汉军水师阻在濡须口以西。

  这很容易实现,因为汉军只有三百余艘艨艟战船,那并不是真正的水师,而是运粮队。

  只要阻止汉军水师往建业方向运粮,其骑兵很快就会因粮草不济而撤军,因为骑兵的消耗实在太大。

  在收到孙权的命令之前,这是“避己之短,攻敌之短”的最佳办法。

  至少在诸葛恪看来,这是吴国以弱胜强的最好办法,当前的形势只能如此。

  然而,就在关索转向北上,马岱与吴班即将抵达舒县之时,诸葛恪突然收到军令:分出三万兵马,速速进驻舒县。

  这不是孙权的命令,而是诸葛瑾的命令。

  没错,就是诸葛瑾!

  他没有卷入“二宫之争”,此时仍是吴国大将军,而且是诸葛恪的父亲。

  就算没有孙权的命令,他也能动用自己的“假节”之权调动兵马。

  姜维的劝降信,以及陆逊的劝降信,他早就收到了,但没有多看一眼。

  吴国的混乱,孙权的昏庸,还有汉吴两军的实力差距,他也看得一清二楚。

  然而,深思熟虑之后,他还是想效仿弟弟的“鞠躬尽瘁”,为吴国死战到底。

  对于汉军的三路并进,他与诸葛恪的防御重点大不相同:

  他他始终认为,南岸的赵统必是虚兵——赵统只有三千兵马,轻装前行;

  而且他抵到建业之前,路上还有孙韶、朱然与全琮节节防御;

  就算他绕过孙韶与朱然杀至建业,那也是没有粮草补给的骑兵,能在建业城外坚持多久?

  顺水而来汉军的运粮船,诸葛瑾没有放在眼里,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在这方面,他跟诸葛恪的看法一样:汉军只有三百艘战船,而吴军仍有一千五百多艘,其中还有百余艘楼船。

  只需把战船停在江面,那阵势,啧啧啧!

  就凭汉军那点战船,如何敢来?

  不必怀疑,汉军必不敢来!

  如果汉军把战船拼光了,至少三五年内不会有水师!

  这并不臆想,因为汉国的造船作坊仍在建造中,若想打造一支数百战船的水师,绝不是三五年能搞定的。

  综合分析后,诸葛瑾始终认为:姜维把主力骑兵置于江北,既了阻止魏国南下,也是打造隔江对峙的局面。

  对汉军来说,这种局面一旦形成,汉军战船只需半日就能兵临建业,而且没有粮草补给的后顾之忧,这比千里运粮方便多了。

  所以,南岸的赵统必是虚兵,江上的汉军战船也是虚兵。

  当务之急,吴国必须把精锐主力部署在江北,必须阻止汉军往濡须方向运粮。

  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汉吴两军隔江对峙。

  只有这样,吴国才有喘息之机。

  可是,诸葛恪那兔崽子好大喜功,合肥之败论罪当斩!

  若想戴罪立功,击退蜀军就是唯一的机会!

  对了,那家伙刚愎自用,从来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还得再给他写封书信,措辞还得更加严厉才行。

  …………

  “舒县?屯兵舒县?”

  再三细读诸葛瑾的书信,诸葛恪苦笑着摇摇头。

  屯兵舒县?靠!

  是不是我的亲生父亲?想害死我是不?

  姜维那厮征召数十万民夫,沿着江北延绵五百余里大张旗鼓地运粮,敢说不是诱饵?

  见我没有上当,竟让运粮队日夜不停地赶往舒县,这还不够明显?

  还有,关索的骑兵贸然北上,粮草必会耗尽,难道不是姜维故意的示弱?

  若我真的屯兵舒县,不出十天就要被包围。

  到时候,关索也会马上杀回来。

  那可是八千骑兵啊,自己连突围的机会也不会有。

  所以说嘛,屯兵舒县就是找死,哪来的“击退蜀军戴罪立功”?

  “将军!全将军派长子全绪送来书信。据言,蜀军即将杀至建业,请求速速引兵回援!”

  “全琮?”诸葛恪眉头一挑,差点就要笑出声,“那个老家伙,连自己的家事都处理不好,还是不要操心国事才好。”

  诸葛恪讥笑没有半点顾忌,腾胤小心看了看,确定全绪没有听见,这才稍稍放心。

  “将军!蜀军骑兵绕过我多处据点,一刻不停地杀往建业,声势实在浩大。若是惊动了陛下,终究不太好吧?”

  说起孙权,诸葛恪赶紧放下酒碗,正襟危坐:“本帅可以肯定:蜀军南北两路皆是虚兵,那是姜维的诡计,试图诱骗我龟缩于建业附近。

  “要退蜀军,必须屯兵江上,必须杀退其水师。

  “关于此事,我将马上给陛下上表解释清楚,你不必担心。”

  诸葛恪看起来信心满满,可腾胤还是不放心,“那,依将军之意,如何回复全将军?”

  说起全琮,诸葛恪又是一脸嗔笑,自顾自喝着酒,默不作声。

  见他没打算回师建业,腾胤犹豫着继续问道:“陛下虽没有诏书送到,可大将军已有两道军令……”

  腾胤故意加重“军令”二字,诸葛恪有些生气了,把酒碗重重地拍在案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简单几个字,在腾胤听来,瞳孔地震!

  诸葛恪手握十几万大军,这可是吴国的全部兵马!

  蜀军三路来犯,诸葛恪既不肯回建业“勤王”,又不听从大将军号令,这到底是拥兵自重,还是试图谋反?

  或者,想给蜀军当带路党?

  “元逊兄,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靠!唯有阻住蜀军水师,此战才能大获全胜,到底要我说多少次?”

  注意到腾胤脸色不对,诸葛恪的语气稍稍缓和一些,“承嗣兄,我已经说过很多次,姜维的南北两路都是虚兵。

  “只要我阻住其水师,纵然姜维的北岸兵马再多,又如何渡过长江?

  “你再好好想一想:没了水师提供粮草补给,蜀军在南岸的骑兵又能坚持多久?你确定他们能抵达建业?

  “就算他们拼了性命抵达建业,又能拿什么攻城?难道战马还能长翅膀飞进城里?”

  见腾胤无法反驳,诸葛恪继续解释:“姜维的主力步卒和运粮队在北岸,八千骑兵也在北岸,这明显是个诱饵。

  “大将军老了,没能看出姜维的诡计,难道你也看不清?”

  “……”

  诸葛恪的话很有道理,但腾胤还是感觉哪里不对劲儿。

  具体哪里不对,一时间又说不上来。

  也就无法反驳诸葛恪,只能无奈叹气。

  唉!

  当初攻打合肥时,诸葛恪仍是如此自信,结果又如何?

  唉!

  …………

  三天,诸葛瑾苦等三天。

  没等到诸葛恪分兵舒县的消息,甚至没收到诸葛恪的任何回复。

  却收到马岱与吴班屯兵舒县的消息,以及赵统所部兵进丹阳的消息。

  丹阳!

  没错!汉军骑兵已到丹阳!

  如果路上没有耽误,最迟明日傍晚,就能杀至建业城下!

  赵统这路骑兵来得很快,但诸葛瑾并不惧怕:那不过是强弩之末,他们没法攻城。

  最让诸葛瑾担心的,仍是北岸。

  以汉军逆天的战斗力,再加上姜维的阴险狡诈,若是南北对峙的局面一旦形成,吴国只能等死了。

  “兔崽子!狗东西!误我军机大事!逆子!逆臣!”

  诸葛不停怒骂,来不及跟人解释,也不想跟任何人解释,高举符节,匆匆跳上一艘小船。

  他始终认为,汉军骑兵抵达建业却无法攻城,很快就会粮尽退走。

  到头来,最多被孙权大骂几句,无伤大雅——当然,这是在最终击退汉军的情况下。

  北岸!北岸!

  那兔崽子不肯分兵舒县,我就亲自带兵前往!

  他若不肯交出印绶,老子就大义灭亲!

  …………

  长江南岸,建业城外。

  赵统疾行两日,差点把战马累得口吐白沫,终于按时抵达建业城外。

  城门紧闭,城上宿卫兵严阵以待,意料之中。

  骑兵无法攻城,只能相互间对骂挑衅一番。

  城西的全琮营寨,只当它不存在,绕过去就是了,反正他不敢贸然杀来。

  最让人高兴的是,建业城没有被关索截胡。

  同时也很担心,因为随身携带的粮草早就吃光。

  这寒冬腊月的,吴军一路上的坚壁清野,找点粮食还真不容易。

  可按照最快速度,粮草还需三四天才能送到。

  不,估计无法按时送到!

  因为在赶也有一千多艘。

  那阵势实在吓人,水师很难把粮草送来了。

  陆路泥泞难行,而且有朱然沿途袭扰,更没有指望。

  “赵将军……”

  俄蟅塞的肚子咕咕直叫,双眼直直盯着赵统,“军师不是说,到了建业城外就拆看锦囊吗?”

  呵,锦囊!

  赵统早就想拆看锦囊,一直紧紧地捏在手里,心头却在嘀咕:姜维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在建业城外搞到粮草?

  他是不忘了,需要的不仅仅是两千多兵士之口粮,还有两千多匹战马啊!

  在打仗方面,军师确实是用兵如神。

  可他不是神仙,不可能凭空变出粮草。

  “赵将军!还等什么?赶紧拆啊!”

  十几双期待的眼神中,赵统咬咬牙,半信半疑,拆开锦囊。

  特么的,巴掌大的布帛上,只有几个歪歪扭扭的小字:城南,青溪渡口,诸葛菱。

  收到关索的求粮书信()?(),

  魏延急得想骂娘——既然魏军已被吓退()?(),

  你就好好呆在江边()?(),

  耐心地等待粮草不行吗?

  六七百里的距离?()???$?$??()?(),

  八千匹战马要吃要喝,粮草供给是何等的恐怖,你难道不知道?

  而且不顾军令追往合肥,把补给线拉到一千多里,你是想累死运粮队吗?

  等到你粮尽退回人困马乏之时,如果诸葛恪在舒县一线重兵拦截,你的名字,就等着刻上大汉英雄纪念碑吧!

  “父亲!关索手上有八千匹战马,如果粮草不济退回,诸葛恪应该拦不住他。

  “我担心的是,如果他一不小心被魏国骑兵包围,那可咋办?

  “他死了倒没什么,咱汉国至少四五年才能缓过劲儿啊!”

  魏容说的是事实,可听起来就变了味道,魏延很想劈头盖脸骂上一顿,终究还是忍住了。

  他当然明白,魏容是希望自己以副帅的身份,赶紧把关索召回江边。

  考虑到粮道千里之遥,再想想合肥附近的一万多魏国骑兵,魏延也在担心。

  然而,琢磨了许久,终究没有下令。

  因为他知道,兵贵神速。

  更重要的是,合肥之重不亚于襄阳。

  若能趁此机会一举攻占合肥,并以此为补给据点,汉国骑兵就能在魏国东部任意驰骋!

  如果打残了魏国骑兵,汉军骑兵还能肆无忌惮地袭扰豫州、兖州、青州甚至冀州。

  眼前的灭吴之战,如果真如姜维所说那么容易,让关索分出部分兵马去打合肥,好像也不错呢?

  再说了,自己已经六十多岁,还能活几年?是否能看到大汉复兴的那一天?

  “咱的粮草,由谁押运?”

  魏延明知故问,魏容只能耐着性子解释:“在咱们前方,邓芝与周鲂的战船携带了大批粮草。

  “在咱们后方一点点,主要由马岱与吴班带领民夫押运粮草。

  “两位将军之后,好像军师的几个小弟子,也在帮忙押运粮草。”

  说起几个小屁孩,魏容就忍不住发笑,因为姜维的部署实在奇怪:

  万众瞩目的“灭吴之战”,汉军的真正主力,竟然只有一万两千骑兵。

  除此之外,就是魏延手中的一万精锐步卒,只不过部署在长江北岸。

  更奇怪的是,二十多万民夫的运粮队,也集中在长江北岸。

  这样的部署,哪里是攻打建业,北上攻打合肥还差不多!

  对啊,合肥!

  魏容似乎想到了什么,正欲发问,魏延却已下令:“马上给马岱与吴班传令,速速进至舒县扎营!”

  “啊?”

  魏容惊得张大了嘴。

  舒县?确定没搞错?

  运粮队,竟然突出前方那么多?

  关索正在北上合肥,运粮队那点护卫兵马若是遇上诸葛恪,岂不要全军覆没?

  “父亲,这样不妥吧?若是马将军与吴将军遇上吴兵……”

  “吴兵?你是说诸葛恪?”魏延表现得有点惊讶,似乎不相信这话出自魏容之口,“你就放心吧!只要南岸的赵统足够快,诸葛恪就不敢分兵北岸!”

  “可是……”

  “不必可是!再给张嶷与赵翼传令:速速追上马岱与吴班,务必在舒县站稳脚跟!”

  魏延连下两道命令,虽没有明确表示支援关索,却也八九不离十了。

  半日后,斥候快船送来关索的求粮信,同时送来魏延的决定,姜维有点欲哭无泪了。

  本司马懿与曹爽了。

  只不过他的计划,是在围死建业的同时,在长江沿线诱歼魏国主力骑兵,然后再北上合肥。

  这一切,他早就做好了全盘计划。

  哪知道,关索没到濡须水就匆匆北上,更没等到赵统围困建业。

  被那家伙这么一搞,无意中扩大了魏国骑兵的北撤空间,恐怕再难将其全歼。

  可是,就算马上令他撤回,那也已经打草惊蛇,没什么意义了。

  罢了,让他吓跑魏国骑兵,提前围困合肥也不错。

  哼!听说张特仍是合肥守将,很快就能会一会他,还有点小期待。

  至于诸葛恪的十万大军,那不过是强弩之末,压根儿没放在眼里。

  本来就是嘛,通过这些年荆州的多场战役,吴国的精壮士卒,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那些临时征召的兵勇,刚刚经历了合肥之败,还能有多少战斗力?

  再说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了陆逊与诸葛瑾,诸葛恪那毛头小子能搞出什么花样?

  对了,给诸葛瑾的劝降信,应该早就收到了吧,为何还没有回音?

  诸葛瑾!

  姜维始终认为,灭吴之战的唯一变数正是诸葛瑾,而不是手握重兵的诸葛恪。

  诸葛瑾!

  几日前,诸葛恪刚刚退至濡须口,就收到汉军三路来犯的消息。

  尽管吴军新败人困马乏,尽管没收到孙权的命令,诸葛恪仍然将主力驻于濡须一带的江面。

  没错,诸葛恪驻军江上!

  在他看来,驻军江上,正好以自己的战船优势,把汉军水师阻在濡须口以西。

  这很容易实现,因为汉军只有三百余艘艨艟战船,那并不是真正的水师,而是运粮队。

  只要阻止汉军水师往建业方向运粮,其骑兵很快就会因粮草不济而撤军,因为骑兵的消耗实在太大。

  在收到孙权的命令之前,这是“避己之短,攻敌之短”的最佳办法。

  至少在诸葛恪看来,这是吴国以弱胜强的最好办法,当前的形势只能如此。

  然而,就在关索转向北上,马岱与吴班即将抵达舒县之时,诸葛恪突然收到军令:分出三万兵马,速速进驻舒县。

  这不是孙权的命令,而是诸葛瑾的命令。

  没错,就是诸葛瑾!

  他没有卷入“二宫之争”,此时仍是吴国大将军,而且是诸葛恪的父亲。

  就算没有孙权的命令,他也能动用自己的“假节”之权调动兵马。

  姜维的劝降信,以及陆逊的劝降信,他早就收到了,但没有多看一眼。

  吴国的混乱,孙权的昏庸,还有汉吴两军的实力差距,他也看得一清二楚。

  然而,深思熟虑之后,他还是想效仿弟弟的“鞠躬尽瘁”,为吴国死战到底。

  对于汉军的三路并进,他与诸葛恪的防御重点大不相同:

  他他始终认为,南岸的赵统必是虚兵——赵统只有三千兵马,轻装前行;

  而且他抵到建业之前,路上还有孙韶、朱然与全琮节节防御;

  就算他绕过孙韶与朱然杀至建业,那也是没有粮草补给的骑兵,能在建业城外坚持多久?

  顺水而来汉军的运粮船,诸葛瑾没有放在眼里,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在这方面,他跟诸葛恪的看法一样:汉军只有三百艘战船,而吴军仍有一千五百多艘,其中还有百余艘楼船。

  只需把战船停在江面,那阵势,啧啧啧!

  就凭汉军那点战船,如何敢来?

  不必怀疑,汉军必不敢来!

  如果汉军把战船拼光了,至少三五年内不会有水师!

  这并不臆想,因为汉国的造船作坊仍在建造中,若想打造一支数百战船的水师,绝不是三五年能搞定的。

  综合分析后,诸葛瑾始终认为:姜维把主力骑兵置于江北,既了阻止魏国南下,也是打造隔江对峙的局面。

  对汉军来说,这种局面一旦形成,汉军战船只需半日就能兵临建业,而且没有粮草补给的后顾之忧,这比千里运粮方便多了。

  所以,南岸的赵统必是虚兵,江上的汉军战船也是虚兵。

  当务之急,吴国必须把精锐主力部署在江北,必须阻止汉军往濡须方向运粮。

  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汉吴两军隔江对峙。

  只有这样,吴国才有喘息之机。

  可是,诸葛恪那兔崽子好大喜功,合肥之败论罪当斩!

  若想戴罪立功,击退蜀军就是唯一的机会!

  对了,那家伙刚愎自用,从来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还得再给他写封书信,措辞还得更加严厉才行。

  …………

  “舒县?屯兵舒县?”

  再三细读诸葛瑾的书信,诸葛恪苦笑着摇摇头。

  屯兵舒县?靠!

  是不是我的亲生父亲?想害死我是不?

  姜维那厮征召数十万民夫,沿着江北延绵五百余里大张旗鼓地运粮,敢说不是诱饵?

  见我没有上当,竟让运粮队日夜不停地赶往舒县,这还不够明显?

  还有,关索的骑兵贸然北上,粮草必会耗尽,难道不是姜维故意的示弱?

  若我真的屯兵舒县,不出十天就要被包围。

  到时候,关索也会马上杀回来。

  那可是八千骑兵啊,自己连突围的机会也不会有。

  所以说嘛,屯兵舒县就是找死,哪来的“击退蜀军戴罪立功”?

  “将军!全将军派长子全绪送来书信。据言,蜀军即将杀至建业,请求速速引兵回援!”

  “全琮?”诸葛恪眉头一挑,差点就要笑出声,“那个老家伙,连自己的家事都处理不好,还是不要操心国事才好。”

  诸葛恪讥笑没有半点顾忌,腾胤小心看了看,确定全绪没有听见,这才稍稍放心。

  “将军!蜀军骑兵绕过我多处据点,一刻不停地杀往建业,声势实在浩大。若是惊动了陛下,终究不太好吧?”

  说起孙权,诸葛恪赶紧放下酒碗,正襟危坐:“本帅可以肯定:蜀军南北两路皆是虚兵,那是姜维的诡计,试图诱骗我龟缩于建业附近。

  “要退蜀军,必须屯兵江上,必须杀退其水师。

  “关于此事,我将马上给陛下上表解释清楚,你不必担心。”

  诸葛恪看起来信心满满,可腾胤还是不放心,“那,依将军之意,如何回复全将军?”

  说起全琮,诸葛恪又是一脸嗔笑,自顾自喝着酒,默不作声。

  见他没打算回师建业,腾胤犹豫着继续问道:“陛下虽没有诏书送到,可大将军已有两道军令……”

  腾胤故意加重“军令”二字,诸葛恪有些生气了,把酒碗重重地拍在案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简单几个字,在腾胤听来,瞳孔地震!

  诸葛恪手握十几万大军,这可是吴国的全部兵马!

  蜀军三路来犯,诸葛恪既不肯回建业“勤王”,又不听从大将军号令,这到底是拥兵自重,还是试图谋反?

  或者,想给蜀军当带路党?

  “元逊兄,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靠!唯有阻住蜀军水师,此战才能大获全胜,到底要我说多少次?”

  注意到腾胤脸色不对,诸葛恪的语气稍稍缓和一些,“承嗣兄,我已经说过很多次,姜维的南北两路都是虚兵。

  “只要我阻住其水师,纵然姜维的北岸兵马再多,又如何渡过长江?

  “你再好好想一想:没了水师提供粮草补给,蜀军在南岸的骑兵又能坚持多久?你确定他们能抵达建业?

  “就算他们拼了性命抵达建业,又能拿什么攻城?难道战马还能长翅膀飞进城里?”

  见腾胤无法反驳,诸葛恪继续解释:“姜维的主力步卒和运粮队在北岸,八千骑兵也在北岸,这明显是个诱饵。

  “大将军老了,没能看出姜维的诡计,难道你也看不清?”

  “……”

  诸葛恪的话很有道理,但腾胤还是感觉哪里不对劲儿。

  具体哪里不对,一时间又说不上来。

  也就无法反驳诸葛恪,只能无奈叹气。

  唉!

  当初攻打合肥时,诸葛恪仍是如此自信,结果又如何?

  唉!

  …………

  三天,诸葛瑾苦等三天。

  没等到诸葛恪分兵舒县的消息,甚至没收到诸葛恪的任何回复。

  却收到马岱与吴班屯兵舒县的消息,以及赵统所部兵进丹阳的消息。

  丹阳!

  没错!汉军骑兵已到丹阳!

  如果路上没有耽误,最迟明日傍晚,就能杀至建业城下!

  赵统这路骑兵来得很快,但诸葛瑾并不惧怕:那不过是强弩之末,他们没法攻城。

  最让诸葛瑾担心的,仍是北岸。

  以汉军逆天的战斗力,再加上姜维的阴险狡诈,若是南北对峙的局面一旦形成,吴国只能等死了。

  “兔崽子!狗东西!误我军机大事!逆子!逆臣!”

  诸葛不停怒骂,来不及跟人解释,也不想跟任何人解释,高举符节,匆匆跳上一艘小船。

  他始终认为,汉军骑兵抵达建业却无法攻城,很快就会粮尽退走。

  到头来,最多被孙权大骂几句,无伤大雅——当然,这是在最终击退汉军的情况下。

  北岸!北岸!

  那兔崽子不肯分兵舒县,我就亲自带兵前往!

  他若不肯交出印绶,老子就大义灭亲!

  …………

  长江南岸,建业城外。

  赵统疾行两日,差点把战马累得口吐白沫,终于按时抵达建业城外。

  城门紧闭,城上宿卫兵严阵以待,意料之中。

  骑兵无法攻城,只能相互间对骂挑衅一番。

  城西的全琮营寨,只当它不存在,绕过去就是了,反正他不敢贸然杀来。

  最让人高兴的是,建业城没有被关索截胡。

  同时也很担心,因为随身携带的粮草早就吃光。

  这寒冬腊月的,吴军一路上的坚壁清野,找点粮食还真不容易。

  可按照最快速度,粮草还需三四天才能送到。

  不,估计无法按时送到!

  因为在赶也有一千多艘。

  那阵势实在吓人,水师很难把粮草送来了。

  陆路泥泞难行,而且有朱然沿途袭扰,更没有指望。

  “赵将军……”

  俄蟅塞的肚子咕咕直叫,双眼直直盯着赵统,“军师不是说,到了建业城外就拆看锦囊吗?”

  呵,锦囊!

  赵统早就想拆看锦囊,一直紧紧地捏在手里,心头却在嘀咕:姜维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在建业城外搞到粮草?

  他是不忘了,需要的不仅仅是两千多兵士之口粮,还有两千多匹战马啊!

  在打仗方面,军师确实是用兵如神。

  可他不是神仙,不可能凭空变出粮草。

  “赵将军!还等什么?赶紧拆啊!”

  十几双期待的眼神中,赵统咬咬牙,半信半疑,拆开锦囊。

  特么的,巴掌大的布帛上,只有几个歪歪扭扭的小字:城南,青溪渡口,诸葛菱。

  收到关索的求粮书信,魏延急得想骂娘——既然魏军已被吓退,你就好好呆在江边,耐心地等待粮草不行吗?

  六七百里的距离,八千匹战马要吃要喝,粮草供给是何等的恐怖,你难道不知道?

  而且不顾军令追往合肥,把补给线拉到一千多里,你是想累死运粮队吗?

  等到你粮尽退回人困马乏之时,如果诸葛恪在舒县一线重兵拦截,你的名字,就等着刻上大汉英雄纪念碑吧!

  “父亲!关索手上有八千匹战马,如果粮草不济退回,诸葛恪应该拦不住他。

  “我担心的是,如果他一不小心被魏国骑兵包围,那可咋办?

  “他死了倒没什么,咱汉国至少四五年才能缓过劲儿啊!”

  魏容说的是事实,可听起来就变了味道,魏延很想劈头盖脸骂上一顿,终究还是忍住了。

  他当然明白,魏容是希望自己以副帅的身份,赶紧把关索召回江边。

  考虑到粮道千里之遥,再想想合肥附近的一万多魏国骑兵,魏延也在担心。

  然而,琢磨了许久,终究没有下令。

  因为他知道,兵贵神速。

  更重要的是,合肥之重不亚于襄阳。

  若能趁此机会一举攻占合肥,并以此为补给据点,汉国骑兵就能在魏国东部任意驰骋!

  如果打残了魏国骑兵,汉军骑兵还能肆无忌惮地袭扰豫州、兖州、青州甚至冀州。

  眼前的灭吴之战,如果真如姜维所说那么容易,让关索分出部分兵马去打合肥,好像也不错呢?

  再说了,自己已经六十多岁,还能活几年?是否能看到大汉复兴的那一天?

  “咱的粮草,由谁押运?”

  魏延明知故问,魏容只能耐着性子解释:“在咱们前方,邓芝与周鲂的战船携带了大批粮草。

  “在咱们后方一点点,主要由马岱与吴班带领民夫押运粮草。

  “两位将军之后,好像军师的几个小弟子,也在帮忙押运粮草。”

  说起几个小屁孩,魏容就忍不住发笑,因为姜维的部署实在奇怪:

  万众瞩目的“灭吴之战”

  ,汉军的真正主力,竟然只有一万两千骑兵。

  除此之外,就是魏延手中的一万精锐步卒,只不过部署在长江北岸。

  更奇怪的是,二十多万民夫的运粮队,也集中在长江北岸。

  这样的部署,哪里是攻打建业,北上攻打合肥还差不多!

  对啊,合肥!

  魏容似乎想到了什么,正欲发问,魏延却已下令:“马上给马岱与吴班传令,速速进至舒县扎营!”

  “啊?”

  魏容惊得张大了嘴。

  舒县?确定没搞错?

  运粮队,竟然突出前方那么多?

  关索正在北上合肥,运粮队那点护卫兵马若是遇上诸葛恪,岂不要全军覆没?

  “父亲,这样不妥吧?若是马将军与吴将军遇上吴兵……”

  “吴兵?你是说诸葛恪?”魏延表现得有点惊讶,似乎不相信这话出自魏容之口,“你就放心吧!只要南岸的赵统足够快,诸葛恪就不敢分兵北岸!”

  “可是……”

  “不必可是!再给张嶷与赵翼传令:速速追上马岱与吴班,务必在舒县站稳脚跟!”

  魏延连下两道命令,虽没有明确表示支援关索,却也八九不离十了。

  半日后,斥候快船送来关索的求粮信,同时送来魏延的决定,姜维有点欲哭无泪了。

  本司马懿与曹爽了。

  只不过他的计划,是在围死建业的同时,在长江沿线诱歼魏国主力骑兵,然后再北上合肥。

  这一切,他早就做好了全盘计划。

  哪知道,关索没到濡须水就匆匆北上,更没等到赵统围困建业。

  被那家伙这么一搞,无意中扩大了魏国骑兵的北撤空间,恐怕再难将其全歼。

  可是,就算马上令他撤回,那也已经打草惊蛇,没什么意义了。

  罢了,让他吓跑魏国骑兵,提前围困合肥也不错。

  哼!听说张特仍是合肥守将,很快就能会一会他,还有点小期待。

  至于诸葛恪的十万大军,那不过是强弩之末,压根儿没放在眼里。

  本来就是嘛,通过这些年荆州的多场战役,吴国的精壮士卒,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那些临时征召的兵勇,刚刚经历了合肥之败,还能有多少战斗力?

  再说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了陆逊与诸葛瑾,诸葛恪那毛头小子能搞出什么花样?

  对了,给诸葛瑾的劝降信,应该早就收到了吧,为何还没有回音?

  诸葛瑾!

  姜维始终认为,灭吴之战的唯一变数正是诸葛瑾,而不是手握重兵的诸葛恪。

  诸葛瑾!

  几日前,诸葛恪刚刚退至濡须口,就收到汉军三路来犯的消息。

  尽管吴军新败人困马乏,尽管没收到孙权的命令,诸葛恪仍然将主力驻于濡须一带的江面。

  没错,诸葛恪驻军江上!

  在他看来,驻军江上,正好以自己的战船优势,把汉军水师阻在濡须口以西。

  这很容易实现,因为汉军只有三百余艘艨艟战船,那并不是真正的水师,而是运粮队。

  只要阻止汉军水师往建业方向运粮,其骑兵很快就会因粮草不济而撤军,因为骑兵的消耗实在太大。

  在收到孙权的命令之前,这是“避己之短,攻敌之短”的最佳办法。

  至少在诸葛恪看来,这是吴国以弱胜强的最好办法,当前的形势只能如此。

  然而,就在关索转向北上,马岱与吴班即将抵达舒县之时,诸葛恪突然收到军令:分出三万兵马,速速进驻舒县。

  这不是孙权的命令,而是诸葛瑾的命令。

  没错,就是诸葛瑾!

  他没有卷入“二宫之争”,此时仍是吴国大将军,而且是诸葛恪的父亲。

  就算没有孙权的命令,他也能动用自己的“假节”之权调动兵马。

  姜维的劝降信,以及陆逊的劝降信,他早就收到了,但没有多看一眼。

  吴国的混乱,孙权的昏庸,还有汉吴两军的实力差距,他也看得一清二楚。

  然而,深思熟虑之后,他还是想效仿弟弟的“鞠躬尽瘁”,为吴国死战到底。

  对于汉军的三路并进,他与诸葛恪的防御重点大不相同:

  他他始终认为,南岸的赵统必是虚兵——赵统只有三千兵马,轻装前行;

  而且他抵到建业之前,路上还有孙韶、朱然与全琮节节防御;

  就算他绕过孙韶与朱然杀至建业,那也是没有粮草补给的骑兵,能在建业城外坚持多久?

  顺水而来汉军的运粮船,诸葛瑾没有放在眼里,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在这方面,他跟诸葛恪的看法一样:汉军只有三百艘战船,而吴军仍有一千五百多艘,其中还有百余艘楼船。

  只需把战船停在江面,那阵势,啧啧啧!

  就凭汉军那点战船,如何敢来?

  不必怀疑,汉军必不敢来!

  如果汉军把战船拼光了,至少三五年内不会有水师!

  这并不臆想,因为汉国的造船作坊仍在建造中,若想打造一支数百战船的水师,绝不是三五年能搞定的。

  综合分析后,诸葛瑾始终认为:姜维把主力骑兵置于江北,既了阻止魏国南下,也是打造隔江对峙的局面。

  对汉军来说,这种局面一旦形成,汉军战船只需半日就能兵临建业,而且没有粮草补给的后顾之忧,这比千里运粮方便多了。

  所以,南岸的赵统必是虚兵,江上的汉军战船也是虚兵。

  当务之急,吴国必须把精锐主力部署在江北,必须阻止汉军往濡须方向运粮。

  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汉吴两军隔江对峙。

  只有这样,吴国才有喘息之机。

  可是,诸葛恪那兔崽子好大喜功,合肥之败论罪当斩!

  若想戴罪立功,击退蜀军就是唯一的机会!

  对了,那家伙刚愎自用,从来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还得再给他写封书信,措辞还得更加严厉才行。

  …………

  “舒县?屯兵舒县?”

  再三细读诸葛瑾的书信,诸葛恪苦笑着摇摇头。

  屯兵舒县?靠!

  是不是我的亲生父亲?想害死我是不?

  姜维那厮征召数十万民夫,沿着江北延绵五百余里大张旗鼓地运粮,敢说不是诱饵?

  见我没有上当,竟让运粮队日夜不停地赶往舒县,这还不够明显?

  还有,关索的骑兵贸然北上,粮草必会耗尽,难道不是姜维故意的示弱?

  若我真的屯兵舒县,不出十天就要被包围。

  到时候,关索也会马上杀回来。

  那可是八千骑兵啊,自己连突围的机会也不会有。

  所以说嘛,屯兵舒县就是找死,哪来的“击退蜀军戴罪立功”?

  “将军!全将军派长子全绪送来书信。据言,蜀军即将杀至建业,请求速速引兵回援!”

  “全琮?”诸葛恪眉头一挑,差点就要笑出声,“那个老家伙,连自己的家事都处理不好,还是不要操心国事才好。”

  诸葛恪讥笑没有半点顾忌,腾胤小心看了看,确定全绪没有听见,这才稍稍放心。

  “将军!蜀军骑兵绕过我多处据点,一刻不停地杀往建业,声势实在浩大。若是惊动了陛下,终究不太好吧?”

  说起孙权,诸葛恪赶紧放下酒碗,正襟危坐:“本帅可以肯定:蜀军南北两路皆是虚兵,那是姜维的诡计,试图诱骗我龟缩于建业附近。

  “要退蜀军,必须屯兵江上,必须杀退其水师。

  “关于此事,我将马上给陛下上表解释清楚,你不必担心。”

  诸葛恪看起来信心满满,可腾胤还是不放心,“那,依将军之意,如何回复全将军?”

  说起全琮,诸葛恪又是一脸嗔笑,自顾自喝着酒,默不作声。

  见他没打算回师建业,腾胤犹豫着继续问道:“陛下虽没有诏书送到,可大将军已有两道军令……”

  腾胤故意加重“军令”二字,诸葛恪有些生气了,把酒碗重重地拍在案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简单几个字,在腾胤听来,瞳孔地震!

  诸葛恪手握十几万大军,这可是吴国的全部兵马!

  蜀军三路来犯,诸葛恪既不肯回建业“勤王”,又不听从大将军号令,这到底是拥兵自重,还是试图谋反?

  或者,想给蜀军当带路党?

  “元逊兄,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靠!唯有阻住蜀军水师,此战才能大获全胜,到底要我说多少次?”

  注意到腾胤脸色不对,诸葛恪的语气稍稍缓和一些,“承嗣兄,我已经说过很多次,姜维的南北两路都是虚兵。

  “只要我阻住其水师,纵然姜维的北岸兵马再多,又如何渡过长江?

  “你再好好想一想:没了水师提供粮草补给,蜀军在南岸的骑兵又能坚持多久?你确定他们能抵达建业?

  “就算他们拼了性命抵达建业,又能拿什么攻城?难道战马还能长翅膀飞进城里?”

  见腾胤无法反驳,诸葛恪继续解释:“姜维的主力步卒和运粮队在北岸,八千骑兵也在北岸,这明显是个诱饵。

  “大将军老了,没能看出姜维的诡计,难道你也看不清?”

  “……”

  诸葛恪的话很有道理,但腾胤还是感觉哪里不对劲儿。

  具体哪里不对,一时间又说不上来。

  也就无法反驳诸葛恪,只能无奈叹气。

  唉!

  当初攻打合肥时,诸葛恪仍是如此自信,结果又如何?

  唉!

  …………

  三天,诸葛瑾苦等三天。

  没等到诸葛恪分兵舒县的消息,甚至没收到诸葛恪的任何回复。

  却收到马岱与吴班屯兵舒县的消息,以及赵统所部兵进丹阳的消息。

  丹阳!

  没错!汉军骑兵已到丹阳!

  如果路上没有耽误,最迟明日傍晚,就能杀至建业城下!

  赵统这路骑兵来得很快,但诸葛瑾并不惧怕:那不过是强弩之末,他们没法攻城。

  最让诸葛瑾担心的,仍是北岸。

  以汉军逆天的战斗力,再加上姜维的阴险狡诈,若是南北对峙的局面一旦形成,吴国只能等死了。

  “兔崽子!狗东西!误我军机大事!逆子!逆臣!”

  诸葛不停怒骂,来不及跟人解释,也不想跟任何人解释,高举符节,匆匆跳上一艘小船。

  他始终认为,汉军骑兵抵达建业却无法攻城,很快就会粮尽退走。

  到头来,最多被孙权大骂几句,无伤大雅——当然,这是在最终击退汉军的情况下。

  北岸!北岸!

  那兔崽子不肯分兵舒县,我就亲自带兵前往!

  他若不肯交出印绶,老子就大义灭亲!

  …………

  长江南岸,建业城外。

  赵统疾行两日,差点把战马累得口吐白沫,终于按时抵达建业城外。

  城门紧闭,城上宿卫兵严阵以待,意料之中。

  骑兵无法攻城,只能相互间对骂挑衅一番。

  城西的全琮营寨,只当它不存在,绕过去就是了,反正他不敢贸然杀来。

  最让人高兴的是,建业城没有被关索截胡。

  同时也很担心,因为随身携带的粮草早就吃光。

  这寒冬腊月的,吴军一路上的坚壁清野,找点粮食还真不容易。

  可按照最快速度,粮草还需三四天才能送到。

  不,估计无法按时送到!

  因为在赶也有一千多艘。

  那阵势实在吓人,水师很难把粮草送来了。

  陆路泥泞难行,而且有朱然沿途袭扰,更没有指望。

  “赵将军……”

  俄蟅塞的肚子咕咕直叫,双眼直直盯着赵统,“军师不是说,到了建业城外就拆看锦囊吗?”

  呵,锦囊!

  赵统早就想拆看锦囊,一直紧紧地捏在手里,心头却在嘀咕:姜维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在建业城外搞到粮草?

  他是不忘了,需要的不仅仅是两千多兵士之口粮,还有两千多匹战马啊!

  在打仗方面,军师确实是用兵如神。

  可他不是神仙,不可能凭空变出粮草。

  “赵将军!还等什么?赶紧拆啊!”

  十几双期待的眼神中,赵统咬咬牙,半信半疑,拆开锦囊。

  特么的,巴掌大的布帛上,只有几个歪歪扭扭的小字:城南,青溪渡口,诸葛菱。

  收到关索的求粮书信?()_[(.)]????????()?(),

  魏延急得想骂娘——既然魏军已被吓退()?(),

  你就好好呆在江边()?(),

  耐心地等待粮草不行吗?

  六七百里的距离()?(),

  八千匹战马要吃要喝,粮草供给是何等的恐怖,你难道不知道?

  而且不顾军令追往合肥,把补给线拉到一千多里,你是想累死运粮队吗?

  等到你粮尽退回人困马乏之时,如果诸葛恪在舒县一线重兵拦截,你的名字,就等着刻上大汉英雄纪念碑吧!

  “父亲!关索手上有八千匹战马,如果粮草不济退回,诸葛恪应该拦不住他。

  “我担心的是,如果他一不小心被魏国骑兵包围,那可咋办?

  “他死了倒没什么,咱汉国至少四五年才能缓过劲儿啊!”

  魏容说的是事实,可听起来就变了味道,魏延很想劈头盖脸骂上一顿,终究还是忍住了。

  他当然明白,魏容是希望自己以副帅的身份,赶紧把关索召回江边。

  考虑到粮道千里之遥,再想想合肥附近的一万多魏国骑兵,魏延也在担心。

  然而,琢磨了许久,终究没有下令。

  因为他知道,兵贵神速。

  更重要的是,合肥之重不亚于襄阳。

  若能趁此机会一举攻占合肥,并以此为补给据点,汉国骑兵就能在魏国东部任意驰骋!

  如果打残了魏国骑兵,汉军骑兵还能肆无忌惮地袭扰豫州、兖州、青州甚至冀州。

  眼前的灭吴之战,如果真如姜维所说那么容易,让关索分出部分兵马去打合肥,好像也不错呢?

  再说了,自己已经六十多岁,还能活几年?是否能看到大汉复兴的那一天?

  “咱的粮草,由谁押运?”

  魏延明知故问,魏容只能耐着性子解释:“在咱们前方,邓芝与周鲂的战船携带了大批粮草。

  “在咱们后方一点点,主要由马岱与吴班带领民夫押运粮草。

  “两位将军之后,好像军师的几个小弟子,也在帮忙押运粮草。”

  说起几个小屁孩,魏容就忍不住发笑,因为姜维的部署实在奇怪:

  万众瞩目的“灭吴之战”,汉军的真正主力,竟然只有一万两千骑兵。

  除此之外,就是魏延手中的一万精锐步卒,只不过部署在长江北岸。

  更奇怪的是,二十多万民夫的运粮队,也集中在长江北岸。

  这样的部署,哪里是攻打建业,北上攻打合肥还差不多!

  对啊,合肥!

  魏容似乎想到了什么,正欲发问,魏延却已下令:“马上给马岱与吴班传令,速速进至舒县扎营!”

  “啊?”

  魏容惊得张大了嘴。

  舒县?确定没搞错?

  运粮队,竟然突出前方那么多?

  关索正在北上合肥,运粮队那点护卫兵马若是遇上诸葛恪,岂不要全军覆没?

  “父亲,这样不妥吧?若是马将军与吴将军遇上吴兵……”

  “吴兵?你是说诸葛恪?”魏延表现得有点惊讶,似乎不相信这话出自魏容之口,“你就放心吧!只要南岸的赵统足够快,诸葛恪就不敢分兵北岸!”

  “可是……”

  “不必可是!再给张嶷与赵翼传令:速速追上马岱与吴班,务必在舒县站稳脚跟!”

  魏延连下两道命令,虽没有明确表示支援关索,却也八九不离十了。

  半日后,斥候快船送来关索的求粮信,同时送来魏延的决定,姜维有点欲哭无泪了。

  本司马懿与曹爽了。

  只不过他的计划,是在围死建业的同时,在长江沿线诱歼魏国主力骑兵,然后再北上合肥。

  这一切,他早就做好了全盘计划。

  哪知道,关索没到濡须水就匆匆北上,更没等到赵统围困建业。

  被那家伙这么一搞,无意中扩大了魏国骑兵的北撤空间,恐怕再难将其全歼。

  可是,就算马上令他撤回,那也已经打草惊蛇,没什么意义了。

  罢了,让他吓跑魏国骑兵,提前围困合肥也不错。

  哼!听说张特仍是合肥守将,很快就能会一会他,还有点小期待。

  至于诸葛恪的十万大军,那不过是强弩之末,压根儿没放在眼里。

  本来就是嘛,通过这些年荆州的多场战役,吴国的精壮士卒,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那些临时征召的兵勇,刚刚经历了合肥之败,还能有多少战斗力?

  再说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了陆逊与诸葛瑾,诸葛恪那毛头小子能搞出什么花样?

  对了,给诸葛瑾的劝降信,应该早就收到了吧,为何还没有回音?

  诸葛瑾!

  姜维始终认为,灭吴之战的唯一变数正是诸葛瑾,而不是手握重兵的诸葛恪。

  诸葛瑾!

  几日前,诸葛恪刚刚退至濡须口,就收到汉军三路来犯的消息。

  尽管吴军新败人困马乏,尽管没收到孙权的命令,诸葛恪仍然将主力驻于濡须一带的江面。

  没错,诸葛恪驻军江上!

  在他看来,驻军江上,正好以自己的战船优势,把汉军水师阻在濡须口以西。

  这很容易实现,因为汉军只有三百余艘艨艟战船,那并不是真正的水师,而是运粮队。

  只要阻止汉军水师往建业方向运粮,其骑兵很快就会因粮草不济而撤军,因为骑兵的消耗实在太大。

  在收到孙权的命令之前,这是“避己之短,攻敌之短”的最佳办法。

  至少在诸葛恪看来,这是吴国以弱胜强的最好办法,当前的形势只能如此。

  然而,就在关索转向北上,马岱与吴班即将抵达舒县之时,诸葛恪突然收到军令:分出三万兵马,速速进驻舒县。

  这不是孙权的命令,而是诸葛瑾的命令。

  没错,就是诸葛瑾!

  他没有卷入“二宫之争”,此时仍是吴国大将军,而且是诸葛恪的父亲。

  就算没有孙权的命令,他也能动用自己的“假节”之权调动兵马。

  姜维的劝降信,以及陆逊的劝降信,他早就收到了,但没有多看一眼。

  吴国的混乱,孙权的昏庸,还有汉吴两军的实力差距,他也看得一清二楚。

  然而,深思熟虑之后,他还是想效仿弟弟的“鞠躬尽瘁”,为吴国死战到底。

  对于汉军的三路并进,他与诸葛恪的防御重点大不相同:

  他他始终认为,南岸的赵统必是虚兵——赵统只有三千兵马,轻装前行;

  而且他抵到建业之前,路上还有孙韶、朱然与全琮节节防御;

  就算他绕过孙韶与朱然杀至建业,那也是没有粮草补给的骑兵,能在建业城外坚持多久?

  顺水而来汉军的运粮船,诸葛瑾没有放在眼里,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在这方面,他跟诸葛恪的看法一样:汉军只有三百艘战船,而吴军仍有一千五百多艘,其中还有百余艘楼船。

  只需把战船停在江面,那阵势,啧啧啧!

  就凭汉军那点战船,如何敢来?

  不必怀疑,汉军必不敢来!

  如果汉军把战船拼光了,至少三五年内不会有水师!

  这并不臆想,因为汉国的造船作坊仍在建造中,若想打造一支数百战船的水师,绝不是三五年能搞定的。

  综合分析后,诸葛瑾始终认为:姜维把主力骑兵置于江北,既了阻止魏国南下,也是打造隔江对峙的局面。

  对汉军来说,这种局面一旦形成,汉军战船只需半日就能兵临建业,而且没有粮草补给的后顾之忧,这比千里运粮方便多了。

  所以,南岸的赵统必是虚兵,江上的汉军战船也是虚兵。

  当务之急,吴国必须把精锐主力部署在江北,必须阻止汉军往濡须方向运粮。

  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汉吴两军隔江对峙。

  只有这样,吴国才有喘息之机。

  可是,诸葛恪那兔崽子好大喜功,合肥之败论罪当斩!

  若想戴罪立功,击退蜀军就是唯一的机会!

  对了,那家伙刚愎自用,从来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还得再给他写封书信,措辞还得更加严厉才行。

  …………

  “舒县?屯兵舒县?”

  再三细读诸葛瑾的书信,诸葛恪苦笑着摇摇头。

  屯兵舒县?靠!

  是不是我的亲生父亲?想害死我是不?

  姜维那厮征召数十万民夫,沿着江北延绵五百余里大张旗鼓地运粮,敢说不是诱饵?

  见我没有上当,竟让运粮队日夜不停地赶往舒县,这还不够明显?

  还有,关索的骑兵贸然北上,粮草必会耗尽,难道不是姜维故意的示弱?

  若我真的屯兵舒县,不出十天就要被包围。

  到时候,关索也会马上杀回来。

  那可是八千骑兵啊,自己连突围的机会也不会有。

  所以说嘛,屯兵舒县就是找死,哪来的“击退蜀军戴罪立功”?

  “将军!全将军派长子全绪送来书信。据言,蜀军即将杀至建业,请求速速引兵回援!”

  “全琮?”诸葛恪眉头一挑,差点就要笑出声,“那个老家伙,连自己的家事都处理不好,还是不要操心国事才好。”

  诸葛恪讥笑没有半点顾忌,腾胤小心看了看,确定全绪没有听见,这才稍稍放心。

  “将军!蜀军骑兵绕过我多处据点,一刻不停地杀往建业,声势实在浩大。若是惊动了陛下,终究不太好吧?”

  说起孙权,诸葛恪赶紧放下酒碗,正襟危坐:“本帅可以肯定:蜀军南北两路皆是虚兵,那是姜维的诡计,试图诱骗我龟缩于建业附近。

  “要退蜀军,必须屯兵江上,必须杀退其水师。

  “关于此事,我将马上给陛下上表解释清楚,你不必担心。”

  诸葛恪看起来信心满满,可腾胤还是不放心,“那,依将军之意,如何回复全将军?”

  说起全琮,诸葛恪又是一脸嗔笑,自顾自喝着酒,默不作声。

  见他没打算回师建业,腾胤犹豫着继续问道:“陛下虽没有诏书送到,可大将军已有两道军令……”

  腾胤故意加重“军令”二字,诸葛恪有些生气了,把酒碗重重地拍在案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简单几个字,在腾胤听来,瞳孔地震!

  诸葛恪手握十几万大军,这可是吴国的全部兵马!

  蜀军三路来犯,诸葛恪既不肯回建业“勤王”,又不听从大将军号令,这到底是拥兵自重,还是试图谋反?

  或者,想给蜀军当带路党?

  “元逊兄,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靠!唯有阻住蜀军水师,此战才能大获全胜,到底要我说多少次?”

  注意到腾胤脸色不对,诸葛恪的语气稍稍缓和一些,“承嗣兄,我已经说过很多次,姜维的南北两路都是虚兵。

  “只要我阻住其水师,纵然姜维的北岸兵马再多,又如何渡过长江?

  “你再好好想一想:没了水师提供粮草补给,蜀军在南岸的骑兵又能坚持多久?你确定他们能抵达建业?

  “就算他们拼了性命抵达建业,又能拿什么攻城?难道战马还能长翅膀飞进城里?”

  见腾胤无法反驳,诸葛恪继续解释:“姜维的主力步卒和运粮队在北岸,八千骑兵也在北岸,这明显是个诱饵。

  “大将军老了,没能看出姜维的诡计,难道你也看不清?”

  “……”

  诸葛恪的话很有道理,但腾胤还是感觉哪里不对劲儿。

  具体哪里不对,一时间又说不上来。

  也就无法反驳诸葛恪,只能无奈叹气。

  唉!

  当初攻打合肥时,诸葛恪仍是如此自信,结果又如何?

  唉!

  …………

  三天,诸葛瑾苦等三天。

  没等到诸葛恪分兵舒县的消息,甚至没收到诸葛恪的任何回复。

  却收到马岱与吴班屯兵舒县的消息,以及赵统所部兵进丹阳的消息。

  丹阳!

  没错!汉军骑兵已到丹阳!

  如果路上没有耽误,最迟明日傍晚,就能杀至建业城下!

  赵统这路骑兵来得很快,但诸葛瑾并不惧怕:那不过是强弩之末,他们没法攻城。

  最让诸葛瑾担心的,仍是北岸。

  以汉军逆天的战斗力,再加上姜维的阴险狡诈,若是南北对峙的局面一旦形成,吴国只能等死了。

  “兔崽子!狗东西!误我军机大事!逆子!逆臣!”

  诸葛不停怒骂,来不及跟人解释,也不想跟任何人解释,高举符节,匆匆跳上一艘小船。

  他始终认为,汉军骑兵抵达建业却无法攻城,很快就会粮尽退走。

  到头来,最多被孙权大骂几句,无伤大雅——当然,这是在最终击退汉军的情况下。

  北岸!北岸!

  那兔崽子不肯分兵舒县,我就亲自带兵前往!

  他若不肯交出印绶,老子就大义灭亲!

  …………

  长江南岸,建业城外。

  赵统疾行两日,差点把战马累得口吐白沫,终于按时抵达建业城外。

  城门紧闭,城上宿卫兵严阵以待,意料之中。

  骑兵无法攻城,只能相互间对骂挑衅一番。

  城西的全琮营寨,只当它不存在,绕过去就是了,反正他不敢贸然杀来。

  最让人高兴的是,建业城没有被关索截胡。

  同时也很担心,因为随身携带的粮草早就吃光。

  这寒冬腊月的,吴军一路上的坚壁清野,找点粮食还真不容易。

  可按照最快速度,粮草还需三四天才能送到。

  不,估计无法按时送到!

  因为在赶也有一千多艘。

  那阵势实在吓人,水师很难把粮草送来了。

  陆路泥泞难行,而且有朱然沿途袭扰,更没有指望。

  “赵将军……”

  俄蟅塞的肚子咕咕直叫,双眼直直盯着赵统,“军师不是说,到了建业城外就拆看锦囊吗?”

  呵,锦囊!

  赵统早就想拆看锦囊,一直紧紧地捏在手里,心头却在嘀咕:姜维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在建业城外搞到粮草?

  他是不忘了,需要的不仅仅是两千多兵士之口粮,还有两千多匹战马啊!

  在打仗方面,军师确实是用兵如神。

  可他不是神仙,不可能凭空变出粮草。

  “赵将军!还等什么?赶紧拆啊!”

  十几双期待的眼神中,赵统咬咬牙,半信半疑,拆开锦囊。

  特么的,巴掌大的布帛上,只有几个歪歪扭扭的小字:城南,青溪渡口,诸葛菱。

  收到关索的求粮书信,魏延急得想骂娘——既然魏军已被吓退,你就好好呆在江边,耐心地等待粮草不行吗?

  六七百里的距离,八千匹战马要吃要喝,粮草供给是何等的恐怖,你难道不知道?

  而且不顾军令追往合肥,把补给线拉到一千多里,你是想累死运粮队吗?

  等到你粮尽退回人困马乏之时,如果诸葛恪在舒县一线重兵拦截,你的名字,就等着刻上大汉英雄纪念碑吧!

  “父亲!关索手上有八千匹战马,如果粮草不济退回,诸葛恪应该拦不住他。

  “我担心的是,如果他一不小心被魏国骑兵包围,那可咋办?

  “他死了倒没什么,咱汉国至少四五年才能缓过劲儿啊!()?()”

  魏容说的是事实,可听起来就变了味道,魏延很想劈头盖脸骂上一顿,终究还是忍住了。

  他当然明白,魏容是希望自己以副帅的身份,赶紧把关索召回江边。

  考虑到粮道千里之遥,再想想合肥附近的一万多魏国骑兵,魏延也在担心。

  然而,琢磨了许久,终究没有下令。

  因为他知道,兵贵神速。

  更重要的是,合肥之重不亚于襄阳。

  若能趁此机会一举攻占合肥,并以此为补给据点,汉国骑兵就能在魏国东部任意驰骋!

  如果打残了魏国骑兵,汉军骑兵还能肆无忌惮地袭扰豫州、兖州、青州甚至冀州。

  眼前的灭吴之战,如果真如姜维所说那么容易,让关索分出部分兵马去打合肥,好像也不错呢?

  再说了,自己已经六十多岁,还能活几年?是否能看到大汉复兴的那一天?

  “咱的粮草,由谁押运?()?()”

  魏延明知故问,魏容只能耐着性子解释:“在咱们前方,邓芝与周鲂的战船携带了大批粮草。

  “在咱们后方一点点,主要由马岱与吴班带领民夫押运粮草。

  “两位将军之后,好像军师的几个小弟子,也在帮忙押运粮草。()?()”

  说起几个小屁孩,魏容就忍不住发笑,因为姜维的部署实在奇怪:

  万众瞩目的“灭吴之战?()_[(.)]?14?_?_??()?()”

  ,汉军的真正主力,竟然只有一万两千骑兵。

  除此之外,就是魏延手中的一万精锐步卒,只不过部署在长江北岸。

  更奇怪的是,二十多万民夫的运粮队,也集中在长江北岸。

  这样的部署,哪里是攻打建业,北上攻打合肥还差不多!

  对啊,合肥!

  魏容似乎想到了什么,正欲发问,魏延却已下令:“马上给马岱与吴班传令,速速进至舒县扎营!”

  “啊?”

  魏容惊得张大了嘴。

  舒县?确定没搞错?

  运粮队,竟然突出前方那么多?

  关索正在北上合肥,运粮队那点护卫兵马若是遇上诸葛恪,岂不要全军覆没?

  “父亲,这样不妥吧?若是马将军与吴将军遇上吴兵……”

  “吴兵?你是说诸葛恪?”魏延表现得有点惊讶,似乎不相信这话出自魏容之口,“你就放心吧!只要南岸的赵统足够快,诸葛恪就不敢分兵北岸!”

  “可是……”

  “不必可是!再给张嶷与赵翼传令:速速追上马岱与吴班,务必在舒县站稳脚跟!”

  魏延连下两道命令,虽没有明确表示支援关索,却也八九不离十了。

  半日后,斥候快船送来关索的求粮信,同时送来魏延的决定,姜维有点欲哭无泪了。

  本司马懿与曹爽了。

  只不过他的计划,是在围死建业的同时,在长江沿线诱歼魏国主力骑兵,然后再北上合肥。

  这一切,他早就做好了全盘计划。

  哪知道,关索没到濡须水就匆匆北上,更没等到赵统围困建业。

  被那家伙这么一搞,无意中扩大了魏国骑兵的北撤空间,恐怕再难将其全歼。

  可是,就算马上令他撤回,那也已经打草惊蛇,没什么意义了。

  罢了,让他吓跑魏国骑兵,提前围困合肥也不错。

  哼!听说张特仍是合肥守将,很快就能会一会他,还有点小期待。

  至于诸葛恪的十万大军,那不过是强弩之末,压根儿没放在眼里。

  本来就是嘛,通过这些年荆州的多场战役,吴国的精壮士卒,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那些临时征召的兵勇,刚刚经历了合肥之败,还能有多少战斗力?

  再说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了陆逊与诸葛瑾,诸葛恪那毛头小子能搞出什么花样?

  对了,给诸葛瑾的劝降信,应该早就收到了吧,为何还没有回音?

  诸葛瑾!

  姜维始终认为,灭吴之战的唯一变数正是诸葛瑾,而不是手握重兵的诸葛恪。

  诸葛瑾!

  几日前,诸葛恪刚刚退至濡须口,就收到汉军三路来犯的消息。

  尽管吴军新败人困马乏,尽管没收到孙权的命令,诸葛恪仍然将主力驻于濡须一带的江面。

  没错,诸葛恪驻军江上!

  在他看来,驻军江上,正好以自己的战船优势,把汉军水师阻在濡须口以西。

  这很容易实现,因为汉军只有三百余艘艨艟战船,那并不是真正的水师,而是运粮队。

  只要阻止汉军水师往建业方向运粮,其骑兵很快就会因粮草不济而撤军,因为骑兵的消耗实在太大。

  在收到孙权的命令之前,这是“避己之短,攻敌之短”的最佳办法。

  至少在诸葛恪看来,这是吴国以弱胜强的最好办法,当前的形势只能如此。

  然而,就在关索转向北上,马岱与吴班即将抵达舒县之时,诸葛恪突然收到军令:分出三万兵马,速速进驻舒县。

  这不是孙权的命令,而是诸葛瑾的命令。

  没错,就是诸葛瑾!

  他没有卷入“二宫之争”,此时仍是吴国大将军,而且是诸葛恪的父亲。

  就算没有孙权的命令,他也能动用自己的“假节”之权调动兵马。

  姜维的劝降信,以及陆逊的劝降信,他早就收到了,但没有多看一眼。

  吴国的混乱,孙权的昏庸,还有汉吴两军的实力差距,他也看得一清二楚。

  然而,深思熟虑之后,他还是想效仿弟弟的“鞠躬尽瘁”,为吴国死战到底。

  对于汉军的三路并进,他与诸葛恪的防御重点大不相同:

  他他始终认为,南岸的赵统必是虚兵——赵统只有三千兵马,轻装前行;

  而且他抵到建业之前,路上还有孙韶、朱然与全琮节节防御;

  就算他绕过孙韶与朱然杀至建业,那也是没有粮草补给的骑兵,能在建业城外坚持多久?

  顺水而来汉军的运粮船,诸葛瑾没有放在眼里,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在这方面,他跟诸葛恪的看法一样:汉军只有三百艘战船,而吴军仍有一千五百多艘,其中还有百余艘楼船。

  只需把战船停在江面,那阵势,啧啧啧!

  就凭汉军那点战船,如何敢来?

  不必怀疑,汉军必不敢来!

  如果汉军把战船拼光了,至少三五年内不会有水师!

  这并不臆想,因为汉国的造船作坊仍在建造中,若想打造一支数百战船的水师,绝不是三五年能搞定的。

  综合分析后,诸葛瑾始终认为:姜维把主力骑兵置于江北,既了阻止魏国南下,也是打造隔江对峙的局面。

  对汉军来说,这种局面一旦形成,汉军战船只需半日就能兵临建业,而且没有粮草补给的后顾之忧,这比千里运粮方便多了。

  所以,南岸的赵统必是虚兵,江上的汉军战船也是虚兵。

  当务之急,吴国必须把精锐主力部署在江北,必须阻止汉军往濡须方向运粮。

  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汉吴两军隔江对峙。

  只有这样,吴国才有喘息之机。

  可是,诸葛恪那兔崽子好大喜功,合肥之败论罪当斩!

  若想戴罪立功,击退蜀军就是唯一的机会!

  对了,那家伙刚愎自用,从来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还得再给他写封书信,措辞还得更加严厉才行。

  …………

  “舒县?屯兵舒县?”

  再三细读诸葛瑾的书信,诸葛恪苦笑着摇摇头。

  屯兵舒县?靠!

  是不是我的亲生父亲?想害死我是不?

  姜维那厮征召数十万民夫,沿着江北延绵五百余里大张旗鼓地运粮,敢说不是诱饵?

  见我没有上当,竟让运粮队日夜不停地赶往舒县,这还不够明显?

  还有,关索的骑兵贸然北上,粮草必会耗尽,难道不是姜维故意的示弱?

  若我真的屯兵舒县,不出十天就要被包围。

  到时候,关索也会马上杀回来。

  那可是八千骑兵啊,自己连突围的机会也不会有。

  所以说嘛,屯兵舒县就是找死,哪来的“击退蜀军戴罪立功”?

  “将军!全将军派长子全绪送来书信。据言,蜀军即将杀至建业,请求速速引兵回援!”

  “全琮?”诸葛恪眉头一挑,差点就要笑出声,“那个老家伙,连自己的家事都处理不好,还是不要操心国事才好。”

  诸葛恪讥笑没有半点顾忌,腾胤小心看了看,确定全绪没有听见,这才稍稍放心。

  “将军!蜀军骑兵绕过我多处据点,一刻不停地杀往建业,声势实在浩大。若是惊动了陛下,终究不太好吧?”

  说起孙权,诸葛恪赶紧放下酒碗,正襟危坐:“本帅可以肯定:蜀军南北两路皆是虚兵,那是姜维的诡计,试图诱骗我龟缩于建业附近。

  “要退蜀军,必须屯兵江上,必须杀退其水师。

  “关于此事,我将马上给陛下上表解释清楚,你不必担心。”

  诸葛恪看起来信心满满,可腾胤还是不放心,“那,依将军之意,如何回复全将军?”

  说起全琮,诸葛恪又是一脸嗔笑,自顾自喝着酒,默不作声。

  见他没打算回师建业,腾胤犹豫着继续问道:“陛下虽没有诏书送到,可大将军已有两道军令……”

  腾胤故意加重“军令”二字,诸葛恪有些生气了,把酒碗重重地拍在案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简单几个字,在腾胤听来,瞳孔地震!

  诸葛恪手握十几万大军,这可是吴国的全部兵马!

  蜀军三路来犯,诸葛恪既不肯回建业“勤王”,又不听从大将军号令,这到底是拥兵自重,还是试图谋反?

  或者,想给蜀军当带路党?

  “元逊兄,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靠!唯有阻住蜀军水师,此战才能大获全胜,到底要我说多少次?”

  注意到腾胤脸色不对,诸葛恪的语气稍稍缓和一些,“承嗣兄,我已经说过很多次,姜维的南北两路都是虚兵。

  “只要我阻住其水师,纵然姜维的北岸兵马再多,又如何渡过长江?

  “你再好好想一想:没了水师提供粮草补给,蜀军在南岸的骑兵又能坚持多久?你确定他们能抵达建业?

  “就算他们拼了性命抵达建业,又能拿什么攻城?难道战马还能长翅膀飞进城里?”

  见腾胤无法反驳,诸葛恪继续解释:“姜维的主力步卒和运粮队在北岸,八千骑兵也在北岸,这明显是个诱饵。

  “大将军老了,没能看出姜维的诡计,难道你也看不清?”

  “……”

  诸葛恪的话很有道理,但腾胤还是感觉哪里不对劲儿。

  具体哪里不对,一时间又说不上来。

  也就无法反驳诸葛恪,只能无奈叹气。

  唉!

  当初攻打合肥时,诸葛恪仍是如此自信,结果又如何?

  唉!

  …………

  三天,诸葛瑾苦等三天。

  没等到诸葛恪分兵舒县的消息,甚至没收到诸葛恪的任何回复。

  却收到马岱与吴班屯兵舒县的消息,以及赵统所部兵进丹阳的消息。

  丹阳!

  没错!汉军骑兵已到丹阳!

  如果路上没有耽误,最迟明日傍晚,就能杀至建业城下!

  赵统这路骑兵来得很快,但诸葛瑾并不惧怕:那不过是强弩之末,他们没法攻城。

  最让诸葛瑾担心的,仍是北岸。

  以汉军逆天的战斗力,再加上姜维的阴险狡诈,若是南北对峙的局面一旦形成,吴国只能等死了。

  “兔崽子!狗东西!误我军机大事!逆子!逆臣!”

  诸葛不停怒骂,来不及跟人解释,也不想跟任何人解释,高举符节,匆匆跳上一艘小船。

  他始终认为,汉军骑兵抵达建业却无法攻城,很快就会粮尽退走。

  到头来,最多被孙权大骂几句,无伤大雅——当然,这是在最终击退汉军的情况下。

  北岸!北岸!

  那兔崽子不肯分兵舒县,我就亲自带兵前往!

  他若不肯交出印绶,老子就大义灭亲!

  …………

  长江南岸,建业城外。

  赵统疾行两日,差点把战马累得口吐白沫,终于按时抵达建业城外。

  城门紧闭,城上宿卫兵严阵以待,意料之中。

  骑兵无法攻城,只能相互间对骂挑衅一番。

  城西的全琮营寨,只当它不存在,绕过去就是了,反正他不敢贸然杀来。

  最让人高兴的是,建业城没有被关索截胡。

  同时也很担心,因为随身携带的粮草早就吃光。

  这寒冬腊月的,吴军一路上的坚壁清野,找点粮食还真不容易。

  可按照最快速度,粮草还需三四天才能送到。

  不,估计无法按时送到!

  因为在赶也有一千多艘。

  那阵势实在吓人,水师很难把粮草送来了。

  陆路泥泞难行,而且有朱然沿途袭扰,更没有指望。

  “赵将军……”

  俄蟅塞的肚子咕咕直叫,双眼直直盯着赵统,“军师不是说,到了建业城外就拆看锦囊吗?”

  呵,锦囊!

  赵统早就想拆看锦囊,一直紧紧地捏在手里,心头却在嘀咕:姜维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在建业城外搞到粮草?

  他是不忘了,需要的不仅仅是两千多兵士之口粮,还有两千多匹战马啊!

  在打仗方面,军师确实是用兵如神。

  可他不是神仙,不可能凭空变出粮草。

  “赵将军!还等什么?赶紧拆啊!”

  十几双期待的眼神中,赵统咬咬牙,半信半疑,拆开锦囊。

  特么的,巴掌大的布帛上,只有几个歪歪扭扭的小字:城南,青溪渡口,诸葛菱。

  收到关索的求粮书信,魏延急得想骂娘——既然魏军已被吓退,你就好好呆在江边,耐心地等待粮草不行吗?()?()

  六七百里的距离,八千匹战马要吃要喝,粮草供给是何等的恐怖,你难道不知道?()?()

  而且不顾军令追往合肥,把补给线拉到一千多里,你是想累死运粮队吗?()?()

  等到你粮尽退回人困马乏之时,如果诸葛恪在舒县一线重兵拦截,你的名字,就等着刻上大汉英雄纪念碑吧!

  ?本作者子未曰提醒您最全的《复兴汉室,从救下魏延开始》尽在[],域名[(.)]???$?$??

  ()?()

  “父亲!关索手上有八千匹战马,如果粮草不济退回,诸葛恪应该拦不住他。

  “我担心的是,如果他一不小心被魏国骑兵包围,那可咋办?

  “他死了倒没什么,咱汉国至少四五年才能缓过劲儿啊!”

  魏容说的是事实,可听起来就变了味道,魏延很想劈头盖脸骂上一顿,终究还是忍住了。

  他当然明白,魏容是希望自己以副帅的身份,赶紧把关索召回江边。

  考虑到粮道千里之遥,再想想合肥附近的一万多魏国骑兵,魏延也在担心。

  然而,琢磨了许久,终究没有下令。

  因为他知道,兵贵神速。

  更重要的是,合肥之重不亚于襄阳。

  若能趁此机会一举攻占合肥,并以此为补给据点,汉国骑兵就能在魏国东部任意驰骋!

  如果打残了魏国骑兵,汉军骑兵还能肆无忌惮地袭扰豫州、兖州、青州甚至冀州。

  眼前的灭吴之战,如果真如姜维所说那么容易,让关索分出部分兵马去打合肥,好像也不错呢?

  再说了,自己已经六十多岁,还能活几年?是否能看到大汉复兴的那一天?

  “咱的粮草,由谁押运?”

  魏延明知故问,魏容只能耐着性子解释:“在咱们前方,邓芝与周鲂的战船携带了大批粮草。

  “在咱们后方一点点,主要由马岱与吴班带领民夫押运粮草。

  “两位将军之后,好像军师的几个小弟子,也在帮忙押运粮草。”

  说起几个小屁孩,魏容就忍不住发笑,因为姜维的部署实在奇怪:

  万众瞩目的“灭吴之战”,汉军的真正主力,竟然只有一万两千骑兵。

  除此之外,就是魏延手中的一万精锐步卒,只不过部署在长江北岸。

  更奇怪的是,二十多万民夫的运粮队,也集中在长江北岸。

  这样的部署,哪里是攻打建业,北上攻打合肥还差不多!

  对啊,合肥!

  魏容似乎想到了什么,正欲发问,魏延却已下令:“马上给马岱与吴班传令,速速进至舒县扎营!”

  “啊?”

  魏容惊得张大了嘴。

  舒县?确定没搞错?

  运粮队,竟然突出前方那么多?

  关索正在北上合肥,运粮队那点护卫兵马若是遇上诸葛恪,岂不要全军覆没?

  “父亲,这样不妥吧?若是马将军与吴将军遇上吴兵……”

  “吴兵?你是说诸葛恪?”魏延表现得有点惊讶,似乎不相信这话出自魏容之口,“你就放心吧!只要南岸的赵统足够快,诸葛恪就不敢分兵北岸!”

  “可是……”

  “不必可是!再给张嶷与赵翼传令:速速追上马岱与吴班,务必在舒县站稳脚跟!”

  魏延连下两道命令,虽没有明确表示支援关索,却也八九不离十了。

  半日后,斥候快船送来关索的求粮信,同时送来魏延的决定,姜维有点欲哭无泪了。

  本司马懿与曹爽了。

  只不过他的计划,是在围死建业的同时,在长江沿线诱歼魏国主力骑兵,然后再北上合肥。

  这一切,他早就做好了全盘计划。

  哪知道,关索没到濡须水就匆匆北上,更没等到赵统围困建业。

  被那家伙这么一搞,无意中扩大了魏国骑兵的北撤空间,恐怕再难将其全歼。

  可是,就算马上令他撤回,那也已经打草惊蛇,没什么意义了。

  罢了,让他吓跑魏国骑兵,提前围困合肥也不错。

  哼!听说张特仍是合肥守将,很快就能会一会他,还有点小期待。

  至于诸葛恪的十万大军,那不过是强弩之末,压根儿没放在眼里。

  本来就是嘛,通过这些年荆州的多场战役,吴国的精壮士卒,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那些临时征召的兵勇,刚刚经历了合肥之败,还能有多少战斗力?

  再说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了陆逊与诸葛瑾,诸葛恪那毛头小子能搞出什么花样?

  对了,给诸葛瑾的劝降信,应该早就收到了吧,为何还没有回音?

  诸葛瑾!

  姜维始终认为,灭吴之战的唯一变数正是诸葛瑾,而不是手握重兵的诸葛恪。

  诸葛瑾!

  几日前,诸葛恪刚刚退至濡须口,就收到汉军三路来犯的消息。

  尽管吴军新败人困马乏,尽管没收到孙权的命令,诸葛恪仍然将主力驻于濡须一带的江面。

  没错,诸葛恪驻军江上!

  在他看来,驻军江上,正好以自己的战船优势,把汉军水师阻在濡须口以西。

  这很容易实现,因为汉军只有三百余艘艨艟战船,那并不是真正的水师,而是运粮队。

  只要阻止汉军水师往建业方向运粮,其骑兵很快就会因粮草不济而撤军,因为骑兵的消耗实在太大。

  在收到孙权的命令之前,这是“避己之短,攻敌之短”的最佳办法。

  至少在诸葛恪看来,这是吴国以弱胜强的最好办法,当前的形势只能如此。

  然而,就在关索转向北上,马岱与吴班即将抵达舒县之时,诸葛恪突然收到军令:分出三万兵马,速速进驻舒县。

  这不是孙权的命令,而是诸葛瑾的命令。

  没错,就是诸葛瑾!

  他没有卷入“二宫之争”,此时仍是吴国大将军,而且是诸葛恪的父亲。

  就算没有孙权的命令,他也能动用自己的“假节”之权调动兵马。

  姜维的劝降信,以及陆逊的劝降信,他早就收到了,但没有多看一眼。

  吴国的混乱,孙权的昏庸,还有汉吴两军的实力差距,他也看得一清二楚。

  然而,深思熟虑之后,他还是想效仿弟弟的“鞠躬尽瘁”,为吴国死战到底。

  对于汉军的三路并进,他与诸葛恪的防御重点大不相同:

  他他始终认为,南岸的赵统必是虚兵——赵统只有三千兵马,轻装前行;

  而且他抵到建业之前,路上还有孙韶、朱然与全琮节节防御;

  就算他绕过孙韶与朱然杀至建业,那也是没有粮草补给的骑兵,能在建业城外坚持多久?

  顺水而来汉军的运粮船,诸葛瑾没有放在眼里,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在这方面,他跟诸葛恪的看法一样:汉军只有三百艘战船,而吴军仍有一千五百多艘,其中还有百余艘楼船。

  只需把战船停在江面,那阵势,啧啧啧!

  就凭汉军那点战船,如何敢来?

  不必怀疑,汉军必不敢来!

  如果汉军把战船拼光了,至少三五年内不会有水师!

  这并不臆想,因为汉国的造船作坊仍在建造中,若想打造一支数百战船的水师,绝不是三五年能搞定的。

  综合分析后,诸葛瑾始终认为:姜维把主力骑兵置于江北,既了阻止魏国南下,也是打造隔江对峙的局面。

  对汉军来说,这种局面一旦形成,汉军战船只需半日就能兵临建业,而且没有粮草补给的后顾之忧,这比千里运粮方便多了。

  所以,南岸的赵统必是虚兵,江上的汉军战船也是虚兵。

  当务之急,吴国必须把精锐主力部署在江北,必须阻止汉军往濡须方向运粮。

  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汉吴两军隔江对峙。

  只有这样,吴国才有喘息之机。

  可是,诸葛恪那兔崽子好大喜功,合肥之败论罪当斩!

  若想戴罪立功,击退蜀军就是唯一的机会!

  对了,那家伙刚愎自用,从来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还得再给他写封书信,措辞还得更加严厉才行。

  …………

  “舒县?屯兵舒县?”

  再三细读诸葛瑾的书信,诸葛恪苦笑着摇摇头。

  屯兵舒县?靠!

  是不是我的亲生父亲?想害死我是不?

  姜维那厮征召数十万民夫,沿着江北延绵五百余里大张旗鼓地运粮,敢说不是诱饵?

  见我没有上当,竟让运粮队日夜不停地赶往舒县,这还不够明显?

  还有,关索的骑兵贸然北上,粮草必会耗尽,难道不是姜维故意的示弱?

  若我真的屯兵舒县,不出十天就要被包围。

  到时候,关索也会马上杀回来。

  那可是八千骑兵啊,自己连突围的机会也不会有。

  所以说嘛,屯兵舒县就是找死,哪来的“击退蜀军戴罪立功”?

  “将军!全将军派长子全绪送来书信。据言,蜀军即将杀至建业,请求速速引兵回援!”

  “全琮?”诸葛恪眉头一挑,差点就要笑出声,“那个老家伙,连自己的家事都处理不好,还是不要操心国事才好。”

  诸葛恪讥笑没有半点顾忌,腾胤小心看了看,确定全绪没有听见,这才稍稍放心。

  “将军!蜀军骑兵绕过我多处据点,一刻不停地杀往建业,声势实在浩大。若是惊动了陛下,终究不太好吧?”

  说起孙权,诸葛恪赶紧放下酒碗,正襟危坐:“本帅可以肯定:蜀军南北两路皆是虚兵,那是姜维的诡计,试图诱骗我龟缩于建业附近。

  “要退蜀军,必须屯兵江上,必须杀退其水师。

  “关于此事,我将马上给陛下上表解释清楚,你不必担心。”

  诸葛恪看起来信心满满,可腾胤还是不放心,“那,依将军之意,如何回复全将军?”

  说起全琮,诸葛恪又是一脸嗔笑,自顾自喝着酒,默不作声。

  见他没打算回师建业,腾胤犹豫着继续问道:“陛下虽没有诏书送到,可大将军已有两道军令……”

  腾胤故意加重“军令”二字,诸葛恪有些生气了,把酒碗重重地拍在案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简单几个字,在腾胤听来,瞳孔地震!

  诸葛恪手握十几万大军,这可是吴国的全部兵马!

  蜀军三路来犯,诸葛恪既不肯回建业“勤王”,又不听从大将军号令,这到底是拥兵自重,还是试图谋反?

  或者,想给蜀军当带路党?

  “元逊兄,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靠!唯有阻住蜀军水师,此战才能大获全胜,到底要我说多少次?”

  注意到腾胤脸色不对,诸葛恪的语气稍稍缓和一些,“承嗣兄,我已经说过很多次,姜维的南北两路都是虚兵。

  “只要我阻住其水师,纵然姜维的北岸兵马再多,又如何渡过长江?

  “你再好好想一想:没了水师提供粮草补给,蜀军在南岸的骑兵又能坚持多久?你确定他们能抵达建业?

  “就算他们拼了性命抵达建业,又能拿什么攻城?难道战马还能长翅膀飞进城里?”

  见腾胤无法反驳,诸葛恪继续解释:“姜维的主力步卒和运粮队在北岸,八千骑兵也在北岸,这明显是个诱饵。

  “大将军老了,没能看出姜维的诡计,难道你也看不清?”

  “……”

  诸葛恪的话很有道理,但腾胤还是感觉哪里不对劲儿。

  具体哪里不对,一时间又说不上来。

  也就无法反驳诸葛恪,只能无奈叹气。

  唉!

  当初攻打合肥时,诸葛恪仍是如此自信,结果又如何?

  唉!

  …………

  三天,诸葛瑾苦等三天。

  没等到诸葛恪分兵舒县的消息,甚至没收到诸葛恪的任何回复。

  却收到马岱与吴班屯兵舒县的消息,以及赵统所部兵进丹阳的消息。

  丹阳!

  没错!汉军骑兵已到丹阳!

  如果路上没有耽误,最迟明日傍晚,就能杀至建业城下!

  赵统这路骑兵来得很快,但诸葛瑾并不惧怕:那不过是强弩之末,他们没法攻城。

  最让诸葛瑾担心的,仍是北岸。

  以汉军逆天的战斗力,再加上姜维的阴险狡诈,若是南北对峙的局面一旦形成,吴国只能等死了。

  “兔崽子!狗东西!误我军机大事!逆子!逆臣!”

  诸葛不停怒骂,来不及跟人解释,也不想跟任何人解释,高举符节,匆匆跳上一艘小船。

  他始终认为,汉军骑兵抵达建业却无法攻城,很快就会粮尽退走。

  到头来,最多被孙权大骂几句,无伤大雅——当然,这是在最终击退汉军的情况下。

  北岸!北岸!

  那兔崽子不肯分兵舒县,我就亲自带兵前往!

  他若不肯交出印绶,老子就大义灭亲!

  …………

  长江南岸,建业城外。

  赵统疾行两日,差点把战马累得口吐白沫,终于按时抵达建业城外。

  城门紧闭,城上宿卫兵严阵以待,意料之中。

  骑兵无法攻城,只能相互间对骂挑衅一番。

  城西的全琮营寨,只当它不存在,绕过去就是了,反正他不敢贸然杀来。

  最让人高兴的是,建业城没有被关索截胡。

  同时也很担心,因为随身携带的粮草早就吃光。

  这寒冬腊月的,吴军一路上的坚壁清野,找点粮食还真不容易。

  可按照最快速度,粮草还需三四天才能送到。

  不,估计无法按时送到!

  因为在赶也有一千多艘。

  那阵势实在吓人,水师很难把粮草送来了。

  陆路泥泞难行,而且有朱然沿途袭扰,更没有指望。

  “赵将军……”

  俄蟅塞的肚子咕咕直叫,双眼直直盯着赵统,“军师不是说,到了建业城外就拆看锦囊吗?”

  呵,锦囊!

  赵统早就想拆看锦囊,一直紧紧地捏在手里,心头却在嘀咕:姜维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在建业城外搞到粮草?

  他是不忘了,需要的不仅仅是两千多兵士之口粮,还有两千多匹战马啊!

  在打仗方面,军师确实是用兵如神。

  可他不是神仙,不可能凭空变出粮草。

  “赵将军!还等什么?赶紧拆啊!”

  十几双期待的眼神中,赵统咬咬牙,半信半疑,拆开锦囊。

  特么的,巴掌大的布帛上,只有几个歪歪扭扭的小字:城南,青溪渡口,诸葛菱。

  收到关索的求粮书信,魏延急得想骂娘——既然魏军已被吓退,你就好好呆在江边,耐心地等待粮草不行吗?

  六七百里的距离,八千匹战马要吃要喝,粮草供给是何等的恐怖,你难道不知道?

  而且不顾军令追往合肥,把补给线拉到一千多里,你是想累死运粮队吗?

  等到你粮尽退回人困马乏之时,如果诸葛恪在舒县一线重兵拦截,你的名字,就等着刻上大汉英雄纪念碑吧!

  “父亲!关索手上有八千匹战马,如果粮草不济退回,诸葛恪应该拦不住他。

  “我担心的是,如果他一不小心被魏国骑兵包围,那可咋办?

  “他死了倒没什么,咱汉国至少四五年才能缓过劲儿啊!”

  魏容说的是事实,可听起来就变了味道,魏延很想劈头盖脸骂上一顿,终究还是忍住了。

  他当然明白,魏容是希望自己以副帅的身份,赶紧把关索召回江边。

  考虑到粮道千里之遥,再想想合肥附近的一万多魏国骑兵,魏延也在担心。

  然而,琢磨了许久,终究没有下令。

  因为他知道,兵贵神速。

  更重要的是,合肥之重不亚于襄阳。

  若能趁此机会一举攻占合肥,并以此为补给据点,汉国骑兵就能在魏国东部任意驰骋!

  如果打残了魏国骑兵,汉军骑兵还能肆无忌惮地袭扰豫州、兖州、青州甚至冀州。

  眼前的灭吴之战,如果真如姜维所说那么容易,让关索分出部分兵马去打合肥,好像也不错呢?

  再说了,自己已经六十多岁,还能活几年?是否能看到大汉复兴的那一天?

  “咱的粮草,由谁押运?”

  魏延明知故问,魏容只能耐着性子解释:“在咱们前方,邓芝与周鲂的战船携带了大批粮草。

  “在咱们后方一点点,主要由马岱与吴班带领民夫押运粮草。

  “两位将军之后,好像军师的几个小弟子,也在帮忙押运粮草。”

  说起几个小屁孩,魏容就忍不住发笑,因为姜维的部署实在奇怪:

  万众瞩目的“灭吴之战”,汉军的真正主力,竟然只有一万两千骑兵。

  除此之外,就是魏延手中的一万精锐步卒,只不过部署在长江北岸。

  更奇怪的是,二十多万民夫的运粮队,也集中在长江北岸。

  这样的部署,哪里是攻打建业,北上攻打合肥还差不多!

  对啊,合肥!

  魏容似乎想到了什么,正欲发问,魏延却已下令:“马上给马岱与吴班传令,速速进至舒县扎营!”

  “啊?”

  魏容惊得张大了嘴。

  舒县?确定没搞错?

  运粮队,竟然突出前方那么多?

  关索正在北上合肥,运粮队那点护卫兵马若是遇上诸葛恪,岂不要全军覆没?

  “父亲,这样不妥吧?若是马将军与吴将军遇上吴兵……”

  “吴兵?你是说诸葛恪?”魏延表现得有点惊讶,似乎不相信这话出自魏容之口,“你就放心吧!只要南岸的赵统足够快,诸葛恪就不敢分兵北岸!”

  “可是……”

  “不必可是!再给张嶷与赵翼传令:速速追上马岱与吴班,务必在舒县站稳脚跟!”

  魏延连下两道命令,虽没有明确表示支援关索,却也八九不离十了。

  半日后,斥候快船送来关索的求粮信,同时送来魏延的决定,姜维有点欲哭无泪了。

  本司马懿与曹爽了。

  只不过他的计划,是在围死建业的同时,在长江沿线诱歼魏国主力骑兵,然后再北上合肥。

  这一切,他早就做好了全盘计划。

  哪知道,关索没到濡须水就匆匆北上,更没等到赵统围困建业。

  被那家伙这么一搞,无意中扩大了魏国骑兵的北撤空间,恐怕再难将其全歼。

  可是,就算马上令他撤回,那也已经打草惊蛇,没什么意义了。

  罢了,让他吓跑魏国骑兵,提前围困合肥也不错。

  哼!听说张特仍是合肥守将,很快就能会一会他,还有点小期待。

  至于诸葛恪的十万大军,那不过是强弩之末,压根儿没放在眼里。

  本来就是嘛,通过这些年荆州的多场战役,吴国的精壮士卒,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

  那些临时征召的兵勇,刚刚经历了合肥之败,还能有多少战斗力?

  再说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没了陆逊与诸葛瑾,诸葛恪那毛头小子能搞出什么花样?

  对了,给诸葛瑾的劝降信,应该早就收到了吧,为何还没有回音?

  诸葛瑾!

  姜维始终认为,灭吴之战的唯一变数正是诸葛瑾,而不是手握重兵的诸葛恪。

  诸葛瑾!

  几日前,诸葛恪刚刚退至濡须口,就收到汉军三路来犯的消息。

  尽管吴军新败人困马乏,尽管没收到孙权的命令,诸葛恪仍然将主力驻于濡须一带的江面。

  没错,诸葛恪驻军江上!

  在他看来,驻军江上,正好以自己的战船优势,把汉军水师阻在濡须口以西。

  这很容易实现,因为汉军只有三百余艘艨艟战船,那并不是真正的水师,而是运粮队。

  只要阻止汉军水师往建业方向运粮,其骑兵很快就会因粮草不济而撤军,因为骑兵的消耗实在太大。

  在收到孙权的命令之前,这是“避己之短,攻敌之短”的最佳办法。

  至少在诸葛恪看来,这是吴国以弱胜强的最好办法,当前的形势只能如此。

  然而,就在关索转向北上,马岱与吴班即将抵达舒县之时,诸葛恪突然收到军令:分出三万兵马,速速进驻舒县。

  这不是孙权的命令,而是诸葛瑾的命令。

  没错,就是诸葛瑾!

  他没有卷入“二宫之争”,此时仍是吴国大将军,而且是诸葛恪的父亲。

  就算没有孙权的命令,他也能动用自己的“假节”之权调动兵马。

  姜维的劝降信,以及陆逊的劝降信,他早就收到了,但没有多看一眼。

  吴国的混乱,孙权的昏庸,还有汉吴两军的实力差距,他也看得一清二楚。

  然而,深思熟虑之后,他还是想效仿弟弟的“鞠躬尽瘁”,为吴国死战到底。

  对于汉军的三路并进,他与诸葛恪的防御重点大不相同:

  他他始终认为,南岸的赵统必是虚兵——赵统只有三千兵马,轻装前行;

  而且他抵到建业之前,路上还有孙韶、朱然与全琮节节防御;

  就算他绕过孙韶与朱然杀至建业,那也是没有粮草补给的骑兵,能在建业城外坚持多久?

  顺水而来汉军的运粮船,诸葛瑾没有放在眼里,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在这方面,他跟诸葛恪的看法一样:汉军只有三百艘战船,而吴军仍有一千五百多艘,其中还有百余艘楼船。

  只需把战船停在江面,那阵势,啧啧啧!

  就凭汉军那点战船,如何敢来?

  不必怀疑,汉军必不敢来!

  如果汉军把战船拼光了,至少三五年内不会有水师!

  这并不臆想,因为汉国的造船作坊仍在建造中,若想打造一支数百战船的水师,绝不是三五年能搞定的。

  综合分析后,诸葛瑾始终认为:姜维把主力骑兵置于江北,既了阻止魏国南下,也是打造隔江对峙的局面。

  对汉军来说,这种局面一旦形成,汉军战船只需半日就能兵临建业,而且没有粮草补给的后顾之忧,这比千里运粮方便多了。

  所以,南岸的赵统必是虚兵,江上的汉军战船也是虚兵。

  当务之急,吴国必须把精锐主力部署在江北,必须阻止汉军往濡须方向运粮。

  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汉吴两军隔江对峙。

  只有这样,吴国才有喘息之机。

  可是,诸葛恪那兔崽子好大喜功,合肥之败论罪当斩!

  若想戴罪立功,击退蜀军就是唯一的机会!

  对了,那家伙刚愎自用,从来就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还得再给他写封书信,措辞还得更加严厉才行。

  …………

  “舒县?屯兵舒县?”

  再三细读诸葛瑾的书信,诸葛恪苦笑着摇摇头。

  屯兵舒县?靠!

  是不是我的亲生父亲?想害死我是不?

  姜维那厮征召数十万民夫,沿着江北延绵五百余里大张旗鼓地运粮,敢说不是诱饵?

  见我没有上当,竟让运粮队日夜不停地赶往舒县,这还不够明显?

  还有,关索的骑兵贸然北上,粮草必会耗尽,难道不是姜维故意的示弱?

  若我真的屯兵舒县,不出十天就要被包围。

  到时候,关索也会马上杀回来。

  那可是八千骑兵啊,自己连突围的机会也不会有。

  所以说嘛,屯兵舒县就是找死,哪来的“击退蜀军戴罪立功”?

  “将军!全将军派长子全绪送来书信。据言,蜀军即将杀至建业,请求速速引兵回援!”

  “全琮?”诸葛恪眉头一挑,差点就要笑出声,“那个老家伙,连自己的家事都处理不好,还是不要操心国事才好。”

  诸葛恪讥笑没有半点顾忌,腾胤小心看了看,确定全绪没有听见,这才稍稍放心。

  “将军!蜀军骑兵绕过我多处据点,一刻不停地杀往建业,声势实在浩大。若是惊动了陛下,终究不太好吧?”

  说起孙权,诸葛恪赶紧放下酒碗,正襟危坐:“本帅可以肯定:蜀军南北两路皆是虚兵,那是姜维的诡计,试图诱骗我龟缩于建业附近。

  “要退蜀军,必须屯兵江上,必须杀退其水师。

  “关于此事,我将马上给陛下上表解释清楚,你不必担心。”

  诸葛恪看起来信心满满,可腾胤还是不放心,“那,依将军之意,如何回复全将军?”

  说起全琮,诸葛恪又是一脸嗔笑,自顾自喝着酒,默不作声。

  见他没打算回师建业,腾胤犹豫着继续问道:“陛下虽没有诏书送到,可大将军已有两道军令……”

  腾胤故意加重“军令”二字,诸葛恪有些生气了,把酒碗重重地拍在案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简单几个字,在腾胤听来,瞳孔地震!

  诸葛恪手握十几万大军,这可是吴国的全部兵马!

  蜀军三路来犯,诸葛恪既不肯回建业“勤王”,又不听从大将军号令,这到底是拥兵自重,还是试图谋反?

  或者,想给蜀军当带路党?

  “元逊兄,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靠!唯有阻住蜀军水师,此战才能大获全胜,到底要我说多少次?”

  注意到腾胤脸色不对,诸葛恪的语气稍稍缓和一些,“承嗣兄,我已经说过很多次,姜维的南北两路都是虚兵。

  “只要我阻住其水师,纵然姜维的北岸兵马再多,又如何渡过长江?

  “你再好好想一想:没了水师提供粮草补给,蜀军在南岸的骑兵又能坚持多久?你确定他们能抵达建业?

  “就算他们拼了性命抵达建业,又能拿什么攻城?难道战马还能长翅膀飞进城里?”

  见腾胤无法反驳,诸葛恪继续解释:“姜维的主力步卒和运粮队在北岸,八千骑兵也在北岸,这明显是个诱饵。

  “大将军老了,没能看出姜维的诡计,难道你也看不清?”

  “……”

  诸葛恪的话很有道理,但腾胤还是感觉哪里不对劲儿。

  具体哪里不对,一时间又说不上来。

  也就无法反驳诸葛恪,只能无奈叹气。

  唉!

  当初攻打合肥时,诸葛恪仍是如此自信,结果又如何?

  唉!

  …………

  三天,诸葛瑾苦等三天。

  没等到诸葛恪分兵舒县的消息,甚至没收到诸葛恪的任何回复。

  却收到马岱与吴班屯兵舒县的消息,以及赵统所部兵进丹阳的消息。

  丹阳!

  没错!汉军骑兵已到丹阳!

  如果路上没有耽误,最迟明日傍晚,就能杀至建业城下!

  赵统这路骑兵来得很快,但诸葛瑾并不惧怕:那不过是强弩之末,他们没法攻城。

  最让诸葛瑾担心的,仍是北岸。

  以汉军逆天的战斗力,再加上姜维的阴险狡诈,若是南北对峙的局面一旦形成,吴国只能等死了。

  “兔崽子!狗东西!误我军机大事!逆子!逆臣!”

  诸葛不停怒骂,来不及跟人解释,也不想跟任何人解释,高举符节,匆匆跳上一艘小船。

  他始终认为,汉军骑兵抵达建业却无法攻城,很快就会粮尽退走。

  到头来,最多被孙权大骂几句,无伤大雅——当然,这是在最终击退汉军的情况下。

  北岸!北岸!

  那兔崽子不肯分兵舒县,我就亲自带兵前往!

  他若不肯交出印绶,老子就大义灭亲!

  …………

  长江南岸,建业城外。

  赵统疾行两日,差点把战马累得口吐白沫,终于按时抵达建业城外。

  城门紧闭,城上宿卫兵严阵以待,意料之中。

  骑兵无法攻城,只能相互间对骂挑衅一番。

  城西的全琮营寨,只当它不存在,绕过去就是了,反正他不敢贸然杀来。

  最让人高兴的是,建业城没有被关索截胡。

  同时也很担心,因为随身携带的粮草早就吃光。

  这寒冬腊月的,吴军一路上的坚壁清野,找点粮食还真不容易。

  可按照最快速度,粮草还需三四天才能送到。

  不,估计无法按时送到!

  因为在赶也有一千多艘。

  那阵势实在吓人,水师很难把粮草送来了。

  陆路泥泞难行,而且有朱然沿途袭扰,更没有指望。

  “赵将军……”

  俄蟅塞的肚子咕咕直叫,双眼直直盯着赵统,“军师不是说,到了建业城外就拆看锦囊吗?”

  呵,锦囊!

  赵统早就想拆看锦囊,一直紧紧地捏在手里,心头却在嘀咕:姜维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在建业城外搞到粮草?

  他是不忘了,需要的不仅仅是两千多兵士之口粮,还有两千多匹战马啊!

  在打仗方面,军师确实是用兵如神。

  可他不是神仙,不可能凭空变出粮草。

  “赵将军!还等什么?赶紧拆啊!”

  十几双期待的眼神中,赵统咬咬牙,半信半疑,拆开锦囊。

  特么的,巴掌大的布帛上,只有几个歪歪扭扭的小字:城南,青溪渡口,诸葛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