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阿卓感叹。就好似她,她以为她长大后会嫁给对她好的汤和哥哥,做他的妻子,谁能够预料到,她现在跟汤和已经走得越来越远,再也没有关系。

  这个东乡,有着她和佩瑶太多太多的记忆。

  “是啊,谁能够想到呢。”徐佩瑶靠近窗边,顺着被风吹开的帘子看着外面闪过的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

  视线掠过一座座低矮的房屋,村里那些熟悉的人不见,大门紧闭。

  “人都到哪儿去了?”

  “这个时节,村人或许在外面忙着农活。”她也是在东乡生活了十几年的人,徐家世代务农,自然知道这种时节正是一年中收获稻米的季节。

  虽然繁忙,阿卓就明白了过来。

  “小姐,到了。”

  到了徐家门口,罗衣率先跳下马车,站在一旁掀起帘子准备搀扶关小姐下车。卓夫人和那位多金童前辈,徐氏一家人都在后面的两辆马车上。

  徐佩瑶下了马车,走到正四处打量的亲母面前,为她指了指自己生活的地方。

  “娘,我们到了,这就是东乡。”

  “就是这里?”

  卓玉紧锁的眉头一直不得舒展。

  就这么个穷乡僻壤,真是委屈了我儿。要不是看到随后过来的徐家家人,卓玉恐怕当面就说了。

  这段时间跟徐氏相处,她也知道瑶儿甚是在意她养父养母一家。看在女儿的表面上,卓玉只是脸色有些不好看,却没有说什么。

  可恨纳罕那老贼!要不是他,她们怎么会母女分离,妻离子散?她本该金尊玉贵的女儿又怎么会落难,跟着一户农户挨饿受冻?

  注意到生母的脸色,看父亲大哥大嫂他们抱着孩子过来,徐佩瑶扯开了话题。

  “嗯,可惜干爹没有回来,不然他看到如今皇觉寺的荒凉,寺里僧人跑的跑,死的死,心里说不定更难过。”

  在皇觉寺出家十几年,干爹能没有感情?

  前些年饥荒,这几年战乱,寺庙早就没有什么香火了,连勉强维持生计都困难。只是,想到干爹的伤……

  外面的寺庙,总归不如自己的好。

  看看时间,陆陆续续有拿都会各种农具的村人回来煮晌午饭,然后为家里的劳动力送去。

  开了大锁,一家人正准备进屋,就听背后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啊,这不是徐家婶婶和佩瑶妹子吗,徐婶子,佩瑶,你们回来了?”

  众人回过身。

  卓玉自然是不认识这种乡野村妇,徐佩瑶看了一会儿,却是认出她就是住在他们隔壁几家,杨大娘家的大儿媳妇。

  几年不见,这杨大媳妇变了不少。当年她离开东乡的时候,隔壁杨大娘家正娶媳妇儿没有多久呢,新嫁进来的新妇瞧着羞涩安静,跟水葱似的。现如今,光听声音便能够听出她多了一股精明干练。人看起来却有些蜡黄,想来这几年战乱,乡里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

  徐母笑了笑,跟人打了个招呼,都是乡里乡亲的。

  “是叶娘啊,你这是从地里回来?你婆婆和大郎他们呢?”

  “在地里忙着收割呢。这不,眼看快到晌午了,我回来先把饭蒸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叶娘脸上的笑跨了下来:“不怎么好,这天气干的,十天半个月都不曾下雨,田地的稻子结出来的还不到往年的一半。我们这里还算好的了,听说其他地方干旱,粮食颗粒无收,好多地方闹饥荒呢。”

  “唉,现下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想到在外从军的二郎,徐母叹了一口气。

  “可不是。婶子你还好,佩瑶妹子接你们去城里享福,将来等佩瑶妹子当了陈家的三夫人,哪还愁什么。”一边说,女人的眼睛一边打量眼前众人的穿戴,只觉就跟城里那些有钱人家的夫人小姐似的,异常贵气,看得她目不转睛,心里羡慕。

  不说那些随行的丫鬟婆子,便是她最熟悉的徐家一家人,穿上了绫罗绸缎,感觉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以前不觉得什么的徐婶子,现如今看来年轻了不少,脸上的皱纹似乎都少了,整个人容光焕发。还有旁边搀扶着徐婶子的翠娘,本来比她年纪还要大上好几岁,现在站在一起一对比,倒是自己显得比翠娘还要苍老。

  叶娘一时不知心里是什么滋味。

  此时,徐家父子早已经进了屋收拾东西,卓玉对这种村妇从来不甚在意,连目光都不曾多看几眼,倒是阿卓和徐佩瑶大嫂翠娘还站在原地,听她说话。

  阿卓在佩瑶离开那一两年时间无人说话,跟叶娘的关系倒是不错。此刻听她提及佩瑶,不由笑了起来。

  “叶娘,你可说错了,佩瑶现如今已经嫁人了,便是大胖小子都生了一个。”

  “什么?徐婶子,佩瑶嫁给谁了?”

  “还能够有谁?除了那位陈家的三少,谁人能够娶到我们佩瑶?”光看陈友谅那架势,还不得吃了他。

  徐佩瑶嗔怪的看了一眼打趣自己的阿卓。

  “阿卓,你不回家吗?刘大叔都瞪你好久了。”

  阿卓回过头,果然看到差点瞪成斗鸡眼的自家老爹,顿时泄了气。

  “那佩瑶,婶子,翠娘,我先跟我爹回家看看,收拾收拾,明天再来找你啊。”

  “嗯,快去吧。”

  看阿卓带着孩子走了,徐母眼看时辰不早,家里还有许多事,佩瑶亲娘也已经目露不耐,便跟叶娘打了个招呼,准备进屋。

  “叶娘,都快晌午了,我们就不耽搁你做饭了。等有时间,来婶子家耍,啊。”虽然想知道这一两年乡里的状况,但也不急于一时。

  叶娘意犹未尽,还想问问,但天色的确不早了,地里的几张嘴还等着吃饭了。

  “那好,等忙完这一阵,我再来找婶子和佩瑶妹子说说话。”

  “娘,大嫂,我们进屋吧。”

  牵着乖巧靠在自己腿边的阳哥儿,徐佩瑶低下头轻轻捏了捏男孩的鼻子。

  “怎么,阳哥儿不记得自己家了吗?”

  男孩看了母亲一眼,抬头盯着姑姑,点了点头:“记得。”

  揉了揉已经开始记事的小侄子的头发,徐佩瑶笑了起来。

  汉王妃第三十六章叶娘

  老屋一两年没有住人,积了厚厚一层灰尘。

  徐佩瑶不用亲自动手,自有丫鬟婆子整理。吃过一顿简便的午饭,趁着家里还在收拾,她带着生母去村里走了走,为她介绍着自己小时候常去的地方。

  东乡萧条不少。村里的青壮年多被抓了壮丁,只留下些老弱妇孺。她在村子里走了一圈,只看见一些孩童在玩着他们小时候也玩过的游戏。

  她矗立在不远处,看着几个垂髫小儿围着大树转圈圈,一边唱着耳熟能详的童话。那清脆的童声中,带着他们这个年纪特有的天真无忧,欢快活泼。

  “东乡的云,西乡的风,东乡的谷子,西乡的葱,东乡的和尚,西乡的妹,野花开得一蓬蓬……”

  记忆里,她曾经坐在牛背上,被自家二哥牵着牛绳,前面走着吹着晚笛的朱重八,在漫山遍野的野花中唱着这首熟悉的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