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拜访贾师

  几人客套一番。

  陈玉琳的声音悦耳,仿佛天籁:“李小姐也在,没有打扰你们聊天吧?”

  博华微笑着:“我们认为实业对未来最有用,正在分析开办实业的可行性。你来得正好,可以给我们提提意见。”

  陈玉琳的坐姿端正,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她柔柔地说:“我不太懂,先听听你们的计划。”

  博华示意李雨薇开始讲述。

  李雨薇说了自己老师和同学们对于化工、重工、医药以及农业等行业的分析。

  博华认为发展农业和中成药比较适合,且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处理都需要农业的支持,二者相辅相成。

  陈玉琳在一旁轻抿着茶水,静静地听着。

  博华认真地说:“雨薇,我想要亲自拜访你们这位老师,详谈当今农业的现状,希望你能为我引荐。”

  李雨薇感受到了博华的真诚,她点点头:“好,我一会儿去医院询问贾老师的意见,看她愿不愿意见你。”

  博华感激地向李雨薇点了点头,然后将目光转向了陈玉琳。

  感受到博华的注视,陈玉琳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眼神温柔地看着博华。

  她的声音甜美亲切:

  “博华,我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方向。从培育农作物和药材开始,在提升粮食产量的同时,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的确,我也这么想。如果能结合现代科技进行种植,不仅可以提升农作物产量,还能给农民带来一定经济利益。”

  博华点头表示赞同:

  “未来通过对中药方剂的研发和改良,使中成药方便服用,让更多人接受和认可。”

  陈玉琳的嘴角微微上扬,语气中带着几分认真:

  “我对这份生意很感兴趣。如果你打算开办工厂,我要投资入股。”

  博华本意就是想要发展实业,为抗战助力,他并不过分关注盈利,刚好也没钱,有人愿意投资对他来说是件好事。

  博华点了点头,对陈王琳说道:“陈小姐,欢迎你的加入。”

  李雨薇看着两人,心中有些复杂,随即释然,自己和博华之间的情谊是无可替代的。

  “那我就先告辞了,我会尽快给你答复。”李雨薇站起身,优雅地行了一礼,然后转身离开了雅间。

  博华有些无奈地对陈玉琳说:“陈小姐,这次的投资可能会很大。”

  陈玉琳颔首,声音坚定:“博华,我相信你的判断,我会全力支持你。”

  博华凝视着陈玉琳,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有了陈玉琳的支持,他的道路会更加顺畅。

  “谢谢你,陈小姐。有你的支持,我更有信心了。”

  15日,下午。

  博华接到李雨薇的电话,两人约定好立刻去第二医院会面,拜访贾老师。

  敲门进入医院的1.6病房,博华和李雨薇见到了贾老师。

  贾老师靠在床头,翻阅着今日新闻,精神看起来还不错。

  “贾老师,您好。”博华上前问候,带着一丝敬意和期待。

  贾老师微微一笑,点头示意:“你好,王先生。听雨薇说你对农业发展很感兴趣?”

  博华点头:“是的,我认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也是民生之本。我想请教您关于当前农业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建议。”

  贾老师沉思片刻,然后缓缓开口:

  “农业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她的举止从容,仿佛是一股清流:

  “其次,要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培育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新品种。此外,还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灌溉系统、仓储设施等。”

  博华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陈静香护士轻轻地敲开了1.6号病房的门,手中端着新配好的药物和消毒用品。

  她的脸上挂着自然亲切的微笑,眼中透出一股温暖和友善。

  “贾老师,该换药了。”

  陈静香柔声说道,将药物放在床头柜上,开始熟练地准备换药工作。

  博华礼貌地问:“需要回避吗?”

  贾老师微笑着说:“不用,陈护士很专业的,我们继续。”

  博华问:“贾老师,您的建议非常有价值。我希望能够实践这些想法,推动农业和中医药的发展。”

  贾老师微笑着看着博华:“年轻人有梦想是好事。如果你真心想要为农业和中医药做出贡献,我愿意支持你。”

  博华站在贾老师的病床边,微笑着问:

  “贾老师,谢谢您的支持。您提到的关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有什么具体的方向吗?”

  陈静香护士敏锐地捕捉到了几人关于发展农业的交谈。

  为了能够更多地了解这些信息,她故意将换药的时间延长。

  一边假装忙碌地整理药品,一边侧耳倾听他们讨论的每一个细节。

  贾老师微笑着,用她那充满智慧的嗓音开始了讲述:

  “想象一下,在干旱的地区,农民们是如何辛勤地从水源处提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浇灌在植物的根部,以确保作物得到足够的水分。”

  贾老师的话语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博华和李雨薇更加深入地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

  “这种方法虽然首接,但是劳动强度极大,效率也相对较低。你们可以思考如何改进灌溉过程。比如,通过增加井的数量,缩短提水的距离,节约人力成本。”

  博华和李雨薇认可的点点头。

  贾老师继续道:“不过,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差异很大。有些地方可能很容易就能挖到水,而其他地方则可能非常困难。这就使得判断最佳的打井位置变得很有挑战性。”

  缓了缓,贾老师开始了补充:

  “传统的打井方法,如人工挖掘和爆破,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充满了危险。还有使用人力拉动绳索,通过机械杠杆带动钻头转动,同样有其局限性。如钻井工人劳动强度大,遇到坚硬岩石打不动,只能在浅表层钻探等等。”

  贾老师看着博华和李雨薇,她希望这两个年轻人能够从中汲取灵感。

  李雨薇陷入了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