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首辅

第368章 三法司联合督导组

  从大都督府离开的陆远直奔文渊阁,此刻的文渊阁内,刑部尚书裴锦超、都察院左都御史、司法院院长方钝三人已经等着了。

  很显然,这是一次关乎三法司的会议。

  “下官参见太师。”

  三人正在品茶闲话,见到陆远进来立马起身行礼。

  “免了。”

  陆远抬手止住,快步走回坐位:“时间紧迫,本辅后面还有三个会,咱们长话短说。”

  三人赶忙落座,同时不忘像通政使司负责记录会议的官员那般取出本子和笔,显然是打算随听随记。

  “请三位来只为了一件事。”

  陆远也不多墨迹,开门见山的说道:“整肃治安问题,首先先从临近咱们江南的几个省开始,优先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随后是陕西、山西、贵州、云南等省份,你们三法司牵头派出联合督导组,地方各省藩司、臬司、巡抚衙门辅助。

  今年国债结余了一千多万,经费上完全充足,本辅就一点要求,要从重从严的对各省治安隐患进行铲除打击,力争做到不留隐患、不存死角。”

  三人下笔飞快,嘴里应着话:“谨遵太师谕令。”

  “人选上,你们有没有推荐。”

  端廷赦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开口:“海瑞、王用汲。”

  “可以。”陆远点头应了下来:“这两人都是正直干济,做这种事最是合适不过,还有呢?”

  裴锦超看了一眼陆远,斟酌着开口:“下官这倒是有一个人选,不过”

  “说。”

  “原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杨继盛。”

  听到这个名字,陆远也皱起了眉头。

  起复杨继盛确实是个很合适的安排,可这么一来,徐阶的心里难免会不舒服,毕竟杨继盛曾差点搞死过他。

  不过陆远转念一想,海瑞都快把江南党上下得罪光了现在不还是照样再用,杨继盛又有何不可了。

  想到这,陆远又动了心。

  “杨继盛可以用,不过不能你们推荐。”

  三人都明白陆远的意思。

  谁推荐杨继盛就是谁得罪徐阶。

  似这种得罪人的事,最好换个合适的人来干。

  “那,让谁来出面?”

  陆远沉吟片刻笑了出来:“本辅这倒是有个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谁?”

  “莫非是海瑞?”

  “徐阁老本人!”陆远笑道:“徐阁老大公无私,不计前嫌,主动为国举贤举才,实为我朝一段佳话。”

  几人愣住,裴锦超迟疑道:“徐阁老能愿意?”

  “这事就不用你们操心了,本辅来办吧。”

  陆远揭过这个话题:“现在巡视四省的人选已经有了三个,还差一个,可有推荐了。”

  三人拧眉深思起来。

  打击治安看似只是针对地方上的土匪强盗,可这些地方的匪盗背后又是哪些人,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整肃治安其实就是整肃吏治,而整肃吏治毫无疑问是特别得罪人的一件事,非海瑞、杨继盛这种刚正不阿的官员不可做。

  若是换个圆滑世故的下到地方上去,最多也就是隔靴搔痒,祛除皮毛罢了。

  这个时候陆远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一个人来。

  “林云同。”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海关关税司郎中?”

  “对,就是他。”

  陆远一口咬定:“当年其在浙江任布政使,为人清正,也是因此被严嵩不容,调去了河南任巡抚,在河南,他可是狠狠整顿了一番吏治,并且遏制住了河南当地藩王宗亲的王田扩并。

  此人可堪一用,可将其从海关调离,出任此番督导组主使一职。”

  “确实可行。”

  “那就这么定了。”陆远大手一挥:“你们去和海瑞、王用汲、林云同谈话安排吧,至于杨继盛的事,本辅去找徐阁老聊。”

  “是。”

  三人起身告辞,陆远便喊来张四维:“后面三个会分别是哪些来着?”

  “两刻钟后,您要召见中央银行陆行长和南京银行崔行长、苏州银行刘行长,一个时辰后,您要召见海关的谭部堂和松江知府苏兴昌,一个半时辰后会见岷王。”

  “时间太紧了。”

  陆远一皱眉:“这样,你现在就去见一下徐阁老,说本辅今晚设宴请他吃饭,另外转告岷王,会见的事就不在文渊阁了,今晚请他也到宴,什么话宴席上说吧。”

  “是。”

  张四维点头记下:“太师,那设宴是在府内还是.”

  “安排在远东楼。”

  “是。”

  陆远交代完后便去到偏殿,卧进躺椅内闭目养神,几名宫娥守在身边,有懂事的给陆远盖上一层薄毯。

  会山会海已经不足以形容如今陆远的工作量,他的行程之满可以说除了亥时到卯时这个时间段没事之外,其他的任何时间都有安排,想要休息只能像现在这样卡在两次会见的中间段短暂养神。

  迷迷糊糊中陆远想到了当初刚穿越来时的日子。

  悠哉躺平无所事事,天天和漂亮丫鬟滚床单多舒服啊。

  思来想去,都怪严嵩!

  一想到严嵩陆远顿时坐起身来。

  凭什么老子天天累得和狗一样,你个老东西跑回分宜老家安享晚年。

  入仕四十多年,总能再发挥点余热吧。

  “来人。”

  守在一旁的通政使司文书立时上前听令:“恭聆太师训下。”

  “派人去一趟江西。”

  陆远下了口令:“就说迁都之后,很多北京衙门的台账交接的不够清楚仔细,让严嵩来南京再仔细梳理一遍。”

  “是。”文书哪敢多嘴去说这么做合适与否,直接领命离开。

  这名文书离开,又一名文书过来通禀。

  “太师,陆行长他们到了。”

  “让他们先等着。”

  陆远叹口气起身,在宫女的伺候下洗了把脸,勉强抖擞起三分精神再赶回正殿。

  心中更是下定决心。

  说什么也得让严嵩个老东西再回来干两年。

  起码得撑到国家各项工作步入正轨才行,要不然自己早晚过劳死。

  不过,该给严嵩安排个什么名头呢?

  入阁肯定不行,严嵩是引咎辞职的,复职的政治影响对陆远很不利。

  官是肯定不能给的,可是又能用什么名目把他留在南京呢。

  苦思之后陆远有了主意。

  现在已经是隆庆元年,该修嘉靖实录了。

  对,修实录。

  没人比严嵩更清楚嘉靖三十六年这个期间的所有事,让他做嘉靖实录的总裁。

  一边修史一边干活,真是最合适不过。

  可怜严嵩七十多快八十岁的人,还是没能躲掉当社畜的命运。

  老年社畜,不用白不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