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官场潜规则

  其实分析完这些,李海涛也颇有些后悔。其实从感性上分析,他也巴不得圣库里面有很多金银财宝。钱这个东西,虽然世上很多人觉得肮脏不堪,但是没有钱却又是寸步难行。

  完全是出于对这些兄弟负责的态度,李海涛故意给他们分析了一下,可能面临的无财的情况,算是提前给他们打了预防针。不至于到时候若真的冲进南京城里去之后,没有捞到财宝,几个兄弟无非是要疯掉,那个时候精神上受到的打击,不知道比此时要严重多少倍。

  第一道防线与第二道线,相隔约有一公里左右,而他们正想翻越两米多深的壕沟时,被巡逻的湘军发现。

  “有奸细。”巡逻士兵一声大喊,训练有素的几十名湘军士兵立即把洪秀全等5人团团围住,在火把下,洪秀全发现壕沟边战了十几名湘军士兵。洪秀全几乎是吓破了胆,自金田起义,自己从来没有被这么多清军围困住过,今日看来“我命休矣”。

  “你们是哪个部分的?”为首的正是李海涛,他见到洪秀全等人穿着湘军的衣服,但是看样子,又不似湘军的模样。尤其是中间那位身材高大的男子,虽然相貌有些苍老,但皮肤白皙,保养得很好的样子。甚至比曾国荃保养得还要好。

  这些意外情况,其实在李秀成的构想中也有过。李秀成交待过林芳兵,湘军的素质很高,不像绿营兵和八旗兵,不喜欢夜巡,尤其是下半夜巡。湘军基本上都有下半夜夜巡的习惯,如果一旦遇到湘军夜巡,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定,镇定才是脱身的法宝。

  按照李秀成的想法,为了轻车简从,洪秀全等人随身携带有5..两银子和1..两黄金,另外还有当时最负有盛名的上海宝昌钱庄的5.万两银票,面额分别有1..两、2..两、5..两、1...两、5...两、1万两、2万两、5万两面额不等的,这些都放在曾在太平天国后宫中,善于理财的淑妃萧月儿处。在李秀成看来,战争打了这么久,湘军也极度缺钱。只要拿着这些银票,真遇到较真的也不用怕,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嘛!

  林芳兵看见旁边两名心腹己浑身紧张,做好了战斗准备,这是他人身为太平天国天王宫内卫的自然条件反应,怕两人会误了事,林芳后连忙拉了下其中一人衣角。

  根据李秀成的安排,李秀成早己安排人给曾国荃手下的杨荣邦(官职游击,从三品)建立了多年的私密联系,清军围困南京时,城内经常缺粮,而李秀成用重金收买了杨荣邦。因此当缺粮时,城内的太平军就会化妆成湘军的样子,走杨荣邦把守的地盘,趁夜晚偷偷溜出去买粮。然后又趁夜偷偷把粮食运进城内。杨荣邦这一两年从李秀成处获得了5.万两银子以上的好处,而根据大清朝从三品官员的正常俸禄,一年只有13.两。杨荣邦获得的好处,是其正常收入的近4...倍。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我们今天来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资本家为了1..%的利润,胆敢践踏人家的一切法律,而为了3..%的利润,可以冒上绞刑台的巨大风险。4...倍利润,那就是4.....%的利润,杨荣邦当然知道,一旦被发现私通太平军,还私通李秀成,给太平军私下供应粮草,几十万上百万石,让太平军多坚守了一两年。那不仅是杨荣邦会掉脑袋,那可是满门抄斩的罪,全家族几百人都会送命。

  杨荣邦也是个官场老油子,知道这泼天的富贵,必须要与人分享,自己一个人没有那个命全吃掉。于是从李秀成处获得的5.万两白银的好处,他拿出了其中绝大多数,差不多4.万分享给他的上级正三品的参将、从二品的副将、甚至是正二品的总兵、副都统。

  大家都是有家有室的人,有的还是家大业大,离乡背井,在千里之外来打仗,一打就是好几年,风餐露宿,吃得差、睡不好,天天提心吊胆,为了什么,不都为了升官发财嘛?这太平军没有粮食了,偷偷拿重金来勾兑,这钱不赚白不赚啊。我杨荣邦收了5.万两银子,我知道你们这些官职比我高的,都挺羡慕。况且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种事情早晚会被知道。行,我把大多数钱都上供给你们了,大家都成为一根绳上的蚂蚱,你不说我不说,你好我好大家好。

  这是清末官场的“潜规则”,也是最有效的规则。曾经有两个从五品官职的安抚使和正六品的门千总,发现了太平军化装成清军,偷偷运粮食,将此事报告给了杨荣邦,被杨荣邦大声训斥,说他们胡说八道。

  这两名低级军官,也是死脑筋,真的还把人捉住了了,送到杨荣邦帐中。

  杨荣邦见隐瞒不过,私自与这两名军官勾兑,表示只要二人不说,以后会提拔他们。但这二人也不是容易被忽悠的,他们坚决表示如果杨荣邦不认真对待,他们会把这事捅到曾国荃曾大帅处。

  杨荣邦当然害怕了,自己本来就是贪生怕死之辈,加上这种事本来就是死罪,曾国荃一向又对下属极为严厉。杨荣邦见忽悠不成,只好拿出真金白银来,表示给二人各1...两银子。二人不同意,杨荣邦表示各给2...两。从五品的安抚使一年的收入只有8.两白银,而正六品的门千总更低,只有6.两白银。相当于给二人的好处,折合其25年的收入及33年的收入。

  如果换成今天一个人年收入1.万元,那就是给他25.万的好处费。贪婪本来就是人性的弱点,换成任何人,面对从天而降的财富,还是上级给的,很难不动心。

  可偏偏杨荣邦帐下这两位安抚使和门千总,当时脑袋生锈了,就是开不了这个窍。他们俩作战英勇,斩杀太平军也很多,但是两人到杨荣邦帐下后,两三年了,都没有升迁,那些作战不力,吹嘘拍马屁的人,反倒是晋升很快,大概对杨荣邦也早有不满,想借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搏一把,借上面的人,把杨荣邦除掉。

  看来作为军人,他们也明白借刀杀人的妙处,可是他们这《孙子兵法》没有体会到精髓所在,借刀杀人没错,可要明白这把刀在谁手中,别杀不了想杀的人,反把自己给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