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平凡人中的先生

  思考很久,苏子安决定先按照原版写。

  当读者实在忍受不了,闹事时,他改一下,至少没进去,没有被玷污。

  至于本身的意思和我质量就和苏子安无关了,这是你们的要求。

  考虑好后,苏子安也就开干《神雕侠侣》。

  夏晚晚这次回到魔都天盛公司,红姐给联系了一档奇异果平台的国风音乐盛典。

  夏晚晚去当评委,选拔国风音乐人。

  这个机会真得很好,既能抬夏晚晚的咖位,又是夏晚晚喜欢的类型。

  所以夏晚晚准备很充分,特别是将最近自己学到的黄梅戏腔调和流行歌曲结合,创作出新的曲目,在这节目里大展身手。

  录制地点在燕京,时间长达一个半月。

  夏晚晚将自己的行程信息给苏子安报备,发来消息。

  苏子安见到夏晚晚的安排,随即有了新的想法。

  “晚晚,你这个月在燕京,正好我事情少,我们要不一起逛逛燕京,我还都没怎么去过。”

  夏晚晚看到苏子安的提议,直接就回道:“好啊!好啊!我要去天安门看升旗,”

  “行,*^_^*”

  苏子安继续发消息,说自己想去的地方。

  两人聊到深夜,瞌睡才结束。

  接下来这几天,苏子安将手中的事情都责任到人。

  《长安十二时辰》各方面拍摄准备工作已经差不多,只等场地建好。

  所以盛世长安项目的人暂时闲下来,不过苏子安安排了新任务,搜索关于大明宫的所有资料,以及线下实景拍摄现在大明宫情况。

  苏子安已经明确给他们指出准备拍摄一部关于大明宫的纪录片。

  戏曲巅峰项目组,一大半人扑在《天仙配》的后期上,剩下一半,苏子安让其收集五大戏种的信息,不管是后面拍纪录片,还是电视剧电影,都能很快入手。

  给叶晨和彩衣成立的项目,剧组成员都是临时外聘。

  苏子安也给他们权力,感觉有优秀的苗子,可以拉拢到工作室。

  至于其他像选角,准备道具,场地等事情,苏子安完全不干涉,他保证钱到位,一切就交给他们。

  这样也算是对于他们的考验,这次做的好,下次有更美味的大餐吃。

  至于《狂飙》主要是黎明公司那边负责,苏子安偶尔远程对接,指导后期工作。

  这部剧已经被蓝莓卫视斥资2.5亿买下,只等正式定档播放。

  苏子安现在在电视剧领域,那名头完全是杠杠的,只要是他的作品,根本不愁人买。

  鲁省卫视平时很细的主,花3000万拿下《家有儿女》第二季和第三季。

  所以可见苏子安出品,受到业界的追捧。

  苏子安这次没有开车,而是坐高铁到北京。

  由于出发的仓促,座位票紧张,苏子安买了二等座。

  苏子安还是喜欢二等座,这样距离大家近点,有人味。

  戴上口罩和帽子,苏子安排队上车。

  苏子安选的座位是靠窗的,他旁边还有两个位置。

  这两个位置的主人很快就到,是两位看着很朴素的女孩。

  女孩没有化任何的妆,脸上明显有大自然留下的痕迹,但是这阻挡不了纯天然的气息扑面而来。

  苏子安无意中看见她们的手,那是辛勤劳作的一双手。

  苏子安在心里判断,这两个女孩出自农村。

  两个女孩坐下来,开始交流。

  “英子,你毕业后,回没回过老家学校?”

  名叫英子的女孩摇摇头,眼神里好像充满了一些回忆。

  “没有回去过,但是我会定期递一些钱捐给学校,报答学校的培养,报答张贵颖校长。”

  “小杏,你嘞!回去过没有?”

  小杏也摇摇头,表示自己没有。

  “好不容易从大山走出,我不想回去,张校长在我毕业的时候给我说,能飞多远飞多远,外面的世界大着,我应该去看看。”

  英子眼里布满沧桑,感慨道:“张校长是好人啊!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我们。”

  小杏也点点头,很是认同。

  苏子安听到这个张贵颖的校长,突然想起一个很伟大的先生。

  在地球上,她创建的女子高中,让无数大山女孩有上学的希望,从而走出大山,奔向幸福生活,更为国家输送很多人才。

  军人,医生,老师,警察,公务员。

  每一个从女子高中走出的女孩,她们第一选择的都是这些很具有奉献的岗位。

  那位先生将温暖传递给她们,她们又将温暖回馈社会,回馈人民。

  不知道蓝星上的张贵颖是不是也如此,苏子安顿时有了好奇心。

  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找半天才找到。

  只有云岭省当地的一些媒体报道过她的事件,并不是很出名。

  苏子安认真观看网上仅有的关于张贵颖的信息,发现她也是一位先生。

  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苏子安写下《我本是高山》这五个字。

  地球上,这部电影毁誉参半,有人觉得没有改编好。

  一群没有信仰的人去拍一位有信仰的人,自然吃力不讨好。

  苏子安看过地球上的《我本是高山》,真的是没有用心去做。

  网上流传的关于那位先生的短视频拼接起来,就够一部电影。

  这些片段可是让无数人为之落泪,感动不已。

  你直接复制这些片段去还原,都比现在好。

  真的是追求金钱而毁了一个好的题材。

  苏子安将此时的想法,记录在本子上,未来将这些搬上大荧幕。

  这时,高铁里面,突然开始有点喧闹,来自前方。

  苏子安,英子和小杏都好奇地看向声音来源之处。

  一位残疾人跪着向前走来,他身上挂满的是各种玩偶。

  他没有特意推销身上的这些玩偶,可是很多人主动买。

  而且很多人好像认识他,问他最近咋样?

  旁边的小杏这时开口,有点讶然。

  “英子,这人是胡磊,那个靠拾荒为生,却资助贫困儿童100万元的牛人。”

  “我在我们医院群里,听过大家讨论过他,大家都称他为跪着的巨人。”

  苏子安眉头向上扬扬,又是一位平凡人中的伟大先生。

  这些见闻,都迅速化为苏子安的灵感和素材,在他日后的文章中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