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新帝登基欲练剑

  “你不用担心,纪夫子从未透露你的事情。”

  陆文渊无言以对。

  秦照君自顾自的添水道:“我此行而来的用意有二。”

  “一是我与纪夫子做了交易,受他所托保护你一段时日。”

  陆文渊不解道:“保护我?”

  秦照君端起茶杯吹了吹,浅尝即止,解释道:“边境一战虽然胜了,但有不少诡怪进了大周之地,神京青龙卫和各地官府正在探查清扫。”

  “纪夫子在边境战场上露了气机,人定胜天之意被异族大能捕捉,为防止人族出现新的文道圣人,许多敌对势力纷纷暗中调查这‘人定胜天’的源头。”

  陆文渊脸色彻底黑了,沉声道:“秦道长的意思是,现在许多妖魔鬼怪在调查我?想要杀我?”

  秦照君放下茶杯,微微点头道:“目前没那么严重,但你可以这么理解。”

  陆文渊止内心不住的想爆粗口,简直是无妄之灾,好在读书半年,养气功夫有成,按捺了下来。

  “些许宵小诡怪而已,不用烦心,大周神朝的底蕴远超你之想象。”

  事已至此也没办法,既来之则安之吧。

  陆文渊深吸口气,继而问道:“那第二个目的呢?”

  秦照君眉眼微低:“这第二,自然是好奇纪夫子常称赞于口中之人是何方神圣。”

  “如今看来...”

  陆文渊不由问道:“怎样?”

  “虽有君子气,但不得浩然,终归是凡俗。”

  “你那后院阁楼不错,我暂住了。”

  不待陆文渊拒绝,她提着剑身形一晃,了无踪迹。

  凡俗?

  无法反驳啊。

  陆文渊无奈一叹,看来,她没看出自己身体的异常,这也算是一件好事,不引人注意。

  收拾完桌面,陆文渊提着扫帚完成未尽之事。

  不一会儿街面上就热闹起来,百姓们议论纷纷,神色各异。

  陆文渊听着邻里们的交谈,知道了缘由。

  官府在镇中主要街道上都粘贴了告示。

  新帝登基,改年号,开恩科,降赋税...等等一些新朝“福利”,用于笼络民意,很常见的手段,算是惯例了。

  陆文渊不想去凑热闹,得知纪迁的“所作所为”,现在的他只想低调。

  多出一位“客人”,对陆文渊的日常生活并无影响。

  反正也不需要他管饭,两人在各自的地盘生活,泾渭分明,陆文渊也没去后院了。

  新年伊始。

  打扫,贴门联,做吃食...家家户户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满城烟火气。

  秦照君仰坐在阁楼顶,提着一壶青梅酒,看着镇中烟火,眼神中透着一丝迷惘,怀念。

  陆文渊在门口留了不方便见客的牌子,拦住了上门拜年的邻居们。

  大娘们以为陆文渊要准备恩科,闭关苦读,也就没打扰了。

  恩科的事情算是在梅子巷炸开了锅,居住在这里的人家,基本都是读书人家,科举的重要自然是不言而喻。

  更何况是永宁第一科,今年高中之人,可谓是第一批“大周门生”。

  外面热闹的很,青梅小筑却一如既往的安静。

  初五的时候,范大娘回来了,陆文渊算是解脱了,将陆清芷丢给对方照料,更专注读书了。

  虽说有秦照君护持,但陆文渊心中还是有些不安,只得寄情于书籍了。

  一日读到某本游侠游记有感,感觉君子六艺中的护身之道需要钻研一二了。

  自身强大了才是正理。

  礼、乐、射、御、书、数。

  儒家六艺于“礼”息息相关,如今早已衍生成战技。

  射有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五射由军中而来,内含秘法不外传,陆文渊无人教导,只能将目光放在了“剑”上。

  在儒家,剑最初是作为“礼”器佩戴,剑,内里中正刚直,外放锋锐果决,意喻君子品格与风度。

  后妖魔鬼怪肆虐,剑道修行也是儒修的必要课程之一。

  不过文武两道发展才五百年,在剑道文化上,武道要比文道灿烂的多。

  现在有个现成的九品剑修在“旁边”,总好过自身摸索。

  陆文渊找秦照君表明了意图,秦照君没有表态,晚间的时候,丢给了一柄木剑。

  “这个适合你。”

  “你这是拿我后院的桃枝做的?这不是小孩子玩的吗?”

  “在剑道修行上,你连很多小孩子都不如,用这木剑培养出剑感再来找我。”

  陆文渊:......

  秦照君想了想,又道:“每晚亥时我会练剑,你自行感悟吧,就当是还你的酒钱了。”

  酒钱?

  陆文渊心道不妙,刚想发问,秦照君已经没了声音。

  “这下完了,藏在阁楼的青梅酒怕是被她黑了,我说她怎么说要住阁楼,肯定是那晚上就闻着味儿了!”

  “失策啊失策...”

  晚上亥时。

  后院门口雪地上有一柄木剑,剑气内敛,锋锐隐隐,散发着抗拒之意。

  陆文渊眉头微皱,这是什么意思?不让进去?真把这儿当她的后花园了?

  似有所感般,陆文渊抬头望去,檐角弯弯,碎雪微风下,一袭青衫持剑而立,道袍飘飘,透着一股孤傲清冷。

  好不潇洒。

  秦照君缓缓抬剑,一股气机扩散,雪花似更寒冷了。

  剑光流转,身姿轻盈,飞雪环绕,整个人似融入天地自然中,道尽孤傲清冷。

  陆文渊目光微迷,心中浮现出清冷剑意,寒心刺骨。

  “好一个道门天骄!”

  陆文渊心头不由赞叹,而后收紧心神,放在对方那一招一式之中,跟着比划起来。

  整个大周都因为新帝登基和恩科的事情而喧闹非凡,而在这青梅小筑中,与世隔绝。

  陆文渊越发深居简出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

  不管风吹雨打,阁楼顶的身影从未缺失。

  陆文渊亦是每晚在后院门前学剑。

  秦照君从一开始的基础剑法,慢慢变得高深起来。

  陆文渊也学的开始吃力起来,明明招式都对,却没有那股韵味,不得其门。

  直到某晚,秦照君来到后院门前道:“你的剑法基础已有,需要养出剑感才算入得剑道。”

  “剑感如何培养?”

  “儒家之剑,自哪儿始,便自哪儿寻。”

  门前剑光闪耀,将院门封闭,这是彻底隔绝了。

  陆文渊皱着眉思索着,站了约莫半个时辰后,陆文渊心有所得。

  “儒家修行在读书,从无到有,往后发展延伸,自然是要在书中寻。”

  不过具体如何寻,陆文渊还没琢磨明白,好在有了方向,慢慢来就是。

  于是,陆文渊的读书日常多了一项练剑。

  花开花落,又是一年青梅成熟季节。

  书法一道与读书一样,在于积累,进展并不明显。

  而在剑道上,陆文渊对于基础剑招已经娴熟在心,一招一式与记忆中秦照君的身影一般无二,却还是没有那股剑韵。

  与剑相关的书籍他看了不少,还买了一柄百炼铁剑练习,甚至尝试了一些“旁门左道”,比如与剑同寝,负重练剑之类,可还是没有找到她所说的剑感。

  秦照君手中的剑与她自身气机一体,陆文渊也尝试将文气附于剑上,起初一触即散,后来熟能生巧,总算能将文气附着于剑锋之上。

  但并没有感悟到那所谓的气机,剑上文气呆板,没有秦照君的那股活力生机。

  那就不是剑的问题了,而在于他本身。

  这也让他纠结苦恼了一段时日,后来读书静心,陆文渊也就不急了。

  他的修行之道在于积累,水到渠成。

  陆清芷到了牙牙学语的时候,陆文渊得空就教她喊人说话,小丫头很聪慧,声音清脆可爱,为陆文渊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范大娘更是将她当做了心头宝。

  五月二十号,清静许久的青梅小筑开始热闹起来。

  至于缘由,还得从清早的几辆华贵马车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