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双手抱头,靠墙蹲下

  第七十二章

  其余人看见了,也三三两两掉头离开。不多时拿着所剩无几的东西递到了唐文风面前。

  看着他们怯生生的眼睛里满是讨好和期待,唐文风鼻头有些发酸。

  他好像有点理解为什么有些当官的呕心沥血也要让当地百姓过上好日子了。

  “好,你们拿来的东西都放在这里,一锅炖了后分给大家,可以吗?”

  拿了东西来的那些人用力点头。

  人多怕不够分,水掺了很多。

  下午时,每人都分到一碗汤,汤里除了一块肉,还有一些撕碎的干蘑菇等。

  东西不多,也不顶饿,可好歹肚子里有东西了。

  原本已经陷入绝望麻木不仁的百姓们心底都升起了一丝期盼,或许他们能够撑过去。

  唐文风道:“等会儿城门会打开,你们出去捡些柴火回来。别走远了。”

  听见他们能够出去捡柴,好些人都有些不敢置信。

  之前不是没有人想出去,但是都被拦了回来,有些想硬闯的,不是被打的半死就是半残。

  “真的可以出去吗?”有人小声问。

  唐文风点头:“可以。但是你们得回来。”

  “不跑不跑。”问话那人连忙摇头,“大人您是好官,我反正不会跑。”

  其他人也连忙说不会。

  有离得远的没听见唐文风说什么,连忙问前头的。在知道可以出去后,直接哭了。

  哭也能传染,一时间一大半的人都抹着眼泪。

  这么多年,他们可算是盼来了一位眼里看得见他们这些百姓的父母官了。

  唐文风呆不住了。奶奶的,他也想哭了怎么回事。

  为防丢脸,他掉头回了府衙。

  关平升早就已经审完了,这会儿正在吃饭。

  或许是怕怪到他们头上,周同知和武通判命人安排的晚饭很普通。

  除了一只蒸鸡和一碗红烧肉外,都是素菜。

  “来,文风,快吃。”这一路过来,关平升已经和这位小知府混熟了。

  唐文风坐下后,扒了一口饭问:“关大人,您何时回京?”

  关平升吐出一块鸡骨头:“等定州的百姓都安置好,灾情结束就回。”

  唐文风笑了:“那您怕不是要在这儿呆好些日子。”

  “嗨,就当出来放个假了。”关平升很是看的开。

  “您说,我要是在定州搞出来一些事,皇上会不会恼?”唐文风试探着问。

  关平升笑得意味深长:“陛下亲口任命你为知府,你说呢?”

  唐文风点点头,嘴角扬起:“多谢关大人,下官明白了。”

  *****

  城外五里地外,几个大坑中是堆积如山的尸体。

  唐文风挥手:“倒油,点火。”

  如今雪已经开化,谨防发生瘟疫,唐文风带着人将能找到的所有尸体全部搬到了此处进行焚烧掩埋。

  除了抢过战场的兵将,谁见过这等场面。

  唐文风待了会儿待不住了。

  “赵齐,你带着人在这里看守,等火灭了后,一定要把土埋严实了。还有,千万别忘记撒石灰粉消毒。”

  赵齐:“是。”

  再过几日土地怕是就会解冻,能够种庄稼了。

  这里多种小麦粟米,稻子种的比较少。

  唐文风琢磨了下,又带着人去了江州。

  江州知府一看见他,那张脸就拉的老长:“你怎么又来了?你堂堂一个知府,到处跑像话吗?天高路远,也不能这么放肆吧!”

  “人都快饿死了,哪还管得了这么多。“唐文风道:“我来是想问您再借一批粮......”

  江州知府想拿扫把赶人:“你都从我这儿拉了三批粮食走了!”

  唐文风连忙道:“这次不是来借粮,我是来借粮种。”

  江州知府那个气:“有什么区别?”

  “那区别可大了。一个拿来吃,一个拿来种。”

  江州知府:“......”

  “再说了,我这次不打白条。”唐文风示意身后的人打开箱子,“刚去你们最大的山庄换的。”

  差点被一整箱银子晃花眼的江州知府晕晕乎乎:“哪儿来的?”你都穷的打白条了,竟然还拿的出这么多银子。

  看江州知府眼神逐渐染上怀疑,唐文风连忙解释:“陛下给的赈灾款。”一共二十万两。

  他去户部支银票的时候,户部那几个老头儿的脸一个比一个拉的长。

  江州知府听完更气愤了:“你有赈灾款你还给我打白条!”

  “那不得省着点花嘛。”唐文风振振有词。

  江州知府想掐自个儿人中了。

  最后......到底还是让唐文风拉走了几车粮种。

  粮种拉回去后,每人发了半亩地的粮种。

  “找个时间通知下去,挨家挨户去重新登记一下。还有田地也得重新丈量。”这一次雪灾,怕是好些家都空了。

  周同知和武通判忙应着是。

  排队领完粮种,百姓们便各自回了家。

  府城肉眼可见的冷清下来。

  唐文风歇了一日,将人召集起来准备攻打大黑山。

  *****

  “老大!老大!不好了!”

  “会不会说话,你老大我好得很!”只剩下一只眼的独眼没好气道。

  那慌里慌张跑进洞里来的手下指着外头:“上头......上头来了新知府,带着人来......来打咱们了!”

  其余人也坐不住了,纷纷慌张起身。

  他们这里大部分都是属于快活不下去才冒险走这一条路的,有些以前连鸡都没宰过,现在却能眼也不眨地杀人。

  可杀人是一回事,和当官的对上又是另一回事。

  他们再混不吝,骨子里也对官老爷有畏惧,更怕那些官差。

  “这......这可怎么是好?我还没活够呢。”

  “被抓住会不会砍头?我不想死。”

  独眼一脚踹翻桌子:“怕个鸟!之前又不是没有官差想要捉咱们,还不是被打跑了!”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也慢慢镇定下来。

  对啊,之前也有官差想来抓他们,都被他们赶跑了。现在这个知府听说毛都没长齐,还能抓到他们?

  “走,会会他们去。没准儿还能再抢一波。”独眼扛起大刀,当先往外走。

  其余人互相看了看,立马跟上。

  唐文风微微眯起眼睛看向半山腰,那里有好些洞口,这些土匪怕是就躲在这里面。

  三百名官差分成两路,一路由砚台和两名侍卫带领从侧方登顶,再绕下来。

  一路由唐文风带着,吭哧吭哧往半山腰爬。

  爬了老半天,好不容易到了,唐文风他们看见其中一个洞口里晃晃悠悠走出来一个人。

  那人像是出来放水的,在看见他们后解裤腰带的手一抖,掉头就往里跑,跟见了鬼似的。

  唐文风捶了捶腿:“点火。”

  官差们立刻上前,从背后的筐里拿出一团又一团潮湿的枯草,用火折子点燃后往洞里扔去。

  枯草不是干的,烧起来比较艰难,多了之后,烧起来更是烟雾缭绕,熏人的很。

  独眼等人被熏的眼泪花长流,不停咳着踹开枯草往外跑。

  扔完枯草的一批官差往洞口两侧躲去,等到里面的人一冲出来,立马上前用佩刀敲翻在地,然后摁住拖走。

  独眼是跑的最快的,他力气大,想反抗,被从上面绕行下来的砚台一刀鞘拍到。

  几名官差立刻扑上去来了个泰山压顶,随后将其五花大绑。

  一个照面就折了数十人,连带着他们上山当匪的头头都被抓了,剩下的人躲在洞里不敢出来。

  唐文风打量了下独眼,颇为意外:“就是你想揭杆为旗造反?”

  他还以为是什么枭雄之姿,这瞧着也就称得上一声狗熊。

  独眼挣扎了下,紧咬牙关一副烈士样。被赵齐一脚踹在膝弯,扑通跪在地上。

  “大人,这人叫陈志广,念了几年书,屡考屡败后,觉得是学堂先生没有好好教导他。为了报复,便在夜里翻墙进去,玷污了那位先生的女儿,后利用这事逼迫她嫁给了自己。婚后不久,那位无辜女子因受不了无端打骂便投河自尽。陈志广被关了两年。出来后恰好遇上雪灾,学那古人揭杆为旗不成,便带着一批人上山为匪。”

  好家伙,还真是老陈家的人啊。

  唐文风蹲下身看他:“手上沾了不少人命吧。”

  陈志广一双牛眼瞪着他,腮帮子紧了紧。他都打算好了,张嘴先要呸一声唾沫到这新任知府脸上,再大义凛然骂他“狗官,要杀便杀”。

  谁知道嘴刚刚张开,就被一坨泥巴糊了满嘴。

  唐文风拍了拍手:“想骂我是吧?”

  陈志广:“......”

  “你觉得我会给你这个机会吗?”

  唐文风挥手让官差把人带远点,他则扬声对洞里喊。

  “里面的人听着,想要活着下山就自己乖乖站出来。双手抱头,靠墙蹲下,胆敢反抗,就地格杀!”

  “给你们一刻钟考虑,过时不候。”

  洞里的人早就已经慌了。说白了,他们之前敢抢劫杀人,和官差动手,那是因为有人领着。现在主心骨没了,哪还敢和官府的横。

  现在听说可以活下来,哪还用一刻钟,半刻钟不到就全部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