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未来城的种子

  在星城泊入土星轨道时,再回望地球,它已变成一颗稍亮的星辰。

  就连太阳也不再那么耀眼,像是漆黑道路上,几十米外的汽车大灯。

  这几十年,星城泊入的轨道是土星最大的卫星——泰坦。

  它也是太阳系中的第二大卫星,仅次于木卫三,直径大约是5100公里。

  对比来看月球的直径达到了3400公里,确实大的不讲道理。

  要知道土星的质量将近是地球的95倍,而泰坦的直径仅仅比月球大那么一点点而已。

  来到泰坦星,陈浩才知道什么叫资源丰富。

  这家伙有着稠密的大气,主要成分就是氮气和甲烷。

  更夸张的是,它的表面流淌着巨量的液态甲烷、乙烷,构成绵延不绝的湖泊、河流以及海洋。

  简直就像是不要钱似的,卫星泰坦满地都优质天然气。

  相对于在地球上,花费大量成本建造钻井平台,费劲吧啦的从地壳开采天然气,泰坦星上的星城采气站收集甲烷简直像闹着玩似的,它用一根大管子,从甲烷、乙烷海里直接抽取罐装即可,成本直逼桶装水。

  时至今日,甲烷依然是星城文明的重要资源。

  因为它在宇宙中太常见了,补充起来相对容易,星城科技线中许多需要耗能的技术,都是围绕着甲烷这一通用燃料展开,尤其是民用领域。

  现在从地球到星城的时间,由从前的180天缩减到只需80多天。

  当然,这指的是载人星舰,为星城运送行星物产的百万吨级星际货舰,仍然需要新历一年之久才能抵达现在的星城。

  民用载人飞船质量轻、速度快,为了进一步减轻飞船质量,一次携带的燃料并不多。

  这种小型的民用飞船,采用的是沿途补充燃料的方式,一站又一站的抵达远在土星的星城。

  而遍布太阳系内环各处的星港,就相当于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为往来的民用飞船甚至星际货舰提供各种补给。

  这种未来交通方式很容易理解,就算是在过去燃油车交通时代,也没有哪家车企生产超大油箱车辆的。跨城市旅行,都需要去沿途加油站补充汽油的。

  在太阳系内进行星际旅行也是一个道理,一次性携带过多的燃料并不经济。虽然星城坐拥整个太阳系的资源不差钱,但飞船背过重的燃料太影响飞行速度。

  现在的星港,不仅仅在行星、大型卫星上兴建星港,采矿殖民、旅游娱乐。在行星与行星之间的轨道,也建设有中继驿站型星港,充当飞船的自动加油站。

  比如火星与木星之间,就建设有9座补给型星港,围绕着太阳公转。

  而木星与土星之间的太阳公转轨道上,更是多达18座补给型星港。

  这倒不是陈浩毫无节制的大兴土木,而是确有实际需要。

  地球的公转轨道半径是1.5亿公里,火星轨道半径是2.3亿公里,这些距离还好说,一脚油就能到。

  可是再往外的行星轨道半径就大的离谱了,木星的轨道半径是7.7亿公里、而土星的轨道半径一下子就跳到了14.2亿公里,几乎翻了一倍。

  更远的天王星的轨道半径又翻了一倍,达到了28.7亿公里。

  其间空旷的区域,让民用旅行飞船一口气跨越是不实际的。

  而且别忘了,各大行星的公转周期并不一样,九星连珠的现象那是极其罕见。各个行星的星港,并不会每次的位置都恰好合适,方便飞船停泊。

  如果下一站的星港,恰好跟着行星跑到了太阳对面,那就尴尬了。

  所以相同轨道上,至少建有三座星港。这样就算民用飞船要等轨道位置,也不至于等太久。

  在星港等待轨道窗口的时间,进行星际旅行的居民们,还能在星港中逛一逛、娱乐一下,拉动消费。

  久而久之,星港越来越繁华,甚至开始仿造星城核心开始修建人造重力环,它们有了未来城市的雏形

  星城居民已经彻底适应了太空生活,现在已经少有从灾前存活至今的居民了,除了一些顶级学者、和通过其他各种方式,赢得的生命积分的旧文明遗老外,大部分都已经因衰老去世。

  绝大数的居民,对冰封前的地球环境没有直观感受,更不可能期待回到那里去生活。

  年轻人只是存在某种好奇心理,想要去这个传说中诞生出文明的母星去看一看、转一转,抱着旅游的目的。

  其实对现在的人来说,去地球旅行的吸引力,还不如去木卫二水下世界看大鱼。

  那里的网箱养殖非常成功,而且由于过于成功,巨型网箱都被撤去了。

  在木卫二水下世界经营渔场的老板们发现,就算网箱破了,豢养的各类鱼群都不会游走,它们像是会认路一样,就围着水下世界的倒树杈型建筑游来游去。

  这原因也很简单,木卫二的海洋确实很大,但远处没有任何食物。鱼儿早已习惯了守在投料口等待下一顿饭,它们甚至好像进化出了时间概念,一到喂食时间,鱼群们就开始集体的躁动不安,等待巨型水下建筑奇迹般的出现鱼饲料。

  对鱼群们来说,这唯一的巨型建筑,就是它们的家。看着它在漆黑的水下,通过玻璃、观察窗散发出来的光线,对鱼儿们来说是那么的安心。

  水下世界附近的海洋温度,都要相对温暖一些。

  这里有一座大型的核聚变反应堆在持续运转,其核聚变燃料更是容易取得,木卫二的海洋中就含有无穷无尽的氕氘氚,可以说是能源无限了。

  就是建筑材料获取比较费劲,需要从木星的其他卫星上开采,然后再运送过来,搬运到20公里厚的冰层下面扩建水下世界。

  这里每年出栏5百多万吨水产,销售到太阳系的各个角落。

  这里的海鱼品质非常好,由于水体庞大、重力微弱,木卫二的特产霁雪金枪鱼,能长到公交车大小,肉质还极其鲜明,完全能替代星城的自产小鱼种。

  光是运送给星城一年就有3百多万吨,不过其中大部分都做成了鱼罐头,因为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喜欢极寒天灾,我洗劫了最大港口我洗劫了最大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