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上层区

  在一个金碧辉煌的会议室中,一群衣着端庄、面容姣好的礼宾小姐,在领班的带领下,排着队认真的布置会场。

  会议室正中摆着一张巨大的乌木色环形圆桌,会议桌中间的红地毯上,摆放着一排半人高的绿植盆栽,它们被精心修剪过,高矮适中并不会遮挡参会者的视线。

  天花板上的灯光如太阳般明亮、温暖。因为这光源,就是来自于几十米高的地面。

  天才的建筑师通过无数根光纤,把地面上微弱的自然光,引导汇聚,从会议室的天花板上打下来。

  光纤就是光导纤维,是一种柔软、纤细的固态玻璃介质。光可以在光纤内反复反射,几乎不损失信号强度。它能传播激光信号、连接网络,当然也能用作引导太阳光照明。

  只是这种做法稍微有些奢侈。

  礼仪小姐们三人一组,面色凝重、如临大敌,额头上都渗出点点汗水。

  其中两人站在会议桌两侧,扯着一根白线绳。

  白线绳绷的很紧,另一名礼仪小姐,比照着这根悬空的白线,把桌子上的水杯、铅笔、白纸、姓名桌牌,以及后面的座椅靠背一一对齐分毫不差,凸显出她们遥遥领先的核心竞争力。

  她们是如此的专注、认真,哪怕她们清楚的知道,每次会议,都不会有任何与会者,使用桌子上的笔、纸、茶具。

  另一边,一位前凸后翘的领班,正在指导新人练习标准动作、礼仪规范。

  领班把斟茶倒水的每一个动作,都进行细致分解。

  如何蹲跪、如何拿茶杯、如何用杯盖挡住可能飞溅的茶水、如何摆放茶杯、眼神应该看向哪里、什么时机点头回应……甚至连微笑时嘴角扬起的角度,都有严格的标准

  经过礼宾小姐们紧锣密鼓的忙碌,会议室终于布置完毕。她们安安静静的站在会议室两侧,化身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不一会儿,大门打开,众多大佬纷纷入场,互相之间大声打着招呼,走向自己的座位。安静的会议室,马上变得喧哗起来。

  这些人都有些偏胖,满面油光脖子很粗,有两个或三个下巴,显得很富态。大腹便便将军肚,一看就很有气场。

  一阵喧闹过后,有位大佬挑起了会议主题:“各位,最近几个月,避难所的税收持续降低,上个季度税收与去年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这样下去不行啊,公共账户的资金快要见底,我怕影响到安保部门的正常开支……”

  这位发言的大佬,桌上的亚克力桌牌显示他为当届避难所轮值监管人。

  “老宋,你有什么想法说说看,安保部们的工资可是件大事,拖欠不得。”

  那个叫老宋的轮值监管人点点头,接着说道:“最近宿舍的出租量特别差,严重影响到了避难所的公共收入,而且退租的人越来越多,中层区的部分单位,都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

  “所以我建议调低租房押金、房租,让一部分下层区的居民,先搬上来。这样既能提高税收、还能缓解中层区各个农场、工厂的用工压力。”

  “嘿嘿嘿……”会议室内传来了轻蔑的笑声

  还没等姓宋的轮值监管人寻找笑声的来源,另一个人马上反应强烈的反对道:

  “不行,不能这么玩,你这不是坑我吗?当初为了获得山洞开发权,我们可是向公共账户支付了一大笔费用。这都包含在销售成本里面,除非你把这笔钱退回来一部分,否则我绝不同意!”

  “老宋,你忘了当初卖改租的时候,避难所里引起多大风波?大家费了好大劲,才把反对声压下去。而且这定价权,按说是人家孔家的事,你横加干预,不合规矩啊……”又有一个人跳出来,帮忙说话

  他们的家人、亲戚朋友、甚至秘密情人、都购买了避难所宿舍,有的还一连买了许多套。贸然调低价格、租房押金、房租,无疑会损害这些人的利益。

  “那你说怎么办?问题就摆在这里总得解决吧。就算我不管,半年后老齐替班,一样得面临这个问题。安保部的工资发不出来,那可是相当严重的事!”老宋觉得自己的提案被否决,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难道到时候,你们金融部借钱给公共账户发工资?”

  “呵呵,借钱?说得轻巧,避难所有什么盈利手段?税收连年下降,房产开发权都卖到70年后了,经营的企业又都是公益性质,没有盈利能力,拿什么还债?”这老头说着说着,突然明白过来:

  “嘶……难道说,你就没打算还吗?”

  “嘿嘿,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老宋狡猾一笑

  “那你这不就是凭空印钱么……”

  “不行不行!这个方案更不靠谱。市面上流通的钱多了,大家手里的钱就都贬值。这样下去谁手里的钱多,谁损失就大。这就相当于,从咱们大家每一个人的钱包里掏钱,去补充避难所公共账户,你是疯了还是傻了?你自己家的资产不也跟着受损益么……”

  这个发言的人言辞激烈,情绪激动,一听就知道他的账上现金最多。

  发言完毕,他旁边的人附在他耳旁小声说道:“老宋才不傻,他早就把现金全拿去购买农场、养殖间、车间了,他账上的现金资产很少的。如果现金贬值购买力下降,他家族的生产性资产反而会大幅升值……”

  “哼,依我看还是个傻子……这么下去,平民都跑到下层区了,谁会有钱购买他家生产的商品?中层区都没人了,那些机器、农场有个屁用……”

  “所以人家要趁在位的时候,鼓动咱们给居民们发钱……让市场活跃起来”

  “切……想得美”

  两人蝇营狗苟的在会议桌前小声嘀咕

  别的地方也一样,要么窃窃私语,要么夸张嘲笑:“发钱?他们有的是钱,只是恶意不花而已!咱们避难所资产不过亿的,都没资格进来,让我说就应该继续涨价!”

  “对,继续涨价!那些葛朗台们买涨不买跌,你信不信,你越涨他们买的越快!”

  “没错!不光是房租,水、电、压缩空气都得再提提价”垄断电力的家佬,也趁机发表自己的意见

  唯独那位被安排接班的齐姓老者,沉默不语。

  在他憨态可掬的表情下,眼神却闪烁着一丝冷峻:“一群酒囊饭袋,是真不知道民间疾苦!李自成都进京了,还惦记着自己家那三瓜俩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