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暗星之谜

  15倍地球质量的天体,在太阳系中并不算大块头,并无什么特别。

  就比如说木星,它的质量是地球的318倍。

  但这个特殊的天体,被研究证实它的确是个黑洞。

  因为在相同的位置,光学深空探测阵列,并没有观测到这个天体。但是光学探测阵列观测到了天象的异常,这是强有力的证据。

  她们把阵列望远镜的镜头,对准那个天体的理论位置观测许多天,没能直接观察到那个天体,但是却有了更惊人的发现。

  那个位置背后的星光全部发生了偏移。就像是透过装满水的玻璃水杯,观察房间一样,房间里的物品会发生了变形扭曲。

  这种现象,说明此处存在一个黑洞,它的引力扭曲了周围的空间。

  众所周知,光线沿着直线传播。

  但光子,并不知道它当前所在的空间,是否是扭曲的。如果空间是扭曲的,那光也会在扭曲的空间内,沿着它认为的“笔直”,拐着弯的通过扭曲空间。

  这点在之前早就被验证过。

  在一次日全食天象中,由于月球挡住太阳光,这便允许天文学家们,可以在白天观测太阳周围的背景星象。

  他们惊讶的发现,此时原本应该被太阳挡住的星星,却被他们用地球上的望远镜观察到了。

  这说明太阳的质量让周边的空间发生弯曲,背后的星光也就沿着弯曲的空间,传递到地球上,从而使地球上的天文望远镜看到了星光的虚像。

  这便是引力透镜效应,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现象,并且最终被证实。

  同样的,太空城天文台的工作人员们,也是利用了引力透镜原理,最终证实了这颗迷你的黑洞。

  并根据引力效应的生效区域,观测人员们给出的黑洞史瓦西半径范围是,1.5到25厘米。

  这无疑是一项惊人的成就,如此遥远的距离,哪怕太空城绕地球高速旋转的速度忽略不计,观察一个如此之小的区域,也是非常困难的。

  这变相说明了,许晴主导设计的深空探测阵列项目之成功。

  但那群研究员小姐姐们更逆天,她们仅靠着引力探测阵列的质量数据,利用史瓦西半径公式r=2gm\/c2,就计算出来了黑洞的准确半径13.28厘米。

  其中g是万有引力常数、c是光速,只有m是质量。除非质量数据有误,否则这个数值一定是确切的。

  “真是难以置信,15倍地球大的天体,竟然压缩到只有13厘米大……”陈浩听完许晴的报告,不住的感叹,他甚至用手比了比,差不多一个棒球大小。

  “其实这还不是最神奇的地方。这种质量的黑洞,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

  “为什么?”

  “它的质量太小了,按现有理论来讲,不应该存在质量如此之小的黑洞。形成黑洞需要极高的压力,只有足够多的质量,才能产生足够强的引力引发自身坍缩。就连我们的太阳燃料耗尽时,最终只会坍缩为白矮星,连中子星都够不上。”许晴解释道

  “我看过一部电影,讲的是太阳膨胀,人类开着地球去往比邻星的。现在怎么又说是太阳会坍缩呢?”陈浩好奇道

  “哥,我来解释”晶晶活泼的坐到陈浩怀里,刚赢下鸟球比赛,她心情非常很好。

  是的没错,小冬梅比赛获胜后,她把这项运动的名字给改了。这是获胜者的权利,另外那些大姐姐们,看她个头儿最小真把她当成妹妹看,也都让着她。

  “目前我们的太阳处于主序星阶段,正在利用自身的氢燃料进行核聚变,产生能量释放出去,这个阶段会持续100亿年,现在刚过去40多亿年。”

  “等到氢燃料消耗的差不多了,太阳外层将会膨胀,此时它就会进入红巨星阶段,它的边缘会扩大0.5到1au,也就是说地球都会被吞噬。”晶晶继续说道

  许晴挽着陈浩的胳膊,坐在他身边微笑的听着,时而点头表示认同

  “最终太阳的核心会稳定下来,成为一颗白矮星直至冷却。这一过程将会持续数十亿年……”

  听完之后,陈浩感概:“看来新手村也有时间限制的……不能一直待下去啊”

  “老公比喻真贴切,要不说是新手保护期呢……”晶晶调皮道

  这时候许晴插话了:“40亿年……阿浩,这是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太阳的年龄才46亿年,宇宙的年龄也才137亿年。在太阳膨胀之前,可以说是天荒地老了。以咱们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真不敢想象到那时会是什么样。”

  “哈哈我开玩笑的,最近日子过的有点没有时间概念了。”

  陈浩这么说也正常,成天在伊甸环里乱溜达,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玩玩这个逗逗那个,性质来了就随便找个身边的人切磋释放一下存货,根本分不清几号、星期几。

  需要他做的工作少之又少,除了在年末来一次新年致辞外,就是给攒够生命积分的居民赐福了,没时间概念很正常。

  “对了,你刚才说这个暗星质量太小不足以形成黑洞,那现有的理论有没有支持它存在的可能?”

  “嗯……”许晴想了一会回答道:“有是有,不过情况极其特殊。一种可能性是原初黑洞,它们形成于宇宙大爆炸的初期,也就是宇宙演化的最初几秒或几分钟内……”

  “只有在那样的极端环境,能量密度和压力的剧烈波动下,才可能导致局部坍缩,形成这种迷你黑洞留存至今。”

  “也就是说太阳恰好捕捉到一颗流浪至今的原初黑洞吗?这也太巧合了”陈浩陷入沉思。这种质疑是很有必要的,分析的越全面,越容易揣测到铁碑文明的真实意图:“还有呢?”

  “还有就是微型黑洞,这个就很常见了。高能物理组的研究员们,几乎每个星期都会用强子对撞机,撞出微型黑洞来,它们的质量只有两个质子大小……不过根据霍金辐射理论,它们几乎是产生的瞬间就蒸发了”

  “也就是说这颗暗星是人造的?那更不可思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