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乡试备考

  离乡试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因而贾环现在只一心钻在学习上。

  基本上能推掉的酒局饭局都推了,而且练武也暂时停了下来。

  毕竟现在可是事关前途命运,贾环得拿出对待高考时的心态来对待。

  贾环近来每天都去百花园里学习,毕竟梨香院这边不时就有人来打扰,倒是让他没法安心备考。

  端午刚过完,史湘云便来了大观园。

  她还同惜春、迎春、黛玉等人也来了梨香院一回,但贾环去了百花园,因而才没见到。

  在贾府待了五日,史湘云又回去了。

  五天内都不见贾环的身影,她倒是有点失落的,她本来还想着来看贾环表演那个三仙归洞什么的,顺便再看看贾环。

  不过贾环忙于学业,倒是错过了。

  薛姨妈和贾赦近些时候过了生日,贾环也只打发了人去送过了贺礼什么的,自己则是依旧待在百花园里学习。

  这一日,贾雨村来贾府,点了名想要见贾宝玉和贾环,于是贾政便忙叫人来传贾环。

  恰好贾环因事情耽搁住了,倒是还没有去百花园。

  听闻贾雨村想见自己,贾环也摸不清贾雨村要见自己做什么。

  这个贾雨村可不是什么善茬,贾环想着还是去见上一见的好。

  要是在他面前太过高傲,搞不好会被记恨上,到时候只怕被他暗地里阴一波就难受了。

  想罢,贾环赶紧地朝着贾政的书房来。

  入了书房,贾环先给了贾政请了安。

  贾政开口道:“还不快去拜见雨村!”

  贾环朝着旁边的一人看去,只见那人身材魁梧,面阔口方,剑眉星目,直鼻权腮,想来这人应该就是贾雨村了。

  贾环上前行了一礼道:“贾环拜见雨村先生!”

  贾雨村见状,忙起身回了一礼,道:“环公子若不嫌弃,叫我一声雨村兄即可,先生二字愧不敢当!”

  闻言,贾环道:“这……如何使得?”

  贾雨村道:“贤弟莫不是嫌弃愚兄出身寒微,不愿结交?”

  贾环道:“不敢,不敢!”

  贾环心道:“老子那是嫌弃你穷,老子是怕你给我背后捅刀子好吧!”

  但论辈分来说,这么称呼也的确没错。

  不过贾雨村的年纪也只差些儿就能赶上贾政了,这么喊自是有些别扭。

  贾雨村一上来就想拉近彼此的关系,足见其是多么会钻营和算计的人。

  贾政闻言,道:“雨村不必如此,就算让小儿拜你为师亦是可以的,只是前儿已拜了师傅,不好再做此罢了!”

  贾雨村道:“老大人客气了,愚侄才学浅薄,岂当得三公子的老师,三公子既是已得高人指导,这是再好不过的了!”

  其实贾雨村倒是想给贾宝玉当老师的,只是贾宝玉这玩意儿压根不上道啊,对这些仕途经济学问等一概不感兴趣。

  所以他才退而求其次,将主意打到了贾环的身上。

  不过他先前打探过贾环的底细后也是挺诧异的,贾雨村也没想到区区一个庶子竟然能在短短一年内便成了秀才。

  贾环在默默无闻中突然一朝崛起,在贾雨村看来就和自己年轻时候一样有潜力。

  因而他才极力的想和贾环拉近些关系。

  聊了会儿后,贾雨村道:“听闻三公子八月便要参加乡试?”

  贾政道:“不过是去见些世面罢了,不值当什么!”

  闻言,贾雨村自是知道贾政在这儿谦虚呢。

  随即他继续说道:“愚侄听闻三公子是一举连了中小三元,想来必是天资卓绝,我看这次乡试必然取中!”

  闻言,贾政道:“不过运气使然罢了!”

  贾雨村又道:“老大人莫要谦虚,三公子之才古今少有,日后定是能够金榜题名的。

  小侄愿意送上本朝大儒以及近些年来自己所写的文章与三公子,只愿能够为三公子乡试助力一二!”

  说罢,贾雨村便掏出了自己整理好的一个册子交予了贾政。

  贾政接过道:“还不快谢过雨村!”

  闻言,贾环道:“多谢雨村先生!”

  贾雨村道:“贤弟不必如此,不过是顺手的事罢了!”

  这些参考资料是贾雨村花费了好些力气才收集到的,里边还有一些暗定为乡试考官的一些人的文章。

  贾雨村这么做不无其他,如今正是他候选在即,只能尽可能地讨好四大家族来为他今年候选谋个好职位罢了。

  贾环没记错的话,年末时,贾雨村就会被王子腾推举为大司马了。

  不过对于他的这份情,贾环自是高兴地收下了,毕竟这是现在自己正需要的,而且不收岂不是不给他面子。

  贾雨村虽说为人不咋地,但是要能力还是有能力的,若是让贾政去帮自己弄这些,铁定是弄不到的。

  既然他愿意送那就收下呗,毕竟现在当前阶段倒还不用担心他对自己不利。

  待了会儿,贾环便回了梨香院,然后又从小门出去,径直到了百花园来。

  贾环带着贾雨村给的资料到了百花园内自己的书房里认真看着。

  这些大家的作品的确不错,里边还有许多值得贾环学习的地方。

  近来,淑悦和秀泱也知道贾环要准备乡试,因而很多时候都不会来打扰贾环的。

  因怕学琵琶的声音吵到贾环,所以淑悦也暂停了学习琵琶。

  她们二人现在也只在百花园里闲着看书、做做女红什么的,或是说笑也有之。

  贾环则是每日刻苦研学,丝毫不敢怠慢。

  时间一晃便是两个多月,也到了贾环和师兄陆铭义去北静王府向文斋先生请教学问的日子。

  贾环叫上了钱槐便驱车前往了北静王府。

  拜见过了北静王爷,贾环便朝着文摘先生所在的院子而来。

  刚进入,便见师兄陆铭义早些到了。

  贾环上前见过礼,才道:“师兄每回来得都比我早呢!”

  陆铭义笑道:“我也是刚到!”

  文斋先生见到两个弟子都来了,心里倒是极为高兴。

  当即道:“先拿你们近来的文章给我看看,然后你们师兄弟再叙旧不迟!”

  闻言,贾环和陆铭义都交了自己近来所写的文章。

  随即陆铭义又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册子说道:“师弟,这是我近来在国子监中收集的那些老师的文章,还有一些同窗的优秀文章,你且拿去看看吧!”

  说罢,便将那本册子交给了贾环。

  贾环接过,笑道:“师兄,正好我这儿也得了些学习资料,师兄不妨也拿去参考一下!”

  说罢,便将自己誊抄好的贾雨村帮忙收集的那些资料递给了陆铭义。

  陆铭义接过,看了眼,激动道:“好师弟,我近来正想找这几位大人的文章来看呢,没想到你就偏送来了,可是帮了我大忙了!”

  贾环不过是拿了贾雨村的东西做了人情罢了,倒是亏了陆铭义这般辛苦的搜集。

  贾环道:“师兄何必见外,你我本是师出同门,相互帮助自是应该的!”

  陆铭义道:“是极,是极!”

  说着,二人拿着各自所获的资料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又过了些时候,文斋先生已经将二人的作业批改完了。

  文斋先生将贾环和陆铭义各自的文章退了回来后说道:“你们二人的文章皆大有长进,而且相互之间都能取长补短,可谓难得,按照如今这般情况,想来乡试应是问题不大!”

  贾环和陆铭义闻言,同道:“谢老师教诲!”

  说罢,文斋先生又给了贾环和陆铭义指出了各自文章中的不足,以及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贾环他们这一回亦是受益匪浅,而且看了国子监中大儒所做的文章后,贾环的八股文章也写得愈加精湛。

  时间一晃而过,便来到了乡试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