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视察

  且说近来几日的时间里,贾环每天都带着一些士兵运送着好些东西往自己的庄子那边去。

  他从京城各个铺子处买了许多的布匹、木料等什么的。

  现在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庄子上搭建起了临时的难民宿舍。

  怕空间不够大,贾环又买了好些地,还把庄子附近的荒山也给买了下来。

  贾环想着到时候正好把自己的养老别院就建在这荒山上。

  这样既不用占用耕地,又能看着远处的风景,视野也更加的辽阔一些。

  贾环就喜欢一眼望到地平线的感觉。

  当然最重要的是有更多的活儿可以让这些难民做。

  薛蟠也学着贾环一般把隔壁山头也给买了,贾环这边和薛蟠那边刚好隔着一条小河,这样也不至于挨得太近。

  贾环就怕挨得太近,到时候夏金桂和薛蟠拌嘴吵架时,声音传到自己这边来就不大好了。

  待贾环建好了临时的宿舍,又弄了个食堂,还买了许多的棉被什么的来给这些难民们御寒,甚至连医馆和书院也有了。

  那些个难民中也有许多小孩子的,贾环想着到时候可以请些先生来给他们教些书。

  让他们认些字,想来以后长大了也能更好地找些工作过活。

  为了让这些难民到时候更加有活干,贾环还弄了个砖厂什么的。

  至于一些妇女,贾环也给她们准备了一些纺织的活儿。

  贾环还从朝廷那边借来了纺织机,就是先前他进言正兴帝让工匠们仿制的纺织机。

  经过了这么几年,工部那边的能工巧匠到底也是将这东西给仿制出来了。

  虽然这仿制出来的效果不能完全和西方的比,但到底也是比纯手工做这些伙计可要快了不少呢。

  贾环想着男工就做些建筑之类的,这些女工就做些纺织的伙计,那些上了些年纪的就做些扫地什么的杂活,小孩子读书啥的。

  这些难民里边倒是很少有走不动路的,因为走不动路的基本上要么留在当地,要么已经死在逃难的路上了。

  剩下的相对来说都是还有好些儿力气的,要不然也赶不到这300里外的京城来。

  反正贾环主打就是一个人人有活干,有钱拿,每个孩子都有学上。

  半个月后,京城外的难民也已经搬来了贾环的庄子这边来做活计。

  好在赵王那边也算是分担了一半人员的安置名额,所以贾环这边倒是比较轻松,大概就有两千多人。

  其他的也有好些个是被京城里边的人带去城里边做活计。

  当然还有些就是甘愿把自己卖进大户人家里去做小厮、丫头什么的。

  这个是人家的自由,贾环也是管不着的,只希望他们能遇到一些好的主子罢了。

  当然每日里仍旧在城外守着粥棚等待着施粥的也有,不过相对来说倒是很少了。

  而且粥棚大多数也已经撤了,如今也仅剩下了两三个而已。

  又过了半个月,梁王下了朝后,便带着林清澜和萧成毓等随着贾环过来这边视察难民们的生活状况。

  贾环等人骑着马到了庄子外,便直接下马走了进去。

  贾环一行都是穿着便服的,并没有穿官服,为的就是了解这里边的真实情况。

  现在庄子里边,是由张九和李绋在管着。

  他们毕竟在战场上厮杀过,也会些拳脚,且原先也还是贾环的部下,忠诚度自是不用言说,管理上也算是到位。

  这些难民的管理上也都按照着军事化来的,不过相对来说也是比较人性化些。

  毕竟是两千来人,这么庞大的人数不用军事化管理很容易出乱子的。

  薛蟠倒是没有什么的事儿做,基本上就在那儿躲清闲呢。

  贾环等人先朝着庄子边的两座矮坡爬去,此时许多的青壮正一个个光着膀子在那儿卖力地干活呢。

  他们如今已经没有了原先那般面黄肌瘦的样子了,一个个身体看起来也比较壮实有力,完全看不出原先时挨饿受冻的痕迹。

  “贾侍读,这些人真的是先前那些个难民吗?”萧成毓有些不可置信道。

  “前番看着他们可是一个个面黄肌瘦的,怎的如今一个个却壮如蛮牛般?”林清澜也好奇道。

  “二位大人,他们就是如假包换的难民,不信你们上前随便问问,看看他们的口音是不是和我们先前听到的一样?”贾环笑道。

  闻言,萧成毓也上前跟那些个人攀谈了几句,发现的确就是那些难民的口音。

  梁王在一边也听得真切,好奇道:“贾侍读可否告诉本王他们是如何变成这般的?”

  “殿下别急,咱们一路探视过去,谜底自能知晓!”贾环笑道。

  “好,就依贾侍读所言,我们继续走!”梁王也笑说道。

  说着,众人又往坡下走去,正到了庄子内便听到一间屋子内传来了郎朗的读书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闻言,梁王等人透着窗户朝着里边望去,发现里边正有一位讲师在给大大小小的男童上课的。

  “贾大人,墙上能用来写字的那东西是什么,竟然写了还能擦拭掉?”林清澜好奇道。

  “那是粉笔,由石膏所制,而那板则叫黑板,可以用粉笔写字于其上传授知识!”贾环道。

  这个架空世界是有石膏的,因而制作成粉笔相对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闻言,几人也是颇为惊奇的,真真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授课的方式,当下皆大为感叹。

  “贾侍读,你何故要教这些难民之子学书呢?”梁王问道。

  “回殿下,下官此番不过是为他们未来增加些出人头地的机会罢了。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倘若他们认得了字,便有许多的好处。

  往大了说,若是他们有聪明之人,将来亦可发奋考取功名,成为国之栋梁。

  往小了说,他们多此一技之长,就算出去了也能谋个好的出路……”

  闻言,梁王倒是颇为满意。

  接着众人又往里边而去,忽而又从另外一间屋子内听到了女童的读书声。

  “贾侍读,你教这些女童读书又是为何?”梁王又问道。

  “回殿下,这些女童学书明理,有了学识,将来也能嫁些好的门第,成为相夫教子的好妻子呢!”贾环道。

  这个时代自然是不能做到什么教育公平的,女子在这个朝代读书的出路也差不多如此了。

  “贾侍读,你管得可真宽呐,为这些孩子的将来都想到了呢!”梁王笑道。

  闻言,众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百姓是下官的衣食父母,下官也只能尽些心力多为百姓做些事儿罢了!”贾环也赔笑道。

  “好,贾侍读做得好,你等也应如贾侍读一般心系天下百姓才行!”梁王跟着身边的众人说道。

  闻言,一众官员接连称是。

  众人又经过了宿舍,女工纺织间,这才来到厨房的门前。

  众人刚临近,便闻到了一股股浓郁的肉香味。

  众人朝着厨房里走去,发现几个大锅里边都是吱吱冒油的炒肉,旁边还有好几笼刚蒸熟的米饭,正冒着热腾腾的蒸汽呢。

  为了营养均衡,贾环自然也让人烧了许多菜的。

  “原来如此,难怪他们竟是这般身强力壮的,原来是吃的竟都是肉呢!”萧成毓道。

  “如此供养他们,贾侍读不怕他们把你吃穷了?”梁王笑道。

  “殿下见笑了,这是下官庄子里自养的猪,有好几百来头呢。

  即使一天一头给他们吃也是吃不完的。毕竟他们吃肉的速度还没赶上小猪仔生出的速度呢!”贾环笑道。

  闻言,众人皆是赞叹。

  梁王等人又经过了一番询问下来,发现这些人不仅有肉吃,还有钱拿呢。

  当然这个工钱自是比市面上少一些的。

  不是贾环抠门,毕竟若是待遇太好的话,这边过来的人实在太多,贾环的庄子也难以支撑得起。

  不过能给肉吃,基本上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的用工单位了。

  当然贾环也准备在他们回去之时再多给一些安家银钱的。

  梁王进行了一番视察下来,也是连连称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