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写书

  贾敬的灵柩送到了铁槛寺内,当天众人便都回京去了。

  只留下贾珍、贾蓉、尤氏等人还在铁槛寺里守灵。

  贾琏本意也是想着留下的,这样就有机会帮贾珍一些忙儿,然后好进荣国府里接近尤二姐。

  但是奈何凤姐就要临产了,所以他也只得先回家去照看着。

  铁槛寺内出现了这么一档子事,现在倒是又换了一拨人看着,也稍稍比以往清静了些。

  水月庵那边因为先前抓了净虚,倒是比先前好一点。

  不过还是因为贾芹这败类,又给糟践得不成样子,如今也被整顿了一番。

  智能儿早些时候倒是被秦钟接走了,至于安置在哪儿不得而知,兴许还俗了也说不定。

  又过了些日子,贾环正好下衙,便赶着往大观园里来。

  大周朝的上班时间是早上五六点到下午三四点左右。

  这个时间段,对贾环来说还是挺好的,毕竟还有大半天的时间回来做其他事。

  而且一般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上朝,所以贾环依旧每天在南书房里摸鱼。

  闲暇时,他都能无聊到去写《三国演义》去了,最主要是想练练字而已。

  喝了醉仙酿,贾环连前世的记忆都能记得清清楚楚,因而看过的《三国演义》也自是能默写下来。

  当然,红楼世界本身就是架空的历史,因而并没出过三国时期的历史(原着中有涉及关夫子,但本文设定没有,扛就您对)。

  陆铭义也跟贾环一般,他这个编修也是闲得蛋疼,每天不是在问贾环关于迎春的事,就是在催稿。

  连带着南书房的一些官员们闲得没事也来跟贾环要稿子看。

  更有甚者还拿去印刷了出来,导致翰林院里边都是人手一份。

  贾环本来是没事干的,现在他倒是给自己找了份事儿做。

  在众人的期盼下,贾环还不得不继续写下去。

  而且最烦的是,下衙时总还有官员来一句:“明远,下一章什么时候出来啊?”

  “明远”是先前文斋先生给贾环取的表字,一般的官僚同事都只称呼彼此的表字。

  顾严他们那边倒是没有翰林院的人这么清闲,他们不是商量着弹劾这个,就是要去弹劾那个。

  因为都察院是个专门负责监察百官的,与刑部和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到重大的事件还时不时来个三司会审什么的。

  原着里凤姐挑唆张华告旺儿就是在都察院告的。

  都察院也是许多新科进士比较想去的地方,而且这个都察院也只有正途出身的进士才能进得去。

  一般有过科道官经历的官员,他们的仕途也会更加的平稳,上升的速度也越快。

  像贾雨村先前也在督察院里当过御史的,他本是由知府转升上御史,后来又成了吏部侍郎,现在又升了兵部尚书。

  所以说进都察院是很吃香的,因为都察院的御史可是掌握着最重要的话语权。

  这一日,下了衙署,路上正遇到顾严,于是贾环便邀他上了自己的马车。

  其实贾环也给他安排了马车的,只是他还秉持着文人傲骨什么的,因而也不大坐车,好在贤芳居离皇宫也不算很远。

  车上,贾环道:“顾兄,在京中可还算住得习惯!”

  顾严道:“习惯,倒是你给我安排得太妥帖了,让我有些受之有愧呢!”

  贾环闻言,道:“顾兄不必客气,你我本有师徒之谊,这些都是我本该做的。

  只是怕贤芳居那边会吵到顾兄,扰了你的清静罢了!”

  顾严道:“无妨的,近来贤芳居那边的音乐之声倒是停了,我住在那宅院里也算清静的!”

  这是贾环先前让人停了的,没了声乐,倒是影响了酒楼的生意。

  但毕竟自己也算是有爵之家的一员,高低也得遵守一下才行。

  只想着要钱的话,搞不好还会被弹劾什么的,说不定还会成为抄家的罪状。

  贾环想了会儿,道:“顾兄,若是以后若还在京中就职,不妨将伯母和嫂子以及侄儿也接过来团聚吧,弟可在京中为兄另设一处清静的住处!”

  闻言,顾严心里倒是有些感激,先前认的这个学生到底也是没白认。

  但就这么让他给自己准备房舍之类的,说实在顾严心里还是有点难为情的,不过他也是挺想念自己家人的。

  于是说道:“谢你好意了,等明年再看吧,若是还在京中,免不得还得烦劳你一遭的!”

  贾环点了点头,随即二人又聊起了朝廷上的一些事儿来。

  临了,顾严也来一句:“听说你写出了本大作,可否让我也观摩一番!”

  闻言,贾环当场僵住了笑脸,这怎么还传到了督察院里去了。

  贾环随即也问了下都察院那边各种官员对这本书的反映情况,好在他们都察院那边也没当回事,就是拿着解闷而已。

  当然贾环也让顾严帮着自己好好盯着,不然搞不好被人参劾那就尴尬了。

  这个古代的人,有些激进的御史也会以作品的内容为由来弹劾一些官员什么的。

  不过好在贾环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剔除了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内容,比如那些外官干政什么的。

  不过贾环想着,到底也该是找个时间点停笔了,越写下去越危险呀。

  本来是解闷的,上升到政治层面上就不是小事儿了。

  未走多时,二人已经到了贤芳居处,贾环先送了顾严回了宅院,然后自己又去了贤芳居看了一眼才回了百花园去。

  且说过了几日,翰林院侍讲学士萧成毓和其他同僚正在衙署里讨论着《三国演义》的剧情。

  正兴帝本是要来听经筵讲学的,刚到了屋外,就听里头的人讨论得挺热情,当即停下了脚步,听了一点儿。

  接着不让身边的小太监传报正兴帝便走了进去,道:“几位爱卿讨论什么这般激烈?”

  闻言,萧成毓等人忙跪下来行礼道:“臣等玩忽职守,君前失仪,还望陛下治罪!”

  正兴帝道:“无妨,是朕没让他们传报便进来了,刚才听你们在讨论的那个什么三国是怎么回事?”

  萧成毓闻言,当即将《三国演义》的部分稿子呈在手上,道:

  “这是新科状元贾修撰政务之余写出来的一本小说,其中内容甚为有趣,臣子等刚才就是在讨论其中的内容呢!”

  太监戴权赶忙将萧成毓手上的那本书稿拿到了正兴帝的手中。

  正兴帝翻开了第一页,只见有词写道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春月秋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看了眼词句,正兴帝也被深深地震撼到。

  他没想到贾环小小年纪竟然能写出如此磅礴大气、慷慨悲歌的词作来。

  随即又翻看了下里边的内容,立马便被其中的精彩描绘给吸引住了。

  竟是忘了让这几个翰林院的大臣站起来了,直到太监小声地提醒了下,正兴帝这才发现自己看书入迷了。

  当即道:“几位爱卿平身吧,你们继续处理政务,朕先回宫了!”

  说着便将《三国演义》给带走了,留下的有些莫名的萧成毓等人。

  但此刻几人腿脚都跪麻了,硬是缓了半天才站了起来。

  正兴帝回到了养心殿,便爱不释手地看起了书来。

  不怪这个时代的人都喜欢看书,毕竟这时代的精神娱乐实在是太少了。

  要是有个手机玩个游戏,看个视频什么的,他们应该也能通宵一晚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