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梁王召见

  且说又过了三五日的时间,迎春也被陆铭义接去了陆府,司棋和绣橘也跟回去了。

  这一次,因为贾环有了交代,所以潘又安倒是没有一人偷偷地跑出去。

  贾环想着再过些时日便把他们的事儿跟着陆铭义说一下吧,这到底也算是一对有情人,拆散了倒是可惜。

  且说贾环近些时候上班摸鱼也是越发的随意了,每日早早地完成了公务,然后就开始摸鱼摆烂。

  剩余的时间里,基本上都是在那儿看看闲书喝喝茶什么的,真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要说不说,这些个古代的书籍看懂了之后,贾环倒是越发觉得有趣了,以前贾环就是单纯为科举而读书,那倒是没有什么滋味。

  如今多多品味一下经典倒是越觉富含哲理,深深感叹古人的智慧还真的不简单。

  且说正在贾环看书看得来劲的时候,忽而有人来报,说是梁王在上书房内有请。

  上书房是皇子们读书学习的地方,不管成婚或者封爵与否,皇子们都能去上书房内学习或者读书之类的。

  当然梁王自是已经成婚了的,他也不过偶尔去上书房内学习罢了。

  南书房和上书房离得挺近的,都是在乾清门内两边,南书房在西侧,而上书房则是在东侧。

  听闻了梁王有请,贾环心内一怔,怎么前儿是赵王,现在又有梁王。

  这二人找自己做什么,若是自己是个权倾朝野的大学士还好,可是自己不过就是一个不起眼的从五品侍读罢了。

  “老子就是想好好地混日子,你们这些个人为何就是不让我安生呢?”贾环心中腹诽道。

  心内虽是吐槽,但他还是乖乖地跟着来人去了上书房,此时已经过了皇子们学习的时间,所以上书房倒是一片安静。

  待进了上书房的一处院落内,贾环也见到了梁王。

  梁王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色白皙,长相颇为俊朗,一双眼眸璨若寒星,眉宇间自带着不凡英气。

  既有文人身上的儒雅,也有帝王之家自带的威严之气,令人不由自主的产生敬畏。

  贾环上前恭恭敬敬行了一礼道:“下官贾环参见梁王殿下!”

  “贾侍读,请起!”梁王语气平淡道。

  说着,他便让人给贾环看坐。

  待贾环坐下,梁王才又开口道:“本王今日请贾侍读过来,别无他事,只是想和贾侍读谈会谈会《三国演义》罢了!”

  闻言,贾环这才松了口气,毕竟贾环就怕这梁王也会拉着自己入伙。

  不过贾环也不敢太大意,和这些皇家的人交往,一言一行需要十分谨慎才行。

  “不知梁王殿下想与下官谈会《三国演义》中的什么内容,若是下官所知,必然相告,绝无隐瞒!”贾环恭敬道。

  “贾侍读不必拘谨,本王对《三国演义》中蜀将姜维极为欣赏,烦请贾侍读为我讲讲其平生之事!”梁王道。

  听闻要自己讲讲姜维的平生的,看来这个事儿倒是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复杂。

  于是贾环当即说道:“既是殿下想听,那下官便为殿下讲讲姜维的平生。

  姜维幼年丧父,好读书学武,终是练就了一番本事,于建兴六年与诸葛亮率领的北伐大军相遇……”

  贾环把自己记忆中的姜维全讲给了梁王听,梁王在听讲之中也对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贾环也一一做了解答。

  当然贾环写的《三国演义》的结局中,也让姜维九伐中原搞成功了,还把刘禅也写成了“勤勉执政”的接班人。

  这没办法,毕竟就怕这些朝臣们映射到当朝的政治上来,那自己就大有罪过了。

  待贾环讲毕,梁王道:“‘武能上马安天下,文能提笔定乾坤’对于姜维来说的确并不为过。

  本王听闻贾侍读在西南时也是将月木王朝军士杀得丢盔弃甲,想来贾侍读比之姜维也并不为过……”

  闻言,贾环一惊,这玩意可不能瞎比较的啊,不然别个官员只怕是要上升到政治层面上来了。

  贾环忙道:“殿下太抬举下官了,下官何德何能,岂敢与这蜀汉名将姜维相比!”

  见此,梁王笑道:“贾侍读不必紧张,本王不过就是随口说说而已!”

  二人又相互谈会了一会儿,贾环才从上书房里退了出来。

  路上,贾环觉得今儿这事有点儿怪啊。

  这梁王召见自己,虽然没有直接表明要招揽之意,但是到底也有那么点意思。

  不过赵王那边自己已经推了,想来梁王这边也不好接,不然这赵王高低得记恨上自己,现在被这样的大人物记恨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这两位皇子之所以想要拉拢自己,想来大抵应该是知道了自己帮正兴帝挣钱的事儿了,看来往后还是得再低调些儿。

  他们二人如今想要争夺皇位,自是少不了银钱的,而自己又是会搞钱的,难免不会被他们盯上。

  至于这些信息到底是怎么被他们知道的,这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想来为今之计还是两边都不站队是最好的,待他们先争出个高低出来,再尽心效力就行。

  反正贾环还是有东西可以进献的,到时候高低还是能保住一番富贵。

  不过至于荣国府那边的贾赦、贾珍等人,贾环觉得有必要回去劝说一下。

  毕竟这要是事发的话,免不得自己也会被这些人连累进去。

  虽说是分出来了,但是到底自己还是贾氏族人,什么连坐之类的罪过一经安排上,那自己也是吃不了兜着走。

  贾环想罢,也走回到了南书房内,此时正好到下衙的时间,贾环和陆铭义收拾了下便一起下了衙。

  且说近些时候以来,给贾母送礼的人接连不断,贾府内自是收到了各种琳琅满目的礼品,就是礼部也是送来了贺礼。

  贾母自是高兴不已,每日不时地过来看一眼,不过看了几日后,也就腻了,便交给了凤姐收起来。

  不过花了钱为贾母庆寿的王夫人、邢夫人都觉得自己这次大亏了,所以便跃跃欲试地盯上了这些礼品。

  好些不要紧的东西早些时候已经被她们给偷偷拿了去,王夫人和邢夫人还因为分赃不均的缘故还差些儿要闹僵起来。

  二人的关系也是越发的水火不容,在贾母的面前倒是装着和气,实则二人倒是恨得对方牙痒痒。

  且说,这一日,邢夫人正在大观园里逛着,忽而山头上跑下来了一个胖胖的丫头。

  邢夫人正眼瞧去,发现竟是贾母身旁的丫头傻大姐。

  邢夫人看着她手里拿着个东西,当即笑问道:“你得了什么狗不识的东西?”

  闻言,傻大姐忙将东西递给了邢夫人瞧,道:“太太,你瞧!”

  邢夫人拿起一看,惊讶地发现竟是个绣春囊。

  邢夫人当下忙对傻大姐问道:“你打哪儿得来的?”

  傻大姐便将东西从山石上捡的一事说给了邢夫人听。

  邢夫人闻言,当即吓唬了她一顿,便将东西揣进了自己的袖口里往园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