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赵王被俘

  且说再过了几日后,赵姨娘也从底下的那些丫头们口中听到了贾环和黛玉已经定亲的事情。

  今儿贾环去给赵姨娘请安之时,赵姨娘也问询了贾环一番,贾环也自是将事情给赵姨娘说了一遍。

  不过贾环倒是没说自己是以贤芳居作为条件定的亲,只推说是贾政定下来的,所以赵姨娘也不好说些什么。

  赵姨娘其实更喜欢宝钗一些,毕竟宝钗的身子骨好,又极为大方得体,比不得黛玉那般喜欢使小性儿。

  不过赵姨娘也觉得黛玉也挺好的,毕竟黛玉也是才貌绝佳的女子。

  况且贾环已经有三个妾侍放在身边了,再加上那三个丫头,想来也自是不愁那些传宗接代的事儿。

  因而赵姨娘觉得只要贾环喜欢就成了,她也不去管那些事儿了。

  现在赵姨娘也只一门心思地给小灵儿做新衣裳呢,前儿她做的那个冬衣已经穿不上了。

  小灵儿实在是长得太快,赵姨娘好些时候赶着做的衣服都来不及呢。

  贾环倒是劝过赵姨娘别为这事儿劳乏了身子,不过她也只是口内答应了下来,闲暇的时候也依旧在弄着。

  劝多了,贾环也不再多劝,其实他觉得赵姨娘现在这般倒也挺好的,起码她也有个事儿可做的。

  当然没事儿的时候,贾环也会时常带着她和探春、惜春等姊妹们来自己的百花园里玩。

  连带着大观园内的侍书、翠墨、入画、彩屏等丫头也跟着来了贾环的百花园,她们进了百花园亦是有些流连忘返呢。

  她们又将话儿传到了紫鹃和雪雁的耳中,紫鹃和雪雁也有着说不出来的羡慕。

  不过如今她们也自是不好跟着去的,只能等着黛玉嫁过去之后才能跟着去。

  贾环这边的小日子倒是过得舒心惬意呢,不过薛家那边就不同了。

  夏金桂近日来依旧闹着,每天不是打砸东西就是打砸东西的路上。

  且说这一日,夏金桂又以丫鬟们服侍不到位为由,又大闹了一场。

  薛姨妈实在是忍不下去了,出来呵斥道:“你到底要做什么,整个家里都被你闹得这般天翻地覆了,你还想着要怎么样?”

  “哼,我哪敢想怎么样啊,都是你们想把我怎么样罢了,伺候我的人也没有一个好的!”夏金桂一脸阴阳怪气道。

  “这些个下人们都将你视作菩萨供着了,你还想着要如何?”薛姨妈质问道。

  “太太这话就好不通了,她们当菩萨供着的也是您,哪会是我呢,哼!”夏金桂冷笑道。

  “你……”

  听了这话,薛姨妈直接气得肝疼,差些儿要晕厥过去。

  宝钗也听闻了薛姨妈和夏金桂的争吵,忙出来道:“妈妈,你怎么样了,别跟这浑人置气,咱们回屋去!”

  闻言,夏金桂冷笑道:“姑娘,你也不用端着那大家闺秀的教养,想来你也自是比我好不到哪儿去。

  你那状元郎都和别人定了亲,你这辈子也别再想着嫁给他了,哈哈哈~”

  宝钗听着夏金桂说这番话倒也戳到了内心的痛处,她真真是又气又恨。

  只因她是个有教养的人,才没开口跟着夏金桂对骂。

  夏金桂见薛家母女被气得回了屋子,这才满意地朝着自己屋子走去。

  “我的儿,那浑人的话,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薛姨妈怕勾起宝钗的伤心事儿,遂安慰道。

  “妈妈,我倒是不在意她这些浑话的,只是你别为这样的人气出病来才好!”宝钗也忙安慰着薛姨妈道。

  薛姨妈长长呼吸了一口气,才说道:“哎……明儿找人进去,让你哥哥把这混账老婆给休了,她在咱们家里一天真真是永无宁日了!”

  “妈妈又说胡话了,咱们家里闹了这么多的笑话不够,难不成还要再让所有的亲戚朋友们再看笑话不成?”

  这个脸面也只是次要的,其实薛家之前也拿了一些夏金桂的彩礼去填了薛蟠的这个事儿。

  如今要休妻的话,到底也是件麻烦的事情,况且薛蟠还在牢里呢。

  “哎……你哥哥真真是作孽啊,为何偏偏就娶了这么个混账老婆回来,倒是让她把家里折腾成了这般样子!”薛姨妈感叹道。

  “妈妈别说了,省得再让那浑人听到了又开始闹腾!”宝钗忙提醒道。

  闻言,薛姨妈也只得无奈地停了话题。

  且说今日早晨,太和殿内忽而传来了一则震惊朝野的消息。

  仗倒是打胜了,不过赵王等一众勋贵子弟却被霁国给抓走了。

  霁国那边还提出了要拿先前的四座城池来换赵王和一众勋贵子弟,以及一些被俘虏的士兵等。

  甚至还向大周朝索要巨额的军费,以及粮草、牛羊等物,还要大周派遣公主赴霁国和亲才能放人。

  贾环在南书房内也听到了这个消息,当听到和亲二字的时候,贾环都愣住了。

  贾环真真担心这搞不好就是拿探春去和亲的呢。

  如今大周适龄的公主自是也有,不过人家身份尊贵自是舍不得的,因而认个义女代替倒是很有可能的。

  自然霁国那边也不会管你是不是真正的公主,他们想要的不过就是一个名分罢了,

  只要有了这层名分在,那政治目的也算是达成了。

  整个早上,贾环也是没有任何心思再摸鱼,而是在想着若是探春去和亲的话该如何保住她。

  如今贾环和探春关系也是越来越亲近,曾经的隔阂倒是再没有多少了,贾环真真不想让探春去和亲呢。

  且说正兴帝这边震怒之余,也在思考着如何应对这件事情。

  对于上述这般条件,正兴帝自然是不会答应的,毕竟如此作为皆是丧权辱国之举。

  他若是这般做,自是无法向那些先皇们做交代的。

  但是那个作死的儿子他也得救,这是他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

  至于赵王为什么被俘,自是因为不听劝说,贪功冒进,以为敌人不过是待宰的羔羊,殊不知他们自己才是那个羔羊。

  霁国因拿着赵王作为人质,所以还保留了2万人马安全地撤出了大周的包围圈。

  因而这一场本来可以全歼的仗就直接被赵王等人给搞砸了,许多将士的牺牲也就只换得了这般结果。

  正兴帝也是震怒至极,不过眼下也只能去找军机大臣们过来商议如何应对才是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