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赵王赴边关

  待第二日的时候,贾环便又去了荣府里给贾政请了安。

  贾政也将贾母的意思告诉了贾环,贾环心内自是不悦的,但此刻也无可奈何,只得暂时等等吧。

  毕竟大周王朝最是注重孝道的,贾环不能随意用强的,不然自己高低也得被御史官们参劾。

  不过有那一纸婚书在,想来她们也使不出什么幺蛾子来。

  毕竟婚书可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万万不能更改的。

  贾环也送信给了黛玉那边,将事情也和她说了一番,也让她再等些时候。

  黛玉心内倒也有些怨贾母阻拦的,不过念在这些年的养育之恩上,她也能够接受。

  况且如今,贾宝玉和贾兰也不在,贾母感到孤独也是有的,因而黛玉也想再陪着贾母一些时候。

  且说过了年之后,史鼐也回到了京城,他也给湘云和卫若兰定下了亲事。

  湘云前日便已经回去了,贾环因去了衙署倒是也没能相送。

  大观园内又少了好些人,现在也仅仅有李纨和李家姐妹,以及探春、惜春等人住着,倒是有些凄凉之感。

  宝钗现在每日也仅在薛家那儿陪着薛姨妈,倒是不曾再来过园子一趟。

  薛姨妈的病也时有发生,贾环也抽空又去看了几回。

  夏金桂也依旧是先前的那般模样,三五天自是要在薛家里边大闹一通的。

  薛姨妈等人也被她闹乏了,也任由着她这般泼辣耍横。

  见薛家之人也不搭理自己,夏金桂闹多了也自觉没趣,索性也时有安分的时候。

  如今贾宝玉已经去了国子监念书,她的心思也全放在了薛蝌的身上。

  夏金桂没事的时候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想着撩拨一番薛蝌,然而薛蝌任凭她百般撩拨也不为所动。

  且说近来,赵王那边也得到了大军最新的战况消息,他也从何鹏润以及王子腾那儿了解到了先前的军事战略部署。

  在赵王看来,这次的战局自是稳定下来了的。

  因而他也想着亲赴战场去捞些军功回来,以便日后在争夺皇位中能增加更多的资本。

  他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便与陈石谭商议了起来。

  “舅舅,如今边关大军以压倒之势围住了霁国军队,霁国大败自是一定的,我想趁着未完全决战之际去边关督军。

  这样只要待霁国败退之后,也自是能够捞上一笔军功呢,那我也能在父皇的眼中多几分位置呢!”

  闻言,陈石潭想了下,对此也表示赞成。

  现在的局势大致已经定下来了,趁着霁国大军还没有逃脱或被剿灭之际去挣些军功自是可以的。

  不过对于这一番行动必须得有个好理由才行,要是做得太过于刻意的话,倒是会引得正兴帝的不悦。

  想了下,陈石潭道:“殿下,你此番去边关倒是也行,不过要以犒军为由去,千万莫在陛下的面前提督军一事!”

  “哦,这是为何?”赵王疑惑道。

  “你试想一番,我军现在已是大胜之势,你此番去若说是去督军,明眼人都知道你这是去抢占军功的。

  不但陛下不喜,就是那些底下的将士们也会有怨言,如此一来倒是无法收买人心了。

  你此去的目的不必刻意为了军功,只需带上更多的银钱去收买边关将士的人心便可。

  待他们得了好处,自然也会给你安排上军功的,到时候你且坐在那儿白拿军功就成了。

  待大军大胜之际,圣上心中也会给你记上一功的!”

  陈石潭对去边关的目的进行了一番分析后,赵王倒是豁然开朗,忙恭维道:“还是舅舅高明!”

  且说,陈石潭再提点着赵王好一些对答的话术之后,赵王也来到养心殿内见了正兴帝。

  待行了礼,赵王才认真地说道:“父皇,儿臣听闻边关将士不畏牺牲,正为夺回我大周的城池而抛头颅洒热血。

  儿臣对此深为触动,儿臣虽不能武,但也有一腔报国之志,儿臣愿意请赴边关,替父皇犒劳大军,以鼓舞将士们剿灭来犯之敌。”

  闻言,正兴帝狐疑地看了他一眼,道:“如今局势未定,边境凶险,你也不必去那儿以身犯险。”

  赵王来之前,陈石潭也早就料到了正兴帝会有此一番说辞,早已经给赵王准备好了对答的话术。

  赵王当即也开口道:“父皇大可放心,儿臣此去不过是在大军后方犒劳慰问大军罢了。

  一旦犒劳完毕,儿臣立马飞速回京,父皇不信可遣人随儿臣一同前去。

  儿臣此去边关也绝不沾染军务,就算有功,也请父皇不必赏赐儿臣。

  儿臣真真绝无有贪恋军功之心,不过是体恤边关将士之苦罢了。

  且儿臣久居皇城,也不了解我大周边地百姓之苦,儿臣心内实在愧疚之至。

  儿臣想此去不仅能视察我大周疆域,更能领略我大周边关烽火,也更了解边关军民之情。

  儿子若是亲往,也更能让边关将士、百姓们明白父皇对将士、百姓的体恤之心……”

  听了赵王这一番话,加上还有这一番保证,正兴帝觉得他此番过去应该对战局也没有什么不利的影响,索性便答应了下来。

  之所以答应下来,是因为他上次派人去查了赵王募集的那些银钱的来源大多也如赵王先前所说的那样。

  那些锦衣军倒是没有查到赵王通过刑部搞钱的线索。

  因而正兴帝觉得有必要再好好察看一番赵王。

  虽然上次赈灾之事让他有些恼火,但也保不齐这个小子能改过自新呢。

  对于继承大位的人,正兴帝自然要再细致考察一番才行。

  当然,正兴帝在下旨慰问边关将士的同时,也给边关最高统帅乐烨下了道特旨让他不许赵王涉及军务。

  只要有这道圣旨在,乐烨自然是可以节制赵王的。

  当然正兴帝也打算安插锦衣军的细作跟着赵王随行的。

  这些军务可是涉及军国大事,正兴帝这才如此严谨对待。

  待赵王要离开大殿之际,正兴帝又告诫道:“你此去边关,万不可插手军务,一旦完成了犒劳任务之后便立马回来!”

  “是,儿臣谨遵皇命!”说毕,赵王也退出了养心殿。

  十几日后,赵王便率领着一众随行人员运送着犒劳军士之物出发去了边关。

  赵王随行的人员中,还有一批想要建功立业的王孙公子,好些四王八公的子弟都在其中,韩琦、卫若兰等人也在内。

  他们自是知道赵王此一行就是去边关挣军功的,遂托了家里的关系都要跟着赵王去往边关呢。

  赵王从四王八公之中得到了不少的孝敬,也自然答应带着他们这些年轻子弟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