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勋贵筹钱

  且说中秋刚过之后,朝廷上忽而传来了霁国五万大军大举进犯边境的消息。

  霁国地处大周边境的平原地带,靠以放牧为生,时常也会有大举进犯大周王朝的举动。

  因去年寒冬,下了许多的大雪,致使大量的牛羊牲畜死亡,使得霁国的食物造成短缺,也间接致使许多霁国百姓饿死。

  因而霁国的西木可汗才下令举兵来掠夺大周百姓的物资。

  正兴帝听闻如此消息后,顿时大怒,当即召集了军机大臣来商议讨伐来犯之敌。

  最后商议决定发兵十五万直接反击霁国,由边境四省发兵十二万,京营发兵三万出征。

  这次正兴帝也准备拨银一千万两用于对霁国用兵。

  不过这个档口也只有八百万两白银可拨,剩余的二百万两倒是把正兴帝给难住了。

  要不是前儿因为赈灾的事情花掉了大量的银两,这会子倒是还够的。

  而且如今各地的岁银也都还没有入京呢,国库也暂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至于正兴帝的内帑倒是也能拨出个四五十万两过来,只是如此的话,也还不够呢。

  正兴帝此刻也是有些犯难了,只得派遣大军和粮草先出发了,待后边再慢慢筹集200万两白银。

  其实这些年来,正兴帝都是靠着贾环先前弄的玻璃司来支撑着这些赈灾和征战等事项。

  水泥司那边基本上都是用来修筑黄河河堤去了,没挣钱就算了,反而还填进去了许多的银两。

  修河堤真真是个填不完的大窟窿,到如今大几千万的银两填进去也算是有了。

  但是即使再心疼银钱也是要做的,毕竟这是他这个一国之君的责任。

  正兴帝此番大举用兵,本身就是想着要弘扬国威的,只有打出了威势来,才能让这些藩国有所忌惮。

  但是眼下正兴帝也有些发愁剩余这200万两又该往哪儿弄。

  他此刻也有些抄家的念头,但如今抄家也是不大行的,毕竟搞得人心惶惶也不利于统治。

  这些手段基本上也只能用个一两次,若是一遇战事就大举抄家的话,往后自是要产生暴乱的。

  且说这几日,正兴帝也是为筹集银子发愁得紧。

  陈石潭和赵王那边的人听闻了消息,倒是觉得立功的机会来了。

  陈石潭给赵王支了一个招就是拉着那些官员们募捐军费。

  养心殿内,赵王跟着正兴帝道:“儿臣近日听闻父皇正为着军饷而发愁,儿臣也想着给父皇尽上一份心力,以解君父之忧!”

  正兴帝闻言,倒是有些颇为惊讶,自己这个儿子不给江山社稷添乱就算了,没想到他还能想着为自己解忧。

  正兴帝也想看看他到底怎么帮自己,遂开口道:“说说,你怎么帮朕排忧解难?”

  闻言,赵王正色道:“父皇,儿臣愿意为父皇筹集一些银两以做军费!”

  “你向谁筹集,怎么筹集?”正兴帝道。

  “儿臣向那些达官显贵们筹集,明日正好是儿臣的生辰,儿臣会将那些官员们所赠送之物折买以充入军资!”赵王道。

  闻言,正兴帝倒是有一丝欣慰,道:“好,难得你能有这份心思,那你就下去做吧!”

  “是,儿臣告退!”

  说毕,赵王便退出了养心殿。

  回府的路上,赵王想着他的势力可都是有钱有势的勋贵,只要随意凑一下那基本上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了。

  到时候父皇自会给自己这边记上一功,那之前用人不当之责也是能够将功抵过。

  第二日,赵王那边果然以生辰庆宴为名邀请来了许多的达官勋贵。

  四大家族的王子腾、史鼎、贾赦、贾珍都被邀请进了赵王府内赴宴。

  当然还有各部的署官也被邀请到了赵王府里边来。

  待用罢了宴会之后,赵王也进行了一番慷慨陈词:

  “诸位大人,今日本王请诸位来赴宴实是为了我大周的江山社稷献上一份力的。

  诸位都知道如今霁国大举进犯我大周朝,边境百姓流离失所,本王实感心痛至极。

  本王身为皇子,肩负保护天下百姓之责,只恨不能亲赴边关宰将杀敌,为我大周百姓报仇雪恨。

  不瞒诸位,本王近日来也是为此而寝食难安呢……”说着,赵王不禁擦拭起了并不存在的眼泪。

  近日来他倒是睡得嘛嘛香,每夜都要翻牌子呢,他王府里的爱妾多达几十个,每夜都忙不过来。

  众人见此,皆感叹道:“殿下一心为民,臣等感动之至!”

  赵王一番卖力的表演结束后,这才正色道:“不瞒诸位,本王今日邀请诸位来就是想让诸位帮本王一个忙的,也是帮大周一个忙!”

  闻言,众人皆是面面相觑地看着赵王,也猜到赵王说的帮忙应该和这个战事有关的。

  有些事先和赵王已经联系好的官员道:“殿下,你需要帮什么忙,只要陛下有言,我等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只要殿下开口,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们也会去闯的!”另一个赵王的死忠也说道。

  闻言,赵王道:“不瞒诸位,如今国库缺银,尚且还欠缺200万两白银作为军费呢。

  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是非富即贵之人,本王想同诸位借些银钱来为我大周将士们充作军费,不知诸位可否慷慨解囊?”

  闻言,在座的勋贵顿时都是一脸黑线。

  赵王借钱,这借了到时候还敢要他还吗,这自是不可能的,这实际上就是想拿他们的钱来充当军费而已。

  王子腾、何鹏瑞、贾赦、贾珍等人也是面露难色,要是知道赵王这是想要借钱,他们是绝对不想来的。

  “殿下一心为大周百姓着想,我等臣子又岂能坐视旁观呢,我李俊山愿意出5万来两为军费!”

  “我谭永晖也愿意捐银3万两!”

  “我方纡格也愿意捐银8千两!”

  ……

  到了贾赦、王子腾、史鼎、贾珍等人这边时,他们每人也只捐了一二千两。

  赵王看着四大家族的人捐得这么少,心内自是不爽利的,不过赵王明面上倒是没说什么。

  他也时常听闻这些四大家族的人都是富得流油的,想着多少也得从他们身上多敲一笔。

  第二日,赵王那边又一一单独召见了各个勋贵,又是威逼又是利诱地再弄出了好些银两来。

  赵王这一顿操作下来,倒是筹集到了六七十万两白银。

  不过刑部的官员左侍郎秦檐倒是给赵王说了薛蟠的事情。

  秦檐道:“殿下,那薛蟠就是四大家族的薛家长子,如今他犯了事情,正关在刑部大牢里边呢。

  他家先前是行商,可是富得流油呢,前儿托人带着银钱过来打点了各部衙门可是不少的,听说都有个近十年来万两呢。

  如今我们不如弄些手段做威胁,那薛家的家产银钱就可以拿来抵上军费了!”

  闻言,赵王也是一喜,这个还真真可以有,但忽而又意识到了什么,当即道:“王子腾也是四大家族里的人吧!”

  闻言,秦檐道:“是,这薛蟠便是他的侄子,这殿下也不必担心。

  我们这边另外让人行动便可,自是可以保证他不会察觉到与殿下您有关的!”

  闻言,赵王也是乐呵呵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