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拜师

  贾政也派人给贾环安排好了礼物之类的。

  贾环虽然拿了,但是却没带去,而是拿了自己准备的。

  北静王府离贾府其实也不算远,贾环坐着马车在街上走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便到了。

  下了马车,钱槐提着礼物跟在贾环的背后。

  二人跟门子报了来意,很快便有个管事的出来接引贾环二人。

  入了王府,贾环发现这里边的亭台楼阁布局与贾府倒是相似,不过王府的规制可比贾环大气太多了,而且布局也更加的漂亮。

  整体给人一种极度的高贵典雅又十分宏伟壮观的感觉。

  穿过长长的走廊,又走了好一会儿才到了北静郡王水溶的书房。

  贾环随着管事的指引直接进入里间,映入眼帘的是满墙壁的精美书画,旁边的墙壁还放着各种收藏的珍贵的古玩之类。

  北静郡王此时正拿着笔坐在紫檀木案桌旁写着东西,他身后的书柜上倒是放满了整整齐齐的书本。

  贾环进前行了一礼,道:“学生贾环参见王爷!”

  北静郡王抬头看了眼贾环,停下了手中的笔,挥手示意道:“快请起,待本王写完这最后一联,再与你细谈!”

  听罢,贾环便站起身,侧立在一边,等北静郡王水溶写完了字才将自己此行的目的慢慢道来。

  北静郡王爷听罢,道:“你有如此好学之心亦是再好不过的,我府上如今正有几位饱学之士做客。

  你且随我去见见他们,与他们请教,你的学问定有所收益,不知他们愿不愿意收你为徒,且全看你的造化了!”

  贾环道:“学生不敢劳烦王爷!”

  北静郡王水溶笑道:“你不必拘谨,本王也不过是比你大个五六岁罢了,你若是不嫌弃,本王愿与你同辈相交!”

  北静郡王给人的感觉的确亲切许多,而且还十分年轻,也仅仅二十不到的年纪。

  若是他身上没这爵位,兴许交流起来应是不错的。

  贾环见北静郡王如此坦诚,当下道:“王爷如此礼贤下士,实令学生感动之至,承蒙王爷不弃,学生亦愿厚颜攀附!”

  北静郡王又道:“在本王这儿,你权当是在自己府上即可,不必太在乎那些繁文缛节之类。走,本王带你去见见他们!”

  说罢,二人从他的书房出来,边聊边往其他别院而去。

  贾环边走边看着,这王府之内的布置果然不一般。

  刚来时走得太快,贾环都无暇顾及太多景色,现在闲庭信步走着,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王府的各处别院亦是雕栏画栋,光彩夺目。

  院中假山林立,花草芳香扑鼻,一边墙壁画廊上还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美不胜收……

  可谓是一步一景,从前读过的苏州园林大抵也应是眼前的这般景象了。

  没走多时,不远处的一座院落里传来了儿童的琅琅读书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北静郡王指着别院对贾环道:“此乃本王族中幼童学习之所,今日先生正教习诗歌呢,恰好我们赶上了,这朗朗书声与这初春之景倒是恰到好处!”

  贾环感叹道:“王爷家学之风盛行,实令学生垂羡!”

  北静郡王爷听了,道:“你府上不亦是如此吗?”

  贾环道:“王爷有所不知,说来也惭愧,我家族学子弟中贪玩者多,用功者少,学风自是不及王府半点……”

  说着,二人便进入了对面的另一座别院,北静郡王爷带着贾环拐进了一间屋子内。

  这屋子和北静郡王的书房布置得差不多,墙壁四处亦是挂着一幅幅书画。

  正中桌案旁正坐着一个雅随和、气度不凡的中年人,他正手持书卷在那仔细研读着。

  听到了声音,那中年人抬头一看,发现竟是北静郡王到来,当下忙放下了书本,站起来行礼。

  北静王忙道:“文斋先生不必如此,本王今儿是给你送个弟子来的,就不知你愿不愿意收了?”

  文斋先生看了眼北静郡王背后的贾环问道:“可是这位公子吗?”

  北静郡王道:“正是此人,他名唤贾环,是荣国公之孙,他祖上与本王祖上皆为世交好友。

  你莫看他年纪虽小,如今已是秀才之身,而且他县试、府试、院试皆为案首,可谓是少年天才也不为过……”

  等北静郡王一通介绍完,贾环大大方方上前行礼道“学生贾环,见过文斋先生!”

  文斋先生当即也回了一礼,随即便打量起了贾环。

  在文斋先生看来,贾环举止儒雅,神态端庄,虽是年少英才,却丝毫不显浮躁,猜测他品性应是不错。

  看着贾环,文斋先生心中倒是有几分满意。

  当即说道:“既是王爷推荐之人,想来应是极好的,宋某岂有不要之理!”

  北静郡王笑道:“文斋先生莫要顾忌本王面子而收徒,只需遵从本心便是!”

  文斋先生闻言,道:“王爷多虑了,宋某行事一向都是随心所欲心的。

  不过也确实需要和贾公子细谈一番,也好让我二人相互了解彼此秉性,日后相处才能融洽些!”

  既是北静郡王发了话,文斋先生也想着考校一番贾环再决定收徒与否。

  北静郡王闻言,道:“既是如此,你们二人便先聊聊,本王就先出去了!”

  待北静郡王走后,文斋先生便开始对贾环的学问进行了一系列考校。

  文斋先生便从四书五经中随意抽出的考题来提问,从简单的再到深奥偏难的考题,贾环都能对答如流。

  最后,文斋先生索性不再局限于四书五经之内,转而向《十三经注疏》《左传》《汉书》等书籍的内容上发问。

  幸而贾环曾经在各大书店里都有看过,而且过目不忘的能力让他至今仍旧记忆犹新,因而回答出来也不在话下。

  一番考校下来,文斋先生发现贾环的学问功底倒是真的十分扎实,而且贾环不骄不躁,谦逊有礼的表现也深得他的满意。

  贾环这边对于这位文斋先生也颇为赞赏,文斋先生儒雅随和,没有像贾政那般古板教条。

  一番思忖下,贾环开口道:“先生,学生学问虽浅薄,但亦愿意勤勉用功,还望先生能收下弟子!”

  说罢,贾环便准备给他磕一个,凡事求人得先给足了面子再说。

  文斋先生赶忙将贾环扶起,道:“贾公子,快请起,并非老夫不愿,只是公子乃是当世天才少年,前途不可限量,只怕老夫会耽误了公子的学业……”

  贾环道:“先生既这般说,莫不是嫌弃学生蠢笨,学生愿意勤学,只求先生收下弟子!”

  文斋先生又道:“贾公子莫要误会,只是老夫能力不足罢了……”

  ……

  说着,贾环几次请求,文斋先生又是几次婉拒,最后才终于答应了下来。

  毕竟人家可是当世大儒,这般推辞也是为了考验贾环拜师的决心罢了。

  几日后,贾环在北静郡王府行了拜师礼,至此成为文斋先生的弟子。

  贾环也不用时常去北静郡王府学习,一个月去个四五次左右便可。

  贾环还从北静郡王那儿知道了文斋先生本名宋辰,曾经是二甲进士。

  只因厌恶了官场上同僚们的贪赃枉法、收受贿赂,不屑与这些贪官污吏为伍,因而这才辞了官。

  机缘巧合之下,才在王府中做客!

  贾环跟着文斋先生学习,也丝毫未敢怠慢,近日用功之下,文章竟也大有进益。

  八月的科试竟一举轻松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