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准备伐吴近十年,万事俱备之时,国家把卫家人都诏回了京都,可见是要重用。齐王对卫家十分了解,卫家人都是忠厚刚正之辈。当年邓艾有功于社稷,但为人桀骜,行事果决,这种脾性,被钟会那种小人诬陷,也是难以辩驳。卫瓘父子,观察邓艾言行,深觉钟会诬陷之言有理,才决心命人截杀了在逃的邓艾父子。事后得知是钟会拿捏住了邓艾的短板,造谣污蔑,卫瓘父子也是捶胸痛哭,惭愧不已。不过碍于卫家是皇亲,邓艾被杀的真相,最后被无声的压下了。幸而,邓艾的属下段灼,和齐王等人,站出来为邓艾说了句公道话,至少赦免了邓艾家中,被连罪流放的家人。
不管是源于卫家与华家的过往,还是源于卫家和邓家的渊源,贾濬都不可能同意和卫巨山定亲。卫家当年对华家的态度并不友好,但是卫巨山对华笤的态度很明显,他是愿意继续等华笤的,可见卫巨山对华笤是有心的。不管经历过一次婚姻的卫巨山是否还对华笤有心,贾濬都不愿意面对一个连自己感情都护不住的郎君。
卫巨山对华笤的放弃,和王夷甫对贾濬的放弃是不同的。卫巨山是在知情的情况下,把问题推给了华笤。而王夷甫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家族牺牲了。与其说王夷甫放弃了贾濬,倒不如说是王家迫于皇权压力,拆散了王夷甫和贾濬更合适。这也是贾濬愿意继续和王夷甫做朋友,但不愿意考虑卫巨山的主要原因。
谢衡对贾濬的好感,不是日久生情的习惯,也不是一见钟情的惊艳。而是一种默契,是懂,是理解。他深知贾濬的心意,他知道贾濬怜悯王夷甫,这么多年贾濬一直记挂王夷甫过得好不好。所以看出王夷甫也记挂贾濬的时候,谢衡趁着王夷甫离开许昌前,鼓励他前去探望贾濬。只要她们二人见到彼此都过得好,那王夷甫心中对贾濬的遗憾,以及贾濬心中对王夷甫的怅然就能彻底放下。
贾濬看似随和,其实内心执拗。若是她心中的结不一一解开,那谢衡就永远没办法真正的靠近她。眼下谢衡想让贾濬接纳自己,只有一个坎需要迈过去,那就是已故的曹氏,他的亡妻,贾濬打心底敬重的先生。
贾濬从前对谢衡有好感,谢衡又是她先生的郎君,待她又亲厚。尤其是在贾濬成年后,经历几次大难,都是谢衡出手周全的。这让从小独立惯了的贾濬,感受到了十足的温暖。但是碍于曹氏,贾濬一直恪守本分,遵守礼法,从未对谢衡有过逾越之举。反之,是谢衡毫不避讳的偏待贾濬。顾及曹氏的贾濬,开始刻意拉开了和谢衡之间的距离。
贾濬与曹氏亲厚,但她并非曹氏最亲近的人。她们师生,神jiāo更多些,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并不多。吉迁里寄居,外加在谢府听课的日子,贾濬对曹氏的了解,和曹氏在贾濬心中印象的形成,大多都是在课堂上,都是在曹氏身心健康的那几年。后来在荆州的时候,曹氏身上还有一些从前的影子,但她的内心,早已回不到和贾濬初见的时候了。
谢缵给谢衡纳妾,曹氏避去吉迁里时,她的心情还是能够通过授课,以及和学生相处来调剂的。后来曹微在从曹家回来,在曹氏和谢衡妾室吕氏间屡次挑唆,曹氏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难以自我摆脱的心魔。她默许曹微在nüè待谢衡的妾室,又为了巩固自己在后院的地位,违心的给谢衡纳娶了尤氏,制衡吕氏。吕氏没有被曹微在除去,也没有和尤氏发生竞争,反而得到了谢衡的维护,这让曹氏更加悲恸。
曹氏心中是委屈的,她在嫁给谢衡前,也是明媚慡朗的女郎。她也会灿烂的笑,放肆的跑跳。可是在嫁给谢家后才知道,谢家的规矩真大呀。谢家各个都是读书人,满肚子的儒学经典。长辈们不苟言笑,晚辈们循规蹈矩。她开始循着婆母的行事做派,侍奉谢衡,掌管府事。人前不敢出声笑,人后不敢笑出声。她是谢府的儿媳,是太学院才子学士的妻。她恪守本分,小心翼翼的为谢家操持十几年,却因为生不出孩子,就要忍受和他人共侍一夫。
爱情里,谁不渴望自己的另一半从一而终,谁不渴望自己被珍惜爱重。谢衡待曹氏温厚有礼,有求必应,但就是没有爱情。谢衡给曹氏足够的自由和尊重,但就是给不了她从一而终。曹氏看着娇笑嫣然,活泼欢快的吕氏,心中羡慕又嫉妒。她羡慕吕氏的年轻,羡慕吕氏的慡朗,看着谢衡对吕氏的维护与耐心,曹氏不甘心。年轻和慡朗,她都曾有过呀。只是在谢府生活的十几年里,这些美好,都被磨没了。她生不出孩子,并非她所愿,却没有人顾忌她的意愿,拿礼教压迫她来接受与他人共侍一夫。曹氏心中的不甘转为对谢府,对命运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