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不会去热脸贴别人的冷屁股,可是人家客客气气送了帖子和礼物,那就大大方方接着。
不过:“何侯爷家的帖子不许接!”
汪管事马上应下,一句反驳的都没有。
正如大家想的那样,太后正式册封搬进了慈恩宫,沈家承恩公的爵位就下来了,沈大寿甚至得了一个五品散官的官位。
明辉帝重新赐下长宁街上的一处公府规制的大宅子,沈家又开始准备搬家了。
这时候蒋先生的妻儿也接了过来,原本府里安置不下的,如今长宁街上那一大片地方,后街那里就能把仆人安置下来。
还拨给蒋先生一处小院落,正好让他们一家团聚。
一到新家,沈家人眼睛又直了,原本以为三进的宅子已经是难得的,如今这亭台楼阁,花园池塘,我的妈呀,这神仙也住的了!
原本还觉得仆人多了,家里有些塞不下,如今这些仆人连一半的院子都顾不过来,家里还得要仆人。
现在除了沈大郎年纪小,李氏不放心,仍然带在身边,沈原和大妮一人住一个院子了,现在大妮也不是刚来时惶恐不安的小姑娘,独自住一个院子也不憷,妹妹的院子就在隔壁,走过去就是。
现在给沈家提帖子求上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沈家也没大门打开待客,人家还未整理好呢,堪堪过了年,沈家才算忙乱好了松了口气。
李氏一直感慨,就跟梦里似的,哪能想到这种日子。”
夏天能穿着这么轻薄的衣裳,居然还能用到冰,冬天烧的不是柴火是上好木炭,屋子里暖和的穿着单衣就成。
以前二妮说家里人人都能穿得起皮毛衣裳,李氏还不信,现在光李氏,皮袄皮裙皮毛斗篷都几箱子了。
沈家也正式开始在帝都崭露头角。
沈大寿叫沈原过去,琢磨到底自家要去哪些人家赴宴,以前沈家人没人搭理,现在可不同,门房处几乎天天能收到帖子和礼物。
至于沈原,仆人也都知道,沈家大小事二小姐都能拿主意。
就是汪管事和关嬷嬷也得说,沈家幸亏有了个二姑娘,虽然自身规矩一样粗陋,但是人家聪明,眼睛利,能一下子抓住重点,有她才有如今被陛下放在心上的沈家。
要不然沈家一进京就不知道会成为多少人的笑柄,乡下人不懂规矩出了丑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无畏。
有沈原,沈家人就没犯过一点原则性错误,规矩反倒是小节了。
把规矩礼仪刻在骨子里,做的事却是男盗女娼见不得人的,那还不如不懂规矩礼仪,却不会犯错的人呢。
可惜京里有这些见识的人也不多。
现在沈原看了沈大寿摆在桌上的帖子,一一问了汪远,这些人是什么官职,家中有什么关系牵绊。
然后对沈大寿道:“爹啊,你就这么看,假如这里的人官职大于五品,爵位比你高的,那来了帖子你就去,要是达不到的,可去可不去,端看你高兴。”
如今这些不过是想着跟风巴结的人,其实用不着理会。
沈大寿就让汪远挑拣,最后一看,哎呀,一家都不用去了。
高门大户没一家给沈家帖子的。
沈大寿也不习惯去别人家做客,反倒松了口气:“好了,不用去就太好了。”
沈原笑了笑:“爹要是觉得闷,那就去田庄上看看。”
一辈子种地的人,离了地一时半会儿还受不了。
沈大寿果然高兴了:“我知道,每天都去的。”
如今的承恩公府色色都有,花木果树一样不缺,沈家都不是làng费的人,李氏就道:“这果树结了果子还能吃,这花可就làng费了。”
意思是想要把花弄了种菜。
沈原道:“娘,你可是不知道,这花儿朵儿的比种菜赚的还多,你问问关嬷嬷,这花瓣儿弄下来卖不卖的掉?”
关嬷嬷就解释:“哪里都要,这些东西人家胭脂香料坊都收,就是那池塘里也养了鱼虾,种了莲藕,将来自家吃不完,那也是能卖的。”
沈家只讲实惠,不讲那些虚面子。关嬷嬷一开始是观望,后来是打量,现在已经明白了,沈家就是个普通农户,他们乍然bào富,和帝都豪门的人格格不入。
但是这家人十分有趣,他们毫不在意外界眼光,有种他qiáng任他qiáng,清风拂山岗的淡定,一家人关起门来都能热热闹闹的过日子。
关嬷嬷发现,这样似乎也更只在,她在宫里如履薄冰了三十多年,上头一句话得掂掇半天,如今倒是过上了不用心眼的日子,对待沈家也更尽心了,这家人有良心知道好歹,绝不会让她老来无依。
所以回答李氏的问题,关嬷嬷也很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