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自然一口应下,“王妃大善。这本该是我家老爷是分内之事,如今还让王妃操心,实在惭愧。王妃放心,妾身一定会办好。”
刘氏回去后就去找了庄卓。
庄卓正愁着朝堂一事,还没来得及去管那些难民。
他听到刘氏所说,便重视了起来,马上着手让人去办。
庄卓自言自语:“这种时候搭棚施粥,真是妙啊。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老爷也在帮他。”
刘氏不解,见庄卓没有解释,她也没有多问。
第二日刘氏早早的就来了,她满脸笑容的说:“王妃,施粥的地方已经选好了。就在青州城的双云寺,那边宽旷可容纳不少人。棚屋也是在搭建中,不少人知道那是给灾民用的,都主动过来帮忙呢。王妃,您要不要亲自去瞧瞧?”
沈如晚点了点头,她既然要做这事,定要亲眼去看看。
好在今天天气虽yīn沉,却没有下雨。
裴秀秀也主动要跟着去。
留下来保护沈如晚的晋七知道她要去双云寺施粥,亲自驾车并带上了不少护卫。
沈如晚坐在马车里,看着外头的街道,虽然也还是如往常一样热闹,街上乞讨之人多了,还有一些衣衫褴褛的人神情麻木的张望着。
街上乞讨的难民之中,正互着消息。
“老三,听说双云寺那边要施粥了,快点过去,要不然就没了。”
“前几日双云寺不是施粥了吗?那汤水里面捞不出几颗米啊,就是一碗米汤罢了。”
有人道:“你可不要抱怨了,双云寺的和尚们都勒紧了裤腰带,跟着咱们喝那米汤,运气好还能有几片菜叶子。”
一个饿的脸色发青的老妇人问道:“昨儿不是因为实在没有米了,米汤都做不出来了,才停了施粥吗?怎么今日又施粥了?”
有人指了个方向说:“听说是有贵人在那边连夜搭了棚子,要施粥呢,还请了人在空地上搭棚给人避雨落脚。”
“还有这等好事?阿平家媳妇快把娃抱起来,咱们也快去瞧瞧。”
“也不知道是哪家的贵人啊。”
第九十一章……
沈如晚和裴秀秀都带着帷帽从马车上下来。
一个简易的大棚前架起了几口大锅,三条长长地队伍排在前头,仆妇们搅动着大锅里的粥,给排队的灾民们发粥。
虽然人多,有着知州府派过来的护卫,没有出什么乱子,都安分守己的等着轮到自己。
刘氏引着沈如晚走到粥棚了,沈如晚看到大棚里的粥,都很粘稠,用料足,能够让人吃饱。
粥棚之中的仆妇见到她们过来,纷纷行礼。
这让排队的人已经周围等待的人,猜测来人的身份。
“那应是官眷吧?”
“可不是,那一位传青鸦色衣裳说着话的是知州夫人呢,以前见过她带着家眷到双云寺来上香。”
“那另外两个呢?难不成是知州家的姑娘们?”
“不太像啊,那知州夫人的态度过于恭敬了,似乎是在听那两位姑娘的意见呢。”
“我知道那是谁。”
好事者们都朝那人看去。
那人神神秘秘的说:“朝廷派来青州剿匪的摄政王家眷就住在知州家中,我看啊那两位贵人只见定有一位是摄政王妃。”
“嚯!听你这么说,我也想起来了。没想到这摄政王妃看起来似乎年纪不大,还颇为低调啊,连脸都没有露。”
“哈哈哈,你小子是想瞧瞧人家长什么模样呢,真是痴心妄想,这种贵人怎们可能让你瞧见容颜呢。”
“不过还亏得这位王妃,要不然咱们可没有这么浓稠的粥喝呢。”
“摄政王在青嘉山平匪患,这位王妃在后方施粥,看来有些事情得亲自见一见才知道,不能瞎听那些传言。”
“说的也是。我家有亲戚住在青嘉山附近的,她那个被山匪抓走的大儿子,前两天回家了。”
“我也听说了,救出来的人有些家去了,有些因为全家被山匪杀绝的了,则跟着那些兵一起在青嘉山里继续抓山匪的余党。”
这些人在聊着听闻,不远处混在人群中几个粗布衣裳的汉子目光凶狠的往这边看了一眼,又扫了扫周围,迅速低下头。
沈如晚的在粥棚中亲自给帮着舀粥,有走路颤颤巍巍的老人,有怀中抱着幼儿的妇人,有失去双亲的孤儿,有衣衫褴褛的汉子,当他们捧着那碗粥,眼睛中有光。
身体孱弱幼小的人们,捧着粥安静的道搭好的棚子里面坐下,有些年轻健壮的人喝完手里的粥,则会主动去正在搭建的棚子里帮忙。一些年轻的妇人,也在施粥的棚外张望,看能不能搭把手。
生活一时的苦难,不会将他们压垮,就像是在石缝中的草,坚韧顽qiáng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