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不管是在娘家的李纨对贾兰,还是贾家的薛宝钗对贾宝玉,都是日常督促他们读书,并不让他们烦于生活琐事。
另外的贾琮和贾环,因为邢夫人不管事,赵姨娘被发卖,而无人关照他们的学业,就完全放弃了读书和科举之事。平时就是听从薛宝钗的差遣,办些跑腿收租之类的事,或是需要男人出面的事。
贾家的事尘埃落定之后,林家在京城也就越发的不引人注意了。皇帝要查办其他的不法勋贵,也跟林家扯不上什么关系,这些四王八公之流,除了贾家是林家的姻亲之外,其他人家和林家都不甚亲近。
林黛玉在江南的婚后生活也很顺利,因为林璟就在身边,因此功德灵宝能随时吸收负面因子,林黛玉的身体一直挺好的,并没有病弱的状况,婚后也顺利的生儿育女,没有出什么岔子。
倒是林璟,考到举人之后,就没有继续再考。因为当今陛下还在位,以他对林家的冷待,即使林璟考取了进士,也难说会不会被发配到什么穷乡僻壤去当官,或者被发配到什么冷门衙门,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
鉴于这个原因,林如海决定让林璟暂停科举,继续读书,直到下一任皇帝继位,再看看风向。如果合适的话,林璟就等到那时候再考进士,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天子门生。
于是,林璟也在江南办完了亲事,继续留在书院中读书。
林家人长久了分成了两拨,林黛玉和林璟姐弟都在江南成亲,并且久居江南。而林如海夫妇则在京城低调的过着日子。
林家数代单传,在京城本就没有什么亲戚,姻亲贾家又完全败落了下去,林如海夫妇在京城都没有什么需要走动的亲戚了。
唯有二三个同样被皇帝冷待的官场好友,为了不给皇帝留下抱团的印象,平时也走动的不勤。林家在京城真是低调的不能再低调了
第135章红楼林璟
几年之后,国朝的下一任皇帝登基之后,林璟就进京参加了会试和殿试考试,如愿成为了新皇的天子门生,二榜进士。
林如海在林璟考进了翰林院之后,也松了口气,林家总算是接上弦了,没有出现承继的问题。
现在这位新皇刚登基,暂时没有清洗老臣的意思,他也就没有急着辞官告老,反正他所占的也不是什么要紧的部门和官职,这样还能扶持儿子一段时间。
而且林如海留在朝廷中,也是想好好观察一下新皇的脾气秉性,以此来决定林家人以后为官的方针和策略。
上一任皇帝虽然清算了很多老臣,也闲置了像林如海这种没什么罪责在身的太上皇的心腹,但整体来说还算是个明君,哪怕秉性过于刚直偏执,不像个合格的政客,但林如海对他也并无什么怨言。
林如海作为太上皇的心腹,本就有被皇帝清算的心理准备。哪怕后来皇帝变得冷静理智了,闲置太上皇的心腹臣子,也是应有之意。
林如海只是遗憾生不逢时。像林家这样的累世仕宦之家,不会缺富贵荣华,林如海也不是那些想要出人头地的寒门子弟。但他作为科举上来当官的儒生,还是有自己的政治抱负的。他这样的正统读书人,总希望能遇到明君,然后成为一个贤臣,谱写一段明君与贤臣的传奇,让历史铭记下他们的功绩。
太上皇年轻时是个明君,可惜林如海出仕的时候,他已经老了,不再是年轻时那个英明果断的皇帝了。年老的太上皇多疑多思,放任子嗣内斗,废了培养多年的太子,为了平衡权势对许多违反律法的人和事视而不见。
所以哪怕太上皇看重林如海,并把他安排在重要的职位上,林如海这官做着,也不能算快活。
因为他不过是随太上皇摆弄的一枚棋子,并没有得到君王的任何尊重。
他们君臣之间,并没有什么默契或者共同的政治抱负。
因为这时候的太上皇,除了想把权势牢牢的攥在手心之外,已经没有多余的jīng力和心情去考虑这个国家,甚至千千万万的百姓了。
有志向的读书人向往的是做商鞅,王安石,张居正那样的官员。哪怕最后的下场不太好,他们也真真正正的改变着国运和世道,在巍巍青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名字。
如果没有那份机遇和本事,退而求其次,也想将来能成为六部尚书,甚至阁老。不说变法改变整个国家的国运,起码权势在手,能决定许多国家政策和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可林如海基本就没有这个机会了,因为他成为太上皇的心腹的时候,太上皇年纪太大了,已经不可能再重新培养一个阁臣。他既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份心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