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在已成为军机重心的邺城,二百石的官职十分不起眼,他本人又无后台,若非他是郗家二郎的下属,郑平与其他人一样,根本不会知晓此人是谁。

  想到郗家二郎,郑平乌瞳微眯。

  这人是郗虑的族弟,与郗虑关系平平。郗虑倒下后,郗家推出郗二郎,出仕继承郗虑原有的人脉。郗二郎为人沉稳,不轻易得罪人,也与郗虑没太大的纠葛。但他会不会因为护短而做小动作,谁都不好说。

  郑平不想玩“打了小的来老的,打了老的又来一个老的”的游戏,然而世家大族根系繁茂,连根拔起并不现实,只能随机而动,等确认情况再做打算。

  祢衡的家族韩氏也是世家大族,虽有一些贪心不足、蝇营狗苟又为老不尊的蛀虫,却也有真正奋发向上,认真苦读的学子。

  这些学子出身良好,背靠着韩氏的人脉,本身又有才gān,很快在各个领域出头。

  原主心气甚高,不愿使用韩家的底蕴与人脉,甚至隐姓埋名,举了个名刺等待赏识,结果被现实狠狠地毒打了一番,狂症渐重。

  韩家族人心知县侯的脾性,自觉离远。郑平自有属于自己的处世之道,不需借助外力,便依照原有的模式继续。大约也是他在族中虽占话语权,却与族中并不亲密,曹操对他反而比对其他世家子弟更放心一些。曹操不知道的是,郑平只是因为没必要。而若韩氏族人主动接近,除非那些试图谋财害命的蠢毒之人,他不会拒绝宗族的助力。

  一番小聚后,郑平与荀攸、郭嘉二人道别。

  他回到府中,把曹丕整治董御属的事告诉郭暄。

  令他意外的是,原本对曹丕感观寻常的郭暄,难得低下头,露出几分儿女之态。

  郑平暗道不妙,怎么就从征赤壁,又在江东逗留了几月的功夫,郭暄就和曹丕看对眼了。

  他无声注视郭暄,让她坦白从宽,可素来果敢坦率的郭暄此刻却成了锯嘴葫芦,什么也不与郑平说。

  郑平见此,也不qiáng求,只感慨了一声,去谢诸那掏了药底,亲自煎了给郭氏送去。

  郭氏见他身染沉重的药味,责怪了几句,却是甚为享用。

  她一口饮尽苦涩的药,取了颗蜜饯压压味,随后便提起郭暄的婚事,让郑平多留意。

  郭氏素来开明,对郭暄的婚事虽然上心,却并不qiáng求。

  郑平不知道郭氏为何突然急切起来,猜想大概是因为董御属的事。

  果不其然,郭氏长叹了口气道:

  “先前是我想岔了。我半生侯府,虽遇过许多不妥之人,到底从未吃过苦,受制于生计……”

  “女儿家生于世,确实有诸多不便。纵是独立自qiáng,又有亲人爱护,也会困于时,困于人,被千条规则束缚。”

  “若我真正为暄儿好,便不该由着她,纵着她……与常理对抗的女子,到底活着比旁人辛苦些。”

  郑平不认为郭氏之前的支持是错的,但他听了郭氏的感慨,也不由随之深思。

  “有些人宁可辛苦,也不愿曲意一世。阿母未问过暄儿,怎知她是愿意退让,还是愿意更辛苦些?”

  “她尚且年轻气盛,你焉知她未来不会后悔?”

  郑平不想让郭氏入相,他轻声道:“阿母勿忧,以我所见,阿妹或许好事将近。诸多争论,自当迎刃而解。”

  郭氏却并未开颜,反而轻轻蹙眉。

  “此话怎讲?”

  她下意识地想到董御属,又想到儿子不可能这么糊涂,不解地问道,“暄儿是有了心上人?”

  郑平只迟疑了片刻,便将曹丕的心意,曹丕的举动与郭暄近日的异样告知郭氏。

  他以为郭氏就算对曹丕不那么满意,也不至于太差。

  哪知郭氏眉心皱得更紧,想也未想地道:“此事不妥。”

  拒绝得太过斩钉截铁,让郑平不得不生出几分怀疑。

  “阿母觉得不妥……是因为曹丕本身,还是因为他是曹操之子?”

  郭氏自知反应过于qiáng烈。她没有多做解释,对郑平道:

  “二者皆有。”

  第101章狂士楚歌

  再往详细里问,郭氏却是怎么也不肯说了。

  郑平从未经历男女之事,对世俗规则缺乏了解。

  他隐约明白郭氏是在担心郭暄的未来,怕她因为不嫁人被世俗侵扰,又怕她因为嫁人而同样被世俗侵扰。

  郑平虽然想不明白郭氏的心思,却能感受到她对郭暄的爱护。他不再多言,只劝郭氏好好休息,多思伤身。再不济还有他在,总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妹妹吃亏。

  可郭氏并没有被他安慰道,只兴趣廖廖地摆手,甚至还有一分嫌弃之意:“世俗伦常对女子与男子的要求截然不同,有你又有何用?儿郎皆一个样,总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情非得已……罢了,总归你不肯娶暄儿,多说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