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金会否求和穿越众与他们的''智囊团''分析的意见比较一致,认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会求和。理由为后金没有面子观念,历史上边夷打败求和数不胜数这一次也不缺席。
那么如何回答呢?完全拒绝可能内部就有不少腐儒会有啧言,以为不够仁爱或觉得浪费金钱,对外而言也可能有不够宽宏大量的感觉。
这一些虽然不重要却是也不必无谓背下''恶名'',只是如历史上无数轻易求和之后,复被恢复过来的外夷再三再四侵扰错误,穿越众肯定不会犯的。
就是天启对轻易答应后金求和也是不爽,可对这样的可能大臣们大多数是持接受态度,对此穿越众劝天启不必烦恼,答应谈和不等于对方的条件可以全部接受,完全可以提出合理但对方不可能接受的条件,反正这时还未到进攻之时。
条件提得好甚至是还有分化后金的效果,天启看了穿越众早已制定好的预案,再听了吴世杰的解释欣然同意穿越众的意见,所以在范文程到达锦州第三天同意他进京。
御前会议上这次大臣们仍是意见纷纭,他们对后金求和几乎是一致同意的,原因大多数为担心劳民伤财却仍然不能彻底打败后金。即便是新军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但在京城附近再加有穿越众家丁,与新军独自战辽东他们的信心不足外,还有见好就收不必赶尽杀绝的念头。
上述之人虽然短视或有信心不足问题还是出于公心,可实际上有小部分官员乃是受了范文程带来的重礼的。那是范文程一行在后,重礼却是以商队形式先行了好几天的。
为何如此乃是双方虽在打仗可是私下的贸易却未完全断绝,如后金的裘皮、人参、东珠之类,如大明这边丝绸与瓷器,甚至是钟表、热水瓶等并非是完全禁止交易,只是粮食、铁器太笨重又管得严才不可能大规模运送给后金方面。
再有相关联的商人这时代才是标准''官商结合'',即纯商人是做不大的,大商人不是家族中有人当官的,就是投靠官员固定给予好处的。
如此一来这些商人于官场本来有路,代为将后金的重礼送给一些官员不算太难。只是有一些官员看清形势或本质好一些不肯收这个钱,也有人贪财又觉得求和是肯定能成的,这时也随着大家意见表示了。
对大家的意见天启也没有扫兴,而是将吴世杰的方案拿出来让大家讨论是否合适。吴世杰的方案乃是在现代让人拟订后穿越众再集体讨论后拿出来的,这份东西也就是很直白地没什么文彩,却是将每一条条款的理由明明白白地写上,以进士大臣的眼光连童生水平也不足的。
文彩虽差条理分明给出解释也清晰合理,但在场大臣们轮流看了一遍每个人都觉得这刀子太狠。因为吴世杰的方案首先很好听地说大明不会不给以后金诸人活路,必欲剿灭他们,所以他们如果认罪悔罪愿意改正,大明愿意赦免他们并一切恢复原状。
这话在理不?那肯定是合理的,你造反十几年我不追究了''恢复原状''还不应该?而且是后金方面也打算''恢复原状''的,只不过''恢复原状''的认识不一样。
如代善他们肯定是希望恢复到占领抚顺之后占领沈阳之前,但吴世杰的''原状''乃是后金现在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即努尔哈赤家族仍然可以有一个人出来担任大明的建州卫都指挥使,其他各族群也是一样,仍然回他们原来的的地盘上去,有官的也是仍然担任大明的官职。
看到这样的条件大臣们觉得解气、觉得过份的都有,最一致的觉得够狠。穿越众这一条就够狠,与代善他们退居贝勒,占据一小部分原大明流官管理的地区,至于其它羁縻州及现在的势力当然全部保留。
双方的条件相差不止一点点,而是吴世杰的方案让后金退回到起点,而代善他们打算退回去三四分,两相对比让在场大臣不少人觉得根本不可能调和了。何况吴世杰的方案中还有严惩首恶与其他罪不容赦之人的条件。
严惩首恶肯定是问罪挑起战争的人,这一来代善他们怎么办?其他罪不容赦的人就是明军带头投降的、汉人读书人主动效力并出主意发起战争的、多次残杀平民强暴妇女的等等。
看到这样的条件御前会议上的众人知道天启的意思是:不回绝给出路,但那条路太小后金绝对不肯干的路。还有几个人觉得这办法还有给现在的后金挖坑的意思,因为这办法对目前的后金乃是一条自废武功的死路,但于这时被裹胁进后金的不少族群乃是光明大道。
比如叶赫那拉族群历史上虽然出了不少清帝的大小福晋,那个有名的西太后也是叶赫那拉氏,实际上这时与努尔哈赤敌对了很长时间,被征服才几年时间,能独立出来恢复他们的故地巴不得的。不过在场大多数大臣觉得这样的条件太苛刻,反对的声音很多。吴世杰反问':
'如此是否说造反获得了地盘求和退出一部分就可以了?那不是宽宏大量,而是怂恿还是助纣为虐。''
这话这些大臣不敢回答担心新军无法获胜,还有就是打仗花钱太多,还是见好就收为妙。也有几个人还有私心在更加不敢与吴世杰硬撼,毕竟他们也知道客卿们生猛,受天启信任训练的新军又强捍。
在场满朝文武高官,哦武的方面魏国公成国公等人本来在朝会上没什么话语权,这时经京营案这么一搞虽未夺爵家产十去六七外更没什么威势了,几次参加御前会议都不怎么说话。
剩下文臣孙承宗也不大支持让后金轻易求和,其他人见天启与客唧如此坚持,还有那个条件也是有根据的。料想这时形势双方强弱已经改变,再差也不可能再如之前一样在辽东被后金压着打,只是收复失地能否完全恢复李成梁时期的情形而已,因而最后都赞成了吴世杰的方案。
范文程在锦州等到同意他进京的消息时还觉得这次求和有戏,心情一放松便又有了讥笑大明君臣目光如鼠,会再次打虎不打死而给后金留下一个机会。
作为野心勃勃的人投机后金自然也是觉得在大明没有前途才投后金的,可是在后金他的日子如何好肯定不见得,甚至是才能发挥余地因后金武将为尊也并不大。
可作为一个秀才在大明那边根本无做官的资格,在后金这里文事方面却是可以猴子称大王,也算是才能有了用武之地了。
那知见后金烈火烹般日渐兴旺,本以为抱住大腿富贵荣华可期,不料入侵京师一战差点儿全军覆灭。但这时他不可能琵琶别抱,为此硬了头皮来执行求和任务,见有希望当然浑身轻松地离开锦州向京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