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跨界商明

第198章 纵横四海(三)

  介入大航海时代的好处之大连穿越众也一时无法计算清楚,而且就是穿越众帮助天启改革也是一样需要这事的帮助。因为向海外移民就可以缓解土地兼并与人口增长过快问题,还有巨大的海外利益也可以让国内改革失益者转移目标。

  正是这次远航意义重大,还有本来也不算是愤青的郭道宏,在有机会在明代放开手脚干时,慢慢从一个之前仅是海军伪军迷,成为一个最希望大明能在穿越众帮助下建立海权的人。

  这时七条船虽说远不够却是初步成就,虽然船队只是航行到澳洲,离真正纵横四海差距相当远却只是第一步,所以郭道宏下令升旗启航时真是很激动的。

  接下来各船升帆,七条船中三条千级的居中成一个纵队,四条二百吨级的左右各两条乘风破浪,在强劲西北风吹动下不一会儿就出胶澳湾,渐渐连桅尖也不见了。

  不过这个船队虽排出了预定的阵营,一开始各船的速度与位置并不能保持完整与恒定,直到出了港湾行驶了几十海里才比较稳定起来。

  这也难怪,百年海军这话夸张却也是有一定事实根据。首先一条船可以用三五十年甚至是更长时间,因此建设一支海军乃是一年年积累起来的,不可能一支上百条战船的海军一二年就都有了。

  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一下建设可以造上百条战船的造船厂那里来设备、技术工人、造船材料?还有船造好了留下维修工厂其它造船厂关门了?正是如此计划上百战船不造三十年才能凑齐也会造上二十年的。

  再说陆海空三军陆军冷兵器时代上午给把刀下一会儿就可以上战场了,热兵器新兵三月就完成基本训练了。空军飞行员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化,早期飞行员培养也不难。

  最难就是舰船,就是水手水兵不在船上呆一二年帆船时期连帆也升不好,大风浪时会误事,现代化军舰更复杂到类似一个机械城堡,而且驾驭这船之困难不为外人所知,所以海军舰船靠积累,船员靠积累这才是百年海军的真正原因。

  由于穿越众这里的船员九成九都是年轻人,还是半数以上基本上之前未曾坐过几次船的年轻人。训练最长才二年不到,因此虽有一些老船员把关,这一出航就显了原形。

  主要是他们之前大多数训练都是一条船出航,就算是少数几次去台岛为移民船护航也是两条一队而已,正经舰队出航还没有搞过,让郭道宏看到不大齐整的船队只能暗道: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不断求之精锐。

  还好西北风持续而稳定不必频繁调整帆具,各船稍微调整一下帆的高度与角度渐渐保持了一个比较齐整的阵营。为什么这时没有启动蒸汽机呢?原来这船移民加物资太多煤就少装了。还有机帆船有顺风或不赶路时还是会使用风帆为主的,主要是这时煤的运输不大方便,还有如果去陌生航线沿途无法补充燃料,因此这开头的时候肯定是只能造机帆船。

  还有这时顺风千吨级又是小水线船,又都是后世船型设计,比这时代的帆船适航性更好速度也更快。比如这一出胶澳湾速度很快超过了十海里。

  以这个速度到目的地三千六七百海里,约十三四天就到了,也不必启动蒸汽机了。其实这时船上的蒸汽机配置并不足的,历史上一直到一战时期的蒸汽机轮船也只有十节十二节左右,一节就是一海里。这时穿越众的船不计洋流,不借助风帆也是十节左右,所以这个速度不可能再启动蒸汽机了除非拚命。

  经过接近三天日夜行驶,第三天清晨舰队来到了宫古海峡。这个海峡就是两个岛屿之间的通道,因为比较宽所以中间都是在两边岛屿的领海之外,这也就是正当的国际航线。

  后世包括宫古海峡的流求群岛被日本占据,并与阿美一起将这个群岛当作封锁中国发展的第一岛链。不过这海峡乃是国际通道,他们的封锁师出无名只具有象征意义,等中国有了强大的舰船就自由地经常从这里前往太平洋训练。

  不过他们见自己无正当理由不让中国海军舰船通过就将此暗示成中国威胁,并且在两边岛屿布置反舰导弹与雷达等,这让郭道宏与所有中国人一样气愤。

  正是如此穿越众准备组织齐鲁淮沿海渔民移居宫古海峡两边岛屿,一方面这里捕鱼位置好,二来也可以建设避风补给港,三是解决一部分渔民生活困难问题。

  只是这时穿越众还没有多少中型渔船,要等下一步才能开始,因而这时候通过郭道宏只是用望远镜向两边岛屿望了一会儿,可惜两边都太远也没必要靠近看看,他只能心里暗道一声我会登上岛屿走走的就不再关心,或者说不再毫无意义地望着了。

  穿过宫古海峡就是广阔的太平洋边缘,虽说是边缘但接下来好几天完全会见不到任何岛屿了。好在船上有海图与六分仪,而且是正好让年青的船员使用导航仪器为船队导航。

  另外大洋航行有船带领其它船上担任见习大副、二副、三副、水手长、轮机长、枪炮长、机电员等职务的人比较闲,郭首宏在航行过程中也十分空闲,于是乘机在他乘坐的首舰上轮流给他们上课。

  反正这时气象比较稳定,一般而言船只没有必要不会跨大洋而行。比如荷兰人的船从巴达维亚到日本长崎的航线就是从南海经台湾海峡的,并非走菲律宾群岛与台湾以东洋面的。

  而这时穿越众的船队航行的路线却正是这以东洋面,所以不必担心船上少了这些人受到攻击时缺人。而且是从发现船到双方接近有不少时间,这些听课的人本来就是从各船乘交通艇过去有事也可以马上回各自的船,所以郭道宏讲课听课的人可以放心过来。

  至于讲什么也早有准备,虽说郭道宏在现代社会仅是一个普通文科大学生,但对着一群只有语文达到小学初中的明代青年,他就是科学大师。

  而且是他与其他们穿越众都一样读文科并不一定理科不行,实际上有的人只是英语不行或两相对比文科分数高一些,严重偏科的人有但受到的数理化教育也不少了,与这时代的人比也是一座小山包了。

  再说他们穿越后出于需要对各方面知识学习较多,实习机会也多,因而穿越众大部分成为了''博览群书、博学多才''的人。还有各种资料可以从现代弄到,穿越众就是不精通也可以照本宣科。

  这时郭道宏也一样带了一些参考书上船的,其中有一些他精通一些,有一些他只是读书般讲课而已,区别是同样一本书这时代的人不大可能读懂他却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