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三万多人京城精兵已经抽空可见大明军队之虚胖,就是西北辽东边军好一些也是好不了太多。只是此中情弊积累已久这时不是追究时候,还是如何先将新军兵员招满要紧。
对此穿越众的意思为不如从运河纤夫与山东、北直隶的矿工中征招,原因是这些人体力有生活贫困,当兵于他们而言是改变生活的捷径。
还有就是农民虽然同样纯朴与有改变生活的愿望,不过农民不及纤夫、矿工习惯组织活动与互相帮助。如纤夫已经习惯了一队人在有人指挥下步调一致前进,矿工也是不可能单打独对而是分工合作,甚至是在分工与组织架构方面远胜于纤夫的步调一致。
所以矿工与纤夫乃是较好的兵员,在服从命令听指挥上他们已经与士兵没什么区别。如戚继光就是主要招收义乌矿工训练成一支分工合作方面这时世界上没有其他人能做到的戚家军。
这时的军队两军相遇十几排人只有前三排在搏斗,次三排在观看,后面的只有乘胜追击或先逃走的时候最常见到,前仆后继者少见。而且就算是前仆后继一支军队只有军阵而没有合力战斗力也不可能高,所以戚家军如江南七怪一样对一人七人齐上,对千万人也七人齐上实际上往往还是有局部优势的。
再说戚继光能用矿工训练出配合复杂的鸳鸯阵,训练线列战不会更困难只是双方重点不一样,就纯训练而言呆板的战列线只会比鸳鸯阵更简单。
就这分析纤夫与矿工比目前新军的士兵质量还要好,可是这些人文化水平几乎为零,完全用他们对一支全热兵器武装的军队而言已经不大合适,比如炮兵就不好办了,何况新军乃是向近代国家军队看齐。
于是穿越众的建议是这次新兵从三处招人,运河边纤夫,山东北直隶矿工,还有就是农村的识字青年人。如此三者可以结为一个比较合适的整体,对下阶段新军整训提供了最好的兵员基础。
新编八旅兵员只要放开征募应征者只会多不会少,不过一共十四旅的军官与士兵配属乃是一项不小工作。好在之前整编又投入剿匪实际使用过,经过这次考验这时按照他们的表现升级一下就可以了。
因而阎应元当上了第一旅长,左良玉也不意外地成为第三旅旅长。大部分副旅长也成为了正职,大部分原来的营长也是成为了副旅长兼营长,有几个连长也是坐上了直升飞机。
曹变蛟也是成为了第五旅旅长,不过这时从现代引进经过改良的河曲马不足一龄无法使用,他最期望的骑兵旅还不曾编制,他只能当普通旅的旅长。
普通旅也就是二步一骑一综合营,共约三千八到四千人马。别看这点人马这时大明的都司、游击、参将、副总兵、直到总兵大多数也只有如此多直系兵力。
所谓正奇援游大明的军队并非是垂直领导的,所以总兵虽然名为一地驻军统帅,下面的参将、游击、副将只有战事时的统指挥权,而不是他可以直接管理的军队,他自己也只有三五千直系兵还有不少空额。
要等过几年形势混乱,各总兵因为经常带领手下游击、参将、副将作战,手下的军队才慢慢形成一体。再后来干脆自己筹饷养军并任命军官,这时总兵手下几万人不稀奇,几十万的也有个不少。
到了这时原来军队里抽出来进军官培训大队又留下来的人才觉得自己选择不错,如曹变蛟这时有近四千足额兵力,他叔叔曹文诏为参将也只有不足三千骑兵。
那三千骑兵曹变蛟觉得自己一个骑兵营也可以打败,所以虽然叔叔拿的是参将的钱外还有一些克扣兵饷钱,收入比他多许多,可曹变蛟还是认为在新军好,因为他是一个狂热的军人,再说本来资历也比叔叔低。
曹变蛟等旧军人觉得进入新军合算出发点不仅相同,如曹变蛟好战觉得这新军战斗力强,左良玉精明认为新军有前途,这时也都觉得没有选错因为至少在旧军官不会升那么快。
这些人当上旅营军官尚且觉得幸进,阎应元他们这些读书已经不大可能有出息的读书人,这时当上旅营连级军官心里愈加如梦中一样,特别是这时大家一起进入培训大队,只不过稍胜一筹就获得三四品官员一样的职务,就算是文贵武贱他们也认为合算的。
还有新军最多在重大场合如接受命令时才需单跪接令以示郑重,平时只以军礼相见。并规定不可向皇帝以下行跪礼,新军军官又不必求文官,因而这新军的军官也当的扬眉吐气。
当然这时新军与外面也没什么接触,就是剿匪时与一些县级文官有些接触,对方境内有匪联系的军官按大明标准高于县令品级,所以这时新军废除跪礼因对方没有挑礼引起冲突而外面不大清楚。
总而言之在天启八年十月后新军忙碌着招募新兵,编制军队之中。随后八个新兵训练旅先开始了训练,六个正式旅在十一月也完全整编完成,因不可能剿匪因此先进行为时一个月的拉练。
新军完成了这一次大整编已经有了不俗的战斗力,至少可以抵这时京营的几倍外,主要是能如手使指般指挥加初生之犊的勇气,有这二条新军又比京营高出了几倍。
新军的训练自整编完成就热火朝天地进行,不过到十一月陕北因大旱引起大饥,天启也无力救济少量救济也信不过那些官员,为此基本上只是比历史上救助力度大一些却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
因而谷城王嘉胤,安塞高迎祥,宜川王左挂等一时并起,这个并起也就是差不多同时暴动暴乱,聚众攻打县城等。对此早已有预警的天启也无法将这些人扼杀在摇篮里,原因是这些暴动有不少根本属没什么详细资料介绍的,至少在现代查不到。
还有这些人这时也抓不尽,还不如等他们自己冒头然后乘在萌芽状态给予严厉打击,并将骨干都带离控制起来而不是放任自流式招安。
主要是这时候的农民军实力都不强,军事上几次差点儿被完全剿灭,历史上让李自成们成势的原因在于大明的财政困难、朝廷内斗、崇祯急躁等等外,还有后金一次次入侵京师似有配合地解了围。
上述因素财政困难救济不力有穿越众支援天启钱财,自己运粮救济加以工代赈及移民,虽然不可能改变或无力也不计划改变这时的长期旱灾造成的减产,农民军也不可能成燎原之势。
不过上述之语有人会责难穿越众的计划,什么叫无力改变也不计划改变这时长期旱灾造成的减产,这话是无力改变还是不计划改变?为什么不计划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