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军官都是三年一考,士官考技术分为一到八级,尉官主要是排连营长等营下官,三年一考核二次未升职就要劝退,如此才不可能四五十还是什长百总。
当然尉为四级是军官级别,职务为排连营等级,到旅这一级或资深营长乃是校级,校级也是少、中、上、大等四级而不是忠勇校、武卫校之类名称复杂。校之上该是将军也分四级这时还没有人能授予不必考虑。
级职权分开并非是全新的东西,实际上明之前如宋官职不论官级分成了四十多阶,职的名目也繁多,确实是有点乱,不在体制内根本搞不清楚名目繁多的阶级名称与职务名称代表的意思。
这方面九品正从共十八级就简单明了,十八级三年一升加特别提拔到退休也不可能有多少人升到一正一品。职级分开也是可以让新人担任重要岗位,不似大明此时二者合一可七品巡按可以硬怼二三品官员的尴尬。
还有七品的御史给事中狂喷一品超品大员,甚至是连皇帝也要喷上几回如此不仅很爽还可以涮名声,再不逮住机会就喷岂不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还有以小欺大也是有成就感的。
如果品级只是官员的资历,官员年薪按年龄、品级、职务三个部分发放,那种违和感就不再存在,大家是在什么岗位就干什么事,不一定品级高就可以统管一切。
当然级职不能相差太大,太大证明这官无能或怠职。总而言之宋时的官制太复杂,明代的官制太简陋,参考后世经验穿越众已经设计了一个新官制,只是时机不成熟这时候还无法端出来用。
但新军可以先进行一个尝试,反正这时是挂在皇帝侍卫军名下可以出格一些也无妨。另外军队的编制也是军队性质与战斗力的决定因素之一。
现在大明的军队还是长官负责制,长官负责制下的军队滑向军阀化只有一步之遥,在战术上也是长官一言堂易误事。什么都在长官控制下的军队与新军近代化建军的思想差距不小,后者初步建立了体系前者只是个人意志的舞台。
而且是近代化军队是有知识的专业化军官组成的,分工合作才是热兵器军队的战斗力倍增器。而冷兵器时代主要是靠身高力大武艺精还要敢拼命的人为基层军官,不是发挥整个军队集体力量,两者之间差距极大,与现代军队必须发挥每个士兵主观能动性更无法比。
还有这时大明的文贵武贱更加操蛋,''文贵武贱''可以也应该,可那不是说文官贵武官贱,而是军官文官化或军官知识化才对,只要提倡大明的军官如总兵没有也不必进士水平,秀才水平的文化与熟读历史与军事著作应该有的吧?
至于忠信仁孝节义之类文官读书有武官读书一样会有,文官凭读历史与军事著作可以制订战略或战役计划,武官更胜任三分,因为武官对自己军队更加熟悉,对自己军队的能力愈加了解。
所以大明这时用文官压制武官,在战略制定、战役计划、战役指挥权、粮草供应等诸方面委之文官实际上没什么好处只会误事的,因为军队实际上仍然是控制在''粗鄙无文、不知忠信仁孝节义''的武将手上。
对此中原由穿越众向天启也说明清楚,控制军队实际上只要人事权、物资权这二条控制住了军队就不可能不听从命令。因为所有的军官都是朝廷任命的,如连营级也是三年一考查后学习一下另外分配职务,与现在军队中家丁占一半战斗力,军官都是长官的家人亲信的军队就不可能一个模样。
前者的军队近亲繁殖,其好坏与战斗力强弱完全看长官个人,和平时期已属于半私人化军队了,战争时期形势一恶劣很容易军阀化。如现在毛文龙、辽东军队,甚至是各卫所军队也是多少有一点私人化的。而后者军队长官在军队里并无法一言堂,要将长官更换也是一句话的事。
在人事权上大明与这个时代的军队都一样有半私人化的隐患外,在控制物资与粮饷方面大明一样问题多多。如欠饷、克扣上梁不正下梁歪,因为筹粮不足还用频繁调动让支援京城的士兵因缺粮而哗变。
在知道历史上还有如此的事天启也只能摇头叹气,因为物资供应方面热兵器时代更加重要,不似冷兵器一杆枪不坏能用几年几十年,热兵器可是少了弹药枪的作用只剩下极小一部分了。
因此大明军改这两方面都要作为重点改革,好在新军正在进行军制试验,虽然只到旅一级再上面暂时不动为好,这个层次的军制改革才是纯军事的,再上面是政治改革为主了。
还有军队的人事权、后勤供应与军饷之类改革前者这时新军都在京城没什么问题,后者穿越众设立了一个银行点,士兵持卡直接领取而不是一级一级从上到下领了发下去,如此再无克扣现象了外,穿越众还进行了一项意义不小的改变。
那个改变是士兵的军饷并不全部发给个人,而是大部分交给士兵家属。如此可以避免士兵随意挥霍军饷而让家人忍饥受饿,那办法还是袁世凯小站练兵所创,于这个时代十分贴合。
只是如此一来穿越众匆忙办起了不赚钱的银行来实施此事,本来穿越众打算铸币、印钱、票据、收蓄、贷款一起上的,只是此时时机未到,所办的银行只有在商业中心的兑换,在罗家岙等地的农贷之类少数业务,赚钱方面确实是极少。
不过由银行直接领饷也是不得不马上开始,新军刚成立一切好说,这时候大明既没有足额兵饷可发,克扣漂没可是从上而下无处例外。
还有将领需要克扣兵饷养家丁与给交上官,这时候也让他们也用这样的办法根本不可能,即便是不叛也维持不下去,所以只能借新军乃天子亲军的特殊性来先干起来,这时不干后面更困难。
理顺新军编制与军官配备任命、兵士调配,还有各种关系忙了好几天,当然这时副官明显有些多,那是为了后面整编之用,如果这些副职几个月下来可以马上会在下面成为新编之军的正职。
那也是快速扩编的妙法,如此一来已经训练半年以上的一万二新军士兵整编了七千多人,剩下近五千人在穿越众提议下将挑剩下的腾骧卫调入京营,从京营调入二万青壮士兵混编成新的训练大队,如此到下半年新军就有三万余人了。
至于内操三千人完全是皇宫最后的守卫兵力,不可能外面去野战,所以再挑选出一千人编成四营八队,边训练边担任宫廷警卫巡逻,将原来的宫廷守卫与锦衣卫士兵削减一部分为京营或回归锦衣卫,当然作为仪仗的大汉将军仍然不能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