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杰见过毛文龙其它一切已经跟内阁商量好了,而且是毛文龙此时低头同意自己的军队缩编外,同意朝廷派文官去东江主持难民安置与救济诸事,文官对毛文龙的态度也大为缓和,不必再由吴世杰操心。
当然也有几个御史之类出于各种动机准备痛打落水狗,或乘虎落平阳将其打倒,在毛文龙刚一进京城就纷纷弹劾,理由不外就是骄恣、杀俘、冒功、勒索商人、交通后金、拥兵自重等等。
对此天启不仅将奏本留中不发,还旗帜鲜明地挺了毛文龙。知道历史的天启明白别说毛文龙罪不至死,就算是要处理也不是这个时候。
只不过有的人不必考虑大局或不在乎或觉得影响不大,看到毛文龙进了京城,之前有些鞭长莫及这时可以试着将之弄倒请清算,对这天启心中明白怎可能趁这些人的心。
此乃插曲当日毛文龙离开吴世杰却没有走,他不走是因为穿越众觉得冶炼厂应该上马了。为何如此实在是通过山洞运输困难,而各方面需要的钢铁太多太贵了。
这时候穿越众要造枪造炮造房子造炉子造蒸汽机造船,这些无一样不需要钢铁。而且是这些还是开胃菜,下面造机器造铁路需要的钢铁不知几许。
如此大的用量现代社会虽轻松可以解决,但山洞每次只能通过运一二吨的汽车,加上还要掩人耳目车子都是厢式皮卡还无法不停运输外,出入山洞多方掩饰。
正因如此普通生铁都是在大明解决,其来源一部分是造武器向工部、兵仗局要的货源,大部分都是市场上采购的。
只是大明市场上的生铁或者南方的广钢(实际上是佛山钢)无一例外的一句话是质次价高,质次程度如何含磷含硫太多看不出,杂质明显可见,穿越众的铸造厂用反射炉熔化了除去一部分杂质铸炉子,竟然十去二成少了如此之多。
广钢苏钢质量算好一些,属低碳钢水平与现代社会生产的产品比杂质同样不少,还要经过精炼精锻才能打制刀枪剪刀等之用。
质次如此惊人价高同样让人咋舌,穿越众比较一下同样生铁不论质量只论同样重量价格,大明这边起码要高出十倍,再加质量差距这账真是无法计算。
质次价高外更麻烦是供应不足,质次穿越众有技术轻易提高,价高大明本来就可以接受,在穿越众的技术下成本还有大幅度降低所以不是最要紧。
比如铸炮这时价格差不多是二斤铁一两银子,穿越众用沙模、反射炉等工艺,大明人铸一架三百斤的佛郎机一百多两银子,穿越众可以铸成二百斤,用大明生铁成本也低于五十两。
可是大明的钢铁不仅质次价高更关键在于供应不足,差额会愈来愈大,一年内也不可能不断货,别说穿越众还会不断扩大工业。
为此唯一的解决办法为自己开办大型冶炼厂,自己冶炼即便是采用的都是十九世纪初期技术,不计质量也可以做到这个时代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下,加上质量的提高会为穿越众节省很多成本外,产品的竞争力也会大幅度提高的。
如此大的好处穿越众不可能视而不见,钢铁是发展工业最基本条件,而且是畅通无阻运输也不可能真全部从现代运,那怕再价廉物美也不行。
但为什么他们直到这时才计划办冶炼厂呢?原因在于办钢铁厂河北虽说条件全国最优,后世有世界钢铁中国第一河北第二之说,但称之为世界第三的唐山离罗家岙有点远。
在未与天启接头前穿越众也不敢远离根据地,而且是办大型钢铁厂从挖煤、炼焦都是大型的,运输不用火车也是需要庞大的车队。
总而言之规模大声势亦大,与地方利益牵扯也大,如此一来之前穿越众计划如果皇帝联系不上,起码在罗家岙再夯实一下,与办厂地方士绅官员有了利益交换后再考虑这事。
谁料与天启联系及沟通顺利,这一顺利发展也突然加速,这一下钢铁缺口问题马上显现,靠市场很快会整个大明产量全部供应也不够用。
好在这时有皇帝这硬牌子可用,而且天启在知道历史后一下就改变了为人处事性格,决心振奋也确实是对朝政开始管了起来。虽然知道这时不宜大改大动,在朝政与人事上没什么动作,但为穿越众办一个冶炼厂撑腰的事还是轻而易举并且乐意为之的。
毕竟现在双方是有一个共同目标的,穿越众发展工业他是获益最大的一方之一,所以这事吴世杰先向天启打个招呼,如此行事可以不再顾忌,何况他们也有个客卿之名,天启这里说明之后再办厂不怕什么了。
不过这时向天启说明还有希望从他那里要一些工匠和管理人员的意思,大明朝廷一直是垄断了工匠,这时这制度虽然放松一些,一些工匠采用纳银代替换取自由却是不多,主要还是在朝廷控制之中外,获得自由的工匠分散不好找。
还有朝廷中有一些技术官员或吏员对穿越众也是有用,虽然他们的技术与知识落后,有基础在补补课容易。这与培养一个完全不懂的人比时间上会节省好多年,还有这些人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那不是教育几年就可以的。
比如此时兵工厂造的火枪,已经准备铸造的佛郎机,这些技术孙元化、茅元仪根本不懂。让他们发明这辈子都不可能,但他们一下不懂原理稍加教育就可以按图组织管理施工了。
换一个大学生即便是理论方面远超二人,但一毕业马上管理兵工厂并组织生产,能比二人做得更好者万中一二,做得差才是常态,起码实际工作一段时间才能完全胜任。
为此吴世杰不仅向天启讨要工匠也讨要官吏,特别是孙元化与茅元仪来了后推荐了一些人,但这些人这时有顾虑,不大愿意放弃''公务员''身份到私企工作。
这种心理十分正常,这时穿越众才刚起步,收入方面虽高一些还是不让人有信任感,连孙元化、茅元仪算是官方代表来兵工厂工作的,有官身官职的,其他人怎肯因一时高收入而放弃''铁饭碗''。
有这层顾虑很正常,人们都是根据已知条件与认识作出决定,这在一成不变的社会还好一些,在激烈变化的社会回头一望之前都是机会悔之无及。
正是根据以往经验谁肯放弃官吏到''私企''干活?如此时的僵局这时代的人不大容易解决,穿越众却是从后世经验中找到办法,那就是将这些人都''调入''兵工厂,那么这些人的官职都可以保留,实际上却可由穿越众调动去各处工作。
如此办法也是先假借一下,到后面这些人肯定幸运自己''被骗'',只是这时通过这个办法才能从大明官吏中弄到一些人干事,当然这事也需要天启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