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众的态度也影响到了天启,再细想确实是这理由强大却毫无意义。大明十个以上皇帝都是祖制?还是其它通通废除只用太祖朝的?只怕一切恢复太祖朝这些文官又要一片反对之声了。
还好这时商报发力了,商报之前通过连载小说,刊登各地风土人情,介绍商品信息,一些自然知识,后代笑话改编等等,组织一些不大敏感的问题讨论,如早婚的害处,语音太杂要不要统一等等,加上白话文与价廉积累了广泛的销售量与声誉。
价廉的原因在于自己造纸,这木头也便宜,还有机器印刷速度快人工费低。如果雕板印刷木头小事仅一个版面也不知刻多少时间,传统印刷的话速度快不了。
还有印刷书籍木板不坏可以随时印刷,这报纸一期印出去不大可能再次印刷,所以现代采购的胶棍印刷机加活字才是最佳组合。
而且是自己造纸与办了印刷厂后,印刷厂印刷了大量新式教科书如小学生的语文算术,也有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与史书加话本小说及引自后代的小说等等。
这些书虽不一定人人满意与喜欢,特别是小学语文及诸子百家与一些人的文集,自然科学书籍更是如此,但这些书肯定是价廉物美的,价廉物美的程度达到无人盗版,因为盗版同样质量亏本太多,质量太差一样价格谁愿意买盗版。
但穿越众的书籍生意还是赚钱的,另外这方面生意也让报纸运送方便不小。可是随着路程这报纸的时效性却是不大高,这个问题只能等航空公司投入运行才好一些,因为那些县城不可能也通飞机的。
而至于商报这时的声誉高乃是这时也没有其它报纸竞争,想竞争也没有较大资本与技术最多一城一省,所以也开始有人试办报纸了,可他们的成本太高,各方面资源太少了。
不仅连载小说,连各种新闻各地新闻也是比不过商报。商报是财大气粗、长袖善舞、技术先进、全方位有基础与实力,所以其他人见不得商报者或纯欲从事者都不大成功,更不可能有全国性影响。
还有这时报纸赚钱比较困难,读书识字人少也不大愿意与不大习惯花这个钱。而后世报纸主要是靠广告收入为主,卖报只不过收回一部分成本而已,如果所有的成本加赢利都靠卖报这报纸购买的人会更少。
因而有些人是看不掼商报,有的人是准备从中赚钱结果都败下阵来。因为商报卖到了全大明,各方面成本都远低于这时代的同行但商报此时也只有四十万份发行量而已。
四十万份报纸在后世只是省级内的小报或一个地区报罢了,至于读者有些单位订阅的可能还每一份也不足一人。但同样四十万份商报却在大明的影响与声誉无人可及的原因,却是因为这时一报阅读者众多。
因为有连载小说就让许多人辗转相借,各种新闻与各地风土人情等也让各处茶馆订了让人阅读以吸引客人。如此一来让民众多了娱乐也长了见识,还知道一些自然科学等,有启迪民智作用外,报纸四十万份受众却远不止四百万。
当然这时大明上亿人口中大多数乡村农民这时候还不一定知道商报的,他们只是从其他人口中知道了一些本来不可能知道的新闻与一些知识。但就这样四十万份商报已经有全国影响力了,那是如春雨润物一样形成的。
可春雨一般的商报在反击战一开始就高调起来,一张报道反击战大胜的号外让人有胡说八道、信口雌黄、妖言惑众的指责。
后面不仅连续报道了反击战每日战况,还有辽东问题与辽饷的由来。这时民众才清楚朝廷为什么要征辽饷,征饷的额度与用途,还有因辽饷朝廷新募了多少军队。
高调之后商报就不再低调,接着又跟踪报道了朝廷对晋商通敌的抄家过程与罪证展示。这一来商报的名气更大也更受追捧了,因为原来民众只知道辽东后金兴起后攻打大明,有了商报才知道后金兴起的过程,与他们残杀汉人的行为。
那并不是说大明民众对辽东形势吃紧一无所知,连辽饷也交了十年挂零当然知道辽东两字的,只是辽饷交了辽事如何还是由商报才知道或正式与详细知道。
另外这时才更清楚先秦人的''来历''与作为,之前有一些声音认为先秦人只会奇技淫巧,那出产的东西虽说十分实用对精神文明没什么用处,特别是他们是投天启所好才成为客卿的,所以比阉党好一点不属于坏人也是小人之属。
看了商报才知道客卿们乃先秦人避战乱才去海外,经一千多年荜路蓝缕痛定思痛的建设才创造了一系列实用技术与产品,这并非是奇技淫巧而是可以实实在在改变民众生活水平的东西。
如这时先秦人产品有肥皂、火柴、钟表、蚊香、药品、铁器,林林总总都是对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有好处的。圣人也有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没有物质文明没有物质基础奢谈礼节乃是空中楼阁。
经此一说套在穿越众头上小人的标签已经成为滥用或污蔑,商报接着还介绍先秦人应邀医治好天启,又知辽东之事仅靠这时明军危险,自告奋勇愿意为朝廷训练新军并为新军生产武器。
事实也证明天启因此封先秦人为客卿不曾错,有先秦人帮助才能仅三万新军,在先秦人四五千家丁配合下一战就消灭了一大半金军,让辽东形势发生转折性变化。
经过商报的如此宣传,同时也是实话实说,这议论权不仅从那些读书人的一言堂转变为有另一个更言之成理的声音,更关键在于不少读书人也认为另一个声音才正确。
为何如此乃是大部分底层读书人实际上也是毫无主见的,之前看似很有学问实际上只不过人云亦云,或对儒家经典的生吞活剥,这时穿越众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放一起分析,同样引经据典他们觉得还是商报的道理实在而不是空洞。
就这样商报的热度更高了,当然这也会引起不少反对声音,可惜这些反对者意见并不一致,诋毁的手段也有限。而且是商报报道对金军的反击战完全是实事求是,就算是反击第一战对新军有所拔高,可歼灭的金军数量并没有一丝夸大。
一开始民众看了号外当然不可能完全相信,可后面报上登载了检查核实官员名单,加邸报也是在后面刊登朝廷正式文告,证明商报没有为了卖出去而故意制造耸人听闻的东西。
由此商报的声誉高涨,说话也是可以引导全大明议论风向。因而天启提出改变爵位制,军功赏赐办法时有不少人上本以为不符合祖制商报马上对此进行了批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