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跨界商明

第255章 粮食公司

  主要是这时全面税改条件还不具备,如果商税、矿税、工厂税、市泊税等都收起来,再加滩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税这个改革会是颠覆性的,同时到那时给官员加一点薪水也是小事。

  但整个税收改革最好在辽东与陕地之事基本上平熄后,现在在北直隶的改革开始推广在大明大多数行省时,再在北直隶试行才比较可行,不然会引起骚乱时这时的官员也不一定完全听朝廷的。

  所以这时只能让农民的减负少一点,给官员加年薪也是分二步走。再加上天启手上有钱与穿越众赚的钱也会给朝廷一部分,这样的方案就具有了可能性。

  只是如此干已经会引起巨大的反弹,比如粮商们肯定会不乐意,低价收粮乃是他们的主要利益来源,还有方方面面也有各种分享。

  其次让官府接受代银券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还需要天启的同意与户部接受。好在这方面天启有向朱元璋看齐的意思,对改革会坚定不移,不会受议论所左右。

  那是在穿越众主要是吴世杰的引导下知道皇帝的毁誉并不决定一时,乃是是否真正做了有益的事决定的。这时的改革损害了这时的获益者当然名气不会好,长期看后来的获益者肯定会歌功颂德。

  还有大明不改此时不亡也不可能长远,穿越众干的一切都是对大明对他有好处的。别看他这时得罪了士绅,但仅是移民方面开疆拓地他的历史地位已经远好于历史上的木匠皇帝,所以这时干事有些无所畏惧。

  有天启支持穿越众给农民减负的粮食公司加代银券,加赋税中另加一点损耗率以代替火耗的办法,已经没什么其它障碍了。

  只是这个办法仅是在北直隶试行还需要巨额资金用于建设粮食公司的几百个收粮站,几十座大型仓储,几十大型粮食加工厂,不少大型养殖场,巨额的收购资金,还有大量的员工。

  这几方面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几百个收粮站从觅址到建造,几十个大型仓储的觅址到建造,几十个大型粮食加工厂的觅址到建造,还有土地购买等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为何如此乃是收粮站必须兼顾交通方便,传统为农民集市的地点。还要有一定的防卫要求,这时代还不稳定,北直隶问题不大一些地方安全要紧。

  大型粮食加工厂虽然现代粮食加工设备有的是,轧米机、磨粉机、饲料粉碎机、榨油机样样式式从大到小都有,只是都从现代采购运来供应上万人的设备就不大好办了,还有现代设备都是电器化,在明代最好改成蒸汽机动力。

  可这一来效率高低一点,设备粗糙笨重一点还无所谓,主要是生产也来不及。加上动手也迟了一些,到天启九年穿越众也仅是在罗家岙周围十来个县完成了这样的布局。

  困难远大于之前想象,成绩之差也一样,如此局面让穿越众也是觉得无可奈何。只是这个事不仅投资大还有人员需要多,如果整个北直隶全部一起建设一起启动实在是不大可能的。

  为此这天启九年秋收就以这十几个县作为试点了,因为在这十几个县在罗家岙周围,穿越众在这里的势力最强,所以粮食公司的运作虽影响到粮商的利益,他们也无力反对。

  不过粮食公司因为仓储运输成本低,损耗率低,加工成本低,净粮或出油率高,向外供应的粮油产品比他们自己的还要便宜又价格稳定,这样双方合作粮商们损失也不大,有也只能无力反对只能忍受或转业。

  相关碾米、榨油、磨粉的人员也为穿越众这儿吸收,因为业务范围大工人也少有失业的,所以整个事引起的波动不大也算是平稳过度。

  农民们将粮食卖给粮食公司比前些年市场价多收入约三分之一,加上只收一成损失费,减负幅度不大也是比之前好了不少。因为他们的余粮也可以卖给粮食公司外,还可以去粮食公司加工粮食与饲料,甚至是购买饲料搞小养殖。

  这时候的粮食加工水平低,如稻谷用臼舂净粮率低,破碎率大,带壳的不少,舂谷还非常累人,加工量又不大。不似现代设备精米雪白晶莹完整让富人十分喜欢,价高一点也无所谓,糙米虽糙却不会有带壳米外,也完整无粞的。

  粞乃碎米也,这字与词后代人已经不大清楚了,主要是舂米才易碎现代的碾米机乃是先将稻壳打掉,这是笼糠,再碾下来才是青糠,而舂米不可能完全分离干净,混了笼糠与青糠的饲料为黄糠,混了最细小碎米的为青糠或粞糠。

  所以现代社会就是精米、糙米、青糠、笼糠,放人工舂米就复杂了外,还有人工太贵。一臼几十斤稻谷需要一个人舂很长时间不算,还要扬筛去笼糠、混糠、碎米,整个过程净粮率低工钱费用不小。

  因而仅是一套现代设计穿越众在大明生产的粮食加工机械,这粮食公司就完胜这时代的粮商,因为面粉、榨油、米粉等都是如此,再加上综合利用、规模效应、代客加工等等这粮食公司的优势巨大。

  何况还有饲料加工设备也是一大利器,这时糠只能用石磨粉碎,这样干费力还利用率低,无法利用一些秸杆与其它含淀粉、糖类的植物。

  可是粮食公司的计划虽好,不仅提高了粮食利用率,可以稳定粮食市场,为农民减负一部分,提高交易效率与官府办事效率。更妙是之外还可以获得百分之二十以上资金回报率,这也就是没有白做好事。

  穿越众办粮食公司初衷乃是为了稳定粮食市场,给农民减负,提高粮食利用率,发展机械厂生产能力等等,却不料会有如此大的资金回报率,那真是社会效率与经济效率两不误。

  只可惜他们一心要在北直隶一下铺满粮食公司的收购站、大型仓储、大型粮食加工厂,不料忙了一年多才只在罗家岙周边办起了几十个收购站,五个大型仓储点,十多个大型粮食加工厂。

  在他们的据点附近发展也如此困难那是他们一开始没有料到的,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一个大型粮食加工厂的设备太多,有成套的碾米设备、面粉设备、榨油机、粉碎机、饲料粉碎机、好几台蒸汽机等等,发展下去还可以增加粉丝、粉条、麦片、膨化食品等等。

  如此多设备生产不容易,培养操作工人一样不容易,但这只是发展速度慢的其中之一问题,还不是最主要问题,最主要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这个人的问题还不是操作机器的工人,而是熟悉各地情形的人与管理方面的人。而且是随着离罗家岙愈远这个问题越突出,那是因为在罗家岙周围参加穿越众集团的人多,抽出来的人熟悉本地情形又有管理能力,再远一些对那里不熟悉又抽不出太多管理人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