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天气又闷又热,书房里摆着五大桶冰都不顶用。中书省的任大人本就长得膀大腰圆,坐了一会儿汗水把衣服殷湿了一大片。莫依然喝了口茶,道:“今日召各位过来,主要就是为了商定变法草案。前日赵大人已经上了草拟的框架,本相和王爷看了,都觉得可以。想听听诸位的意见。任大人,拟定圣诏是中书省的职责,你觉得如何?”

  任毅道:“中书省主管拟定诏书,却不参议政事。不过今天相爷问到这儿了,下官就浅浅谈一下看法,不周之处,还请王爷相爷和赵大人海涵。”

  “请讲。”

  “五年前的辰庚变法,历历在目。其失败的原因,赵大人在草案里也有阐明。在下只有一点补充,那就是今时不同往日,李党势力已经溃退,如此看来,赵大人的发令有些太过拖泥带水了吧。不说别的,只说军备一条,就要十年才能见效果。未免太慢了。”任毅道。

  “任大人此话欠考虑了,”门下省鲁大人说道,“下官以为,变法法令宜缓不宜急。李党虽然已经倒了,可其下势力盘根错杂,如果太急,怕是会导致辰庚变法一样的后果。”

  莫依然道:“沈学士曾是辰庚法案拟定人之一,不知对此次变法有何见解?”

  沈大人行了一礼,道:“丞相大人,下官觉得两位大人说得都有道理。不过,凡是亲历过辰庚变法的人,应当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变法当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主持变法的官员。此人掌握着变法的节奏,面对着各方的压力,若是选对了人,变法可事半功倍;否则,必败无疑。”

  赵康道:“那依沈学士看,谁能担此大任呢?”

  沈学士道:“窃以为,吏部尚书赵大人,正是变法贤才。下官看过了赵大人的草案,其对当朝症结要害抓得尤为jīng准,仅整顿吏治就有一百零五条,可以说是滴水不漏。虽然税收方面,租庸调制还有待商榷,可是如此眼光,绝对堪当大任。”

  赵康同莫依然jiāo换了一个眼神。莫依然点点头,道:“沈学士看人断不会错。既然如此,赵大人,你就同沈大人和中书门下两位省令一同商议着将草案修改修改。十日之后呈上来。”

  赵继起身,道:“是,赵某定尽心竭力,不rǔ使命。”

  赵康道:“那就劳烦各位了。”

  众人起身,拜道:“臣等告辞。”

  莫依然起身将几人送到门外,看着他们沿着绿竹廊走远了,这才回过身来说道:“烦死了!那个任毅站着人位不办人事,草案修改了三遍了,他总有话说!看我撵找个由头办了他!”

  赵康喝了口茶,笑道:“你也太心急了。我看任大人也是好意。只有在颁布前将弊端找出,修改,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变法过程中的阻力。”

  “还不如再来一次政变,多痛快。这种绣花一样的活计我可做不来。”莫依然道。

  赵康说:“有动就有静。要是天天搞政变,虞国可折腾不起。”

  莫依然心里明白,只是嘴上抱怨。她叹了口气,道,“王爷,那您忙着吧,我回去了。”

  “你往哪儿走?”他说道,“不是说好了帮我批折子么?”

  莫依然皱了皱眉头:“这大热天儿的……”

  “没多少了,咱俩动作快点,一会儿就完。”他说。

  她心知逃不掉,只好老大不情愿地跟着他往里间走。一进屋,就看见桌上奏章堆积成山,把半个窗子都挡住了:“这,这叫没多少?!”

  赵康笑道:“这只是一半。”

  莫依然差点哭出来:“天啊,救命啊。”

  他给她扯过来一把椅子,说:“你有那喊天的时间不如赶紧gān活儿。今天看不完你就别想回去了。”

  此时绿竹廊上一阵环佩琳琅,摄政王妃正同着静和杜月往书房来,身后小丫鬟们手捧着托盘,盘子上盛着几个大木盒子。静和一身水蓝色襦裙,携着杜月的手,对王妃说道:“还是嫂嫂厉害。这酸梅汤我们俩琢磨了一个月都没弄成,嫂嫂一出手就成功了。”

  王妃淡淡一笑,道:“你啊,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做了人家的媳妇就要知冷知热。这酸梅汤是消暑的好东西,刚一入夏我就给王爷备下了,可怜了你家相爷,现在都没喝上一口。”

  杜月冷冷一笑,道:“我家相爷没那么大火气。”

  王妃斜斜看了她一眼,说道:“静和,以后你出来,府里也该留个主事的人。”

  “知道了。”静和轻轻碰了碰杜月,杜月却是一笑,毫无所谓。

  书房里,莫依然把笔一扔,道:“写不了写不了,我学的是楷,你写的是隶,别说字迹了,就连笔体都不一样。这折子要是发下去,绝对震惊朝野。”